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宋帝心事有谁知

作者:还在轮下 | 分类: | 字数:62万

第二十四回:岳飞初次露锋芒 李纲大计稳朝廷

书名:宋帝心事有谁知 作者:还在轮下 字数:6207 更新时间:2025-01-23 03:03:47

上回说到,宋帝赵构这些朝政一宣布,天下欢心,人们又看到了中兴的希望。

“可是,此时的宋帝心事有谁知?”

康王赵构刚才一登上皇帝宝座,态度立即来了一个急刹车,不再把进攻金人作为重点,而是把维持现状作为重中之重。

话说康王初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后,元帅府前军统制刘浩带领岳飞一起来到大元帅府帐下。后来副元帅宗泽到大名府后,岳飞随刘浩又成为宗泽的部将,岳飞因功迁武翼郎。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后,元帅府又命岳飞改隶黄潜善。

宋帝赵构采纳黄潜善等人的建议,准备逃跑南行“巡幸”。

这时黄潜善拥有三万六千人马,却实行不抵抗政策,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在开封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

作为黄潜善的部下,岳飞对黄潜善的不抵抗政策十分愤怒。靖康二年五月,时年25岁的岳飞不顾自己官卑职低,就赶紧上书数千言,大略意思是说:“陛下已登大宝之位,社稷有主人了。现在应当考虑讨伐敌人的计划了,而勤王之师日渐集结,他们一向认为我们很软弱,防备不是很严谨。我们应当趁着他们防守松懈的机会攻击他们。黄潜善、汪伯彦这些鼠辈不能承接圣意力图恢复,只知道奉侍车驾天天往南而逃,恐怕这不足维系中原人们的希望啊。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那么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结果他的奏疏刚一呈报上去,就被御批“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宋帝赵构继位后,觉得谁也不可靠,只得起用熟悉的身边人。于是就以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以杨惟忠为建武军节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授于韩世忠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杜充为北京留守。

紧接着,设置沿河、沿淮、沿江帅府十九个,要郡三十九个,次要郡三十八个,帅守兼都总管,守臣兼钤辖、都监,总置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别置水军七十七将,造舟江、淮诸路。……括买官民马,劝出财助国。

接着,很快起用了德高望重的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命高忠义为京东副留守,高忠义推辞不受,于是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任命陕西三原路人路允迪为吏部尚书,以王襄领开封府职事。以直徽猷阁、陕府西路计度转运副使王庶升直龙图阁、知延安府,安定西北边境。任命陕西将官王德为右军将官。

任命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由于当时朝廷草创成立,百废待兴,朱胜非靠着一方烂鼓起草制书,辞气严肃得好像平时一样。他上疏说:“所谓仁义,就是天下之大柄,中国持有它,那么外夷服从而诸夏尊敬;如果我们失去了仁义这个大柄,那么四夷交侵之患祸就接踵而来了。我们国家与契丹结好,有百余年,后来我们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一起夹攻他们,这是中国失去了仁义大柄,而这些外侮就是自己招惹而来的。陛下现在即位了,就应当推行光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践行它,不合者放弃它,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了。”宋帝赵构嘉勉了他。

由于宋帝赵构朝廷新成立,金人攻击不断,因此一些大臣不敢担当,他们首鼠两端,依然在做墙头草观望形势。一些大臣稍微看到形势不妙,就寻找各种借口辞职逃跑了。宋帝赵构看到这个情况,按照路允迪的建议,下诏“文武臣僚,非笃疾废疾,毋得陈乞致仕。”

但是,权臣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私人利益。宋帝赵构的随从黄潜善、汪伯彦自以为有攀附拥戴之功,认为宋帝赵构继位后,首先应当重用他们这些早年的侍从,至少自己应该是个相当于宰相的职务吧。但是宋帝赵构认为,黄潜善、汪伯彦虽然多年跟随自己,却没有什么功绩,不能服众,因此才起用了李纲。他们二人心怀不平,因此时时处处与李纲对着干。

黄潜善、汪伯彦、范宗尹就许诺推荐中丞颜岐当大官,于是鼓动颜岐上奏说:“张邦昌为金人所立,金人很喜欢他。他虽然现在已任命为三公、郡王,还应该再加上同平章事,增重他的礼遇;李纲为金人所厌恶,现在虽然已任命为宰相,应当趁着他还没有到朝廷赴任,赶紧把他免职,免得金人不高兴。”宋帝赵构开始就没有理会这些。颜岐由于受到黄潜善、汪伯彦的支持,就连续五次上奏章,建议皇上把李纲免职。宋帝赵构气愤地说:“照你这么说,朕的册立,恐怕也是金人所不喜欢的。”颜岐这才面红耳赤、理屈词穷而退出去了。

