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历史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3章 希望学子
姬长卿开设的希望书院也有三四年了。
几乎每年都有人上门求学,可自从天圣七年开始,希望书院便不再招收学子,而是只招启蒙幼童。
希望书院已有一百八十六名学子,其中一百四十名是新收学童,相比于受过儒家的学子而言,空白的学童反而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念。
如今妻子李吟梅有孕在身,姬长卿也很是紧张不已,尤其是进入产期以来,姬长卿每每想到夫人生产犹如阴司殿前走一遭。
故而姬长卿也不敢大意,特意让管家周勤、刘嬷嬷细心照顾,至于产婆更是请到家里入住。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基本上患病之人,古人常常因病早夭多有发生,这也是为何古人会追求多子的缘故。
姬长卿自从来到北宋以来,也并非没有患过病,只是他经常带着孩子们练习武艺锻炼身体,所以很少生病。
寻常的风寒一年也会患上几次,比之其他人的频率少了许多。
李吟梅自嫁给姬长卿以来,姬长卿早晨便要拉着李吟梅锻炼身体,而李吟梅虽然贪睡恋床,但渐渐习惯加入了他们。
生活在哲园,没有太多的规矩礼仪,也没有大宅院的勾心算计,唯有生意上有时候会让李吟梅头疼不已。
好在万事都有姬长卿鼎力支持,两夫妻的日子也羡慕不少旧友。
李吟梅还未嫁入姬家时,在府中举行过宴会招待旧友,邀请了昔日的闺中密友,程楚楚、刘青青、胡红诗、赴宴曾取笑“吟梅真是好福气,不仅有一个学问渊博的丈夫,如今身为姬夫人,更是与夫君恩爱如初。”
刘青青也为李吟梅感到高兴,连连点头:“是啊,我还听红诗姐姐说吟梅嫁的这位夫君,容貌俊美,举止儒雅,为人方正,素有雅周君子之称,就是不知道吟梅姐姐是否愿意让我等姐妹瞧瞧?”
“青青这话虽错了,如今吟梅已为人妇,叫姐姐已然不适合,但话糙理不糙。我等姐妹也很好奇,这位新姑爷长得如何?”
事实也正如胡红诗说得那样,丰神俊毅,翩翩风度,举止文雅。
这也让李吟梅的好友们无不羡慕,期待自己的将来的夫君。
在蜀中姬长卿名声开始显着于世,于此前不同的是,人们谈论姬长卿那可是梓州的模范夫妻。
毕竟宋人男子岂有不纳妾的,独姬长卿一人不仅不纳妾,而且连一个通房都没有。
早在姬长卿未成亲之前,他便很少到勾栏瓦舍之中,就连陆笙乐等人相邀,也不过到勾栏中听曲,从不过夜,甚至就连群玉苑的人也为这位古怪的客人起了个“素修士”的雅号。
也不知从何时起,希望书院中开始形成一个新学派,他们喜好古君子之风,佩剑饰玉,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日,总会到松竹下辩论交流所学。
姬长卿得知后,对学生们道:“你们做学问时应当知晓知行合一,秉持知是行使,行为知始。”
姬长卿的这番话倒是让不少学子眼前一亮,王冲随即起身行礼问道:“敢问夫子,何为知行合一?”
姬长卿郑重叹了一口气道:“知行合一本为大儒王阳明先生所创,自他与矩州龙场悟道以来,与弟子们共创新学,编修《传习录》供我族阅览,祖父曰:‘世王阳明惟孔孟也,自此王学当大兴于世,“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着明者也。’,你等做学问,当效仿阳明先生,不可效仿晋人一味清谈,需知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学生自是还想再问有关于这位王阳明先生的事情,但却被姬长卿阻止了。
事实证明,你越是闭口不言,人们越是好奇不已。
王冲课后与刘继等人闲谈:“方才闻夫子所言,阳明先生似是一位隐士不出的大儒,是自孔孟以来,学问高深的前辈,可为何我等未曾听过呢?”
刘继紧皱眉头道:“或许正如夫子一脉,犹未可知……”
胡陵微微点头:“或许是吧!与其再这里猜测不如我等向夫子请教如何?”
“可是夫子并未回答,我等冒味去问,只恐惹得夫子不高兴。”
“或许我等可以去问问陈师兄,他是夫子的亲传弟子,或许知道不少。”
“可陈师兄追求数学之道,一向对儒学不敢兴趣……”
王冲刘继胡陵几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决定去找陈谨问问。
陈谨正在计算一个关键题目,对于这位年纪略小于众人,可学识却不知高众人多少,王冲、刘继等人也不敢托大,只是默默等在一旁。
等陈谨放下手中的题目,王冲方才行礼,陈谨起身回礼:“几位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刘继拱手道:“陈师兄是夫子亲传弟子,我等日前听夫子讲起阳明先生其人,不免有些好奇,敢问师兄可知道这位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可是王守仁,王阳明?”
刘继也不知道具体的姓名,但听陈谨如此说道,想来陈谨是知道的。
“昔日曾听师父讲起过,你们想问什么?”
王冲躬身行礼道:“我等曾听夫子在课堂上提起过,心生疑惑,本欲追问,可夫子不再深述,我等也不好再追问,但又忍不住好奇,故前来打扰师兄。”
陈谨在面对他人时,向来直来直去,从不与人客套闲扯,王冲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无礼,后来也渐渐习惯了。
陈谨思索了片刻,便道:“阳明先生的事情,我大多忘了,不过我记得图书馆中应该有一本《传习录》,你们若是感兴趣,自可翻阅就是。”
闻言几人连忙向陈谨道谢,随即跑到图书馆去借阅。
希望书院的图书馆,也是刚刚开通,其中有许多书籍,都是姬长卿花了不少时间收集来的,在图书馆中多是儒学、先秦诸子的书,当然也不乏抄录的孤本。
虽藏书三千卷,可有关于夫子的书籍,却少之又少,一来是因为他的学问不同于当世,二来夫子的学问太过晦涩难懂,许多名词甚至是他们听都没听过的,更不要说翻阅了。
也只有在夫子讲课后,他们方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按夫子的划分,天下的学问大致可分为文理两种,其中文科是道,理科是术,学子大多喜欢听文科,而不喜欢理科,因为理科完全不懂,又太过讲究计算、实验,哪怕是学识扎实的王冲学起来,也极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