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月化星

作者:梧桐居主 | 分类:历史 | 字数:108.6万

第298章 清洗后方(二)

书名:明月化星 作者:梧桐居主 字数:2054 更新时间:2024-11-17 03:29:01

原因很简单,除了辰军官方的公文告示正式通报之外,再从现人辰军政务官员的成份可以分辨出来。辰军的各级官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原属于齐鲁商会的管事,这些人很多直接被任命为各地知府知县!要知道,这些原本是不入流的读书人,甚至只是账房掌柜。出人意料,这些商会管事上任后,对地方政务毫无生疏感,很快就将各地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因为这些商会的表现优异者,在过去的三年之内一直被刘星秘密安排在集训,接受了一些特殊书籍的传授。其中,那本《大明律》就成了授课的重点。

二是原属于各州县官的幕僚队伍,这些幕僚们原本就是真正办差的人。他们担任地方知县县丞,自然是轻车熟路,也少了那些进士老爷们办事的官架子。

三是通过最近两个月招贤馆招募的人才,这里面就五花八门。其中对地方百姓影响最大的两点,是工匠和医者直接堂而皇之的步入官场,这两个行业的资深老郎中和匠师正式被聘用为官,并招收广大年轻人为学徒。

此外,招贤馆也招募了一些落魄的寒门读书人为官,这些人往往是读了几年书后,因家境困难无以为继,便转入各行各业谋生,反而历练出不少真本事。这些人中,不少被聘用做各州县的曹吏。

......

辰军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三个月内就占据了东南五省的势态和他们在山东和江淮对顽抗的地主士绅大清洗的举动,传遍京畿和天下各省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各方势力既畏惧辰军的兵强马壮,也畏惧辰军的政治立场。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传统,已经传承已久,现场刘星的政治立场就是扶持工农商,甚至是来瓜分士绅的政治权柄和特权,是断绝士人阶层的根本。这使得原本摇摆不定的士绅大族,在惊惧之下上蹿下跳,呼吁刘家逆贼不得人心,辰军举动有违道义德行。

京城里,以翰林院和国子监为首的官员们到处慷慨陈词,在酒楼、茶楼、甚至青楼艺馆向社会各阶层的传递辰军的叛逆行径。到最后,辰军的人马被说成以人肉做军粮的魔鬼之军;刘星更被说成了三大五粗甚至是三头六臂的魔鬼。

对于天下间的各种传言,风信子队伍的人马刚开始还愤愤不平,准备张贴辰军的传单告示。但在刘星的严令之下,高毅让这些人按住内心的愤怒,冷静下来冷眼旁观。

刘星很清楚,不冷静的行为只会幼稚的暴露出自己情报组织。对于谣言这种东西,说可怕很可怕,说不可怕也不可怕,当事实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的谣言都会用妖魔鬼怪的幻影一般消失掉。当年,天朝太祖带领一帮人打天下,某某党不是散布谣言说什么共产共妻;结果战争结束后,老百姓一看真实的情况,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表,你们这些土豪劣绅只会欺骗老百姓。

对崇祯来说,本来已经麻木心绪,这回是彻底的雪上加霜了。在愤怒悲伤的同时,崇祯又感到一个复杂的情绪。

辰军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等于正式宣布明朝的大势已去。崇祯现在即指挥不动吴三桂,也调遣不了曹文诏;就连困守在洛阳的孙传庭,也好长时间没上奏章了;至于远在湖北的杨嗣昌,已经不知什么情况了。

只有锦衣卫和东厂断断续续传来一些情报,让崇祯知道一些真相。辰军占领山东的这二个月,山东各地并没有大的动乱,相反,老百姓对辰军免除人丁税、降低田亩赋税、取消各种徭役的政策反而是拍手叫好。甚至,很多乡间的百姓跃跃欲试,想参军加入辰军的队伍。因为,军人家庭除了有优惠减税外,辰军的军饷非常高!每个士兵每个月军饷是一两银子,也就是说辰军每个月军饷支出在四十万两以上!一年下来也就是接近五百万两!

如此可见,辰军已经被老百姓所接受!这是民心!崇祯不明白,太祖传承下来的二百多年江山,这民心,怎么一下子就丢光了!崇祯不明白,世人怎么会如此势利...

被困居在紫禁城里的朱由检不明白一条最简单的道理:老百姓才不管皇帝姓朱,还是姓李,还是姓刘;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能活得温饱些,这个官员才是好官,这个皇帝才是好皇帝。从这个国策里得到了实惠好处的百姓们,自然将老朱家抛弃了。可惜,官僚们往往喜欢报喜不报忧,文官们从来不会告诉皇帝这个事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于百官和天下士绅大户的剧烈反应,崇祯是哭笑不得。高迎祥那些灾民们在天灾之年饿得奄奄一息时候,没见他们这么大反应;农民军叛乱了这么多年,他们骂了几句也没这么大的反应;可这一次辰军另起炉灶,换一种方式选拨人才时,这些文官士绅全部跳了起来。

崇祯就是再傻再笨,这时候也知道了,这些人跳得如此之欢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那份一直掌握在手里的肥肉被人抢了,他们的特权丢了。崇祯这时在想,如果在他登基的早些年,就颁布这些国政的话,高迎祥李自成他们还会不会造反?可惜也只是想想而已,通过几次增加田税增加盐税的斗争无果之后,他也明白了,朱家的皇权,实际上被锁在华而不实的紫禁城罢了。

崇祯知道,如果他敢颁布辰军这样的政策,那些文官们一定会从太和殿跪到天安门的大街上。集体跪谏就是明朝文官们最大杀手锏,什么廷杖、罢官等手段,都对付不了文官们的这种行径。除非,抛弃所有文官,另外选官吏!

想到这里,崇祯看着太祖皇帝刻下那个“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铭碑,心里拨凉拨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