扫码手机阅读

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第一百七十章 流求始大 文丞相留滞温州

书名: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字数:2517 更新时间:2024-11-17 02:31:46

三月份的东海,风浪平稳,天气也基本以晴朗为主。装载着几十万人的庞大船队在海上航行了数日,顺利抵达流求北部海域。中兴社副总理刘石坚每天都爬上鸡笼港后的鸡笼山朝着北面眺望,轮番派出十几波哨船前出几十里打探情况。等了那么多天,终于等到了庆元来的船队。鸡笼港用了五个营的战俘苦力,花费半年多的时间修建,总算是初成规模,现在完全有条件停泊几百艘五千料以上的大海船,容纳这一次的移民船队是绰绰有余的。

这一次移民人数确实有点多,原本流求、吕宋两个基地加起来人口也才刚刚达到十万人左右,这回差不多要在原有人口的基础上一次『性』增加三倍,规模有点惊人。好在中兴社对于安置移民已经很有经验,早就在自新城附近设置了多个规模庞大的临时营地,各项物资都已调配完成。

船队到港,中兴社八部门的数百名事务官都开始连轴转的忙碌起来。户部要负责数十万人的粮食分配、居住安置,还要按牌甲制编定人口黄册,制作每个人的身份牌;吏部需重点做好基层组织管理,选拔、指派保长以上的基层事务官,加强对甲长、牌长等辅助人员的认定和培训;医『药』部须确保几十万新到人口的卫生防疫,及时收治病人,并监督安置点的生活环境,检查个人健康,灭杀跳蚤、虱子、臭虫;工部的任务是加紧修建移民点,完成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设施,并在新移民中招收劳工;兵部则需要在户部完成牌甲制划分的基础上推行三级兵制,虽然训练没法这么快展开,但材勇的选拔登记和兵额名册的编定却可以立刻实施。剩下的礼部、刑部、贸易部的事务虽然没有那么迫切,但各项工作也必须跟上。围绕着三十万新移民,整个中兴社都有的忙了,估计没有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法安顿完毕。

对于大部分初次上岛的人而言,流求的规模和中兴社的组织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想象中的不『毛』之地,原来竟是一片王道乐土。

像胡隶是从中兴社初创就了解的,但也对它的迅猛发展感到惊讶。就是袁镛这样淡定的人,也对这海外荒岛上凭空变出来的繁华城邑啧啧称奇,更对张镝的经世之才大为感叹。再如向来狂妄自诩的陈复,这些日子来一次次被张镝的实力颠覆了思维,这块巨大的冰山底下到底还有多大,真让他琢磨不准了。尤其亲眼看到了流求这块基业,看到了比一般中原官府强出百倍的中兴社的执行力,不禁感叹这真是王霸之基。至此他再也不直呼张镝之名,而是率先一口一个“主公”的叫起来,真让张镝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大多普通的移民们想不了那么多,一来就有地方住,有热饭吃,就觉得安定了,逃难出来的那种惶惶不安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陌生的地方,这个强大集体的归属感。

对张镝而言,虽然有些忙『乱』,但至少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回到了让人踏实的家。张镝的家就在自新城第一坊第一甲第一牌第一户,正真的全城第一家。如今自新城已初具规模,总社官署在内的各类建筑已经基本完工,三纵三横三条街道和十六个坊区数千座民宅都已经建成。总理家的宅子当然是最大的,虽然不如临安城里达官显贵们的豪门大院,内外两进几十间房也足够住了。更主要的是家人们都在一起,能让张镝在忙碌之余感到难得的温馨。许小娥的身子丰腴了一些,七个多月的身孕已让他行动有些不便,但状态很好,丈夫回来了终于不用再为他担惊受怕,可以安心养胎,幸福的期待新生命的来临。

……

几天前,一路上历经了周折的文天祥终于在张镝派出的人护送下乘船到了温州。但当他赶到江心屿的时候,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天下兵马都元帅”的行营从温州港迁避出海,不久前往福建去了。

文天祥马上就打算动身南下,继续去追随行朝,去追随大宋最后的希望。但启程前却遇到了一点阻碍,阻挡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行朝留守在温州的大臣,甚至有几个他都认识,以前都曾打过交道。

见到了曾经同朝为官的故人,文天祥感到很亲切,但对方的态度却有点尴尬。他们是受命来鉴别的,鉴别文天祥的真假和忠『奸』,因为行朝确实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

自收到文天祥的呈文,得知他从镇江逃回,行朝中就分成了两大派,有的替他高兴,也替大宋庆幸能回来一个忠直的大臣。另一些人却表示了质疑,一个孱弱的文臣怎么可能那么容易从看守严密的祈请使团中逃回来?就和当初的李庭芝、苗再成一样,他们严重怀疑这个文天祥是假的,又或者是有别样的意图。

又一次被自己人怀疑,文天祥心里沉一下,有些无奈,但他仍是开心的,他笑了,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鉴吧,别吧,想怎么鉴别就怎么鉴别,镇江、真州、扬州那样凶险的情况都过来了,眼前这么点波折,又有什么好好怕的。我就是大宋臣子文天祥,大宋丞相文天祥,真真实实,一丝不假。

身份当然不会有错,堂堂丞相没那么容易仿冒,但对于他的忠诚,又拿什么证明呢?

文天祥并没有指天发誓,也没有激动自辩,只是平静的取出了他南逃途中的诗文记录,已在赴温州的船上整理成册,详细记载了南逃的过程。其中有眼见国破家亡,被强迫押解北上加入祈请使团时准备『自杀』殉国,被同行劝阻后重新振作的心路变化。有从镇江出逃经历的重重磨难,有随行同伴不断遇难离散的悲伤无助,也有在真州、扬州被通缉时依违难从、仓皇无路的艰难窘迫: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不愧是曾经的状元,艰难的行程中仓促写下的文字也不乏感染力,那九死一生的历程跃然纸上,几乎令观者泪下。

派来鉴定的几位官员深受感动,诗文中的艰难苦楚不是亲历者无论如何是没法杜撰出来的。心之所向,九死不悔,这忠心还需要再鉴别吗?

但是还是不能走,不能马上往福州去。来人只是奉命行事,照样得先把鉴别的结果往福州报,程序该如此。

文天祥很理解,他没有脾气。他已经知道行朝已经将各个职位分派掉了,包括他曾经的右丞相之职也已遥授给仍镇守在扬州的李庭芝,他没有介意,回去,回到朝廷去,哪怕任何官职都不再赐予他,他也认了。国家到了这样地步,官位还值几许?只求开恩让他去,去福州,去抗元,去图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