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 分类: | 字数:65.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8章 尼布楚条约
谈判充分尊重了英国人的利益,否则闽辽还能继续打下去,随着灾民慢慢消化,闽辽能动员的兵力会更多。
但谁让英国人是金主呢,战争实打实打了一年半,却横跨三个年头,1.5亿英镑到账,怎么都得给个面子。
有英国给的军费,这场战争基本上没怎么花钱,甚至有得赚。
所以在谈判上,闽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坚持以尼布楚条约划界而已,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改变以往的立场,让英国非常赞赏,作为世界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她们最怕的是俄国这种贪婪无度的国家。
谈判很激烈,让俄国人接受尼布楚条约仿佛刨了祖坟一样,他们认为那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当年俄国在康熙的威胁下签的城下之盟。
他们要求尊重《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这样的平等条约进行谈判。他们在这两份条约中,跟清朝公平合理的划分了边界,理应得到法理的维护。
俄国人觉得尼布楚条约不平等,中国人还觉得不平等呢,觉得康熙那个败家子把西伯利亚臣服大清的部落都割出去了,活动在贝尔加尔湖地区的十几万布里亚特部族,说不要就不要了。
谁强公理在谁一边,俄国在远东弱,最后只能接受。可是尼布楚条约有一块争议地区,怪当时康熙的人地理水平不够,规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归中国。可是外兴安岭并没有延伸到海边,在乌第河源处分成南北两脉,北脉沿北海一路上行到白令海入海,以北脉进行划界的话,堪察加半岛都得划给中国。
最后闽辽做了让步,干脆在外兴安岭东段,以乌第河为界。这样额尔古纳河以东,整个完整的黑龙江水系,全部都在闽辽控制中,黑龙江是闽辽无可争议的内河。
福州谈判的同时,英国人在柏林跟俄国谈的也很激烈。俄国人场面占优,在巴尔干围攻伊斯坦布尔,真要攻下这里,就彻底控制海峡,以后不但俄国人进出黑海不受限制,英国商船进出还得看俄国脸色。最关键的是,自由进出地中海的俄国舰队将威胁到苏伊士运河,威胁到欧洲通往印度最便捷的水道。
可是英国也没办法,因为印度现在已经被威胁了,俄国人带着十几万阿富汗部族武装,已经包围了喀布尔,并且频频朝白沙瓦一带袭扰,英国在喀布尔留守的三万人成了孤军,随时可能能被俄军吃掉。
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英国的虚弱,贵族军官加殖民地军队已经不能包打天下,在面对俄军这种民族军队时,战斗意志、战斗欲望都很低。不是英国军官不勇敢,而是印度土兵不坚强,印度人怎么可能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为英国女王卖命?
但俄国人的处境也不好,他们的财政濒临崩溃。那条欧亚大铁路未来三十年的收益,都卖给了国际银行家,其中就有英国银行家。这条铁路即将跟大清的铁路对接,到时候只需要十几天就能从天津抵达圣彼得堡,欧洲人相信,来自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将装满每一列车厢,圣彼得堡将成为欧洲最繁忙的港口。
可这个港口现在还被英国海军封锁,英国陆战没打赢,海战却从不输。英国坚信,继续封锁下去,俄国就会崩溃。要不是担心印度的安全,英国才不会急着结束战争。
虽然也很担心这条铁路影响到跟中国的贸易,这个时代,火车的优势比轮船大的多,在万吨级巨轮普及,集装箱出现之前,铁路运输不但有时间优势,甚至有成本优势。但在印度安全被威胁面前,这些远虑只能暂时先放下。
最后双方各自退让,俄国保住了俄土战争的胜利成果,成功让大保加利亚出现,成为一个跨黑海和爱琴海的巴尔干大国。俄国将驻守保加利亚两年,帮保加利亚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
英国成功让俄国保证退出阿富汗,阿富汗将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地保持中立。
交战各方,都不向对方索要赔款。
光绪六年,从地中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的战火结束了。
