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华集
作者:姬子梦 | 分类: | 字数:4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3章 出了名就跑
赵祯企图废后,御史们自不会答应,不仅因为郭皇后并无大错,更因为想促成废后的有吕夷简。
赵祯初摄国政,对于政治斗争还很稚嫩,哪怕被吕夷简当枪使了,也不会承认。
大宋的朝堂不会容许一个不懂政治斗争慢慢成长,当仁宗赵祯成为一个懂得驾驭臣子,合格的君王的时候,介时士大夫们已经将占据了整个朝堂。
姬长卿不会朝政,政治斗争是极其残酷的,他在没有垄断大宋的经济、文化话语权之前,他只会让学生弟子们在权力中心之外,慢慢成长。
明道二冬十一月中,姬长卿以铅活字印刷出版了人生第一版书《文王易释》,由范仲淹、文彦博、庞籍、刘沆等人作序,在汴京城内发售。
韩琦于明道元年起复为太子中允,改授太常丞、直集贤院,今年六月,授监左藏库。
范仲淹盛名已久,文彦博、庞籍更是当世学问出众的人,他们几人都争着为此书作序,韩琦也很好奇这本书到底有何精彩的地方。
这本书很奇怪,作者竟然有两人,姬明蔺、姬礼隽这两人为何没有听过,待韩琦继续往下看去,却看到范仲淹亲自撰写的序言。
讲述了姬明蔺、姬礼隽二人的生平事迹,及前唐隐士高人姬明蔺对学问的追求,乃至万里西夷之地,亦不畏艰难,横渡大漠求之。
其后是庞籍乃当朝殿中侍御史,德高望重,尽也为这本书籍作序,可想而知这本书一定有独到之处。
汴京在京在士大夫大多追捧这本书,不仅因为它乃范希文、庞清风亲自作序的,就连文彦博近来也痴迷翻阅不断。
《文王易释》之中,提到一个人们此前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凡事物、个人都会经历:潜藏、萌发、成长、强盛、衰败、灭亡六个阶段。
如今大宋正值成长阶段,按照《文王易释》的意思,万事万物都会有这刘六个周期,大宋如今正处成长阶段,此后会迎来成熟强盛、衰败和灭亡。
虽然书中并未揭示这个周期有多长,但依照书中的论断,衰败、灭亡是迟早的事。
韩琦端重寡言,不好嬉弄,年幼时本就好读书,用了十天,就将这本书看了一遍。
“昔文王拘而演易,周公辅功有德,退而传易,今文王、周公之后,更兼易理,开辟此学,使易理大张,无愧贤人矣!”
贤者贤矣!这是许多人读过《文王易释》的想法,一时间人们纷纷前来请教姬长卿有关易理的学问。
人们本以为姬长卿会是一个学问深厚的读书人,未曾想到他竟是一个年过二十几岁的年轻俊杰。
的确,姬长卿在易学上见解上,超过大多数当朝才子俊杰,但他实在太年轻,以至于庞籍在见过他后留下:“读书非年长,明识博广”的评价。
文彦博希望他能够,戒骄戒躁,苦研学问,精于治学,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学问大家。
姬长卿出完风头,也开始沉寂下来,待发表完第二本《数学治国策》后,就出走汴京,开始游历中原。
打完枪后就干净利落的撤退,姬长卿深知在等这样下去,势必会被各种大儒找上门讨教,所以趁着现在,隐退淡出人们的视线是最好的选择。
此次能够成功,完全是出自姬长卿引用了部分周敦颐的《太极图书》的缘故,也胜在唯物辩证法、逻辑上。
古人治学,往往讲究将学问高深化、伦理化,而缺乏的科学逻辑性。
如果有人邀姬长卿去讲学、辩论,他势必不是真正的学问大儒的对手。
离开汴京,姬长卿北上游历了一番洛阳古都,人们常说,“一部洛阳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用脚踢起一块砖头瓦片,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历史,蕴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难怪司马光曾由衷地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在洛阳游历祭拜了先秦遗址,随后又参观了东都洛阳几个名校,拜访了几个大儒,而后又顺道西去,来到了熊耳山,在熊耳山以一樽清酒祭奠始祖黄帝。
后去了凤翔府,在凤翔府得知,官家下旨册封姬长卿为:秘书郎、殿中侍讲,以备咨询。
原本赵祯是打算诏见姬长卿,打算听他讲读一番《易经》的,只可惜姬长卿已经不知所踪。
此事也只能作罢!另外郭皇后被废,如今已经出了家,入了道。
群臣正准备为劝赵祯另立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后。
借道秦凤路、利州路,明道三年春三月,姬长卿终于入蜀,顺道路过眉州苏洵家。
苏洵已不比从前那般放荡,已为人父,又为母守孝,自此开始发奋读书。
姬长卿在见到他时,苏洵已开始蓄须,身披孝服,结庐于史氏墓旁。
“明允,何故如此沧桑?”
苏洵再见到好友姬长卿,已是笑不出来,只能感慨道:“丹文,四年未见,已是名动天下,兄痴长几岁,若不在奋发,怎敢再见丹文。”
姬长卿随即释然:“明允,明允,今朝堪破劫难,如今只待他日!”
“若他朝明允成为一代宗师,长卿远在千里,当遥贺明允名扬天下!”
二人在苏母坟前,同食同住了七日,畅聊了七天,姬长卿还为苏母史氏披孝了七日,苏洵很是感激,临别时还让长子给姬长卿行了大礼。
姬长卿看着白皙可爱的苏景先,不免心生疼爱,叹了口气道:“明允,景先生的可爱,只是身体孱弱,好生照料才是,我有一友,当成都府名医,若是有任何事情,只管只会一声!”
姬长卿说得很委婉,但苏洵还是听出了姬长卿话中的意思:“丹文~”
这一次苏洵一个坚强的大男人,都忍不住垂泪了。
说真的苏洵的朋友之中,还未有人像姬长卿这般,既不顾身份礼节,亲自为他母亲披孝,又不顾草庐条件简陋,于他同甘共苦,朋友说是做到他这种,这让苏洵也下定了决心与他结为异姓兄弟。
姬长卿又在苏家待了几日,每日必不费其神的教导苏景先。
苏景先也喜欢的叫他:叔父叔父!
叫得姬长卿心都快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