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校花凶猛
作者:云空行 | 分类:现言 | 字数:155.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0章 扩张!扩张!
半导体代工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和产能之间的竞争,说白了就是资本厚度的竞争。
SS公司有举国之力撑着,流着血也熬过了半导体衰退周期,最终站在了世界最巅峰那一小块赢家峰巅,TMS也是靠着岛内的各种力量再加上借用国际资本才一路做到代工之王。
至于intel这个江湖老大,依靠先行优势,一路上用烧钱的方式直接烧出来PC时代的绝对王者。
相比之下AMD再如何蹦跶,即便偶尔技术上领先一次,拿出性能最强的CPU型号,产能这个致命伤也让他们的努力很快就变成泡影。
事实上他们很快就会撑不住这个资本的游戏,2008年末就开始策划卖身投靠石油资本。只是现在大家还不知道具体的进展。
对于柳若依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遗憾的事情,一个是大环境不允许,另外一个是动手的时机也晚了一些,否则吞下AMD的产能和业务,中鑫国际龙工厂这边必然会大大前进一步。
不过这事想想就好,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柳若依这段时间盯着半导体的发展,重点还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增强实力。
随着搬迁内地的产线逐步调整到位,内地的超级超级存储器制造工厂--这个被柳若依命名FABDRAM工厂,已经被自己人戏称是梦工厂(DRAM同梦dream英文就差一个字母),现在开始释放产能出来。
初期爬坡前DDR2和DDR3月产开始突破10万片晶圆,如此恐怖的恢复能力,得益于中鑫国际的工程师夜以继日在进行调试,未来全部调整到位后,最终的月产能会达到40万片12寸晶圆的加工能力!
摧枯拉朽一般扳倒岛内存储器,对于中鑫国际的员工来说简直是一场奇迹般的战斗,而现在柳若依将另外一个奇迹--有可能打败SS公司在存储器领域称霸的机会放在了他们眼前,这些工程师还不玩命一样干。
大多数的员工都是有气节的,有机会扬眉吐气扳倒对手,那绝对是全力以赴不留情。
玩命工作都是小事。何况现在条件这么好,香江龙工厂又在制程上赶上了储存器最新一代的主流水准。龙工厂和梦工厂产能合起来从名义上极有可能是会压倒对手的。
尽管市场份额真正提升上来还不是三五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当然对手也没有坐以待毙,从消息来说,45nm恐怕很快就不是最新一代存储器制程工艺,估计要不了几个月的时间竞争对手就会发出更新换代的大招,坊间传闻SS公司的32nm量产已经迫在眉睫。
存储器是SS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根基,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对于中鑫国际发起的这场血战,已经习惯了流血坚持的SS公司,咬牙在做着各种动作。
包括将32nm制程工艺亮出来,从制程工艺上再度领先。
产能方面中鑫国际已经抢先下手布局,SS公司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再在上一代产能方面进行自杀式的扩张。
事实上从目前几个头部玩家的产能集中起来计算,这个领域普通存储产品产能已经相当饱和了,前四名玩家产能加起来能够超过每月100万片!
以需求计算的话,如果平均分配大家最多有七成产能利用率!
显然市场份额是不可能这么理想分布的,那么在这其中,必然会有玩家会倒下。
市场上SS公司,HLS,MC,EP和奇梦达+中鑫现在还剩下这五强争雄,各有各的背景和资助金主。相对来说,资本来源最差的EP现在的局势最险恶,他同岛内残存的几家存储器代工商结成的联盟非常脆弱。
毕竟被岛内商界大佬从战略上退出了存储器后,存储器在岛内融资环境急剧恶化,从资本金角度来说,他们根本禁不住长时间的亏损。
EP在东洋也是一样处境尴尬,虽然有财团现在还死死撑着,企图保住东洋在存储器领域最后的荣光,但是显然只是靠一俩个财团这样撑,缺乏更强大的资本和力量的话,看到事不可为的时候他们不会跟着跳坑里的。
这个就是存储器市场血拼的大势。
当然龙工厂在存储器市场也有32nm制程工艺研发计划,只是现在问题还多,暂时没有公布出来量产的时间表,让外部不知道进展。
迄今为止来看,这是一场硬仗。现在SS公司还占有DRAM和NAND三分之一的天下,是最大的玩家,在这俩个领域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技术水平、工厂产能全部都是领先很多。
单单是将DRAM普通产品的产能提上来,并不一定就是打败对方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
按照柳若依的倍增计划,落后产能是不可能增加了,现在至少需要25亿美元以上才能完成45nm制程产能的倍增。
同第一条45nm制程产线相比一方面研发费用可以省下来了,另外设备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合理调配,加上技术更新换代快设备降价了一些,相对来说投资就比之前的少了不少。
第510章 扩张!扩张!
