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 | 字数:46.2万

第25章 程氏宴会

书名: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字数:2200 更新时间:2024-11-07 02:57:33

砝码的事件只能慢慢想办法改进。

姬长卿受到邀请,陈汉平将于三日后,出席蜀商程氏所举办的宴会。

程氏是蜀中有名的家族,不仅在朝堂遍布,就连家族中也是人才辈出,蜀中之人,无论官商都对程氏重视。

程氏不仅是蜀中有名的诗书传家。

在蜀中,程氏的生意更是遍布,程氏更是垄断了蜀中的盐铁生意,靠着盐铁生意,程氏可谓富可敌国。

更重要的是,程氏与眉山苏氏更是有着姻亲。

程氏的实力不是陈汉平能抗衡的,程氏设宴陈汉平受到邀请,自然觉得面上有光。

只不过程氏是高门大户,且又是诗书清流,陈汉平心中不免觉得没底,因此将姬长卿带上。

宋人好文会,每每有什么节日,总会设宴邀请好友,或是有头有脸的人出席。

再请当地有名乐妓、名家,弹琴演舞,为客人助兴,主人家免不了要出题考校,若是有人能赋诗填词,留下千古名篇,那主人家也算是赚大了。

像程氏这种在士林享附盛名的,举办这种宴会也很正常。

姬长卿穿了一袭青衣,腰佩白玉,本来姬长卿是不喜欢的,但陈汉平说此次宴会很重要,事关陈家脸面,姬长卿到也不好太过朴素。

姬长卿头发虽然长了不少,但他仍然要戴一顶帽子遮挡。

待收拾完整装后,姬长卿携带自己的两个学生,便坐着马车来到了程府外。

陈汉平命人递上了请帖礼物,随后便下了马车,陈谨很不习惯这种场面,只能拉着哥哥的手,在哥哥的带领下,朝着程氏走去。

姬长卿笑了笑,抚摸玄玉儿的头:“玄玉儿不怕!师父和哥哥都在呢!师父带你去吃好吃的,好不好?”

陈谨悄悄拉着姬长卿的衣袖,随后微微点头。

哄好了玄玉儿,陈汉平、姬长卿几人才缓缓进入到程府。

程氏不愧是蜀中大族,府邸不仅修得端庄大气,而且还处处讲究。

进入程氏,自然有丫鬟婢女带着姬长卿他们入座。

依陈汉平的身份、地位,主人家自然不会亲自出面,只会让管事、子侄之类的人接待。

落座入席,陈盛泽跟随父亲陈汉平座在一旁,姬长卿落在陈汉平身后,陈谨紧紧挨着姬长卿。

程氏不仅请来了乐曲班子,就连民间杂耍也安排了不少。

陈盛泽、陈谨还是小孩子,自然喜欢看杂耍,姬长卿和陈汉平是成年人,两人更多的是关注歌舞。

诗词自唐就有了,只不过相比于格律较为严谨的诗,宋人更喜欢浪漫而自由的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如《水调歌头》、《念奴娇》、《如梦令》、等等。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调《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姬长卿与陈汉平落在的位置以商人居多,这里的人虽然不懂赋诗填词,但想来为了出席这场宴会,他们都做了准备。

陈汉平只能正在与左右的商人叙旧,姬长卿看了一会儿歌舞便索然无味了。

说实在的,也就音乐还可以,至少听着挺优雅的,歌舞说实在的姬长卿实在不好意思……

姬长卿左右观察着,发现除了自己等人所在的院子较为无聊外,隔壁似乎是读书人、士人的宴会。

姬长卿时不时还能听到换了首曲子弹唱某人作的诗词。

此时的梓州城中,程府之中附宴会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聚会中,文人学子、沐休的官员们摇头晃脑地点评着佳的诗作,品评着何人的诗作如何如何,即便是未曾读书的蜀商们也偶尔有人出言,称赞附和,在这样的氛围下也能感受到这样的热闹,与身边之人品评议论,沾些风雅气息。

姬长卿虽然喜欢文学,但听到这些古人开口便引经据典,他实在接不上话茬。

只是默默地为两个孩子夹他们够不着的菜。

“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