即便是这样,范宗尹、颜岐还派遣人把他的奏章拿上,去半路上拦截住李纲,并让李纲看看,意图阻止李纲来朝廷赴任。

话分两头,事归一面。

这时,一支勤王军队在首领周德的带领下,也向南京金陵赶来。李纲行进到太平州,遣人劝说他们赶紧保卫宋帝赵构。

第二十四回:岳飞初次露锋芒 李纲大计稳朝廷

但是由于军队供给不及时,这些人趁机作乱。溧阳县知府杨邦乂组织军队去镇压他们,结果被打得大败。李纲来到江宁,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权安抚司事李弥逊商议计策。

李纲说道:“周德带领的这些军士本来都是大宋臣民。只是由于贪官污吏搜刮民财,导致平民饥寒交迫,军队供给不足,吃喝穿衣没有保障,因此他们心怀怨恨,乘机作乱。其实他们内心并不是每个人都想造反做皇帝。”

李弥逊说道:“相公有什么计策?”

李纲说道:“这些人由于饥饿才作乱,因此只要有些吃的,他们就会放弃抵抗了。现在需要一些酒肉粮食,虽然浪费一点军饷,但我到朝廷之后补充给你。”

李弥逊说道:“这个没有什么。只是乱军比较凶悍,转运司人马不多,如果他们不从怎么办呢?”

李纲说道:“常言说,擒贼先擒王。你只管安排好饭菜酒肉就可以了。”

到了傍晚时分,李纲让人传话给周德,说他们本来就是大宋士兵,李纲受到朝廷派遣,来犒劳他们。

李纲让李弥逊把酒席分开一段距离,把周德与几个骨干成员安排在转运司衙署之内。这些乱兵好久没有吃喝,见到酒肉,立即大快朵颐起来。不到一个时辰,许多士兵已经醉倒了。

李纲见状,立即派人把周德和他的得力助手聂旺捆绑起来,把四十多个负隅顽抗的乱军当场杀死。为了震慑其他土匪乱军,李纲把军贼周德带到江宁府,公开在闹市中磔杀掉。让提举常平王枋统领周德其余的士兵。

五月份,先前随从宋帝赵佶、宋帝赵桓北去的管干龙德、宣赞舍人曹勋从燕京偷偷逃跑回来,告诉宋帝赵构太上皇的情况。

当时,太上皇向北走到河北邢、赵期间,燕王赵俣不堪侮辱,绝食死于庆源。由于当时没有棺材,金人和宋人的最终关系还没有确定,于是就用马槽抬着他的尸体继续前行。由于马槽太短,燕王赵俣的双足还暴露在外面,看到此情形的宋人都嚎啕大哭。

到河北真定过河之后,太上皇悄悄私密地给曹勋说:“我梦见四个太阳一起在天空,这是中原争立之象,不知臣民肯推戴康王赵构吗?”第二天,太上皇拿出自己穿的三件衬衣,在衬衣领子中写话说:“你如果能当皇帝,就赶紧当皇帝,快来救父母。”又叮咛给曹勋说:“如果见到康王,就告诉他:如果有恢复中原之策,就赶紧大胆施行,不要担心我们。”并交给他韦贤妃书信,让曹勋抄小路回到南京。邢夫人也脱掉金环,使内侍交给曹勋说:“为我告诉大王,愿如此环,早得相见。”临行之际,又让他们告诉康王说:“祖上有誓约,藏在太庙里,誓言不杀大臣及劝谏的人,如果违反了会不吉利的。”宋帝赵构看到这些,嚎啕大哭,久久不能平静。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李纲终于来到了朝廷。宋帝赵构听说李纲马上到了,就派遣官员迎接慰劳,赏赐御宴,然后诏他进入内殿会见。李纲见到皇上,涕泗交集,皇上也为之动容流涕。

李纲上奏说:“金人不讲信誉,为虐不道,专以诈谋取胜,而宋人不醒悟,一切堕其计中。好在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现在应当内修政治,外攘强敌,把二圣迎接回来,抚慰万邦百姓臣民,这些都是陛下与宰相的职责。臣自认为能力不足,不足以担当陛下委任的重责,还希望收回任命状吧。况且臣在回来的半道上,遇见颜岐把他上奏弹劾我的奏章让臣看,说臣为金人所厌恶,不应当为宰相。为臣很愚蠢,只知道有赵氏,不知有金人,应当被金人所厌恶。他们说为臣材不足以任宰相,这些我接受;但他们说臣被金人所厌恶不应当为宰相,这个我不接受。”于是他极力推辞不肯接受任命。宋帝赵构看到这里,只好把范宗尹赶出朝廷,让他去知舒州;把颜岐免职,让他去奉宗祠。

