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作者:渔歌海韵 | 分类: | 字数:88万

第105章 一条大多宝

书名: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作者:渔歌海韵 字数:3523 更新时间:2025-02-13 01:48:24

身长大概有个半米左右的大牙片随着钓线的不断回收,翻着个儿打着转儿的就浮上了海面。

“抄网,抄网。”

对于这种好货,就别用搭钩那么暴殄天物的工具了。

“我瞧瞧我瞧瞧。”

几个老家伙挤了过来,看着敖慕之提起来的大牙片,羡慕的俩眼珠子都快变兔爷儿了。

“大外孙子,过来告诉姥爷,这条咋钓上来的啊?手法细节,给姥爷讲讲。”

老李头儿还想从自己外孙子身上获得一些作钓的技巧,却没想到另一边儿的刘冬雪大喊到。

“中鱼!!”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不同于敖慕之,和大多数人一样,刘冬雪用的还是电绞加船竿的组合。

电绞可就不怕褐牙鲆在海里弓身当风筝了,一路火花带闪电的生拉硬拽,一条差不多大小的褐牙鲆也被拉到了海面。

“谁递我一下抄网?!”

鱼到了海面了,可抄网还在船那边儿……

敖海源端起抄网就跑了过去。

哗啦一下,又一条大牙片被请上了船。

刘冬雪的鱼刚上船,他自己还在摘钩解线的时候,默默钓鱼的董博君也上鱼了。

陈杰豪选的电机发挥依然稳定,董博君钓获的牙片很快也被拉到了船上,虽然个体没刚才的两个大,但是也有个二三十厘米的样子了。

看到此情此景,几个老家伙相对一视。

还问什么啊?赶紧回钓位钓鱼啦!

因为整条船就这一个抄网,而这会儿全员都开始不断中大牙片。

没办法,敖海源只能是充当起了临时船工的角色。

这会儿中鱼的频率似乎有些变快了。

全船除敖慕之之外,其余人依旧用着电绞,但是从个体而言,玩儿船远投的敖慕之钓的明显比其他人大上一号。

来回来去的给大家抄鱼,这波儿的褐牙鲆大牙片,敖海源除了之前的三条小的之外,就再无斩获。

一个小时再度很快度过。

“累了累了,不玩儿了!”

最先喊累的还是敖慕之。

别人是舒舒服服的玩儿电绞,唯独他玩儿船上远投,不累你累谁?

能把鱼钓到烦,这也是一种另类的凡尔赛。

这段时间里,敖慕之独自斩获半米级的褐牙鲆6条,尺级的13条,十几厘米的直接扔回了海里。

“老爸,你玩儿会儿吧,我去给大家抄抄鱼。”

“行!”

把抄网扔给小敖,敖海源顺手抄起了敖慕之的钓竿。

“我也体验一下新竿子在船上夜钓远投到底是怎么个好玩儿法!”

“嗖~”

重坠带着钩饵飞向了敖海源预选的海域标点。

5000型的ABU MAX SX,上满4号线能储满240米左右。

但这会儿线杯上的线已经见半儿了,至少出去100米的主线。

“阔以阔以,这竿子手感的确不错。”

之前没抛投,再度上手抛投之后,敖海源就发现了这竿子的妙处。

双脚的导环,强化的管式轮座,依旧是那个简约风。

嗯,整体的设计深得朕心!

最可老敖的心的地方,还要数这根竿子的插接设计。

市面上常见的插接方式,不外乎三种:正并继、逆并继和印龙继。

以两节竿为例,正并继的插接方式就是竿稍插入到手把节之中。

正并继的优点是强度好,腰力和耐用方面表现还不错,制作工艺相对来说高一些。

另外就是说因为这种插接方式,决定了手把节先径的强度要大于竿稍元径的强度,即便作钓过程中爆了,配节也不会那么难,成本也不会那么大。

但是,正并继的竿子时一节比一节粗,元径相对会粗一些,所以竿子看上去会有一些笨重感。

逆并继就好理解了,把正并继反过来,手把节插入到竿稍里面,也就是说,手把节的先径要小于竿稍的元径。

这种的制作工艺相对来说会稍微低一点,所以这种竿子在市面上会出现在价格相对低一些的竿子上面。

当然,也不是绝对都会出现在低端竿上,有些品牌的高端竿也会用逆并继的方式。

逆并继也不是说没有优点的!

除价格优势外,就是力量从竿稍过渡到竿身的时候更均匀。还有就是竿子看上去要比正并继的秀气一些。

缺点也同样明显,断竿的时候,大多会在手把节的位置断,配节费用会大幅增加。

印龙继,说白了就是在手把节中插入一段椎管并用胶水粘死,然后作为一个整体,用手把节插入竿稍节。

原理相当于把一支独节竿断开,然后在中间插入一根椎管连起来。

但是印龙继对于素材和制作工艺,要求很高。

小应他们给敖慕之做的这根儿,初衷目的是XH的岸投铁板竿,在充分考虑了强度问题和美观之后,还是采用了印龙继的插接方式。

说是三节的继本数,但实际上,这是一个2节半的款式。

也就是说,握把是一个单独的,大概50来公分长,剩下的2米半一分为二,收长有个1.3米左右。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即保全了美观度,还换来了高强度的竿身,又不会因为太长而不方便懈怠。

这也是这竿子能轻松抡150克坠的原因。

虽然严格的、一再的控制竿身的尺寸和重量,但这竿子整体还是达到了将近300克的重量。

搜了一竿没口,嗖的一下,敖海源打出了第二竿。

正在摇轮的空当,敖海源感到手里的竿子传来了一丝轻微的抖动。

“呦呵,感度还不错啊,XH的竿子连这么细微细小的信号都能传递过来!”

