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作者:西宫娘娘玉灵月 | 分类: | 字数:178.8万

第204章 新君继续拉拢文臣 君臣同心共创中兴

书名: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作者:西宫娘娘玉灵月 字数:2215 更新时间:2024-11-07 02:58:14

第195章 新君继续拉拢文臣 君臣同心共创中兴

到此为止,朱祁钰把建文帝、吴王、齐王、谷王四家的后人全放了,结果没人管,大臣们压根就没有兴趣站出来反对。

也就是汉王家的男丁都被宣宗彻底杀绝了,不然也得被朱祁钰给放出来。

见没人说话,朱祁钰继续问道:“我之前让内阁拟一份建文忠臣的名单,给他们平反,恢复名誉。内阁把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陈循回道:“启禀陛下,最近战事一直持续,内阁人手又不够。平反一事千头万续,臣以为还是需要等时局没那么紧张了,再慢慢斟酌,以免有所错漏。”

朱祁钰点点头:“可以,这事你们放在心上就好。认真去办,不要冤枉一个忠臣,也不要放过一个奸佞。

朕再强调一遍,像黄观、铁铉、平安那样忠心为主的,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赠官,赐谥。

像齐泰、黄子澄那样离间天家骨肉,戕害皇亲的,终大明一朝,永不赦免。”

陈循连忙答应了,这是新君与文臣之间早就谈妥的事情,自然还是没人反对。

朱祁钰只得继续问道:“我把宣府那十几个弃城失地的武将给砍了,但是家还没来得及抄呢。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一起负责抄家吧。他们在京城、宣府、老家的产业,一个不能放过,全部抄没。

给于谦下旨,让他负责抄没这些武将在宣府的财产。并且开始对宣府的文武官员逐一进行审查。

就跟搞京察时是一样的,让于谦对每一个七品及以上的宣府官员,都要写一份审查结果报给朕。

为政清廉,政绩优异的,升赏;贪赃枉法的,免官,下狱,论罪。还要抄家,发现一个贪官,抄一个贪官。”

朱祁钰说完,立即又补充道:“此事仅限于山西,搞出了土木堡之变,他们实在玩的太过分了,这是他们应该受到的惩罚。

对于其他各省,对于其他重臣,朕不会这么刨根问底,死抓着不放的。

至于朝中和山西有牵连的,也不问了,只抓山西地方官员。

朕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待的道理。即使是清算宣德朝的奸佞,也只限于三杨,以及依附于他们,明火执仗地助纣为虐,对大明利益造成重大伤害的大臣。

其他人嘛,只要愿意向前看,跟着我一起开创中兴盛世的,以前的事,我就不追究了。”

朱祁钰生怕大臣们听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双方搞拧巴了,所以才说得这么直白。

这下大臣们都听懂了,皇帝的意思是他就对付很小一部分文臣,剩下的人只要承认景泰之前大明在持续衰败,并愿意跟着新君拨乱反正,一同开创中兴盛世,以前的事情,贪些银子,以权谋私之类的事情,就既往不咎了。

那大臣们还有不愿意的吗,至于皇帝要对山西彻底大清洗,无所谓了,大清洗就大清洗呗。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就行。真正门生故吏遍山西的,是前任山西巡抚于大尚书。撑死撑死再加上个现任吏部尚书王直。

第一,现在参加朝会的大臣们,很多都是土木堡之变后,添补空缺上位的,之前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牵扯山西的事情。

第二,于谦在朝中人缘也不咋地。于谦的山西旧部倒不倒霉,朝臣们才不在乎的,非要说的话,反而倒是有点幸灾乐祸,乐观其成的意味在里面。

第三,皇帝已经说了,只针对山西地方官员,京城与山西有牵连的朝臣、勋贵、皇亲全都不问了。

不仅如此,朱祁钰紧接着又再次加码:“山西的抄家所得,统一归于户部。然后以后成立一个专库,用来拨发文武百官的俸禄。

在朕的景泰朝,对百官的俸禄要保证三点:第一,涨,要大幅度地增长,按我之前敲定的,从景泰元年开始正式执行。

第二,要足额发放,大明宝钞不会再出现在百官的俸禄里。以后全部按银、米发放。

第三,不再拖欠。发俸专库中至少要有足支一年的储备银。到时间就发,一天不能拖。”

户部尚书陈循立即就领命了,大臣们更是一起跪下,齐呼万岁。

既然是抄了家赚了钱大伙一起花,那这下再也没人反对皇帝清洗山西了。

朱祁钰笑着点点头,让大臣们平身。明初的大臣们,真的不是不通情理,他们可比明末那帮人好说话多了。

遇上这么好的大臣要珍惜,真要是摊上东林党那帮人,那才叫醉了呢。

或者从大臣们的角度看,遇上朱祁钰也该珍惜。要是摊上太宗那样的皇帝,同样也是醉了。

也不能全怪大臣们反对下西洋,造船的时候花的都是户部、工部和兵部的钱。

等成功进行了西洋贸易,赚来的钱去全部进了内帑,由皇帝随便花去了。

关键皇帝还把大部分钱,花在了建设大臣们最讨厌的北京紫禁城上。

现在朱祁钰已经有些理解大臣们了,屁股决定脑袋这是真理,我要是大臣我他么的也反对下西洋。

反正到了朱祁钰这里,该给大臣的给大臣,该给朝廷的给朝廷,自己除了养亲军,养宠妃,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及生活需求外,剩下的能不要就不要了。

于是朱祁钰又吩咐道:“户部以后再建立两个专库,一个专门用来赈灾,一个专门用来修河治水。

咱们大明,一向不重视赈济百姓,也不注意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从我们的景泰朝开始,这种情况要彻底改变。

远的不谈,就是朕当政的前二十年,我要把黄河、淮河、运河彻底治理一遍。

而且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等着哪个地方被大水冲没了,才想着去补救。

我提前告诉你们,谁治河有成,我就提拔谁。治河有小成,小提拔,治河有大成,大提拔。

上不封顶,只要你们能力够强,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这些位置朕全都舍得出来。”

这话听完,大臣们并没有跃跃欲试的姿态出现。因为大家都知道治河太难了,那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该干的事情。

而且这事做不了假,水火无情,到时候大水一冲,伱这堤修的牢不牢固,瞬间就见分晓。想蒙人都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