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心事有谁知
作者:还在轮下 | 分类: | 字数: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回:游历扬州体民情 阴差阳错遇故人
上回说到,政和三年(1113年)七月,高忠义在太湖边游览,忽然看见两拨人发生冲突,就连忙过去劝和。
只听一方操着山西口音的人说道:“你们这不是欺生吗?哪里还有天理?我们从山西大老远跑来,花费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好不容在这里找到了这块太湖石,你们却说是你们自己几年前就预定的,这不是坑人吗?”
一方当地吴语口音的人说到:“哪里来的土匪?难道要抢劫不成?这里就是扬州地面,我们知府管的地界,难道买自己地儿的石头还需要你们外地人同意?”
看到这里,高忠义明白,这都是花石纲惹的祸。书童劝阻高忠义不要多管闲事,高忠义说道:“岂不闻‘既要修仙成佛,就得去恶除魔’,不但要有我佛慈悲、菩萨心肠,而且还要有金刚怒目、霹雳手段。”于是就过去看看了。
这时他们双方争吵越来越激烈,眼看就要动起手来。高忠义连忙上前说道:“各位兄台都不要争吵了,和气生财吗!”当地人一看,还有人替外地人帮腔,破口大骂:“哪里驴槽插得你这个马嘴?滚一边去!”
山西人一看有人帮腔,声音也高了起来:“你让大家评评理,究竟谁在欺行霸市?”话音未落,远处一队人马飞奔而来,原来早有人去报告官府了。领头的捕头喝道:“哪里来的货色在此撒野?全部给我抓起来!”
一看官府出面了,山西来客也不敢大意,赶忙差人拿出官府文书,让对方看了。原来山西人这也是官府差遣来购买花石纲的。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地人哪里肯听。他们一方面和山西人交涉,一方面派人赶紧挖掘太湖石。山西人当然也不甘示弱,拿出铁锹、榔头开始挖掘。双方你来我往,火气越来越大,终于动起手了。
山西外地商人毕竟人少,渐渐不支,一些胆小的跪地求饶,哭泣起来,呼唤道“苍天啊!这去哪里评这理!”眼看山西人要吃亏,闹不好要出人命,高忠义赶忙跳入圈内,大声喝道:“大家都住手!听下官一言!”
大家听到有官府人员在这里,都愣了一下。本地人一看又是刚才那个外地汉子,立即又猖狂起来:“哪里来的哪里滚!”说着,三五个兵痞模样的人一起举着朴刀直奔过来。高忠义先是躲避几下,无奈这伙人不依不饶还在追砍,只见高忠义一个鹞子翻身,跳出圈外,站在高台上求告说:“不要再打了,否则出人命案要吃官司的。”谁知后方有人一脚把他踹飞出去。高忠义顺势一滚,从小腿绑腿边抽出钢丝神鞭,使出地躺拳蛟龙十八翻,几个捕快的裤子已经裂开缝隙,个别人的大腿已经鲜血淋漓。他再一个鲤鱼打挺空翻,钢丝神鞭举在空中,其他几个人已经哆嗦不敢上前了。
高忠义对领头的捕快说道:“打扰各位官人了!请各位听我解释两句。”
双方也就停了下来。高忠义说道:“既然各位都是公事公办,那当然还要上面朝廷出面断定是非。不知各位是为朝廷哪个局当差的?”
山西人说是为当地太原府转运司办事,当地人说是为扬州经略安抚使办事,都是不敢违背使命的。
高忠义听到这里,哈哈大笑道:“这个官司好办,你们不要争执了。我是替当朝朱防御使当差,你们再去别的地方找石头吧,这些我全部买了。”说着拿出朱府腰牌。
说起朱勔朱防御使,这些人都噤若寒蝉不敢吱声了。因为自从在苏州成立“应奉局”,朱勔在皇宫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现在延福宫、艮岳建成之后,朱勔就将搜集到的奇卉异植充牣其中。因为运输花石纲有功,宫廷内部人人对他交口称赞。朝廷也将朱勔擢至防御使,因此东南部刺史、郡守许多人都是由他推荐而提拔的。
再加上他的手下人员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胡作非为、无恶不作,往往把一个县的收入用来供奉宫廷。他所进贡之物,强取豪夺于民,一分钱也不赔偿。东南地方官吏对他更是闻风丧胆,敢怒不敢言。
说到这里,山西商人和当地捕快全部跪倒在地,请高忠义恕罪。
高忠义赶紧也就坡下驴,给了大家个台阶:“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的,不打不相识。以后有事情需要高某帮忙的,请随便说一声。”双方只能悻悻地散去另外找地方去了。
高忠义思忖道:“这里如此富庶,人们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我自己不能昧了良心。”于是他拿出五两银子雇佣了几个贫民,把这块太湖石挖出来,用草垫捆绑好,贴上封条,交由花石纲运输船运回京城。这几个贫民非常感激,因为一个县丞的月薪不过十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差不多足够五口之家生活半年了。
受这次扬州、苏州之行的启发,高忠义思忖道:“既然这里有奇花异草、怪石宝玉可供皇宫消遣,那么三秦大地物产丰富,秦岭又是中国龙脉,华山、太白山、终南山又是神仙得道者云集,奇花异草之类的东西肯定不少,何不去看看也帮助当地人脱贫呢?”
