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 分类:历史 | 字数:59.4万

第98章 人祸(二)

书名: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字数:2596 更新时间:2024-12-29 10:50:04

下一刀将挥向哪?

“这人祸第三祸,得数儒家。”

一个极为出乎诸糅真人以外的结果来了,这让他不由得惊讶地问道:“儒家?”

“是的,儒家,准确地说,是秦汉之后的新儒家。”

郑经肯定地点了点头。

诸糅真人:“……”

刚批完自己的家族,现在又来批自己的道统,真狠!

但我喜欢。

“祸患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严重抑制了其它家的发展和用武之地,也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祸患二,过于强调等级观念,既抑制了人性和创造力,让位卑者失去用武之地,也容易养成位高者的独裁作风。

“祸患三,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让天下读书人有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念想,造成了官本位观念盛行,有违孔孟之道心怀天下的本意。

“祸患四,过于愚忠,忠于君权,而不是忠于天下。

“祸患五,过于重视仁义礼智信,而轻了格物致知。

“以上这些,已严重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看来,秦汉之后的儒家,与孔孟之道的本意已相去甚远。”

郑经一口气就说了一大通。

说得酣畅淋漓。

作为穿越者,他自然十分清楚儒学的利与弊,他更是清楚,汉代以后的儒家学说,其实已严重曲解孔孟之道的本意,只有了儒学的壳,而没有了儒学之魂。

只可惜,这些话根本就没法跟儒家人去说,而只能找老道来吐吐槽。

而诸糅真人却是听得满心欢喜。

作为曾经的儒家人,一旦放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念想,再站到道家的角度去反思,其实就很能意识到新儒家的弊端所在。

因此,他即刻又捋了捋胡子,极为认同地说道:“非常在理!”

然后又期待地问道:“还有吗?”

郑经却短暂地安静了下来。

有肯定还是有的,若是他胆子再大一点,可以直接拿制度来说事,然后再谈谈民主、公平之类的,但在这个时代谈那些暂时还没必要。

但还有一点一定是要说的。

“这人祸第四祸,在于阶层的固化,让底层百姓彻底失去阶层晋升的机会和希望。

“打个比方说,就读书这事而言,基本成了世家、官绅阶层的专利,寒门出身之人,根本就读不起书,就算能识几个字,也买不起书,这就导致了寒门之人,想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基本无望,就算有少数人能成功,也要比世家、官绅子弟付出数倍的努力。

“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只会打洞,不要指望鲤鱼能跃龙门,一遇风云即化龙。”

郑经加上了最后一条。

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其实阶层固化的现象,哪怕是到了后世也是存在的,但最起码在后世,国家还极为关注和重视这一点,尤其是义务制教育制度的推出,最起码让贫穷人家的子弟还能有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哪怕难度会大一点。

而在这个时代,哪怕考试制度已经由察举制改九品中正制,再到现在的科举制,相对让寒门子弟多了一丝翻身的希望,可实际上,这丝希望却是极为渺茫。

就拿原来的郑经来说,若不是背靠郑氏,有族学的支持,他是根本就读不起书的,就算读得起,也没机会去接触那些卖得死贵死贵,但对科考极为有帮助价值的名家疏义。

这么一来,他们跟世家、官绅子弟的差距自然就大了,考功名基本无望。

至于家里连地都没有,也没本钱做生意的穷苦老百姓家子弟,就更是连读书都别指望了。

而阶层固化会有啥严重后果?

会让底层老百姓对国家、民族失去归属感、认同感,不会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成自己的使命,不愿意去为国家的兴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失去活力。

更为严重的是……

“真人,你说,若是底层老百姓始终看不到希望,那一旦国家有难,又凭什么指望他们奉献生命去保家卫国?

“别说保家卫国,一旦遇上天灾,让他们连肚子都吃不饱了时,率先拿起刀枪棍棒甚至锄头造反的反倒变成了他们吧!”

他最后道出了这个极为残酷的事实。

然后他沉默了下来。

诸糅真人也沉默了下来。

他在细细回味郑经所说的这一整套道理。

是的,纵观历史,每次变天,无非就是“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这八个字,但从没有人能把这八个字解释得如此清清楚楚。

孔圣人没有。

李圣人也没有。

就连儒家的孟圣人,也只含糊其辞地提出了:“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也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也由此确定,之前郑浪之所说的万一大夏国亡国的说辞,并非无心之言,而是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比如说太正二年的那场洪水,让他意识到了世家之祸。

再加上西胡近年来的蠢蠢欲动,以及北华近些年来的变故,若是有识之士,就算没有天机鼎,确实也能推断出几分不妙来。

厉害啊!

一番脑补之后,他立即就赞叹道:“郑公子高见,老道自愧不如。”

一大悬念圆满解决。

但对诸糅真人来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没有达到,那就是拉郑浪之进道家。

不过在拉之前,他还打算稍稍铺垫铺垫。

他立即又说道:“此外,老道还有几个小问题想问问郑公子。”

“真人请。”

爽了一把的郑经倒没有因为老道的夸奖而得意忘形。

诸糅真人立即又问道:“正因为看透了世家之祸,郑公子才离开郑氏的吗?”

“算是吧。”

郑经如实回道。

这确实是他选择离开荥阳郑氏的原因。

“公子高义。”

诸糅真人立即又赞了一句,接着问道:“也正因为看破了儒家之祸,你才以三绝公子之名来藏匿大才,以免与其他儒家之人过于亲近吗?”

郑经:“这个……应该没有吧?”

他楞了一下。

而诸糅真人则追问道:“那为何又要隐匿你之大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像我这种七情六欲过强之人,根本就当不了仁人志士,所以还是低调点为妙。”

郑经以一段典故来回答了老道的这一问题。

这一典故,来自于三国李康的《运命论》,但原文后面还有一句:“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意思是仁人志士就得勇于面对,并坚持操守,不惧诋毁,来成就自己的好名声。

郑经当然不肯承认自己是仁人志士。

这可就让诸糅真人为难了。

这家伙,不是说自己想三妻四妾,就强调自己七情六欲过盛,到底想干嘛?

难不成就是为了防我拉他进道家?

不会这么狡猾吧?

这可是让他犯难了,要知道,道家修行,是极为讲究清心寡欲的,七情六欲过盛之人确实不适合。

那……这可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