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强军修内政(二)
一个人的强大,要么是大脑的强大,要么是四肢的强大,最好是两者兼具。如果只能选其一的话,或许做一个大脑发达而四肢简单的瘸子,还要好过做一个大脑简单而四肢发达的白痴。残疾的瘸子至少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而健壮的白痴只知吃饭拉屎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对于中兴社而言,全民识字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精神上的问题,要让中兴社的内在变得强大,就譬如是健全了大脑,这是张镝当前实施的第一项大决策。
而第二项大决策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民以食为天,而农业是粮食的保障,水利则又是农业的根本。水利发达则农业兴盛,农业兴才能粮食丰收,粮食丰富民众才能吃饱肚子,民众吃饱肚子则又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前提。所以水利算得上是基础的基础,这就如人要有血肉,要从体格上壮大自身,这是要让四肢发达的步骤了。
对中兴社而言,流求有很好的农业条件,东部是大片的平原,大约占全岛的三分之一,气候条件也很好,水稻可以一年两收。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雨热同期,而且降水过于集中,每年绝大部分的雨水都在夏季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便造成周期『性』的泛滥和干旱,雨季和旱季分明。
流求本地土着也有农业,但十分粗放,在一处烧荒种上一季,土地肥力下降后就移往其他地方重新烧荒耕作,这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被称为游耕。与汉人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不同,番人不需要在同一块土地上长期耕作,也无需追求太高的产量,也就更不需要建造水利灌溉设施了。
番人们之所以如此“任『性』”,在农业上这么随心所欲,一方面是耕作技术的落后,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因为过去的流求地多人少,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太大的人地矛盾。在过去,偌大一个流求岛只有十几万土着,这块地不行就换一块,很容易就能找到另一块更好的土地耕作。
但中兴社却不能这么『操』作,因为人是越来越多的,按照张镝的计划,流求一岛将来就要承载两三百万的人口规模,只有大量的人口才能打造出一个坚实的后方。
前两年,最初上岛的移民还能自由选择最优渥的土地,在淡水河两岸就能开垦出几十万亩良田。但随着移民不断的增加,尤其庆元一役后,移民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中兴社不得不安排新来的移民往四周屯垦,就如摊大饼一样,以自新城为中心,往四面八方摊过去。
自新城所在的淡水河流域是精华之地,开发的也最早,很快就成为一片片的良田,向着周边延伸,北边很快就延伸到头了,再过去就是大海,总不能去大海里种地吧。那么这片大饼就不得不向南、向东摊去,离中心越远,环境就越复杂,水土条件也往往没那么好了。
所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影响中兴社农业生产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旱难调。流求这个地方雨热太过集中,而且大部分河流都是短小急促,夏季连续几场暴雨过后,经常山洪暴发,到处漫水,一片泽国。等到大水退去,低洼处就成了一个个大小水坑,平坦处则泥泞不堪,对于耕作是极为不利的。
等到了干季,则又是另一个问题,低洼处水浅了变成一个个烂泥塘,引水的难度很大,大部分并不适合提供灌溉之用。平坦的地方却又要承受干旱之苦,远水难解近渴。
所以,在流求地区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雨季的防洪,另一个是旱季的灌溉。
总体思路是在流求全岛几百条径流的基础上,在河流上游修建堰坝水库防洪分流,同时在河流下游平原地带建造四通八达的引水渠灌溉农田,取出的土则用以填平低洼泥塘。
对此,工部在张镝的指示下已经做了实地踏勘、调查研究,加紧进行水利工程设计。
最先开工的是自新城东南四十余里的模范堰工程,这里是赛夏第一保所在的地区。设区以后,这里又成了赛夏区,原来的赛夏第一保保长郑狗如愿以偿当上了首任区长,手下管的也从一个保千把号人变成了附近的十几个堡寨上万百姓,权力和责任都越发的大了。
郑狗的能力且先不论,至少做事还是十分积极的,眼下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加干劲十足。工部的人下来踏勘,本来有几处工程地点可选,郑狗却主动把第一个工程揽到了自己头上。
张镝曾到赛夏第一保视察,并称赞其为“模范第一保”,这对郑狗是极大的鼓舞,现在争取到建设第一项水利工程的机会并定名为“模范堰”,体现了郑狗想要永保先进的决心。
模范堰的选址在流经赛夏区的一条河流上游,此河源自中部高山区,长度不过百里,但在雨季水量极为丰沛,上下游梯度大,流速急,呈倾泻而下之势,奔腾如雷,人们称其为雷公溪。
按照计划,模范堰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首先需要在雷公溪上的各险要河段建造梯度式的拦水坝,可以一段段逐次减缓溪水的冲击力,减少洪水来时的危害。干旱时各级拦水坝又可发挥蓄水作用,通过一条条分水渠引向沿岸的大片田地。同时,在田野之间要修筑纵横交错的灌溉支渠,沟通水系,充分发挥水旱调节的功能。
以这个时代的施工能力,模范堰的工程量实在可算是浩大了,尤其要在雷公溪上至少建造五道拦水坝,每道长二三十丈,宽八九丈,都要巨石筑底,上以竹笼盛满卵石堆砌,最后用夯土层层压实,要保证水坝不被大水冲垮。
面对这艰巨的工程,郑狗壮志满怀,绝不被困难吓到。很快召集了手下各保甲长,分配任务,按照分工,分头动员起全区百姓出工出力。
过去,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征发百姓建设一些浩大的工程,或者给皇帝造宫殿、修陵墓,或者是造长城、修运河。往往是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人民当然不满,要抵抗,甚至多少王朝都因此衰败而灭亡。
