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曲
作者:紫糖米糕 | 分类:古言 | 字数: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章 乔迁之喜(3)
明华收齿淡笑,她喜好去山中庙宇几乎说是人尽皆知的事,也难怪太子府会以为她真的崇尚佛道送来一樽圣者金身了。她虽对佛经有兴趣,但自认资质愚钝,难以窥得佛经真意,不过是瞎子掉书袋,装模作样罢了。
话虽如此,明华仍是努力学着孙映与人往来应酬的模样,面带不失上位者威严的欢喜将礼物收下,又叫姚黄亲自将来人送了出去。
朝堂上的争执明华不去多加理会,只偶尔从王长史口中得知一些进展。
姜宓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把脏水泼到太子头上反而叫人扒下一层皮,他自己被崇元帝“婉转训示”倒不说,他未来岳丈更是被崇元帝勒令闭门思过。
惩罚算不得重,还是给留了脸面,但也够姜宓不痛快了。孙家因此加倍儿地卖力邀人赴宴,更是往四皇子一派头上撒盐。
姜宓以往和姜宥私底下不和,但面上从来都是和和气气,无论按照原有的历史进程还是现如今,皆是如此。
只是区别在于,原本太子应该在此一役声名受损,而因为明华无意岔了一手,倒霉的人成了四皇子。
但无论如何,太子姜宥和燕王姜宓的皇位之争摆到明面上都是从这儿开始的了。
十一月初四,孙家大开中门,广迎宾客。
孙家的宅子坐落在菩萨坊临近东西主干道的一个地方,四通八达,往来便利,宾客们从各处汇集而来,进来的马车从街道这头排到那头,门庭若市。
宴席分了男女席,两边宴厅隔着垂花门遥遥相望,男席有孙煜领着儿子招待,女席则由梁氏带着朱氏张罗。
京里说得出名号的世家贵勋到了个十之七、八,就连皇室中人也很给面子,五位皇女难得到了个齐整,皇子之中除了太子必定到场,燕王姜宓也来了。
姜宥和姜宓这一对新添了梁子的冤家在另一个厅里是个如何情形,明华不知道,她倒是知道眼前福成一如既往地要与她过不去。
好在厅里女眷众多,福成没空揪着明华不放,而明华原本就懒得搭理她,更不会主动到她跟前自找麻烦。
姜宓在前朝吃瘪,不会说与亲妹知道,福成不知愁,依旧肆无忌惮。
至于一向与福成“姐妹情深”的仙瑶正忙着与人说道家长里短,连眼光都没记得投过来给明华。
明华乐得自在,与偶有来往的宁国公府小姐唐韵宜凑在一处。唐韵宜啧啧称奇:“殿下今日如何愿意搭理我了?”
明华被她的直言不讳说得尴尬。
唐韵宜大大咧咧却粗中有细,挽了明华的手转移话题,随意选了一处站着说些自己近期的趣事。
唐韵宜性情爽利,有话直说,是个直肠子,与另一头正被众星捧月的福成在直来直去的嘴皮子这一方面颇有三分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区别在于,一个惹她厌恶,另一个令她感到亲和真诚。
前世的“她”并不喜唐韵宜,觉得她说话不知把门,又聒噪,时常对她爱答不理。
唐韵宜每每热脸贴了明华的冷屁股,也不记恨,还是笑嘻嘻地往明华跟前凑。
明华“死”前迅速在脑海里划过的那一幕幕剪影当中,亦有唐韵宜一席之地。
“明华”后悔拒唐韵宜于千里之外,悔不当初没有听唐韵宜的劝去拼死推拒和亲的事。
回忆往事,明华再看着眼前笑容爽朗的唐韵宜,不禁暗叹。强忍了与人紧密触碰的不适与紧张,任由唐韵宜粘着她,僵硬地扯开笑容应和着唐韵宜。
唐韵宜诧异,装作未曾察觉明华这日异样,受宠若惊地更拉紧了紧明华的臂弯,眉目舒展,姿态越发亲热。
她两个窝在一起,不知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有小娘子看见了,不免要嘀咕:“不过是两个没人要的清仓货,真是物以类聚。”
说话的是魏氏的一个小娘子,她身旁一个身着银红短袄的、看着年纪稍大一点儿的开口阻她:“…九表妹还是别说这样的话为好。”
曲锦榆跟她那个好三哥曲锦枝自小玩得好,要是叫他知道她不在旁人面前维护未来表嫂的颜面,铁定被他捶脑门子的。
曲锦榆出身曲氏长房,其母魏乐正是魏后一母同胞的亲妹。
魏九娘子犹自不满曲锦榆维护,她魏氏声名显赫,何须把一个不受帝宠的公主放在眼里?只是到底还愿意给表姐几分颜面,努了努嘴,到底是闭口不说了。
