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印象
作者:秦岭山下一书生 | 分类: | 字数:2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章 人间仙境翠华山
翠华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是一处自然景色独特、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胜地。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故而得名。
在自然景观方面,山崩地貌奇观是翠华山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山崩石海,巨石堆砌,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指苍穹,有的似卧虎盘踞山间,令人叹为观止。天池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山间,湖水清澈,四周青山环绕,景色迷人。
翠华山的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芬芳四溢;夏季,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季,红叶满山,如诗如画;冬季,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在历史文化方面,翠华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寻幽探胜、吟诗作画的好去处。
如今,翠华山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翠华山:自然与人文的璀璨交织》
翠华山,这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的名山,宛如一颗镶嵌在秦岭北麓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动人的传说故事。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其得名源于传说中太乙真人在此修炼。山上风景秀丽,秦汉以来都是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在此修建了避暑消夏行宫——秦圣宫。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武功,经常率领群臣到翠华山狩猎。在这里,他追逐野兽,驰骋山林,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而汉武帝曾在此拜谒太乙神,并修建太乙宫,故翠华山又名太乙山,在汉唐时期即为关中名山。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写下了《终南山》,描绘太乙山风光。“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翠华山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其中,最着名的当属“翠华姑娘”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泾阳县有位姑娘金翠华,美丽善良,勤劳聪明,与邻村潘郎相爱,她的兄嫂却逼翠华嫁给富家子弟。临嫁之夜,“翠华忍泪无一语,月明三更悄离去”,逃入终南山。她的哥哥闻讯赶来,追至太乙山中,见翠华坐在石洞中,急忙上去拉时,突然“霹雳一声山岳崩,地动山摇烟雾腾”,山间出现太乙池,翠华化为神仙而去,从此,人们把这座山称为翠华山,并在山上修建了翠华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三为翠华山庙会,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另一个传说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据说,李世民在征战途中路过翠华山,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便在此安营扎寨。一天晚上,李世民梦见一位仙人告诉他,此地乃风水宝地,若在此修建宫殿,必能保大唐江山永固。李世民醒来后,便下令在此修建了一座行宫,名为“翠微宫”。
翠华山由中元古界变质杂岩组成,主峰海拔2132米,面积17.85平方千米。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山体形成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地下阶段,两亿年前地下岩浆侵入地壳深部,冷却后形成了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由于岩浆中各种成分的物理伸缩性不同,致使山体岩石中产生了诸多裂缝;接着是上升阶段,经过近两亿年的地壳运动,深埋地下的翠华山山体岩石被抬升到地表,在抬升过程中,岩石受到挤压,原有的裂缝进一步扩大,同时又产生了新的裂缝;最后是地表阶段,被抬升到地表的山体岩石受到阳光、温度、雨水和植物根系的综合作用,岩石裂缝再度被扩大,并且产生更多新的裂缝,这使得翠华山山体摇摇欲坠。
而翠华山山崩的发生,则主要归因于地震、暴雨和洪水等能量条件。据地质专家测定,一万三千年前翠华山一带的地震能量,使翠华山山体岩石中的裂缝瞬间扩大,导致岩石间的摩擦力小于其重力,进而引发岩石坠落,山体极速垮塌,形成了山崩。据考证,翠华山山崩可能形成于公元前780年,即周幽王二年的一次地震。据《国语》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学者们推断此次强烈地震波及范围很广,翠华山第一期山崩及早期的天池可能就形成于这次地震。
翠华山的特点十分显着,其山崩地质遗迹被地质专家誉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
山崩遗迹总面积达5.2平方公里,总体量超过3亿立方米,崩塌体规模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单个崩石体积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山崩遗迹主要由堰塞湖、崩塌石海和残峰断崖组成,其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堪称“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
翠华山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以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翠华山景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处重要的山崩地质景观。山崩是一种极其可怕但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山崩之时,破碎的山体、乱石滑向河谷,宛如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后经泥石流、河流冲积物充填空隙贮水,在海拔1100多米处形成了一个高山湖泊,这就是翠华山天池。天池面积0.14平方公里,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有“秦岭明珠”之称。平均水深7米,水中有鱼、龟、河蚌生存,夏日碧波荡漾,冬季冰雪覆盖。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翠华山山体垮塌后残留的山峰包括翠华峰、玉案峰、甘湫峰等,其中以翠华峰最为俊美。翠华峰海拔1414米,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奇。从这里往东可俯瞰山崩全景图与天池风光,往南可仰望终南之巅,往北可俯瞰关中平原,往西则可以远眺海拔1700多米的南五台。“南望终南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正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
山崩留下了大量孤峰、独石,有些像夫妻对拜,有些像宝剑刺破青天。其中有一个小峰孤立于残峰之上,昂然矗立,此即为“太乙真人”。
翠华峰山脚下为山崩形成的石海,石头形状各异,千奇百怪,形成了拱门、风洞等景观。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内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因常年不见阳光,夏季与洞外温差可达到20℃以上,清凉无比。
天池是翠华山的一大亮点。它宛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泛起层层涟漪。天池的周围还修建了一些亭台楼阁,游客可以在此休憩,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翠华山还有翠华峰、甘湫池、翳芳湲等众多自然景观。甘湫池则是一个幽静的山谷,谷中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翳芳湲以其清幽的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是一处天然的氧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翠华山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护翠华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山崩地质遗迹的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和监测站,防止人为破坏。同时,加大了对景区的管理力度,规范游客的行为,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在保护的基础上,翠华山也在不断发展旅游产业。景区内修建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如道路、索道、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登山比赛、摄影大赛、文化节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翠华山,这座承载着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的自然景观让人陶醉,历史典故让人深思,传说故事让人感动。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翠华山将继续绽放光彩,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向往之地。
《山青水秀翠华山》
在秦岭北麓,有一处宛如梦幻的世外桃源——翠华山。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当你踏入翠华山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山峦连绵起伏,青葱欲滴,那绿色浓郁得仿佛要流淌下来。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挺拔的松树、婀娜的柳树、繁茂的灌木丛,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又似在吟唱着大自然的赞歌。
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溪水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时而形成小小的瀑布,水花飞溅,如烟如雾;时而汇聚成宁静的水潭,潭水碧绿如玉,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俯身触摸溪水,清凉之感瞬间传遍全身,让人顿感神清气爽。
翠华山的天池更是一大奇观。它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湖水宁静而深邃,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星星在闪烁。四周的山峦环绕着天池,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纯净的水域。在天池边漫步,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欣赏着湖光山色,内心的疲惫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登上翠华峰,俯瞰四周,山峦起伏,云海翻腾。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脚下的翠华山,峰峦叠嶂,郁郁葱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翠华山的深处,还隐藏着许多奇妙的景致。怪石嶙峋,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卧虎藏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山洞幽深神秘,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这里的空气清新宜人,饱含着丰富的负氧离子,每一口呼吸都仿佛是在给心肺做一次洗礼。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好。
翠华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回归自然的怀抱,感受宁静与平和。它是山青水秀的人间仙境,是让人陶醉、向往的梦幻之地。
无论是在春日的繁花似锦中,夏日的清凉绿阴下,秋日的斑斓色彩里,还是冬日的银装素裹间,翠华山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用它的美丽和宁静,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
七律《赞翠华山》以结束本章:
翠华雄峙韵非凡,秀色苍茫映碧天。
怪石嶙峋呈百态,奇峰罗列展千般。
天池潋滟波光闪,林壑幽深翠影绵。
胜景如诗堪醉客,人间仙境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