摇轮收线的时候敖海源没有注意海面的情况,当敖海源把目光移到海面的时候,心又不争气的砰砰跳了起来,就像当年看到李建颖的第一眼。

朱红色,鲜艳的朱红色雾气。

立刻停止收线,敖海源静等鱼吞钩要线。

很快,水底再次传来了动静。

竿稍被重重的一带,随即来了个大弯腰。

敖海源紧跟着奋力一抽就把竿子立了起来。

用岸投铁板竿在船上钓鲽鱼类,敖海源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老敖觉得这次拉动水下大鱼的感觉很奇妙,像是扯风筝,又像是在拉一个装满水的大塑料袋。

通过钓组和竿身的传导,敖海源也感受到了线的另一端,鱼的状态的变化。

敖慕之看到自己老爸也中大鱼了,端着抄网颠儿颠儿地跑了过来。

“老爸你稳住啊,是不是感觉像放风筝?”

“适当压下竿子,然后再抬起来。”

“不是压这么长时间,停顿几秒就立刻再抬起来。”

“哎呀,不是这样,是这样……也不是这样,是那样……”

敖海源叫他闹得都有点儿不会钓鱼了,索性让小敖把抄网留下,让他滚一边儿自己玩儿去。

定了定心神,敖海源再度认真的对付起海里的鱼。

从手感上来说,感觉是不一样。

飘忽中带着一丝沉重,扯得动但又夹杂着一种怕扯断的小心。

按照自己的想法,敖海源一点一点的把这条鱼拉到了水面。

“这是……”

看着水里的大家伙,敖海源生出了一种不真实感。

身体扁平,体形略呈菱形,由于背、臀鳍较宽,所以整体观又近似圆形。

这货是个大菱鲆啊!!

大菱鲆,又名瘤棘鲆,商品名多宝鱼。

“多宝”二字与通天教主座下弟子的名讳无关,乃是英文Turbot的音译,取“多宝多福”之意。

1992年由黄海水产所雷霁霖院士从欧洲引入国内,成为我国北方海水鱼类最大宗养殖种类。

体型接近菱形,有眼侧(下同)颜色变化较大,灰褐色至近乎黑色皆有可能,无眼侧白色(下同),气质朴实敦厚,在比目鱼中算是模样比较周正的。

个大肉多,滑嫩鲜香,清蒸、红烧皆可。

而对于鲽形目鱼种,区分起来也特别有意思。

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硬骨鱼纲的1目 ,因游动似蝶飞而得名。

又因本目鱼类两眼同位头一侧,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又名比目鱼。

在古代,这可是皇帝的专属贡品,一般二般的人想吃还吃不到。

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福州一家饭店用餐。

当时这家饭店在台江码头旁边,临江而建,风光秀丽,空气清新,饭店里生猛海鲜,海产珍品样样俱全。

咱乾隆皇帝喝酒喝美了,就命跑堂的伙计再打一壶福建老酒,要了一条当地的贴沙鱼下酒,想品尝一下福州的酒菜。

皇上老佛爷发话了,厨师哪敢怠慢,很快从鱼缸里挑选一条肥大且活蹦乱跳的黑点贴沙鱼,放在砧板上对半切开。

却不小心其中一半贴沙鱼竟然跳到闽江中,在江水中游来游去。

如此神奇的情景,哪能独享?!

厨师赶紧请乾隆皇帝观看。

皇帝见此景,说道:“怪哉!怪哉!此乃半边鱼也。”

在乾隆皇帝细细品尝了另一半鱼,觉得鲜美可口,风味独特,留香口齿,回味无穷,大加赞赏,叹曰:“朕在皇宫吃千秋百味,都不如这半边鱼也。”

半边鱼因此得名。

回京后,皇帝下旨命福州知府每年进贡鲜活“半边鱼”。从此,福州特产“半边鱼”名声在外,饮誉京都,故又称“皇帝鱼”。

其实,当时乾隆吃的,应该是鳎亚目里的舌鳎。

鲽形目里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而我们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

尾部明显的是鲽亚目,眼在左侧为鲆,在右侧的为鲽。

躯干部和尾部浑然一体的是鳎亚目,眼在左侧是舌鳎,在右侧是鳎。

还有一个不重要的鳒亚目,体轴扁平化和不对称程度上明显低于鲽亚目,仅1科1属3种,我国南方海域产1种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左倾右倾没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