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 分类: | 字数:64.8万

第156章 婚礼前

书名: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字数:4474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7:29

俗话说得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高兴。

别管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现在,石晓娜看着有点冷场了,直接过来解围了。

“老何,你看看你,孩子来了你倒是让他坐啊。”

说着,石晓娜冲着王泽伸了伸手。

“小泽,坐,没事。别管这个臭老头,他就这样式的。”

看着王泽还有点尴尬的“不知所措”,石晓娜冲着何无双使了个眼色。

有些时候,老话说的也对。

就像“有了老公忘了爹妈”。

何无双甚至在还没有收到石晓娜的眼色,就开始拉着王泽坐下来了。

甚至,都开始主动的为王泽争取表现的机会。

“爸,王泽听说你喜欢听音乐,还特意托人去淘了两张港岛那边的正版黑胶唱片呢。”

“对,对,小双说的对。”

被何无双这么一说,王泽立马又站了起来。

从背后背的双肩包里,拿出了两张黑胶唱片。

“何叔,这是我托人在港岛那边弄回来的两张名叫beyond的乐队去年发行的专辑。”

“嗯,好,谢谢。”

何雨柱接过了两张唱片,瞟了一眼之后,就很随意的放在了一边。

得。

何雨柱现在还在继续装着他的“高冷”人设。

这回,石晓娜看不过去了。

狠狠的瞪了何雨柱,然后笑呵呵的让着王泽。

“小泽啊,来,吃点水果。这都是阿姨大早上去买的,特别新鲜的。”

“好的,谢谢阿姨。”

虽然,王泽嘴上说的是“谢谢”。

可是,手上的动作,却不一样了。

又从背包里掏出来一份化妆品,递给了石晓娜。

“阿姨,我也不知道应该送你点啥,我就把我同学研发的纯中药制成的化妆品给拿来了,希望您别嫌弃。”

“哎哟哟,你看你这孩子,来就来呗,又不是第一次上门了,还拿什么东西啊。”

石晓娜笑呵呵的接过了化妆品。

说真的。

有时候何雨柱就不明白了。

为什么给女的送东西,别管多大岁数的,只要是化妆品,女的就会高兴呢?

这不,在收到了化妆品之后的石晓娜,对着何雨柱就更“狠”了。

“老何,竟然小泽今天算是第一次上门。一会,你亲自下厨,做几道好菜,跟小泽好好喝喝。”

说着,石晓娜像是变脸似的,笑呵呵的冲着王泽说道:

“小泽啊,一会别走了哈,中午在这吃一口啊。”

说到这,石晓娜那种“长辈式的关爱”出来了。

“小泽,我跟你说哈,别看老何现在这样,人家可是正宗祖传的鲁菜大厨出身,从老何他爷爷,也就是小双的太爷那辈,就是鲁菜大厨了,一直传到老何这辈,做的菜那叫一个好吃啊。”

说完何雨柱,石晓娜的爆料更猛了。

“别看咱家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继承这手艺的。不过,咱家的几个孩子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的,做出来的饭菜,也没一个难吃的。就包括小双在内,也是这样。别看平时我们不让她下厨,不过,她做的菜要比她的两个哥哥做出来的还要好吃。”

石晓娜说这话的意思,何雨柱懂。

不就是老一辈的思想里,新媳妇进门做饭、干家务都是正常的事。

石晓娜这是在侧面的“夸”小双的优点。

省着以后小两口在因为这事闹矛盾。

可是,何雨柱不乐意啊。

两口子居家过日子,做饭的最多的那个人,永远是做饭好吃的那个人。

何雨柱可不想他的女儿以后成天的跟锅碗瓢盆打交道。

“哼~~~”

那边没等王泽客气呢,这边,何雨柱直接站了起来。

“老何,你干嘛去?”

看着何雨柱往里屋走了,石晓娜有点不高兴了。

也是。

新姑爷上门,老丈人就这么甩脸子。

还想让女儿过门之后好过不了?

不过,何雨柱也不傻。

他还是能拎得清他现在演的是“何大清”,而不是“傻柱”。

“回去换件衣服,下厨做菜。”

既然何雨柱都高冷人设了,那实际行动上,肯定不能差了,对吧?