不过这个投资规模对于一般的股东来说,仍然是天文数字,也就是柳若依现在土豪得吓人,才能源源不断地以25亿到50亿美元这样的数额不断投入进去。
人民币现在升值以后,汇率也是接近1:7样子,也就说柳若依至少又砸进去几百亿人民币的投入。
换到柳若依的上一个时空,内地根本没有那个资本能够提供这样的资本投入,大基金都不可能无限制投入几千亿在这个上面。
所以这是柳若依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资金充沛,张如金他们可以进行快速的技术迭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短了同领先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柳若依的投资也就会更短的时间投入进去形成生产力。
说起来柳若依承诺的300亿美元投资,到了今天,才1年多的时间基本上都已经提前投入进来了,远比当初计划要快得多,一方面是张如金团队非常得力,可以快速把龙工厂建立起来。
另外就是因为击垮岛内存储器行业得到了意外收购一波岛内产能机会,前前后后差不多就花掉了100亿美元。
不过这样也使得柳若依的中鑫国际,可以用较少资本就得到了同SS公司抗衡的产能。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东洋那边恐怕就会抢先下手抢购一部分了。
可惜他们犹豫了,在这个杀得血肉横飞的市场,现在根本看不懂存储器未来的方向究竟在哪里?也看不透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渡过这个危机时刻。
真金白银要掏出来容易,但是赚回去就难了,所以他们背后的资本也在迟疑,从而让柳若依快刀斩乱麻一般快速让张如金出手收拾了局面。
尽管给出的价钱虽然不高,有趁火打劫的意味,但是相对来说也比较公道,如果破产后拍卖恐怕一半都不到。
这也是东洋人犹豫的原因之一,拿下来并不是太便宜,能不能用上还不知道,所以就错过了。不过这个机会东洋人永远失去后,未来的局面其实已经奠定。
东洋人在存储器领域出局在柳若依看来基本上是注定了,靠剩下的几条岛内存储器产能和自己国内不大的一部分产能,现在恐怕连中鑫国际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连产能都不行,还怎么进行流血式抗争?
45nm产线按计划正在扩容,32nm的产线已经将扩容提到日程上,28nm和22nm的攻关所需要设备和仪器全部到位。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可以一边跑步前进,一边研发新工艺。
对于龙工厂来说,现在就俩件事情最重要:扩充产能,研发技术!
MIPS和太阳微系统收购,高森半导体的成立和进军视频解码市场,未来都会为中鑫国际带来大量的加工订单。
尤其是MIPS柳若依的期望最大,这是她朝着移动通讯领域进军的关键性大招,存储和处理器是移动通讯终端核心组件,以现在数亿部的现实市场和未来更加庞大的市场。
完全值得柳若依投入进去拼一下。
张如金虽然将她代入了半导体这个天坑,但是并非就一定没有生路。
至少随着局势的发展,和柳若依对这个行业越来越了解,加上柳若依对于移动通讯市场发展的趋势,看得比当今任何一个预言家都要准确和深远。
最基本的是她还有富可敌国的海量资本可以调用!
300亿美元不够,那就再砸300亿美元进去!
以华夏人的聪明才智和现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干劲儿,柳若依找不到理由砸不出一个明天来。
香江的数码港计划,在她的推动下重启,现在已经开始吐露生机。
作为一个特殊地位的香江,具备了资本自由和技术自由的两大内地无法具有的特殊地位,其实上一个时空当初如果接受了张如金的半导体计划,又能够得到四大家一家的倾力支持,未必就不能成功。
这个时空的柳若依横空出世,正好在世界从PC向移动通讯转折的关键性节点。
以柳若依雄厚的资本为依托,重新打造数码港从时机上的确是香江最后的一次进军科技产业的机会。
龙工厂、电盈一软一硬双轮驱动,现在孵化出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为这俩大巨头进行生态链配套,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就超过3万个之多!
而且现在每个月都在新增工作岗位!
柳若依打造的亚太研发中心,准备将世界领先的技术通过香江的亚太研发中心进行聚集,消化吸收形成能力后再向内地进行扩散,利用内地海量的技术人才进行大规模复制!
这个套路一旦成型,那么发挥出来的威力绝对是高丽这种所谓“宇宙大国”根本不可能阻挡的。
事实上在柳若依前一个时空中,高丽人就是按照这个套路在发展,吸走了大陆内地科技产业中利润最丰厚的一块。
SS公司能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正是靠着庞大的内地市场加上内地廉价的工程师资源才完成的。
在这方面,东洋人显然就输了一筹。
柳若依虽然不知道上一个时空中SS公司的这个套路,但是她清楚未来,明白当前这件事的关键点,找到了香江这个极好的支点进入行业,所以误打误撞中已经走上了这条路。
这是半导体行业的扩张。
同样,在3G无线通信领域,HTCG1的成功为电盈在东南亚初期的推广启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端!速度快!还有WhatsApp这种沟通联系的神奇软件内置,最重要的是预交两年服务费,这个高端手机可以便宜一半拿到手!
东南亚电盈的theONE不是靠广告,而是靠初期种子的口碑引爆了市场,最初预订的50万部G1,原本以为应该是香江市场消化。
谁知道投入到东南亚市场后,不出俩个月就销售一空,为电盈东南亚theONE带来了50万初期用户。
由于用户量有限,用户的上网速度体验非常好,手机本身也给力,加上柳若依提前内置的WhatsApp的确给力,在沟通上比电话信息更持久,比短信又更方便,这种未来就会称霸一统天下沟通方式,当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就成为热点。
甚至有人是专门为了这个功能找电盈购买G1,因为目前除了G1的Android系统有这个软件,其他软件都还没有这个应用。
尽管高维互联工程师已经在努力开发iOS版本和塞班版本,但是作为次一级优先级项目来说,至少还有半年时间才会推出来。
有了这个成绩,加上初期用户对于网络优化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让运维部门信心很足,第二批100万只G1订单将会以每月20万只以上的速度供货。
而按照柳若依指点的G1lite和G1plus俩个分档次的新机型已经开始了测试验证,不出意外的话年中可以批量出货了。
等到价格杀进2500元区间的G1lite出来,同4000元的G1和5000元以上区域的G1plus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智能手机产品矩阵。
投资HTC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凸显出来了,有了这个终端公司的产品配合,柳若依的电盈业务推广和高维移动互联的新生态就完美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