各方撤军,交换俘虏,都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和平迅速被繁荣取代,信用不佳的俄国人这次没有说谎,欧亚大铁路真的非常有潜力,从天津出发的火车上装满了生丝和茶叶,唯一让人不满意的是,这条铁路的运量非常有限。
32公里的时速没法改变,这是技术限制,可卡在了西乌铁路这条细脖子上,就让人难以接受。
左宗棠只用了跟李鸿章同样多的银子,修建两倍长的铁路,除了他不贪腐之外,还因为他修的是一条单线。左宗棠是纯粹考虑军事,经济并没有过多考虑。还有一个细脖子,则是乌鲁木齐跟伊犁之间并没有铁路连接。
这种情况,让俄罗斯的金主着急上火,已经开始赚钱,但他们想赚更多。沙俄也希望圣彼得堡更加繁荣一点,一拍即合,沙俄出政治影响力,国际银行家出钱,开始给清廷施压,俄国要求修建伊乌铁路,这名字一听就很商品。还要求投资西乌铁路,将西乌铁路复线化。
鉴于俄国已经取得的优势无法阻挡,英国试图弥补自身的劣势,也开始加入这场对大清铁路的争夺战中。英国谋求修通一条从印度、缅甸,经过云南通往上海的铁路。
洋人施压可不是嘴上说说,俄国火轮船不断从七河地区(巴尔喀什湖沿岸),通过伊犁河进出伊犁,结束战争后开始陈兵伊犁,以保护铁路线为名,设立更多堡垒。伊犁九城虽有左宗棠的楚军驻扎、屯田,可兵力上占绝对劣势。
英国舰队频繁在大沽口外徘徊,进出长江,大有一副将长江当成自己后花园的样子。
法国人要修一条经过云南通往四川的铁路,他们的探险队从湄公河往上已经进了云南,以传教为名在内地各处活跃。
洋务派以李鸿章、左宗棠为首,开始要求自办铁路,目的是保国权。俄国那边已经擅自对伊乌路线进行勘探,跟左宗棠部楚军频繁起摩擦,大有一副制造事端的样子。法国但凡传教士跟教民出点事情,立马就能上升到外交事件,内地满清官员根本不敢对传教士怎么样,进而对那些教民敬而远之,这让一些地痞流氓看到了好处,纷纷入教,然后欺负普通百姓。
这种情况下,洋务派要求修的铁路纷纷被许可。李鸿章要修一条从北京南下到上海的铁路,北段从北京到南京江北江浦地区,称为津浦路。南段从南京到上海,称为沪宁线。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接手沪宁线的同时开建陇海铁路。
可不管是津浦路还是陇海路,都无法满足英法的需求,他们急于开拓西南市场。
英国人面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开始产生了严重的焦虑:“英国毛织品正在失去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必须取得中国的市场才能弥补,这些货物只有通过仰光的铁路才能到达中国内地。”
同时他们依然没有对中国市场降低预期:“虽然大不列颠与中国已经进行了很长时期的通商关系,但比起中国疆土的广大和人口的众多,英国货仅向该帝国输出极为有限的数量,因为这些货物通过上海等遥远海岸线上的口岸输入,无法抵达内陆市场。在云南和四川隐藏着广大的机会,经过后门就能进入黄金之国。”
他们太高估贫弱中国的消费能力了,整天做梦每个中国人买他们一件衬衣,就能撑爆英国的纺织厂,轮船装满纺织品,银行数钱数到手抽筋。
闽辽也加入了这场盛宴,生怕赶不上热乎的,也扑向大清索取利益。闽辽要求修建从东北到广东的铁路,先修京奉铁路连接到北京,然后从南京经过浙江,通往福建。至于福建到广东的,就不劳大清朝批准了,可以自办。
对于这些要求,清廷一律是自立自强,我大清可以自己干。李鸿章积极将铁路从北京通到山海关,此时山海关已经在闽辽控制下,从北京退兵就够给意思了,山海关这种险要,必须占着。兵锋随时能降临到北京。
在争夺路权的过程中,强盗们还结成联盟,闽辽跟英国、法国联合,提出联合修建上海到云南的铁路,途中经过杭州、南昌、长沙、贵阳到昆明。刘勇强太知道云南找一条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有多难,难得现在大英帝国这么积极,先修了再说。而且人家出钱、出技术,凭什么不让人家修。之所以要占一股,是因为英法都要求矿权,如果清廷给了,闽辽可以分一杯羹,如果不给,闽辽可以通过修这条铁路,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因为主要工程人员都会由闽辽来出,英法因为距离关系,只能出一些高级技术顾问。
就在慈禧感到一种列强瓜分蚕食的危机感之际,另一条消息让他几乎晕倒,因为闽辽提出想借一下北京,也没别的意思,就想借块地,登个基。
刘贼终于要当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