12道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

这就是何雨柱的实际行动。

“小泽,能喝点不?”

随着从厨房端着最后一道“黄桃罐头”上桌,何雨柱开口了。

王泽腼腆的一笑。

“何叔,能喝,不过,喝不了多少。”

“能喝就行。”

何雨柱点点头,从身后的酒柜里,拿出来一瓶到现在差不多得有30年的虎头汾。

“啪”的一声。

何雨柱很自然的打开了瓶盖,就要给王泽倒上。

“别,别,别,何叔,我来,我来。”

惶恐的王泽条件反射似的站了起来,接过了酒瓶。

看到这一幕,何雨柱虽然面无表情的把酒瓶递了过去。

不过心里,已经算是满意的点点头。

还得是老话。

第156章 婚礼前

老话说的好,酒品见人品。

这,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酒这个东西吧,其实没有“酒壮怂人胆”的这个功效。

它有的,只不过是一个“放大镜”而已。

它能放大你平时脑子里想的种种。

所以呢,才有了“酒品见人品”这么一说。

但是呢,千万别拿“我喝多了”来做你做坏事了之后的借口。

因为,真的喝多了,酒精会让你的大脑发出“强制待机”的指令。

换句话说。

在“上头”和“待机”之间的这段时间里,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是酒品好的人。

而且。

酒品这个东西,不光是看“喝多了”之后的表现。

更是看从最开始倒酒,一直到散场,整个过程。

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个人的家教和涵养。

当然了,有可能有很多人不喜欢喝酒,或者喝不了酒,又或者是因为现在的快节奏导致了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一些规矩。

不过,有些东西,不用知道,也该知道的。

就比如,何雨柱刚才的倒酒。

就这么说吧。

就算不知道长辈给小辈倒酒,小辈要主动接过倒酒的活。或者,长辈实在要倒,那小辈也得站起来端着酒杯表示尊敬。

那换成别的。

就不说家里,自己一家人随意。

就说出门在外吧。

咋滴,坐席的时候,你就能让一个长辈在旁边伺候你吃饭了?

不能吧,对吧?

一样的。

不光如此。

还有一些其他的“规矩”。

就比如,倒酒到多少啊,敬酒怎么敬啊,杯口的位置在哪啊,喝酒又该喝多少啊,等等等等,老多老多了。

还别说。

就这么一套下来,如果是“临时抱佛脚”的,很容易就在哪个环节上露馅了。

不过,经过何雨柱的观察。

王泽这小子,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表现的都挺好。

得。

这不是一个酒腻子,就是一个家里有酒腻子的。

因为,说真的吧。

何雨柱自己都记不住这么大套的规矩。

有些地方,还是看了王泽做出来之后,何雨柱才想起来。

好在,何雨柱是长辈。

怎么做都有他的道理。

也就不存在露不露怯的问题了。

不过呢,何雨柱喝着喝着,就发现不对了。

他,何雨柱,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军旅生涯,不说“白酒两斤半、啤酒随便灌”吧,那也得说“酒精沙场”了。

可是,对面那个王泽,竟然能一杯一杯的跟着何雨柱速度,还“脸不红心不跳的”。

要知道,喝到现在,也就一个小时多点。

俩人,可是一人一瓶都进去了啊。

这下,何雨柱愁了。

按照东北的规矩,要给来qie陪好。

(不知道其他地方,在东北,我这地方,姑爷就算qie了。)

那什么叫陪好?

