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作者:陆双鹤 | 分类: | 字数:26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七五 大明朝的第一起强制拆迁
此后,在商议关押地点时,大家又颇费了一番心思——临高县城里那座县仓大院是肯定关不下这许多人了。可也不能把这些俘虏放在港口码头附近,琼海号和公主号两艘大船都在此地,港口的人力也少,天天让那帮水手看着,本来没异心的都会生出夺船念头来。
也不能放在工业区,那里是穿越众的主基地所在,把这一千多号人放进去,万一来个大越狱什么,基地被破坏的风险他们承受不起。
所以最后,经过商量,决定还是在临高县城里面另辟营地——记得在县城某处角落,有一处明军百户的军营,现在正荒废着。改造一下就能作为战俘营使用了。两面有城墙,另两面用木栅栏围上,基本能起到约束作用。
这样即使俘虏作乱,最多也就祸乱一座县城而已,白燕滩工业区主基地周围有护墙和碉堡,上千人都攻不进去,不用担心受影响。
至于那位安娜公主及船长,则打算安排到工业区内,把他们和手下人分开,有利于控制和管理。当然,工业区里没有监狱,考虑到对方的身份,最后决定把这位公主安排到女生宿舍去。
说起女生宿舍,这房子还颇有来历——这栋砖砌二层小楼是整个工业区中条件最好的一处居住建筑,有完善的上下水设施以及供电系统,有从轮船上拆下来的抽水马桶,陶瓷脸盆等卫生洁具,甚至还有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当然节目只能看碟片。可以说,在外面是十七世纪的大环境下,房子里却基本能保证现代生活的舒适,也算是工程组人员在水电站之后所创造的又一奇迹了。
当初庞雨陈俊林汉龙他们设计兴建这栋房屋的目地。本来是打算作为伤病员医院使用的,所以才尽最大努力为其配备了最好的设施,不过由于设计过于超前,人流容量预留太多,房屋造成以后却很少有伤病员入住,大部分房间都是空关着的。
于是,很快。胡雯联络了全体女生。以不浪费资源为理由,要求“借用”一部分房间作为宿舍。并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穿越众全体大会。
按理说这种要求当然不能被允许,但中国人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变通的。一帮女生四处活动。各个击破。她们首先搞定了凌宁,解席,李启含等一批结过婚或是正在追女朋友的意志不坚定分子,接着又拉来李教授和他老伴帮忙和稀泥,连医院最主要的使用者杰克与老石两位医生也被说动,表明了不在乎的态度……
最后,当只剩下工程组那十多号光棍汉们还试图努力维护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被篡夺时,女生组mm们用甜言蜜语,帮忙浆洗缝补衣物。整理房间等等美好许诺让他们稀里糊涂投下了弃权票——从头至尾都没有人投过反对票。
于是房屋的性质就这样被改变。除了外侧几间诊室病房还被保留外,其它房间都被堂而皇之挂上“闺房重地,非请勿入”的牌子,到后来干脆隔断走廊另设出入口,基地总图上的“医院”也彻彻底底被改标成了“女生宿舍”……总之。这场典型的,中国式的,挖社会主义墙脚的行为,得逞了。
计划是做出了,至于这边如何去说服那位警惕性极高的公主小姐,让她愿意离开身边那几十个仆役——那些人可没被允许进入主基地,庞雨就懒得关注了。让羡慕的翻译小姐和有爱的老美医生去操这份闲心吧。
他和赵立德等人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那两百多水手俘虏身上,这些人如果安置不好才是大麻烦。那位安德鲁船长现在正在忙于和茱莉等人交流谈判,希望能为他的贵族主人争取更好待遇,不过他派了一位大副来协助这边管理海员。
在军事组成员的押解下,两百多大鼻子俘虏离开海滩开始向临高县城开进,这一路上自然是吸引了许多好奇的当地人。虽说南中国海一带经常受到倭寇洋船骚扰,但一次出现这么多红毛大鼻子,还都把双手举在脑后,在汉人押解之下行军,此等情景当地人可从没见过。
很快就有好事之徒跑来向“短毛”中的本地人询问情况,老滑头张小山等早就得到过嘱咐,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这时候都挺胸凸肚的回应——大批红毛兵船企图来抢劫县城,可还没登陆就被揍沉了大半,这些都是战俘!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在此刻显然不适用。只一会儿工夫道路两旁便聚集了大批看热闹的,有些调皮的小孩子甚至开始朝俘虏丢土块石子儿,老滑头等人不得不跑前跑后阻止这种行为。
当阿德试图把队伍带入临高县城时,那位李长迁李师爷带几个人堵在了门口,竟然试图拒绝洋鬼子入城。
“诸位,诸位,我大明疆土,岂能随随便便让红毛人入城!”
