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秦岭印象

作者:秦岭山下一书生 | 分类: | 字数:29.8万

第24章 临渭区

书名:秦岭印象 作者:秦岭山下一书生 字数:3639 更新时间:2024-11-11 01:17:08

《魅力临渭:山水人文交织的璀璨画卷》

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华县相邻,南与西安市蓝田县相接,西与西安市临潼区隔零河相望,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与大荔县相连。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南部为秦岭山地向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则是广袤的渭河平原。境内有渭河、沋河等河流贯穿其中,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临渭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百花盛开;夏季炎热多雨,绿树成荫;秋季凉爽宜人,果实累累;冬季寒冷干燥,偶尔会有雪花飘落。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临渭区成为了一个物产丰富、宜居宜业的地方。

临渭区的山水风光别具一格,既有平原的广袤无垠,又有河流的灵动秀美。

渭河是临渭区的重要河流,它犹如一条巨龙,自西向东奔腾而过。河水宽阔浩荡,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渭河两岸,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春天,河滩上的油菜花金黄灿烂,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夏天,河水滔滔,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秋天,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如诗如画;冬天,河面结冰,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出冬日的阳光。

沋河是临渭区的一条内河,它蜿蜒曲折,流经城区。沋河两岸,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河边的公园内,绿树环绕,花草繁茂。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沿着沋河漫步,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临渭区的宁静与祥和。

除了河流,临渭区还有一些小山丘和湖泊。这些地方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的雄伟壮丽,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小山丘上绿树成荫,野花盛开,是人们踏青、登高的好地方。湖泊则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临渭区的大地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临渭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临渭区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临渭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县之一。在古代,这里是周、秦、汉、唐等朝代的京畿之地,曾经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临渭区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历史人物。如唐代名将张仁愿,他在抗击突厥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曾在临渭区居住过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临渭区还是近现代陕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之一和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渭华起义的发祥地。渭华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渭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在夏、商、周时期,临渭区属雍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临渭区先后属秦、晋两国。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临渭区属内史地。西汉时期,临渭区属京兆尹。东汉时期,临渭区属左冯翊。三国时期,临渭区属魏国的冯翊郡。西晋时期,临渭区属雍州冯翊郡。南北朝时期,临渭区的归属多次变化,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

隋朝时期,临渭区属京兆郡。唐朝时期,临渭区属关内道京兆府。宋朝时期,临渭区属永兴军路京兆府。元朝时期,临渭区属奉元路。明朝时期,临渭区属西安府。清朝时期,临渭区属同州府。

民国时期,临渭区先后属关中道、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等。1949 年 5 月,临渭区解放,属渭南分区。1950 年 5 月,属渭南专区。1956 年 10 月,撤销渭南专区,临渭区划归陕西省直辖。1958 年 12 月,临渭区并入渭南县。1961 年 8 月,恢复临渭区建制,属渭南专区。1995 年,县级渭南市撤销,改设临渭区(县级),属渭南市管辖。

临渭区的旅游特色鲜明,既有历史文化遗迹,又有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 历史文化遗迹游

- 渭华起义纪念馆:位于临渭区高塘镇,是为纪念渭华起义而建立的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渭华起义的历史场景。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渭华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 寇准墓:位于临渭区官底镇,是北宋名相寇准的墓地。寇准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寇准墓规模宏大,墓前有石碑、石马、石羊等文物,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 慧照寺:位于临渭区下邽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慧照寺始建于晋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保存完好。寺内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古建筑、欣赏佛教文化艺术,感受宁静与祥和的氛围。

第24章 临渭区

2. 自然风光游

-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位于临渭区三张镇,是一个以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仿古建筑、民俗表演、美食街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品尝当地的美食。此外,景区内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桃花林、湖泊、山脉等,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天留山森林公园:位于临渭区桥南镇,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山峰、峡谷、森林、溪流等自然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登山、观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民俗风情游

- 渭南老街:位于临渭区湭河岸边,是一个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街区。老街内有古建筑、美食街、手工艺品店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手工艺品。

- 下邽镇葡萄产业园:位于临渭区下邽镇,是一个以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有葡萄园、葡萄酒庄、民俗表演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葡萄园、品尝葡萄酒、体验民俗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临渭区有许多传说典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如寇准背靴,传说北宋名相寇准被贬到雷州后,得知杨延昭的父亲杨继业被困两狼山,便决定前往救援。在途中,寇准遇到了杨延昭的妻子柴郡主。柴郡主为了试探寇准是否真心救援,便故意让寇准背着靴子行走。寇准毫不犹豫地背起靴子,跟随柴郡主前往两狼山。最终,寇准成功地救出了杨继业。这个传说表达了寇准的忠诚和勇敢,也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临渭区的饮食特色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时辰包子。时辰包子是临渭区的传统美食之一,以其皮薄馅大、味道鲜美而着称。包子的馅料有多种选择,如肉馅、素馅、豆沙馅等。时辰包子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包子的口感松软,馅料鲜美多汁,让人回味无穷。

豆腐泡。豆腐泡是临渭区的特色小吃之一,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经过油炸、炖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豆腐泡的口感鲜嫩,汤汁浓郁,配上辣椒油、蒜泥等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南七饸饹。南七饸饹是临渭区的传统美食之一,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经过压制、煮熟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南七饸饹的口感劲道,汤汁鲜美,配上臊子、辣椒油等调料,味道十分可口。

