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 分类: | 字数:65.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对大汉的影响很快就出现了,开战三个月后,大汉市场上的钢铁价格开始上涨。原因一方面是外国进口钢铁来源断绝,另一方面是大汉钢铁开始出口了。
第一大进口国竟然是俄国,俄国重工业不算落后,产量也不低,但相对这么大的国家就不太够用了。
俄国在乌克兰境内的顿巴斯有优良的煤铁资源,这里也形成了重要的工业区域,投资这里的主要是英国和德国资本,为此沙皇特别以英国人名字命名了这里的村庄。
通过英国人引入了最新的欧洲技术,顿巴斯的钢铁、机器加工水平都是欧洲主流水平,只可惜规模还不够大。应付平时的生产勉强足够,但应对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就显得不太够了。
大量钢铁从东北、山东通过铁路抵达天津,然后通过欧亚大铁路运达俄国,进入俄国的兵工厂制造成大炮和步枪。
火热的钢铁市场进一步让大汉工业家们燃起建设高炉的热情,新的高炉不断开工,本就火热的钢铁市场更加火热。一年之内本就被铁路催生的钢铁产量再次翻番,从20万吨到40万吨再到80万吨。
这让李鸿章有点不高兴,他正在开建的卢汉铁路造价变高了,但朝廷给的拨款却不会变多,这条路造价5000万两,一分都不能多。倒也够了,只是落到自己口袋里的就变少了,换了谁能高兴?
洋务运动方兴未艾,现在在朝中清流彻底失势,因为大汉国势蒸蒸日上,不搞洋务就是等死。所以报纸上的热点都是洋务,李鸿章定了好几份大汉国的报纸,最近关于铁路的消息很多,其中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人叫詹天佑,在云南修铁路,报纸报道说是曾经大清派出去的留美幼童,可惜现在那批幼童全跑大汉那边去了。
“可惜了这个人才啊。”
李鸿章感慨,却没有在意詹天佑回国的时候,广东还是大清的,但詹天佑被送进了水师战舰上。
欧洲的战争也是热点,李鸿章也留心注意。德国人,法国人打起来了,他心里盼望着德国能赢。他之所以大量购买克虏伯的大炮,连海军都请的是德国顾问,不是他真的不知道德国海军在欧洲只是二流,实在是因为他不喜欢英法。英国有两次鸦片战争的旧恨,还有马嘉理事件的新仇;法国就更不用说了,让他的恩师曾国藩身败名裂的天津教案最后就是李鸿章亲自处理的。
只是报纸上报道的消息似乎对德国不利,法国人在北部挡住了德国五十个师,那可是五十万人呐。
报纸上的军事评论是大汉几个参谋军官写的,很有水平,他们说法军使用了汉军的机枪战术,用壕沟加机枪,从法国北部一直挖了一条几百公里的战壕,直到英国海边。
“大汉的?哼,曾帅在安庆、南京早就用过了。”
李鸿章找到了一丝自信。
心里记住了两个战术,战壕加机枪。
“给我买两支机枪。”
他的手下很快就帮他从大连造船厂买来了两挺机枪,试过之后,威力让人惊叹,可是那子弹如流水一般,又让他心疼。
“用不起,用不起呐。”
“大帅。大汉那边说,他们还有更好的机枪,叫什么水冷马克沁,比这个射的还快。”
手下大将刘铭传一脸兴奋,脸上的麻子都微微发红,很期待大帅能掏出点钱来,给淮军换一批装备。现在用的武器,有的都有十年了。虽然都换成了后膛步枪,可大都是用前膛步枪改的。李大帅精打细算,英国新式马蒂尼步枪每支出厂价白银12两,若再算上运费和保险,刚好翻番。法国施耐德公司单卖后躺枪机,对恩菲尔德M1853前膛枪进行改造,拼装上施耐德后膛枪体,原来枪管、护木、击锤都继续用,花费1英镑左右,换算成白银也不过区区3、4两。
刘铭传不知道的是,即便是英国的马蒂尼步枪现在也过时了。
“让金陵机器局仿制一批吧。”
李鸿章看着汉造加特林说道。
刘铭传一撇嘴:“金陵造没人敢用啊。”
李鸿章办的机器局仿造的武器,淮军首先不用,质量太次,容易炸膛。
李鸿章叹息一声,不由想起他的老朋友刘勇强皇帝曾经说过,搞洋务不能搞成官场。他办的这些洋务场子,一个个帮办管着,各个三品、二品的顶戴戴着,坐着轿子上下班,工人上班先跪迎当官的,确实没大汉那些厂子接地气。可是大汉连机枪大炮钢厂都让私人去搞,未免也太极端了,万一这些奸商通敌呢。最近盛宣怀告诉他,钢价之所以大涨,是因为汉国钢厂把钢材加价卖给俄国人,这不是资敌是什么!
正想着盛宣怀,盛宣怀就笑呵呵走了进来。
“中堂。奇闻呐。”
“你又有什么奇闻?”