看来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虽然普遍没什么正确的外交观念,朴素的爱国主义热情倒是不缺。这话听起来挺气宇轩昂,不过庞雨他们压根儿懒得理会。
“行了,老李,如果这帮红毛是扛着火绳枪过来的,我可不相信你还敢在这儿堵门。让路罢,他们现在只是俘虏,关城里安全点。”
李长迁还是磨磨蹭蹭,说要找人去跟找县官大老爷示下。不过县令程叶高看来真是被吓到了,直到现在还躺家里“压惊”呢,就算他能出来,估计也不敢对穿越众的事情指手划脚。
最终李师爷还是没敢挡这伙人的道儿,就算这样穿越众也没放过他。阿德再一次抓了他的差,让他再去找一批民工来,帮忙整修县城角落的那处兵营,修补围墙增设栅栏等等,使之能够作为战俘营使用。
兵营那边居然已经有了几户私搭乱建的住家,这年头可没什么规划许可制度,这种小县城里土地也不值钱,随便找个地方搭个窝棚就算安家。不过这几户很倒霉的遇上了大明朝第一起强制拆迁事件——他们的窝棚连同那些破烂家当在几分钟之内就被一大群人蛮不讲理的给拆平了。
行凶的是那伙短毛……还有一大批红毛!这两类人中无论哪一种显然都不是几个城市贫民所能招惹,况且这地方本来就是驻军营。正当那些穷困户哀叹又要四处流浪之际,短毛中间属于本地的几个人却居然主动过来跟他们谈拆迁赔偿问题了。
其实按照张庐山他们的意思,这帮泥腿子本来就是私建的茅草房,没地契没房契的,拆了也是白拆。他显然不知道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对强制拆迁这种事情是如何的深恶痛绝,所以,尽管很不理解,老滑头最终还是不得不受命来向这些泥腿子许诺了一堆听起来非常实际而且诱人的赔偿条件:
拆掉的屋子会赔给他们,不再是那种矮小破烂的窝棚,而是正正规规有墙有顶,下雨天保证不漏雨的真正房屋;损坏的家具器皿会用粮食和精盐补偿;甚至,如果他们愿意留在这儿帮助做一些辅助工作,就还能得到一份正式工作,每个月都能领一份固定粮饷——饷用盐代替,穿越众暂时还发不出钱来。
人民群众总是最通情达理的——特别是当他们见识过这边的力量之后。这些城市贫民的思想觉悟并不高,如果与他们先谈判后拆迁,没准儿会冒出一两个钉子户之类。不过现在,拆迁工作已经完成之后,那些被拆迁户都欢天喜地接受了后补的这些条件,而且还非常感激短毛大人们的仁慈。
“所以说,做事情的方法非常重要。”
阿德得意洋洋向庞雨吹嘘自己的先见之明——后者原本打算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走先谈判后拆迁路线的,却被阿德以时间不够为理由否决。现在,庞雨不得不承认,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自己还太书卷气。
此后几百人一起动手——主要是让那两百多战俘动手,配合召集来的民夫,把周围栅栏给树了起来。当然,无论是拐角处的两面低矮城墙,还是匆匆临时竖起的木栅栏篱笆,其实都不足以阻拦逃跑——如果这些老外真想逃跑的话。
穿越众真正仗持的,还是要靠人——再过几天将有大批明军入驻这里,虽然也是战俘,但他们肯定不会和红毛人同流合污的,到时候人盯人,想逃跑可就难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