李纲看到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贼还在朝廷,就继续推辞,皇上劝勉他说:“朕知卿忠义智略很长时间了,欲使敌国畏服,四方安宁,非卿为宰相不可,卿其勿辞。”

李纲磕头谢恩,但仍然没有接受新的任命。

李纲虽然忠诚勇敢,但是却嫉恶如仇,对主和的投降派不能容忍。他紧接着上奏说:“王时雍等四个人,与金人互相勾结,商议废掉赵氏,胁迫两位皇帝出郊北迁,又接受张邦昌的伪命为执政大臣,他们其实为罪魁祸首。”宋帝赵构无奈之际,于是就把王时雍移到高州安置。

吕好问和高忠义劝阻李纲说:“现在王业艰难,正是纳污含垢之时,你猛然绳以峻法,大家都害怕不敢来了。”李纲根本听不进去。

高忠义说道:“前多年,蔡京父子执政,贬逐良臣,纠集和尚道士充斥朝廷,风气大坏。宫廷上下昏庸奢华,腐化堕落,导致民不聊生。你初来乍到,不要树敌过多。现在要立即改变起来很难,还是先立规矩,尊崇儒士,提倡礼义廉耻之道,才能慢慢纠正过来。”

第二十四回:岳飞初次露锋芒 李纲大计稳朝廷

李纲说道:“前几年以来,朝廷不再崇尚名节,因而这些士大夫寡廉鲜耻,不知君臣之义,靖康之祸,许多大臣视两宫播迁的皇帝皇后娘娘如同路人,然而仗节死义的人,在朝廷内的惟有李若水,在外的惟有霍安国,其他的再没有听说还有谁。要改变这个大势很难,因此必须拨乱反正,大力重用一些忠勇之人,逐斥一些奸佞小人,恢复朝廷正气”。

于是,李纲上奏朝廷,以宗泽为延康殿学士、开封尹、东京留守;以王渊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朝请大夫、提举陕西常平公事郑骧,除直秘阁、知同州兼沿河安抚使;通判京兆府曾谓为陕西转运判官;以张浚为殿中侍御史。

李纲看到宋帝赵构如此依靠和信任自己,感激涕零,顿首泣谢再次上奏说:

臣愚陋无有所长,荷受陛下知遇,然而要求微臣今日扶颠持危,图取中兴之功,在陛下而不在微臣。臣以前没有在左右伺候圣上,陛下也不熟悉微臣,现在却首加识擢,付以宰柄要职,像我这样的才能怎样才能仰副框图大任责成的美意呢?然而常言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孤立寡与,始终牢记着管仲所说的害霸之言(昔管仲对桓公曰:“宫中之乐无所禁御,不害霸也;举贤而不能任,此害霸也。”),留神于君子小人之间,使得臣以尽志毕虑,虽死无憾。当年唐明皇准备让姚崇当宰相,姚崇提出了十件要事,皆击中一时之病。今天微臣也以十事仰干天听,陛下认为它们可以实行的,赐给大臣施行,臣才敢受命任职。

第一条是国家大政方针。自古以来,中国统御四夷,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而靖康年间这些全部丢失了。今天想战则准备不足,想和则不可能。莫若先求内自治,专门以守为策,等到我们政事修好,士气大振之时,然后可以商议大举征讨之事。

第二条是巡幸之事。圣上的车驾不可不到京师,见宗庙,以安慰首都京城民众的心情,即便是这里不可作为首都长久居住,也可以作为巡幸之路去一趟。以天下形势而言,我认为作为首都,以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都可以让当地官员提前准备一下。

第三条是关于赦令的。以前祖宗登极赦令,都有固定的样式。前日圣上登基后的赦书,那是以张邦昌伪赦书为模版起草的,比如“赦恶逆及罪废官尽复官职”这一条,真是泛滥不可推行,应当全部改正,按照法律规定去执行。

第四条是关于僣逆的。张邦昌为宋国大臣,不能临难死节,而挟金人之势易姓改号,应当按照法典进行正法,垂戒万世。

第五条是关于一些朝臣接受张邦昌伪命的。国家遭遇大的变故,很少有仗节死义之士,而受伪官以屈膝于其朝廷的人,不可胜数。当年唐肃宗平定乱贼,对于接受伪官的人以六等定罪,应当效仿唐肃宗那样去做,以鼓励士人之风。