“俄国人赖账了,大汉皇帝叫了俄国公使给山东艾氏铁厂要债。”
李鸿章惊掉了下巴,这大汉皇帝莫不是老糊涂了,自己手下奸商资敌,他还帮忙讨债。
顿时他就想明白原因了,冷哼一声:“听说那艾氏是刘贼送出去的学生,看来他对这学生倒是仗义。”
盛宣怀叹了口气,没有解释,知道也解释不清。
盛宣怀来的目的也不是这个。
“中堂。我雇的工程师有信了,咱直隶地界不但有煤,也有铁矿。就在迁安,咱自个办铁厂吧。”
李鸿章有点心虚,别又办成金陵机器局了。
看了眼盛宣怀,对这个人还是放心的。他跟郑观应、徐润帮忙主持的轮船招商局还是不错的,都把美国轮船公司宝顺洋行挤垮了。长江上现在就跑三家轮船,一家轮船招商局的,一家英国的,一家汉国的,其他洋行都不敢办轮船。
不过徐润在上海搞房产破产,郑观应回家着书立说了,有点可惜。
“还是官督商办的法子好。就你去办吧。”
盛宣怀这次却摇了摇头。
洋务搞到现在,李鸿章也在进步。从一开始的完全官办,发现官真的办不好,接着改成官督商办,给盛宣怀这些商人一个红顶子,他们就能督办,既是官也是商。
“你什么想法?”
“中堂。还是商办吧。下官找人来办,中堂也可以参一股,指定能挣钱。”
李鸿章一听有钱,顿时有了点兴趣:“你仔细说说怎么个商办法。”
盛宣怀说出了拿铁矿、煤矿做股本,在上海发债券融资,然后大办的想法。李鸿章一分钱都不用掏,总督府批个文给发牌照就行,然后他私人能占30万两股份。
于是李鸿章觉得:“是个好法子,你去拟章程吧。早办快办,钢现在涨的太厉害了。”
已经许久不出现在主流舞台上的慈禧最近心情也不错,不是因为她关心欧洲的战争,而是李鸿章孝敬的银子帮她在渭河修建的园子落成了。一帮霸气权贵都来游园,听戏。听的自然还是京剧,肉夹馍勉强吃的惯,秦腔实在听不懂,那一声声嘶吼容易吓着人,就跟要打仗似的。
八旗王爷们最近在西安颇有些醉生梦死,似乎都没什么劲头了。就像南唐面对北宋的时候,李煜除了作词,就是在宫里给女人缠小脚了。
大量八旗权贵西迁西安的同时,北京也留下了一大批,无论如何,相比西安,北京还是要更繁荣一些的。哪怕现在不再是唯一的首都,作为北直隶的中心大城市,商业上依然远胜西安。最重要的是,一大批八旗祖上圈的地可都在北直隶,这些皇庄祖产,还是能让不少八旗子弟衣食无忧的,去了西北只能喝西北风。
正逛得高兴,奕?急匆匆入园,一下子就扫了慈禧的兴致,看奕?这样子,又有什么急事了。
“俄国公使想让我大清出兵助战!愿割巴尔喀什池以东与我大清。”
割地求兵?
慈禧完全没兴趣:“朝廷不勤远略,岂有派兵拓界之事。罢了。”
奕?附和道:“臣弟也是这样想法。”
遥远西域一小块地方,就要大清出兵助战,得罪那许多洋人,这买卖不能做。
“近前李鸿章说要办一个铁厂,六王爷以为如何?”
慈禧想起了前两天李鸿章上奏的事情。
“一切由太后定夺。”
“哀家自会定夺,想听听你的意思。”
慈禧沉声道,奕?的身子弯的更低了。
“臣弟以为,李中堂办洋务还是妥当的。铁厂也是大洋务,既然李中堂说要办,必然是有非办不可的道理。”
“李鸿章说,这次要商办。不用朝廷出一分钱银子了,还能给朝廷赚银子。”
“如此,倒也是件好事。这京西铁路最近就赚了不少银子。”
欧战一开,铁路更忙碌了,运价大幅度提高,利润率大增。
两人正说着李鸿章,李莲英进来禀告,说李鸿章觐见。
李鸿章坐火车从北京来了,准没好事,慈禧心情更不好了。
李鸿章很快走进来,说的竟然还是借兵的事情,这次换了个对象,英国人找大清借兵。
“英人说可以给出兵费,许我大清割哈萨克地方。”
慈禧闷哼一声:“回了英国公使,我大清富有天下,不缺那点银子,哈萨克地方,我大清也不稀罕。”
李鸿章也是这想法,要不是英国人给的压力太大,他都不想来西安。不由想到那个老朋友,如果他活着,或许又要鼓噪着抬棺材去西域了吧。
刘勇强一直关注欧战情况,论烈度,自然是比不上那场一战的,但范围却扩大了。英俄交锋,将战火蔓延到了中亚。俄国鼓动了阿富汗部族试图袭击印度,英国试图说服大清出兵中亚。
给大汉也开出了筹码,只要能从西伯利亚攻击俄国,可以支持大汉吞并四川。
“我要你支持?”
这场大战之后,打的狠了,刘勇强都可以站出来重新规划国际秩序了。
这才打了不到一年,他相信这些欧洲列强还没挖掘出潜力的,他们这场互相放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