第八回:游历扬州体民情 阴差阳错遇故人
于是他准备在这里再逗留一段时间,就返回关中看看。
话说苏州向来是物产丰富,物华天宝。这里的丝绸、银器、茶叶是丝绸之路卖向中亚国家的主要产品。更加吸引人的是,这里吴侬软语,是才子佳人的温柔之乡。正值青春年华的高忠义怎能不流连忘返呢。
转眼到了农历七月初七,这是苏州的乞巧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是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女红技巧,叫做“乞巧”。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等等习俗。
这天晚上华灯初上,高忠义带着书童漫无目的游荡在大街上,看着花花绿绿的热闹夜市,听着卿卿我我的吴侬软语,忽然想起漂泊在外的自己,不禁有点思乡之情,黯然伤神起来。书童看在眼里,就说道:“官人,今晚这里如此热闹,您怎么反倒郁郁寡欢呢?”
高忠义说道:“小子你有所不知,古语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岂不闻‘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说法?”
书童答道:“这个自然是的。只是现在相隔千里之外,空想也是无益的。再说,您这还不是为了生计才这么做的么。在这里咱们人生地不熟,无亲无故的,也没有个谝闲传的去处。不若我前面给您寻个茶楼酒肆怎么样呢?”
高忠义也这么想。于是他们就来到苏州城的繁华地段,这里距离寄居地比较近,免得夜晚回家迷路。前行不远,远远看见一座三层酒楼,大红灯笼上书“酒”字,旁边的酒幡幌子上大书“春意酒楼”几个字。
高忠义和书童在三楼靠近街边的桌子上坐下来,热情的酒博士早已张罗开来:“两位客官需要些什么?”还没有等高忠义开口,书童就说道:“这个还用问吗!就将当地特色美食上一份吧,我家官人不亏你的!”高忠义刚要开口责备他点餐过多,酒博士已经一溜烟跑去下单了。
说话之间,一席丰盛的晚餐已经摆好:太湖梅鲚、太湖白虾、松鼠桂鱼、阳澄湖大闸蟹、黄泥煨鸡(叫化鸡)、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雪花蟹斗等大菜,一盆扬州炒饭,一份三丁包子、一份翡翠烧卖、糯米烧卖、蟹黄蒸饺,又烧一盆太湖莼菜汤,店家又赠送一壶特级碧螺春香茶。
高忠义责备书童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怎么能如此铺张浪费?”
书童说道:“还请官人恕罪。我本来生活没有着落,承蒙官人厚爱,养我吃给我穿,又带我游览这么多好地方,今天就由我用您给我的私房钱来孝敬您吧。况且,人们不是常说‘穷家富路’么!”
高忠义说道:“那也不至于点这么多菜品。”
书童说道:“我想官人也明白,今天晚上是乞巧节,热闹非凡。但这只是有钱人过的节日,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还有许多人要趁着节日挣钱糊口呢。说不定咱们还能帮上人家。”
高忠义见他如此这般说,也就作罢。
苏州米酒非常出名,高忠义很早就想亲口品尝一下了。他记得唐代许多大文豪都是这里的常客。
唐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云:“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称赞的就是苏州酒,这其中以“竹叶春”(竹叶春又称竹叶清酒或五酘酒)最着名。白居易《忆江南》词云:“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这时的竹叶春以酒色淡绿清亮而得名,它属于传统米酒,不同于许多露酒。
因此这里青帘高挂,酒肆遍布,酒香四溢。
不一会儿,苏州米酒也温好了。高忠义喝过苏州出产的公厨(官府)木兰堂酒,这“竹叶春”还是第一次喝,打开瓶盖,酒香四溢,沁人心脾。小酌一口,真是世间神仙。
酒过三巡,话也就多了起来。高忠义就喊来酒博士说话:“堂倌,你这地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草丰茂,况且兵荒马乱年代不多,怎么还有许多人流离失所呢?”
酒博士答道:“官人有所不知,这里虽然不是兵荒马乱的地方,确实也物产丰饶,但是讨个生活也不容易。”
“那是为何呢?”
“官人您看,这里地方不大,但是酒楼林立,青楼众多,消遣混日度余生的人很多。就是因为人们不敢置办产业啊。”
“这话怎么说?”
“官人,听小的慢慢说来。原本这里比较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宫廷大人们喜欢奇花异草、怪石宝玉之后,这里就完全变样了。平民家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只要官家看上,就要拉走;如果暂时还没有长大,就用官印封起来,等它长大之后再拉走。一些比较巨大出不了门的,就把临近的房屋全部拆掉,拉走树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