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 分类:历史 | 字数:59.4万

第140章 谋划

书名: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字数:2739 更新时间:2024-12-29 10:50:04

若是问中国古代哪个时代的文人最为有名士之风,首当其冲的还得数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的名士,普遍讲究孝道,慎言洒脱,清廉俭约,性善忠义,尊礼敬贤,也因此给整个社会的读书人都带来了相对较好的风气。

因此,席希明的当众尊郑经为先生,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这么一来,德王妃又忍不住感慨了。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现在又多了一个吗?

不,应该是整整一船!

这领头的顾倾城和席希明都尊他为先生,那船上的其他士子还跑得掉吗?

她没想到,原本该枯燥无味的回程,在多了一个郑经上船之后,竟然会发生如此多惊奇却有趣的事,弄得她都有点希望船再走慢点了。

只可惜,此时已经离会宁不算远了,再过两三天,船就会抵达扬州,然后再过四五天,就能最终抵达会宁,到那个时候,她想再天天跟郑经这帮人搀和到一起已经不太可能了。

实在是遗憾!

等到了会宁之后,又该如何对待他呢?

遗憾过后,德王妃又开始考虑起了这一让她头疼的问题。

对于郑经,现在的德王妃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她还想保留一丝王妃的威严,另一方面,她又很享受跟郑经以及这一大帮人在一起时那种充实的感觉。

每天都有新的知识在冲击着她原有的认知,这远比让她去打理德王府、醉香楼,以及德王府属下的那些产业要充实得多。

只可惜她王妃的身份,反倒成为了她成为真理社其中一员的障碍,如果有可能的话,她恨不得不当王妃了,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一名普通的读书人。

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事。

对此,她也心有不甘,因此她决定,还是得想方设法多参与进去。

怎么个参与法呢?

想来想去,她觉得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成为真理社的幕后支持者,为它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帮助,只有那样,她才能名正言顺地对它的发展进度随时保持关注。

只不过这得跟郑经协商一番才行。

因此,她又打发陈蒨武,去把郑经叫来了她的起居舱里。

“浪之,再过数日,就会抵达会宁了,到了会宁之后,你有何打算?”

她主动问了起来。

这对郑经来说也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

在没有折腾真理社之前,原本的他是极为轻松的,哪怕背上了郑书笙那个包袱,他也无需考虑太多事情,完全可以走到哪逍遥到哪。

可是在有了真理社之后,他却不得不好好筹划一番了,毕竟现在有一大帮人要跟着他准备折腾事情,可具体该做什么,他却暂时还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

毕竟现在的会宁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没有熟悉之前,太过于具体的计划只会是空中楼阁。

“呵,等到了之后,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再说吧。”

正因为没有太过于具体的计划,因此他随便应付了一声。

“安顿的事情你不必担心。”

德王妃却打算大包大揽了,紧接着又说道:“德王府在会宁城里还有几处空宅子,到时你挑一处合适的,那些琐事我派人帮你安排妥当便是。”

她准备兑现自己的第一个承诺了。

早在豫州时,她就已经答应,在会宁为他安排一个住所,来作为三绝公子为醉香楼所做贡献的回报。

这对德王府来说自然不算事。

作为女人,德王妃跟后世的那些富婆没啥两样,手里一有闲钱,想着的就是置业,因此在这十几年下来,因为有着醉香楼的收入做保证,她已在会宁城里置下了大量的产业,包括宅子、商铺、作坊,及会宁附近的天地等,安排一个郑经根本就不是问题。

唯一有区别的是,之前想着给郑经安排的,可能是一栋小得不能再小的普通住宅,现在,因为郑经自身的价值提升,这宅子的级别自然也得稍稍提升一下。

“哦,那好吧。”

因为是之前已约定的事,郑经也没有客气,心安理得地傍起了富婆。

对他来说,会宁也未必是最终的安身之所,因为按照诸糅真人的说法,接下来要不了几年,就有可能天下动荡,到时他还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因此根本就没有自己在会宁置办产业的打算。

毕竟他现在还很穷。

“那,关于真理社,你又有何打算?”

在解决简单问题之后,德王妃却追问起了她最为关心的问题。

安顿的问题一解决,郑经就有想法了。

到了会宁之后,他应该做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他早就反复思考过。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最要紧的事,当然是去文庙一趟,了解一下成为儒者的可能性,然后再在儒家和道家之间做一选择,圆一圆自己的侠客梦。

而从真理社的角度来说,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拼命赚钱,来维持真理社的运作,二是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传播真理社的思想和理念,以扩大真理社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天下动荡做准备。

作为后世人,他深知,想当一名合格的乱臣贼子,不是拉起一票人马造反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先传播理念和思想,以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因此,真理社的成立,就是用来传播思想和理念的。

具体要怎么做?

他较为谦逊地回道:“想法倒是有一些,但不知是否可行。”

“说说看。”

德王妃又拿出了她王妃的气势。

“我想筹办一份报纸,然后再找些赚钱的门道。”

郑经开始分享自己的计划。

想传播文化和思想,有效的媒介和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个年代,没电影没电视没网络,因此有效的传播媒介和渠道,除了口口相传之外,就是书。

就算是后世最为常见的报纸,在这个时代也是没有的,因此他接下来不得不费了点口舌,来大致跟德王妃说了一下报纸的概念。

书和报,就是他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媒介,而要想把这一媒介有效的利用上,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那就是把书和报的成本给降下来。

成本不降,书太贵,报太贵,普通老百姓就买不起看不到,那他想流传的思想和文化,就只能在富人圈子里打转。

因此,在简单说了一下报纸的形式之后,他说道:“等到了会宁之后,最要紧的,是先找一家合适的书局。”

为降低书报的成本,他打算先将活字印刷术给折腾出来。

“书局?德王府旗下就有一家书局,你要的话,拿去就是了,不过那玩意根本就不赚钱,你真要吗?”

德王妃不以为然地说道。

在德王府,分工还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德王妃负责赚钱,德王爷则负责花钱,像德王爷那种喜欢诗词歌赋的王爷,别的钱可以少花,但在诗词歌赋上所花的钱却是一点都不吝啬。

好诗词,就有文友,文友和自己有佳作,就得结集成书,结集成书得花钱印书,因此德王爷干脆把一家小型书局给买了下来。

别看在这个年代书很贵,但书局却是不怎么赚钱的,尤其是像德王府旗下那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小型书局,不仅不赚钱,每年还得贴进去不少。

“要啊要啊,当然要啊。”

郑经毫不掩饰地说道。

书局不赚钱还赔钱?

那得看在谁手里运作!

而赚钱,也正是他除了运作真理社之外,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真理社的规划再好,若是没有大量的钱财来支撑,也很难发展壮大,因此,赚钱绝对是他抵达会宁之后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只是书局确实赚不了太多钱,还得另想门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