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激荡1981

作者:荀川 | 分类:都市 | 字数:50.3万

第130章 身份不简单

书名:激荡1981 作者:荀川 字数:2570 更新时间:2024-11-17 03:35:02

陈川的话让唐老板愣了一下,随即堆起满脸笑容:“陈老板果然是做大生意的人,我这卖了快两年蜡烛了,从来还没论吨算过呢。”

朱杰不知道陈川到底要不要买,但还是捧了一句:“唐老板,陈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嘛,怎么可能为了你这几百千把根蜡烛从宝阳市跑到芙蓉市来。”

“对对对,陈老板,你都这么直接了,价格我肯定给你个最优惠的。”唐老板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陈川现在反倒不急着谈买蜡烛的事:“唐老板,这一根蜡烛有多重?”

听到是问重量,唐老板觉得陈川是真想按吨买了:“两根蜡烛一两,一斤二十根。”

一根蜡烛的重量比陈川预想的轻了很多。

这样算的话,一吨蜡烛可就有四万根了。

进价如果压到一分钱,批发出去三分,一根蜡烛有两分钱毛利。

一吨就是八百块钱的毛利,中间运输成本算多一点,算一百五十块钱,还有六百五十块钱的利润。

这生意确实还不错!

陈川笑着点点头:“差不多,价格呢?咱们也别说一根多少钱,你就说一吨多少钱,我一次至少进一吨走。”

唐老板两眼都开始冒光:“陈老板,您等等,我算算,我这真没这么算过,您等等啊!”

说着,唐老板转身就去找纸笔。

没一会时间,唐老板进来了:“陈老板,一吨480,最低价了。”

陈川“嗯”了一声,不置可否,随手抓起一把蜡烛:“有称吗?我称称,准一点的称。”

唐老板又赶忙去找称,没一会时间,他居然找了一杆卖重要的小称回来:“唐老板,这称绝对准。”

“称称看!”陈川说道:“一根根称。”

唐老板给称了一根:“五钱,刚好!”

五钱大概就是25克。

又连续称了几根,基本都是五钱,不过秤杆有的高有的低。

估计有个2-3克误差。

称完后,陈川依然没说要买多少,反而问起了供货的问题:“唐老板,你们能长期供货吗?”

“能,陈老板要多少,我们供多少。”唐老板现在就满心想要把陈川给拿下。

陈川又说道:“如果一个月五吨,能不能供上?”

实际上陈川就算真卖蜡烛,也没有信心一个月卖五吨。

毕竟五吨蜡烛有二十万根。

整个桃江县大概有八十万左右的人口,估计有二十万户左右。

真要算起来,平均每月每户是用不了一根蜡烛的。

有些人家里长期烧油灯,除非没有油了,才会用蜡烛。

但这数量,可以多说点,反正又不是最后下单。

甚至会不会下单都不一定。

唐老板想了一下,肯定说道:“没有问题。”

又问了一些问题后,陈川笑着说道:“唐老板,我还会在芙蓉市待两天,估计大后天走,这两天还有事,改天我再来看看。”

唐老板原本以为陈川会立刻下单,没想到问了半天,最后却没有下单。

还好唐老板做生意也有两年了,赶忙问道:“陈老板,你住什么地方,方不方便留个地址?”

陈川说道:“这不一定,如果唐老板要找我的话,找朱杰就行,他能找到我。”

朱杰心中大喜,忍不住挺了挺腰杆子。

朱杰在火车站做小生意,跟唐老板他们是完全没法比的。

平时唐老板可能会跟朱杰闲聊,终究不会太把朱杰当回事。

陈川会这样说,其实也是想给自己找个“代言人”。

要真把生意做开了,自己不可能经常来芙蓉市,总得有个人帮自己处理这边的事。

陈川知道,朱杰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但绝对是一个聪明人,而且非常会把我机会,懂得进退,知道利益最大化。

他要是好人,上次就不会“骗”陈川二十块钱。

他把钱还回来,那绝对不是怕陈川,陈川不是本地人

而是他想讨好陈川,求一个机会。

在当时,朱杰那个决定,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犯傻,人家走了,怎么可能还记得你?

陈川从不指望自己的员工是那种感恩戴德,不计自己得失,只为报知遇之恩,拼命给你工作。

朱杰这种,其实才是大多数普通人。

从唐老板那出来,朱杰就开始卖力介绍:“川哥,这唐老板叫唐有才,刚才我们去的地方不是他家,是他们的一个仓库,他家里好像挺有背景的,他爸妈是一家国营厂快要退休的管理,不知道是厂长还是副厂长。”

对此陈川一点也不意外,一个月五吨蜡烛,唐有才都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了。

如果加上他自己要卖的,一个月他们要用将近十吨材料。

蜡烛里面的棉线不值钱,也好弄。

石蜡绝对不是好弄的东西。

他们一个月能弄十吨,没有关系怎么可能弄得到?

陈川轻轻一笑,问道:“还有其他什么批发的地方么?”

朱杰说道:“有,前面不远,有一个批发豆腐的,那老板跟我关系还挺好,看看没有关系。”

“豆腐?”陈川本不想去看,随即想着了解一下别人的运营模式也可以。

运营模式这东西,看似简单,里面的道道其实很多。

尤其是各种细节,不是行类人,根本不可能懂。

经过这一年多时间,陈川越发肯定一件事,自己对未来的了解,并不能直接帮自己成功,只能成为自己成功的一个辅助。

真正想要成功,还是得自己“懂行”。

懂管理、懂行业、懂发展,甚至是懂国家不同时间的发展规定。

你知道某个东西日后肯定发展得好,能赚钱,稀里糊涂冲进去,搞不好就是违规的,转头就把自己弄进去蹲号子了。

也有可能今天不违规,你做了一段时间就违规了,等你进去两三年,他又合规了。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规定。

“去看看!”陈川这次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的。

朱杰说的地方并不远,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

卖豆腐的是一家五口人,父母都四十多岁,三兄妹,年纪都在二十左右。

这一家人姓钟,跟朱杰的关系确实还不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钟家的生意很好,现在豆腐已经全买完了,不过据他们说,一天要用近千斤黄豆。

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大生意了。

陈川了解了一下,一斤黄豆能出两斤多点老豆腐,四到五斤嫩豆腐。

他们一家人刚开始也是做豆腐自己卖,后来他们小女儿出了个主意。

帮其他同行做豆腐,同行把材料送过来,他们帮忙做好,不收钱,只要豆腐渣。

豆腐渣做成豆渣饼是能卖钱的,现在有人买来吃。

后来因为成了规模,成本就降下来了,又有豆腐渣卖。

做了一年多,也不收别人材料了,直接搞批发。

因为是做豆腐,勉强避开了“批发”这一条红线,不准批发这一条红线,主要针对工业品,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管得其实没那么严。

后来很多卖豆腐的商贩拿黄豆、大米来换,居然又发展出一条批发大米的路子。

钟家如今的生意也算多元化。

了解完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钟家人硬要留三人吃饭。

陈川是不想留下来的,钟家人太热情,最终没能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