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第94章 管子之学

书名: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字数:2880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1:40

告别李君后,姬长卿回到希望书院,开始为启蒙班的学子授。

启蒙班的学子以识字、学数、纠正声韵、教导雅言为主。

宋朝的官方雅言是河南中原口音,而蜀音与官方雅音大有差别,姬长卿虽然会说蜀地口音,但他在教导陈谨、夭夭时,仍忍不住用普通话教学。

这也导致了陈谨、夭夭,甚至是陈盛泽说话时,都带来一股北音的味道。

普通话不同于北音,也不同于宋朝的官方雅言,但它胜在吐字清晰、用语规范。

竟然开设了正规的书院,又是教导大宋未来,姬长卿还专门写信给交友广泛的苏洵请他帮忙找一位“雅音教师”。

苏洵回信说,他倒是认识一位朋友,他擅长音律,不过他自从科举屡次不中后,便寄情于山水,从此不问世事,不知他是否愿意出山担任音律教师。

姬长卿随即写信给苏洵,请他务必帮忙,陈言自己开设书院,乃是为了打造一个不同于世间所有书院的学术圣地,在这里他们可以尽心研究学问,或研究诗词歌赋,或研究圣人经义,又或者可以研究天地自然,在他的希望书院,他希望能打造让读书人能专心治学的地方,譬如稷下学宫,但又有所不同,古今中外,凡有有利于华夏之学,皆可在此开宗讲学。

姬长卿的心很大,志向也很高,以至于苏洵都对此钦佩不已。

自姬长卿开办书院以来,他已经很少回到桃园了,一月有二十九天都在希望书院教导学子。

对于启蒙学子,姬长卿循循善诱,或鼓励学子进步,或润物无声,一点点为这些的启蒙学子塑造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并为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窗子,使他们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对于初识班,姬长卿除了讲授诸子百家的典籍外,更因才施教,倡导学子们抒发已见。

保守的学子,以奉行圣人教诲,姬长卿夸他有君子之风,若能始终如一,世风必移。

积极思考、活跃的学子,姬长卿从不打击纠正他们的想法,只是为他们分析利弊,至于是非曲直,则完全由他们自己去判断。

在学子们心中,或许姬长卿不是位严厉的师长,但在他这里求学,这是他们从未感到过求学还可以如此轻松和自由。

对于品德上错误,姬长卿会约谈学子,并让他事后写上一万字的自我检查。

同学之间有争辩是正常的,姬长卿鼓励辩论,甚至亲自坐在学生旁边,为他们当起裁判。

不以身份权势论输赢,唯以理辩明。

姬长卿是公正的,对于学生也挺和蔼的,或许是觉得姬长卿过于和蔼,有两个同学退学了,还有一个同学因辱骂欺凌同窗被开除了。

十五个人,只剩下十二人,姬长卿并不担心,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为学子们授课。

“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而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

管子这句话意思是:国家之所以治或乱,取决于三个条件,只有杀戮刑罚是不够用的。国家之所以安或危,取决于四个条件,只靠城郭险阻是不能固守的。国家之所以贫或富,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这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三本”,安定国家有“四固”,而富国则有“五事”——这五事乃是五项纲领性措施。有哪位同学知道,管子说的五事是哪五事?”

胡青书起身朝着姬长卿行礼:“回夫子,管子曰: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四曰: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

也就是君主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有五个:一是山泽不能防止火灾,草木不能繁殖成长,国家就会贫穷;二是沟渠不能全线通畅,堤坝中的水漫溢成灾,国家就会贫穷,国家就会贫穷;三是田野不发展桑麻,五谷种植没有因地制宜,国家就会贫穷;四是农家不养六畜,蔬菜瓜果不齐备,国家就会贫穷;’五是工匠追逐刻木楼金,女红也广求采花文饰,国家就会贫穷。这就是说,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足。”

姬长卿连连点头:“青书答得不错,管子的意思很明显,富国的根本在于生产,农者耕其田,水渠通达灌溉农田,桑麻可以富国,国家的富强在于各行其职。管子是一位不可多得贤才,就连圣人也曾赞叹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见管子治理内政的才能。

管子是位不可多得贤才,你们需多多领悟的他思想学说,譬如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

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百姓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些都要你们学习,至于如何富国、执行律法,我们接下来再讲。

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任齐相时,对齐国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国力大增。政事方面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

兵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经济方面采取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措施,从而提高齐国的人口数量。

对商业特别是盐商课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也默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及私田的存在。”

姬长卿一连讲五天的管仲改革,针对管仲,姬长卿还查阅史书,列举了管仲改革之后的齐国变化。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胡青书、刘继等底子好的学子,也被姬长卿这种全新讲解角度深深吸引。

他还第一次这么清楚了对管仲是改革及其影响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出了:“管子贤矣,富国强兵,非齐桓而霸之。”

天圣四年,冬十月,梓州叶落寂静。

姬长卿又一次遇见了李君,这一次她携带了一名叫胡文好友同来。

胡文同李君一样,也是男扮女装,或许是这个时代对女性有太多束缚了吧,姬长卿与她们相交,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