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富贵荣华
作者:酒酿四喜丸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5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0章 风起
与旁人或脸上或心中有气不同,宝玉忽然道:“原来王嬷嬷也和李嬷嬷一样啊。”
“什么一样?李嬷嬷也拿你的银钱花用?”王氏严肃的看着宝玉。
宝玉想了想:“用过一些。不过吃的最多。像上回的玫瑰露,我还没吃,就让李嬷嬷吃光了。老太太不是说了,吃用能花多少,我便没有提过。”
王氏脸色难看,贾母同样如此。
原来这一个两个的奶嬷嬷竟然如此倚老卖老,上下尊卑不分。
贾琏嚷嚷:“看来咱们府上也该学珍大哥哥。这主子不是主子,奴才不是奴才,京中谁家会如此没规矩?”
“你话真多。”王熙凤在他腰上掐了一把。
整顿府上可不是他们夫妻说了算,那是老太太姑妈说了算。
她不觉得西府真会学东府。
老太太上了年纪,心肠不比年轻那会。
看到府上为她掌家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奴们,难免想起当初的不容易,心也就狠不下来整治。
就拿赖嬷嬷来说,老太太难道不知道她在府上猖狂?未必。还不是无动于衷。
怕是想着当初跟来的陪房只剩这一个年纪仿佛的了。
当年老体衰,身边的人接二连三去世,死亡的恐惧笼罩时,能看到一个两个有许多共同回忆的人,不说对方十分忠心,便是旅途上偶遇的故人也会容忍一二。
硕果仅存的贴心人,容忍她嚣张些,活得理直气壮些,或许是贾母能为陪着她长大的赖嬷嬷所能做到的极限。
赖嬷嬷陪伴贾史氏的时间比贾代善还多,人家主仆才是真爱。
往日里贾母对下人捞油水的行为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水至清则无鱼,类似情况永远也少不了,也就不想花心思去杜绝。
但今天不同。
在惜春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自身与西府割裂后,贾母也生出了逆反心,既然你想分清那她也奉陪,潜意识里已将东西府分开了。
在东府人面前,不能承认西府管理上的失败,丢不起面子。尤其挑开这一切的是东府之人,只会严格处理。
“凤丫头,你协助你姑妈好好查查类似王嬷嬷这样的事还有多少。”老太太耷拉着脸下了命令。
王熙凤眼睛一亮:“老太太,您瞧好吧。”又冲王氏一笑,“姑妈,侄女若是哪里做的不对,您尽管教训。”
王氏脸上浮起一个浅笑:“你是个有能为的。这几日的流水宴就安排的挺好。”
好什么?引来多少偷鸡摸狗的乞丐,撵都撵不走。
王熙凤笑了,眉梢眼角都是得意,想来是极其自信的。
“哈哈,都是家里教的好。要不是老太太和姑妈给我这个机会,有能为也没显摆的地方呀。您说是吧,老太太?”说着,还故作羞涩的用帕子挡着嘴,一双又细又长的凤眼乌黑明亮,灼灼生辉,顾盼间尽是风情。
真是个美人,惜春暗暗称赞,难怪贾天祥为其神魂颠倒,被风月宝鉴害了命。
“老太太,您还没说拿走那珠子的官儿是哪一家呢。”王熙凤眼睛滴溜溜转后,又把话题引了回来。
众人愕然。
贾母笑笑:“那官儿全家死绝了,压根没等到大周建立。”
“啊?!”
“难道是有人透露了他家里有宝,被人灭门了?”王熙凤焦急的问。
贾母摇摇头:“这谁知道。曾祖平乱回朝,成了上官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止一次被派去有殒命危险的战场。曾祖一看不妙,便辞官回了金陵种地。又过了数年,从旧年同僚那里无意中获得上官的消息,那就是全家死绝了。有人说是染了瘟疫,有人说是遇匪,还有人说得罪政敌被害。有关宝珠的事儿也就这么被遗忘了。”
惜春感慨,老祖原来这么怂。
“下落不明?可惜。”王熙凤遗憾至甚。
“曾祖真了不起,竟然面对稀世珍宝而不为所动,真君子也。”贾珠叹道,“世间又有几人面对诱惑而不动摇?”
惜春赞同。
“外祖母,您还没说道士给曾祖留下的批命是什么内容呢。莫非他早就看出曾祖会青云直上,手握权势,富贵一生?”问话的是黛玉。
她一直在想道士的行为,包括要求下葬的具体时辰地点,应该都有特殊意义。
“据说修道之人若是濒临寿尽,会尸解转修,死后形体犹如生前,皮肤不变色、不发青、不发臭;眼睛保持完好;头发全部脱落。”
“白天尸解的,叫上解;夜半子时后尸解的,叫下解;破晓、傍晚,光线半明半暗时尸解的,叫地下主。”
“死后遗骨不腐,三魂七魄不坠幽冥,附于骸骨之中继续修行,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便可证道,届时白骨生肉,百日飞升,羽化成仙。”
宝玉拍手大笑:“妹妹是从哪里看来的?倒是有趣。改日也借我来瞧瞧。”
探春手里拿着个佛手丢来丢去,还不时拿到鼻尖嗅一嗅香气。
听了黛玉这番话,她也是满脸惊讶:“林妹妹果然出身书香门第,竟然连道经也读过。”
贾史氏疑惑的看一眼黛玉,难道是在扬州家中读过的?那会还不足五岁,竟然识得道经上的偏僻生字,读得懂记得住佶屈聱牙的经文?
她并不觉得贾府有这样的读物。
别看荣国府传承近百年,家里连藏书楼都没有一座,儒家书籍都不多,又哪里会有道经?
迎春鼓足勇气,再次开口:“林妹妹,修道真能成仙,真能飞天遁地?”
黛玉想了想,含含糊糊答:“兴许?”她只学了养生功,都能飞天,若真是道术精妙,兴许也能遁地?
就听贾母冷哼一声:“小孩子家家,什么修道不修道的?想学敬大老爷?”
众人一听,都不敢再谈论下去。
惜春盯着珠子想了想,忽然道:“这珠子兴许就是道士研究出的东西。”
大宋有不少道士修行水火之法,是精通物理化学的早期科学家。
这些人手下都有一批代表时代顶尖工艺的精良技工,能做出与“仙”有关题材的工艺品并不困难。
可以想象,一旦拿出这般珠子给信徒看,信徒能不震惊,狂热,笃信世间有仙,继而抛家弃业求仙问道吗?
“都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