临渭区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历史名人,他们为临渭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张仁愿

- 张仁愿是唐代名将,临渭区人。他在抗击突厥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仁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临渭区的骄傲。

2. 白居易

-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曾在临渭区居住过一段时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在临渭区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3. 寇准

- 寇准是北宋名相,临渭区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寇准在政治上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赏识。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临渭区的骄傲。

临渭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许多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词歌赋。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临渭区居住期间创作的,描写了古原上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

2.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张籍《登咸阳北寺楼》

- 这首诗描写了临渭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诗歌语言优美,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对临渭区的赞美之情。

3. “寇准传千载,忠贤仰大名。”——佚名《寇准墓》

- 这首诗是后人对寇准的赞美之词。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寇准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寇准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之,临渭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的地理环境、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县域历史、游旅特色、传说典故、饮食特色、历史名人、诗词歌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旅行者,临渭区都能给他们带来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渭南老街记》

渭南,这座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城市,拥有着一条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老街。

渭南老街地处市区湭河岸边,人文遗迹丰富,自然风光优美,向来是游人向往之地。当你走近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气势恢宏的牌楼,它位于老街北端,北小桥东南角,由当代着名作家贾平凹题写名字。牌楼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如一座文化迎宾门,彰显着老街的独特韵味,也成为了过往游人参观留影的重要景观,更是老街一期的地标性建筑。

步入老街,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这里的建筑整体以中国传统明清民居风格为精髓,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售卖着古玩字画、工艺饰品、地方特产、特色饮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等。店铺的门面虽不华丽,但却充满着古朴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在老街的中段,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老县衙,它雄踞于此,见证了渭南的历史变迁。老县衙的门楼是古典的风格,拱形的门楼上两边镶有砖雕的八个大字:“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如今,这里虽然已不再是政权机关所在地,但它依然保留着原貌,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走进县衙内,仿佛能看到当年官员们在此办公的场景,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与老县衙隔街相望的是城隍庙。这座庙宇相传始建于隋唐,明嘉靖时因华县地震震毁,后在现址重建。改革开放以后,城隍庙逐渐发展起来,每逢年节,尤其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当地百姓就会前来祭拜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走进城隍庙的院子,正殿、偏殿错落有致,院子里十分干净整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曾经的渭南老城是渭南县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人气最旺的要属城隍庙对面的瑞泉中学。多少莘莘学子在此寻梦,只为从这里鱼跃龙门。那个年代,在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里,瑞泉中学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每到八月,自全国各地的录取通知书纷至沓来,学校门口的大红榜也格外醒目,那是学校的荣耀,也是整个老城街的荣耀。虽然后来瑞泉中学搬迁新址,但它在老街上留下的印记永远不会磨灭。

除了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老街还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可以听到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感受那份浓浓的市井气息;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渭南美食,如时辰包子、豆腐泡等,让你的味蕾尽情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渭南老街也在不断地改造和更新。它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商业的元素,成为了渭南市唯一的新中式风格和滨水休闲旅游项目,是陕西渭南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如今的老街,就像一颗古老的璞玉被镶嵌在城市的一隅,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续写着渭南这座城市的新辉煌。

漫步在渭南老街,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品味着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不禁为之沉醉,为之感叹。老街,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渭南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这座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渭区赋》

渭南首善,名曰临渭。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历史源远流长。

其地肥沃,物产丰饶。麦浪滚滚,棉海茫茫。果木成林,桃李芬芳。农田广袤,岁岁丰登;粮仓充实,家家安康。

文化深厚,古迹众多。秦陵汉墓,见证岁月沧桑;古寺旧观,诉说往昔辉煌。民俗多彩,技艺精湛。戏曲婉转,歌舞翩跹。剪纸巧夺天工,陶艺精美绝伦。

交通便捷,商贸繁荣。道路纵横,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货物充盈。学校书声琅琅,培育未来栋梁;医院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健康。

公园秀美,景色宜人。湖水清澈,倒映蓝天;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广场热闹,民众欢乐;社区和谐,邻里和睦。

今之临渭,政通人和。干群同心,共图发展;砥砺奋进,再铸辉煌。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临渭大地,福满人间。

《临渭区》七言律诗

临渭风光入眼迷,人文胜迹与天齐。

仓程祠庙传佳话,沋水园林展丽姿。

市井繁荣商客聚,乡村富裕稻梁肥。

千年古邑新潮涌,伟业宏开正可期。

《临渭区颂》的现代诗:

在关中的大地上,

临渭区如一颗璀璨的星。

闪耀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光芒,

绽放着独特的魅力与风情。

古老的街道,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新起的高楼,向着蓝天伸展,

展示着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沋河的水,流淌着诗意,

岸边的垂柳,轻拂着微风。

公园里,人们欢笑嬉戏,

享受着生活的宁静与温馨。

这里有肥沃的土地,

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麦浪在风中翻滚,

果香在空气中飘散。

临渭区,你是温暖的家园,

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你的心跳与时代同频,

你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

我愿为你歌唱,为你赞美,

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