但老百姓们也都是知道好歹的,比如修宫殿、造陵寝、运花石纲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个人享受,当然要反抗。但修水利、造农田是为了自身,为了发展生产,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无论如何都是应该支持的。
所以不需要强制征发,各保甲一动员,人们便主动的加入到水利建设中来了。而且几乎是老少齐上阵,男女共参与,上万人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模范堰的工地上日夜都是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
张镝对农田水利的事情很重视,赛夏区的模范堰作为开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当然要重点关注。开工不久后,他就抽空带着总理署的人再次来到赛夏视察,这一次张镝轻车简从,并未事先通知郑狗,而是径直来到工地,看到了众志成城的建设场景,感慨万分,挽起袖子就下去挑石担土,与众百姓一同劳动了起来。赛夏第一保的百姓大多见过张镝,很快就将他认了出来,于是“总理”、“总理”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郑狗闻讯,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匆忙抢过张镝的担子,有些始料不及、惊慌失措。张镝却大大的表扬了郑狗,称赞他“脚踏实地、敢为人先”。
郑狗得了总理的表扬,心中一热,当场拍胸脯保证,一定在下一年雨季之前建成模范堰,并喊出了“埋头大干一整年,要让荒滩变良田”的响亮口号。
张镝听了非常高兴,就在工地上即兴做了讲话,其中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流求的穷山恶水斗其乐无穷”之语,讲话的最后,张镝表示要让整个中兴社都向赛夏区学习,学习他们改天换地、勇于斗争、大干快上建设模范堰的精神,发出了“水利学赛夏”的重要号召。
张镝的这次讲话,尤其是“水利学赛夏”的号召即时被随从人员记了下来,几天之后就被礼部整理成了文章,编印出来几百份,发往各区各保组织学习。
如今,礼部经过全民识字运动后,越发注重宣传教育工作,专门组织了人手负责刻板编印各种宣传文件材料,并且已经加紧烧制活字字模,不久后便能实现活字印刷。
为此,礼部还模仿朝廷坻报,创办了一份《中兴公报》。每当中兴社有重要的事件、重要决策,或者总理有什么重要讲话,礼部就第一时间编印出来,刊载在《中兴公报》上,发给营正、保长以上事务官人手一份,同时作为各处识字班的最新教材。
这一期的《中兴公报》在醒目位置刊发了总理署的头条文章《水利学赛夏,荒滩变良田——又好又快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文章中有总理张镝发起的大兴水利的重要号召,在全社上下引起很大反响。吏部、户部、工部等各部门以及地方各区、各保不约而同的发起了“赛夏水利精神”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接着,礼部又适时跟进,刊发了赛夏区区长郑加官的署名文章《人定胜天——赛夏区模范堰建设的经验体会》。文章先分析了建设水利工程的重大意义,也指出了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然后表达了赛夏区人民在总理署的英明领导下,面对挑战时发挥出来的巨大热情与勇气。最后郑重表态,赛夏区人民坚决拥护总理的指示,要以战天斗地的精神,又好又快建设模范堰。
郑加官是郑狗给自己取的官名。实际上,郑狗的识字水平勉强够的上乙级,当然写不出这样的长篇大论,这篇署名文章自然是礼部的笔杆子们捉刀代笔的,只是需要赛夏区长郑加官的名义,作为一个典型。
张镝在这篇文章下做了亲笔批示,号召各区长、各保长都要去赛夏区实地看一看,同吃住同劳动,体会一下那种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
于是,前往赛夏区学习劳动的队伍络绎不绝,各地按照总理的号召,自带干粮被褥,纷纷加入模范堰建设的人群中。
郑狗已经被晒得黝黑,人也瘦了几斤,却更显得精神。现在他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学习的队伍。这些人都是响应号召前来学习实践的,同时也是来支援工程建设的,他们将在工地上与赛夏区的人们一同吃住、一同劳动,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郑狗创造『性』的采取了“流动红旗”的分组竞争形式。将外地前来学习实践的人员和赛夏本地的青壮们组成不同的施工队伍,齐头并进,互相比拼速度和工程质量,红旗『插』到哪里工程就前进到哪里,哪一支队伍进度最快,红旗就在哪一支队伍前面。
从外地赶来学习实践的队伍中,多是区长、保长,至少是牌甲长,属于有能力有威望的一群人,自然也不肯轻易服输,几天的工地实践总要抢到一次红旗才甘心。而赛夏区的青壮们则从来都是总理钦点的模范和先进,又怎么肯将荣誉拱手让人。于是,两帮人你争我抢,日夜比拼,鼓足了干劲争红旗,工程进度也在这样的拼争抢创中迅速推进。
比照施工图,工程竟然已经过半,模范堰的负责人、区长郑狗高兴的宣布,按照目前进度,模范堰工程不仅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可以至少提前三个月竣工!届时,赛夏区将增加数万亩良田!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消息!想到未来粮食丰收、家家满仓的情景就让人万分激动。古往今来,有几个朝代能让老百姓不饿肚子的?更别说能够大米饭管饱了,这怎能不让人向往呢!于是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各地响应号召前来“水利学赛夏”劳动锻炼的区长、保长们回去以后,不仅仅将赛夏建造模范堰工程的经验带回去了,更是将赛夏区人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改造环境的精神和力争上游、拼搏竞争、绝不服输的干劲带了回去。
以赛夏区模范堰为起点,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兴水利运动在中兴社上下迅速的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