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9章 答范希文书
姬长卿仔细斟酌了两天,最终还是决定回信给范希文。
“范通判亲启:君书已阅,久闻希文其名,德行方正,素严以律己、崇尚品德,主持应天书院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矫正世风,使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通判心怀天下,常思君忧,此士大夫之榜样也,上合圣人君子之道,下合为臣之责。
窃常以范君教导学子,虽躬耕乡野,然通判之名,久慕矣。
通判曾革新吏治,意整顿朝纲,裁汰冗员,安抚将帅,然私以为大宋之弊,不在庙堂,而在乡野,乡野教化不通,未沐王化,士子荒废度日,不思学业,反钻营孟浪,宴饮游戏,或流连于瓦舍,或架鹰逐犬,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实乃痛哉!悲哉!惜哉!
昔在西蛮,诸国崇学,以宾礼侍学者,学子好学之心,尤比古人悬梁刺股。
西人马拉,身患绝症,终身药浴,长浸药液,奋笔疾书,一日阅书八时,叹曰:“吾命不长,惜时求学,仍不足也,只恨一日十二时!
通判问询,自知无不言,恐彼拙言,误范君尔~”
私以为大宋有四弊,兵员冗多,老弱混杂,良莠不济,将不知兵者众,多不知武备,军械尚不能分戈戟,善战兵少,将智谋短,故虽耗钱百万,仍不敌北蛮;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此一曰冗兵,一弊也。
天下有定官无限员,而税赋有数,俸钱无节,每制科举,一人为官,子孙犹士也,故二曰冗官二弊也。
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坐禅修道,不闻世事,不事生产,仍需数十民供养一僧,此三冗三弊也。
四曰言兵必晦,故积疾久虑,又隐疾成病……”
姬长卿给范仲淹的回信,整整有六千字,前面四百字都是客套话,中间的四千六百字是回答范仲淹的问题。
说实在的姬长卿并不看好宋朝,也不看好范希文想改革大宋弊政的想法。
北宋经过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收拢士大夫之心”的政策,已经培养起一大批既得利益的旧势力。
他们在荫蔽制,不杀士大夫,以高薪养官、养将的制度,已经发展成为足以左右宋朝大局的势力,虽然他们没有结党,但实际上他们早就在利益的趋势下,结成一个难以抗衡的政治集团。
姬长卿知道范仲淹想干什么,但他也知道范仲淹势必会失败,他虽敬重范仲淹的人品操守,但强如扭相公王安石,也不能撼动这些人的利益,更无法改变宋朝的弊政。
“三冗”问题的根本是什么?是北宋初期,赵家为了政权稳定搞出的各项政策的后遗症,是北宋的基本国策造成的,除非推翻北宋的整体国策,不然任何改革都是徒劳的。
在北宋初年,船小好调头,但是到了仁宗、神宗时期,北宋已立国数十年、近百年,“三冗”问题作为国策,骂的人不知道多少,前前后后削来削去,也减不了几个钱;背后的利益团体更是势力庞大,盘根错节,积重难返。
仁宗搞庆历新政,其实只是有改革的想法,却没改革的决心,周围的人一片攻击,他就动摇了。加上庆历新政对北宋的顽疾而言,只能算是挠痒痒,实际上作用不大,而且他正面硬杠上至勋贵,下至吏员,朝廷从上到下全是反对者,必然难以长久。
而王安石变法就可以算是挖肉了,神宗改革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王安石一系列措施确实的让朝廷府库充盈,军力增强,反守为攻。但是依旧没有找到病灶,只是缓解了病情而已。随着敌人的反扑,迟早是要失败的。加之神宗去世,最有力的支持者没了,实际掌权者高涛涛反对新法,败亡是必然的。
姬长卿在信的最后,婉拒了范仲淹的想举荐他出仕的好意。
此时的范仲淹还只是应天府的通判,就算是上书朝廷也未必会得到重视,再者姬长卿一个即不是士大夫,又没有参加科举的人,就算是名动天下,朝廷也不会征召他为官。
对于范仲淹提到的收复燕云,姬长卿只回了“时机已失,此事不可,当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可惜啊!
驴车战神这老小子,不放心武人,又喜欢微操,偏偏自信的很,又以为优势在他,自是要让契丹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王者之师,那曾想差点死在了战场上。
若是换成他哥来,未必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天圣九年,春二月,姬长卿携带陈氏四兄弟至长沙县去见他们的父亲。
天圣九年,春三月,陈希亮做东,邀请姬长卿到岳阳楼作客。
期间陈希亮谈及日前范希文对姬长卿回信的评价,称他自收到回信阅读后,便言:“姬丹文当世之管子张良也!”
只可惜他并无出仕之心,而他人微言轻,又向朝廷上书举荐朝廷应征辟姬长卿这种大才,那么一统北方,重现盛唐也犹无不可。
范仲淹虽然上书了,但他每次都是上书都是让掌权的刘娥很不痛快,也亏得范仲淹品德无私,又出于公义,所以刘娥也只能听之任之,只当不知道,眼不净心不烦。
这次范仲淹的举荐书,被留中不发了,朝廷似乎已经习惯了范仲淹的长篇大论。
果然,对于历史而言,没有权力,没有实力,没有足够的力量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以为在看穿越小说,主角如何如何,拿出什么东西,就能轻易改变朝堂局势,甚至能靠着什么马蹄铁、马鞍就能得到爵位。
实则还未曾有军匠能封爵的。
再者古人思想太保守了,或许你跟他谈诗书还成,可一讲起什么科学物理,他仿佛像看道士念经一般不明所以。
宋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宋仁宗对士大夫的宽容,导致了儒学在这时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程朱理学、洛阳学派、河间学派,它们都代表着儒学的新思潮的爆发。
姬长卿为了赶上这个爆发潮,已经布局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