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古代带村民搞共同富裕
作者:长乐石仙 | 分类: | 字数:34.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章 发现金沙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队人全力以赴地去山头割茅草,棕榈叶,一队人专门搬运到晒场,一队人翻修着破茅屋顶。
随着屋顶修复,学堂也正常恢复上课,之前那些竹床就叠在一起,堆放在学堂的后面角落。
竹器工坊一边正常生产,一边又研究着王小帅抛出的各自奇思妙想,后世所用的器物,在这个时空能用竹制复刻的,都想着搬运过来。
粮食的短缺,让王小帅组织了人手,对山上发现的山药和葛根进行有计划的挖掘。
吃饭仍旧是个大问题。
随着这几日的天晴,道路恢复,王小帅和带着另外两位村民,赶着两辆牛车,载满了竹器和一些山货,前往县城。
王大山则被安排去流双溪村那条河沟捞鱼。
县城长乐王记商号。
街面上人来人往,两辆牛车慢悠悠地走着,停在王记商号的门口。
王高雄时刻盯着门口,见王小帅和王大山等人进来,立马迎上来。
“你们可算是来了,就等送货过来了,顾客可催的紧。”王高雄一脸激动,在筐里挑挑拣拣地看着刚到的货。
“搭把手一起搬进去吧。”王小帅立即招呼大家。
和王高雄抬着一筐子小物件,开口问道:“县城的粮食价格怎么样?”
“涨了一两银子,现在得三两银子一石米了。”王高雄说完,俩人将筐子放下。
王小帅双手不停,将货物摆弄到货架上:“现在不管这些了,村里伙食标准已经下降一段时间了。卸完货就得去买粮食,无论大米还是糠麸,装满两个牛车我们就回去。”
“商号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解决的么?”王小帅又问道。
“收入下降严重,且咱们竹器物品耐用,复购就少了。”王高雄有点发愁。
“嗯,盈利情况如何?”
“竹器利润很薄,每月不过十两银子,山货干货每月不过六两银子。”王高雄对经营情况还是很清楚。
“比开业那个月是低了很多,不过这是正常现象,不必焦急,只需照常经营便是。”
王小帅安慰道。“店铺每月有十六两的银子很不错,你干得很好!”
一盘算,店子起码盈利状况良好,钱暂且不缺,还有刘百万分批投入二百两银子,还能撑一撑。
第二日在装了一车大米、一车糠麸后,赶着牛车慢悠悠地回到王家村。
王大春看着一车的大米,高兴地咧嘴大笑,赶紧招呼厨娘一起动手,将大米搬回米仓。
糠麸则让人牛车拉着去到养鸡场交给刘寡妇。
王大山听到动静,从田间回来,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你要我找的东西,应该找到了。"
王小帅一听瞬间清醒,抬头看看四周是否有人注意到自己。
“你确定?在哪里,给我看看!”
只见大山从怀里掏出一块破布,一层层打开,破布之上几粒闪耀金黄色光辉的细砂。
王小帅压抑心中强烈的激动,颤抖地抓住王大山的手,伸出两个指头想要捏住这粒砂子看看。
果然!传说不是空穴来风!
发了!发了!梦中情砂,金砂!
激动之余,冷静想想该怎么办?怎么办?
大张旗鼓去淘金,肯定会引发械斗!事情闹大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发财要悄咪咪的。
双溪村河里。
王大山带着三个青壮,在唐公桥上下游用箢箕在装河里的沙子。
然后送到岸边等候的箩筐里,再把箩筐抬到一旁等候的牛车上。
两辆牛车来回不停地拉满载而归的沙子,在提前修好的路上送进了养鸡场堆放。
在王小帅特别要求下,王高才给编制出来一个淘金筛子,既细密又容易漏水,王小帅拿在手里举起看了看,十分满意。
叫王大山从养鸡场装了半箩筐沙子,俩人抬到山塘的码头边。
将一个空箩筐沉下水,然后招呼着王大山捧了几捧沙子放到手里的小筛子里。
对着箩筐口,双手压下沙子慢慢地沉到箩筐里,然后一上一下一摇一晃慢慢将筛中沙子洗到箩筐里。
一旦发现金色的沙子,用手指捏出来,放到大山早已准备的破布上。
在淘洗完这半箩筐沙子,王小帅直起弯了很久的腰,呲牙咧嘴地伸个懒腰问道:“有多少了,我看看。”
王大山展示破布上少许金砂,大小不一,细碎极了。
“才这么点?”王小帅大惊,自己累得要死,才淘出来这么点?
不行,得想个办法提升效率。
山塘边上,用树木重新打了两排树桩,并铺上削片为排的竹板,高低两层。低的沉入水下,刚好一个箩筐的深度,高的高出水面,弯腰久了顺便可以坐坐,甚至可以坐着淘。
一时间村里的妇人围满了山塘边上,几日之间,养鸡场那堆细砂便洗了一遍。洗过的砂又被挑回没放鸡的那个场地,以备后用。
在金沙的刺激下,牛车来回不停地从双溪村河里运沙子回来。村里妇人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泡在山塘边轮番换人淘洗。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七天时间愣是洗出来一捧金灿灿的细砂,捧在手里上下轻掂,贪婪地感受着那重量。
村里的建设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在四人经营班子的领导下,又开挖了第二口山塘,泥土照旧在一旁打土砖。
阴干的土砖暂时转移到地势夯实填高的基座上,整齐码放着,并覆盖了茅草,用石头或树干再压上。
比第一口山塘地势地,因此在上面山塘水需要释放时,现挖的这口山塘可以承接水流,绝不浪费。
第三口塘,规划了好几亩的地方,且在渠道下方,方便给水。下游是一片良田,方便池塘排水和田间灌溉。
转眼间来到夏天,气温升高,白天蝉鸣,夜间蛙叫,水稻田也进入杨穗期。
王家村的日子就在食堂、学堂、山林、田间安稳度过。
王不二也似乎年轻了几岁,可能是忙碌的事情激活了这具逐渐老去的躯体,精神抖擞地负责自己生产的事务。
或许从来没有这样活过吧,生活真是充满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