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觅
作者:自由姑娘 | 分类: | 字数:9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0章 诱敌之计
他这几句话说得震耳欲聋,声音清朗而嘹亮,两方将士听得十分清晰,纷纷感慨,燕王阵仗非同小可。
蒙坚记起他的表兄,昔日他总被同僚拿来和蒙伦做比较,此时两军对弈,彰华言谈大气磅礴,已经折损了蒙坚的面子,东黎人向来喜好武艺,崇拜战场英雄,听了彰华此番叫嚣,都感到有失颜面,心中恨不得大将军能出来,与彰华大干一场。
那边南翎军对,号鼓齐作,小卒们开始喧哗
。“蒙坚,你这乌龟王八蛋,是不是怕了我们王爷。”
“你表哥被我家王爷斩杀,你是不是没胆了呀。”
“狗杂种,滚回东黎吧。”
蒙坚已如热锅上的蚂蚱,“鸠浅,我忍不了了,我要冲出去把彰华宰了。”
鸠浅拉住蒙坚,“大将军不妥,彰华此举定有深意,你贸然出去,说不好就中计了。”
蒙坚叹了口气,重回几案上。
这时,童敏派出的骂阵兵却玩出新花样,蒙坚看似出生贵族,实则乃是府上贱婢所剩,其生母因不堪受其生父所冷落,与府上车夫私奔,还生下几个同母异父的兄弟;蒙坚的父亲死于风流病……
这些稀罕的隐私经叫骂兵粗糙的嗓音在军营前一阵演绎临摹,顿时轰动两军,南翎军对听得兴致勃勃,不时发出嘲声大笑,配合前方叫骂的阵兵,而东黎的将士则尴尬不已,眼光不时朝主帐方向望去,就盼着大将军能出来压阵,与彰华搏斗撕逼。
蒙坚在帐内面色渐渐发青,这些隐秘的私事怎会被彰华得知,正握紧拳头之时,前方的阵兵又爆出炸弹,“去年蒙坚的小妾勾搭上下人,两人私奔,被蒙坚抓回,不料小妾已经怀孕,蒙坚竟不忍将她处死,只因不知她怀的,究竟是谁的孩子,蒙坚竟然心甘情愿地戴起绿帽子,哈哈哈哈……”
这一阵骂下来,蒙坚再也忍不住,提上金刀,带着亲兵,不顾鸠浅的一再阻拦,冲出营外,鸠浅则以镇国将军的身份,率领五千精兵,在军营内镇守,其余几万士兵,跟着蒙坚冲出营帐。
三声炮响,战鼓震耳欲聋,彰华看着蒙坚领着大队人马而出,不禁面带微笑。
朔风凌凌,自营前翻越,扬起彰华的青色战袍,如烟云流动。他暗自蓄力,凝神养息,看着蒙坚策马而来,微笑道:“蒙将军,本王恭候多时了。”
东黎战鼓雷雷,刹那之间,如风起云涌,战意腾空,东黎士兵气势为之一震。
蒙坚缓缓举起右手,战鼓骤然听歇,仿佛他的一举之间,就能压下这催城之云。一时间,战场上,只有衣袍被寒风吹得飒飒作响。
蒙坚与彰华对视片刻,各自在心中安赞对方。二人从未正式碰面,在战场上的交锋,都是第一次。
彰华见蒙坚端坐在一匹黑马上,身形高大,眉开眼阔,肤色暗黄,形貌与中原汉人略有不同,但容貌大气,正如书上所言的“大将之风”,不由得心中暗凛,微笑道:“多谢蒙大将军,愿屈尊与本王较量。”
蒙坚眼神阴骘,冷笑道:“燕王相邀,蒙某岂有不来之理,若没有王爷此等高手作陪,那也太寂寞了。”
彰华在马上微微俯首,“将军言重,本王只是想到两军交锋,你我同为主帅,若无一场较量,未免太过遗憾。今日能与将军一战,本王倍感荣幸。”
“那就请燕王赐教。”蒙坚不再多话,缓缓举起金刀,敛聚冬日寒芒,朝彰华坎来。
两人斗下十余招,都未见胜负。蒙坚蓄力朝彰华一砍,彰华力夹马肚,故作不敌之势,夹得马儿连连后退,童敏几人作势要来保护彰华,彰华却回头大笑,“将军,咱们改日再会。”
蒙坚见彰华退缩,反而不依不挠,“燕王殿下,方才不是叫嚣要击败本帅吗?怎个如今还退缩了呢?本帅还未过瘾呢。”
彰华面色一变,道:“我们走!”
蒙坚十分得意,本来不想趁胜追击,谁料探子此时跑到他耳边一凑,“燕王只有两万兵马。”
蒙坚一怔,区区两万兵力,也敢来此叫阵,此番,若是能一举拿下彰华的项上人头,这仗就完全打胜了,蒙坚岂肯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厉声道:“给我冲,追——”
彰华在前方看得清清楚楚,他将蒙坚一路引进山谷中,数万兵马一时间涌进山谷,此刻,蒙坚却隐约感到不对劲,他抬头一看,数万名南翎将士站在高处的山脉上,头戴面罩,彰华显身在山峰,喝道:“放。”
蒙坚恍然大悟,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顿时,无穷无尽的毒药如烟云般弥漫了整个山谷,随之响起的,是将士一声声凄厉的叫声……
一连两日,天再次下起大雪,河面已冻结成冰,鸠浅却始终未等到蒙坚的归来,他遥望远方的山峰,心里越来越不安,却又百思不得其解,正思忖间,忽听到江边传来哨兵的叫喊声,“南翎人从江面踏过来了。”
也有将领迅速奔进来,“将军,不好了,有上万南翎士兵袭击我军营。”鸠浅大惊,上万人,这蒙坚只留下五千精兵给自己,他却将那几万人领进山谷追击彰华,眼下他如何能打胜仗?他急速奔出军营,踏马前行,但见己方军营中,早已硝烟四起,他来不及反应指挥,远处,只见韩玥带着大队人马如飙风袭来,他目光恨恨,巴不得将鸠浅毙命于长枪之下。
鸠浅看清来人后,心中一叹:大势已去,如今走为上策。南翎营帐内,白滢被石濑绑在内账,“护卫长,你快放开我,都两天了,他怎么还未回来?”
石濑站在她跟前,“高小姐,王爷有令,若五日内他还未归回,就让属下送你回相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