有个很简朴的标准。

那就是qie喝多了。

可是现在,陪不好啊,陪不好。

再说了,何雨柱还想看看王泽这小子喝多是什么样呢。

唉~~~

算了。

既然喝不多了,何雨柱也就改变套路了。

开始慢慢拉。

然后呢。

后世的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男人三分醉,能说到你心碎。”

也就是这样。

何雨柱开始装着“上头”的絮絮叨叨的跟王泽说起了小无双的小时候。

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一个。

“我这个女儿是我的小棉袄,现在交给你了,你要是敢对不起她,我弄死你们一家。”

最终。

在车轱辘话说的何雨柱自己都烦的不要不要的之后,双方家长见面商量两个小的结婚的事时间,也定了下来。

下个礼拜天。

这下,早就看不过去也听不下去的石晓娜开始做起了总结。

算是结束了这场酒局。

。。。。。。。。。

送完王泽回来的何无双一进家门,就看见石晓娜在打。。。。

不是,是石晓娜在那絮絮叨叨的说着正在喝茶抽烟的何雨柱。

“爸,你醒酒了啊。”

众所周知。

有时候,正喝着的,不会感觉什么。

一旦停了,过一会,才会“上头”。

而上头的人呢,是听不得“你喝多了”、“醒酒啦”这类话的。

何雨柱就是这样。

“什么话?我就没喝多好不?”

不过,好在何雨柱是属于能控制住自己的那伙里的。

说完,何雨柱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身子往沙发上一靠,揉了揉脑袋。

“不过,该说不说的,小泽这孩子是真能喝啊。都是这些,他啥事没有。”

“爸,你还说呢,我都冲着你使眼色了,你硬是没看见,非得要跟王泽喝,那你能赖谁?”

看着捂嘴笑的小无双,何雨柱一头的雾水。

“嗯?你啥时候冲我使眼色了?”

“就是你转身拿酒的时候啊。”

小无双无辜的摊了摊手,然后才解释道:

“王泽跟我说过,他家好几辈子都是行医的,所以,他是在酒精环境下长大的,现在才特别能喝。”

“嗯?”

这下,何雨柱有点不理解了。

“这都哪跟哪啊?怎么就医生跟能喝挂钩了?”

“按王泽的话说,在房间里,消毒的酒精挥发的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酒精就会顺着人体的皮肤进入到人体的血液里,然后转化、排出什么的。这个,就跟喝酒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这样的酒精不会顺着食道进入到胃里。”

何无双又是无辜的摊了摊手。

(解释一下,正常来说,酒精很难通过皮肤进入到血液,因为酒精的挥发速度大于融入进皮肤的速度。不过,实际上,酒精浓度高点,房间小点,密闭好点,是有可能的。就比如,在手术室里。

这里,写这段剧情,是基于一篇报道盐城某医院的骨外主任医师的新闻。

感兴趣的,请自行查阅。

关键词:盐城、骨外、刘、酒量。)

一个礼拜之后的礼拜天,按照约定,何雨柱去“会亲家”了。

好家伙。

为了表示对何无双的重视也好。

还是为了表示对何雨柱的重视也罢。

反正,王泽的爷爷奶奶,舅姥爷那边,大爷爷那边,整整十好几号人,全来了。

呃。。。。

大哥别说二哥。

何雨柱他们家,也是一样。

有一个算一个,全到齐了。

就连王丰亭他们家,甚至王丰亭他媳妇孙敏的大哥他们家,也都来了。

这下。

40多个人,把本来挺宽敞的包间,直接干成了“大学男生寝室”。

不过嘛,这样也好。

双方都知道双方的“诚意”,有些事,就可以敞开了唠。

就比如,彩礼。

“孟将军,咱们家的小双准备要多少彩礼?”

“这个是看你们心意的。反正,给多少,我还得回多少,到时候都让小双带回他俩的小家。”

就比如,小两口结婚的婚房。

“何将军,咱们老一辈都知道,小辈们不喜欢跟咱们一起住,嫌弃过不到一块堆去。我们家呢,也不准备讨那个人嫌了,在缎库胡同那边给小两口准备了一套新房,就等着装修完让小两口去住呢。”

“那行,既然你们家出房子了,那我们家也得差不多。装修、家电的钱,我们家出了。”

就这样,双方“简单”的事唠完了之后,开始唠最复杂的事了。

那就是婚礼怎么办。

说句吹牛逼的话。

双方,都是在各自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那这么一来,婚礼的规模,肯定不带小的了。

那,问题来了。

在哪办?怎么办?谁来办?都请谁?

谁是主婚人?谁是证婚人?谁又是介绍人?

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