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北鹿
作者:我家麒麟儿 | 分类:历史 | 字数:9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奏报
做完这一切张宁仍不敢有片刻松懈,马不停蹄又去观瞧步军的操练与对抗。
由于破六韩拔陵的介入,叛军再不是原本历史线上的乌合之众,在连番的整编后其已然是有了完整的军列与阵型。纵然自己麾下步军先一步实现了改制,可也绝不敢说能够压过同样经历无数血战的叛军。
况且以破六韩拔陵所言,他若取胜就会自称天王,全取北疆之心昭然若揭。在柔玄城下见到叛军威势后,张宁并不认为李崇能够再次力挽狂澜。
果不其然半月之后消息传来,抚军将军崔暹违李崇节度,与破六韩拔陵战于白道。近半个时辰魏军崩溃大败,战死数千之众余者逃散无踪,唯有崔暹单骑走还。
李崇闻讯后率部挺进与叛军连战数场,竟是以叛军小败收场,破六韩拔陵退守柔玄与之相持。
这一消息传出后可谓朝野震惊,魏军向来以铁骑傲视天下,无论北方的柔然库莫奚亦或是西方的吐谷浑,南方的汉人政权都不是其敌手!
可正是这支罕有败绩的铁骑却在北疆遇到了劲敌,还是不曾被魏庭高官放在眼里的叛贼!加之前番临淮王元彧惨败而归,朝廷这才开始重新正视起了席卷北疆以及诸多边州的叛军。
叛军兴起初时各自为战,由豪勇之士为领袖流民营户作爪牙,这时是其最虚弱的时刻犹如幼年猛兽。到此时一只只猛兽已经长出了自己的獠牙利爪,再想剿灭谈何容易,更遑论是朝廷派往镇压的官军又屡战屡败!
七月初羌族人莫折大提在秦州起义,部下薛珍,杜庆,杜迁三人皆是名噪一时的猛将,其杀秦州刺杀李彦独霸一方。七月下旬,莫折大提率领麾下三千羌骑奇袭了前来征讨的雍州刺史元志所部,是夜,魏军惊恐溃逃残部退入高平镇。
莫折大提攻势不停麾下叛军也从五千人膨胀到了三万,其挥军围攻高平,数日后城破。
西道行台、尚书右丞高元荣被叛军当场斩杀,雍州刺史元志失踪于乱军之中。莫折大提字号秦王,成为继破六韩拔陵后的又一股称王的叛军势力。
八月初南秦州城民张长命,韩祖香杀刺史崔游,举兵响应。半月后莫折大提病死,其四子莫折念生猝然发动连杀头目贼首十余人,镇压不臣后继任为秦王统领羌军。此人并不满足于秦王之号,仅三日后就自称天子,国号大秦,立年号为“天建”,设立百官。
魏庭大怒再使雍州刺史元志为都督,岐州刺史、后将军裴芬之为副,率军四万征讨。双方激战岐州,最终魏军大败元志与裴芬之双双被俘,莫折念生斩下两人头颅传首陇东诸地,并乘胜攻下凉州。
其间还夹杂着杜洛周攻破安州,隋凌志占据燕州的消息。
至此北疆与诸多边州还掌握在魏庭手中的寥寥无几,就连处于柔然境内,名义上向魏庭称臣纳贡的东西两部高车也公开反叛,向破六韩拔陵递上附表。
柔然内乱自顾不暇,两部高车无异在草原上虎口夺食,索性派遣铁骑南下欲与破六韩拔陵共分北疆。后者本就缺乏骑军自然是欣然接受,李崇军为此遭到突袭败退而归,引军还于云中。
破六韩拔陵趁势进位大真天王。
得到战报的魏帝元诩不得已全盘接受李崇的谏言,下诏改镇为州,以求安抚,但为时晚矣。
各地叛乱已是愈演愈烈,元魏境内有半数疆域都陷入兵戈纷争之中,南方萧梁也频繁调动军队,虽暂无北上迹象可到底是牵制了魏庭部署在两淮的大量精兵。
原本的历史线中元魏此时不得已请求柔然可汗阿那瑰的协助,使其出兵十万骑帮助元魏平定了叛乱,可此时阿那瑰已死柔然内部权力角逐还未分出胜负,魏庭根本无外援可用。
据传接连数日魏帝元诩都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太后胡氏亦频繁召见重臣询问对策。
好在李崇终究是宿将,其很快便在云中重新稳住脚跟,采用剿抚并用高举改镇为州之策分化叛军。
叛军中多以流民营户以及难以生存的镇民为主,其投身叛乱所求的无疑是活命,并非是真正的亡命徒。因而李崇这番举措倒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重整旗鼓下再有所起色。只是魏庭早已为局势惶恐不安,连番催促李崇速速进军平叛。
不得已下李崇于当年九月中旬再度挥军北讨,与破六韩拔陵所部激战于柔玄以南。
另一边秀容人乞伏莫于攻杀郡守,南秀容牧子万于乞真杀太仆卿而反,半月后为秀容契胡酋长尔朱荣镇压。
对于如今北方仅有的几支还隶属朝廷的军伍,朝廷下血本进行赏赐与勉励,其中在朝廷中人缘颇佳的尔朱荣自不必说立时受到重赏,加官进爵。同时还活跃在怀荒、御夷二镇,不时遣人送来捷报的怀荒镇将张宁也进入朝堂眼中。
……
洛阳皇城,太极殿东堂。
“怀荒镇都将,武卫将军张宁送报,七月一十三日奚莫贺弗部寇边犯境,怀荒御夷二镇镇军于干门接敌大胜,斩敌五百,缴牛马数千,辎重粮秣不计。”
“怀荒镇都将,武卫将军张宁送报,八月二十七日申屠部反,怀荒镇将星夜奔驰平叛,斩贼一千两百,缴牛马辎重无算!”
“怀荒镇都将,武卫将军张宁送报……”
五名身材各异,神态不定的朝臣正襟危坐,在其跟前身穿皇袍青年手拿数封军报,踱步间有节奏地拍打着。
元诩虽年方十四,可不但未显半点稚嫩,反倒是流露出罕见的英武之气。
这个年岁在草原上自是已成独挡一面的勇武汉子,昔年开创元魏基业的先帝们更是其中佼佼者。太武帝十四岁时已监管国事,亲自统领六军出镇塞上;景穆帝十五随征柔然,遇敕连可汗而面不改色!
只是随着迁都汉化加深,接连数帝都没能在青年时再有作为,甚至显出几分罕见的令人诧异的软弱,直至元诩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