第六条是关于议战的。现在军政久废,士气怯惰,应当制定新的纪律,信赏必罚,整顿军队士气。

第七条是关于议守的。目前敌情狡狯,变幻莫测,金人回去把金钱挥霍完毕之后,势必又来侵略,应当在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冲。

第八条是关于朝政的。现在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于中书省,加强朝廷的集权权力。

第九条是关于长久任职的。靖康年间提拔、贬斥进退大臣过于轻率,一些大臣才任职不久,功效还没有显露出来,却很快把他免职了。应当在选拔的时候谨慎一些,任职后就信任他,给他一定的时限,让他作出成绩。

第十条是关于修德的。圣上如今登基不久,始膺天命,应当更加学修孝悌恭俭,以负四海之望,而致中兴国家。

第二天,皇上把李纲的十条建议中的八条颁布在朝廷大堂上, 宋帝赵构为了缓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就把僣逆、伪命两条没有颁布。李纲再次上奏说:

僣逆、伪命两事是今日朝政、刑罚的主要方面。张邦昌在道君皇帝时期,在政府任职十年,渊圣即位后,把他提拔为宰相。然而,当国家祸难,金人准备找异姓之人当皇上时,张邦昌如果能以死守节,推明天下戴宋之义,以感动其心,敌人未必不害怕灾祸而保存赵氏。而张邦昌却自以为得计,偃然正位号,处宫禁,擅自下降伪命诏书,阻止四方勤王之师。后来,他知道天下人不支持他,不得已而后请元佑太后垂帘听政,最后再商议奉迎圣上。张邦昌僣逆始末过程就是如此。而现在朝廷大臣中竟然还有人认可他的做法,微臣请以《春秋》之法来判断他的行为。

一些人造谣说,都城之人感激张邦昌,说是因为他当皇上,京城民众才生存了下来,免除了各种税赋金银之扰;元帅府宽恕张邦昌,说他不是因为大元帅征讨他,他才遣使奉迎圣上的;而天下愤嫉张邦昌的人,则说他建号易姓,而奉迎圣上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都城市民感激他,元帅府饶恕他,这是私情啊;天下愤嫉他,这是公事啊。按照《春秋》书中的说法,皇上没有命令大臣将兵,而他将兵的话就必须诛杀;赵盾不按照君主的要求去讨贼,则书中就记载说他杀了君主。如今张邦昌已僣位号,敌人未退他却阻止勤王之师,这比特将与不讨贼严重得多了。

东汉时期,刘盆子虽然是大汉宗室,但是他为赤眉所立,虽然后来他以十万之众投降光武帝,光武帝仅仅没有判处他死刑而已。张邦昌以臣易君,罪大于刘盆子,不得已而归还皇位,朝廷既不正其罪,还又尊崇他,这是什么道理呢?陛下欲建中兴之业,而尊崇僣逆之臣,这样的事情传到四方,将士谁不解体?又伪命臣僚,一切置而不问,怎么能鼓励天下士大夫尽忠报国的气节?

当时执政宰相中还有与李纲意见不同的人,宋帝赵构就把黄潜善招来,问他的意见。黄潜善非常赞成张邦昌,宋高宗就问吕好问说:“卿有以前曾经在围城中知道具体细节,以为怎么样呢?”

吕好问这时看到黄潜善是宋帝赵构的内侍近臣,就讨好依附黄潜善,心持两端,说道:“张邦昌僣窃位号,人所共知,既然现在已经自动归还皇位了,惟陛下裁处。”

李纲说:“张邦昌僣逆,岂可使他在朝廷,使道路百姓指着他说‘这也是一个皇帝'啊!”

李纲因此又拜伏于地哭泣着说:“臣不可与张邦昌同列,我当以笏板击打他。陛下如果一定要用张邦昌,就把我罢免了。”宋帝赵构看到李纲如此忠义刚烈,十分感动。

汪伯彦就说:“李纲忠义刚烈,微臣等所不及。”宋帝赵构于是下诏把张邦昌谪贬潭州,把吴幵、莫俦等人都不同程度地迁谪外放了。

宋帝赵构对李纲说:“爱卿昨天争论张邦昌的事情,内侍辈听说后都感动得涕泪哭泣,卿今他就可以接受任命了吧。”李纲于是拜谢受命了。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