那边明华和唐韵宜自然不知自己两人被人如何编排议论。
唐韵宜还在与明华说她前些时候爬树掏鸟窝子的糗事,浮夸的肢体动作逗得明华忍不住会心一笑。
唐韵宜见她笑,便也高兴。
曲锦榆与人说话时无意暼到明华这一笑,不禁微楞了楞。
明华不喜言笑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因而难得展颜一笑,叫她看呆了眼。
殿下已经十八岁,性子孤僻怪异,少与人往来,与她站在一块儿的唐家小姐唐韵宜就是为数不多与她有交情的其中一位。
唐韵宜与明华殿下亲近也不是什么不为人知的寡闻——两人年岁相当,又都迟迟不能成婚。方才魏九娘子说的那句“都是没人要”说的其实就是这个。
厅中美酒佳肴,言笑晏晏,众人一边吃用珍馐,三三两两作伴,期间又有女先鼓乐相随,有人就着曲调拍案而歌,气氛甚是和乐。
于是便有趁着大伙儿兴致高涨提出要临时办一场诗会的。
明华眼眸翕动:来了。
明华闻声看去,提议之人是一位道不出名姓的夫人,明华努力回想,只怪自己前世过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竟连常来常往的京中女眷圈子的人都认不全。
唐韵宜微垂了头,双唇不着痕迹地微动,低声提示:“昌平伯夫人。”
明华恍然。
昌平伯府庄家当代家主庄斐嫡亲的妹妹嫁入闵氏,其妻韩氏恰好是准燕王妃闵燕清的舅母。
韩氏提议一出,自然有人叫好,气氛又是一热,只是同样有少数心明眼亮的,脸上不禁露出些古怪的神色来。
太子的舅家兼岳家开设宴席,闵家跑来蹭场子办诗会?谁不知道闵燕清诗书一绝?待会儿闵燕清若是得了魁首,名声更上一层楼。闵家大概要感谢孙家为它做嫁了。
坐在首位的太子妃孙映眼中闪过一瞬冰冷,便立即回复如常。
太子反手就是一刀,燕王回敬得也动作利索。
既然提议要作诗,需当有一个命题才好。
众人不约而同看向伸出枝头几乎要探到室内的窗外梅林,将诗题定到了咏梅上。
自有仆役去取了花球来做击鼓传花,大家抽了签按着随机位置重新坐下。
明华拿了签位刚坐好,就看见一个未及二八年华的盈盈少女款步走到自己身边,不由暗自嗟叹:果然又是她。
玉沁与明华行过半礼,亦与其他人一道准备就绪了,那边便有人传唱着击鼓开始。
鼓声每一停下,手持花球者即要以梅为题,咏唱一首与梅有关的诗歌。偶有被抽中的,无不落落大方站了起来即兴题诗一首,更有才情出众者,还当场翩翩起舞,引来掌声阵阵。
作诗是大周女子必修的科目。
大周风气承袭前朝,士族崇尚诗文,不仅男子们风流不羁,袒胸露背,伴酒吟诵。女子大多也能诗会赋,精进者甚至不输男子,就是平庸些的,也起码能按题索骥,援引个把前人旧作圆了场面,不至于在聚会宴饮的公众场合丢人现眼。
但明华偏偏就不擅诗文。
同坐一处的几个小娘子也有深知明华底细的,不由暗暗期待明华会否念出什么奇文怪句来。
明华却不在留意她们,她的注意力全在一旁的玉沁身上。
明华印象深刻,在前世里,正当“她”为万一被抽中而暗自着急的时候,正是玉沁趁着周遭人不注意,快速附耳过来念了几句诗给她。
当时的“明华”慌不择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坐在那儿强行背诵玉沁偷着给的诗文,浑然不觉花球传到了“她”附近,然后在鼓声骤停时,呆若木鸡地拿着花球不知如何是好…
明华神情微有呆滞地坐着思索当时的旧情景,那副模样看在玉沁眼里就是活脱脱的“害怕拿到花球而着慌”。
玉沁心中暗笑明华,面上却不显鄙夷,等到所有人的目光全被那边正表演梅舞的闵燕清吸引时,如明华预想的,快速凑到明华耳边,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句子念了给她。
念完句子,玉沁并没有空档去观察明华神色,连忙调整坐姿坐好,装出一副入神欣赏闵燕清舞蹈的模样来。
明华看她一脸纯善,心下冷笑。
若是曾经的“她”,被玉沁这般雪中送炭,大概只会心存感激。
但是如今的她却是不会再傻得将怀念故去友人的悲悼之词在这样欢快的场合念出来丢丑了。
闵燕清跳完一曲梅舞,收获赞赏无数,面带着得体矜持的微笑回到了原位。
鼓声再起,又有三、四个夫人小姐中选吟诗之后,花球经由各人迅速的传递,一点一点向着明华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