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作者:卿卿是婕妤 | 分类: | 字数:89.1万

第19章 边界迎郑王

书名: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作者:卿卿是婕妤 字数:2179 更新时间:2025-02-05 01:49:14

一千亲军!

五千禁卫!

再加上礼部的大小官员,六千多人在太子殿下的带领下,前往边界迎接郑王。

平稳的政权交接,原本是件无比繁琐的大事,可郑王的迫不及待,又让它变得十分简单。

把一切都交给丞相处理,郑王带着家眷、护卫和财物,在朝廷禁军的护送下,借道吴国,朝京师进发。

吴国同郑国数代联姻,与鲁国相比,他自然是更信任吴国一些。

借这个机会,太子将韩尚书召进铜辇,向他咨询起朝廷的政治局势。

与另一时空的明朝有些类似,皇帝也是利用太监,同整个官僚体系博弈。

只不过另一时空的是司礼监,这里,则是内务府。

内阁的学士们都是一品,位高权重,首辅更是能做到只手遮天。

像韩尚书这种另类,两百余年间,也就只出了那么三五位。

如今的内务府总管深得皇帝信任,而且手腕了得,同首辅杜青林数次交锋,双方各有胜负。

除了他们,朝中还有第三股势力。

贵族!

这里的贵族,指的是皇族和世袭罔替的勋爵,韩尚书虽然也是侯爵,不过等到他的儿子袭爵,就变成了伯爵。

这种有很多,实际上是被核心的贵族团体排斥在外的。

贵族,是皇帝最忠实的支持者,他们利用两百多年来经营的人脉,在暗地里影响着朝局。

太子听后沉思良久,随后请教韩尚书,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太子。

“殿下已经做得极为出色!”韩尚书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其实,孤想问的是,如何在东宫实现自己的抱负。”

说完后,太子微微一笑。

他口中的抱负,自然指的是政治抱负!

这话有些大胆,就算韩尚书历经风雨,也是心中一惊。

“陛下的抱负,就是殿下的抱负!”沉吟片刻,韩尚书冲太子拱手弯腰。

这回答四平八稳,太子听后心中一叹!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韩尚书,说不定会给出同样的回复。

“殿下只要毫无保留的支持陛下,就是在实现自己的抱负。”

看出太子的失望,韩尚书又补充了两句。

乍一听,这两句同上两句没什么区别,不过太子仔细品味了一番后,还是琢磨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冲韩尚书拱手,谢过他的提点。

韩尚书急忙弯腰还礼。

走的是官道,走一路,聊一路,倒也不觉得路途漫长。

沿途的官员早就收到了消息,一个个早早的守在官道旁边,等着太子的接见。

在韩尚书的建议下,太子一个都没有见,只是派金顺温言抚慰。

金顺是东宫的总管,等到达边界时,这家伙可是狠狠的发了一笔横财。

时间,都提前经过精确的计算,双方应该同一天到达。

不过,郑王那边出现了一点意外。

说简单点,就是两个字:

遇刺!

一进入吴国境内,吴王就派出大军跟在后面,等到接近吴国都城,吴王亲自出城送别。

二人是总角之交,此番一别,估计再无相见之日。

现场老泪横飞!

没想到,当夜有刺客入营,直奔郑王的营帐。

人数不多,不过从他们割断禁军脖子的手法来看,这些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路杀进去,如入无人之境!

最后,还是帐外的太监将他们拦下。

五对一,都没能将他们留下,可见这些刺客的凶悍。

吴王就住在营中,等他带着大批护卫赶到,刺客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吴王大怒!

这里是吴国,又靠近吴国的都城,郑王要是出了事,吴王难逃干系。

为撇清干系,吴王亲自将郑王送至边界。

一路上戒备森严,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等见到温润如玉的太子,太子已在边界住了两日。

等待的太子没有丝毫不悦,在自己的营帐设宴款待。

太子是储君,位在亲王诸侯之上,不过除了完成那一套繁琐的礼节,太子表现出一贯的平易近人,让郑王和吴王十分满意。

等到进入营帐,太子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

正中间自然是太子的位子,左侧坐着郑王与吴王,右侧坐着韩尚书。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郑王入朝后,一定会受到皇帝的重用。郑王自己也十分清楚,所以在韩尚书面前,就没有摆出诸侯的架子。

同僚么,一团和气自然是最好不过!

前几杯都是客气,无非是祝陛下万寿无疆,天下风调雨顺。

等到进入正题,太子挥退众人,只有他们四人留在帐内。

吴王详细汇报了郑王遇刺的调查结果,随后委婉表示此事与自己无关。

“可恶!”太子听后,一掌击在案上。

其余三人都把目光投向太子。

“刺客胆大妄为,居然想一箭双雕!”太子脸色冰冷。

郑王和韩尚书都是心里一愣,吴王则是面上一喜。

才短短一两个时辰,吴王对太子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从京师传来的消息,太子性格乖张,不过今日一见——

传言误人啊!

吴王举杯,谢过太子的维护。

此时郑王与韩尚书也反应过来,冲太子举起了酒杯。

次日启程,吴王留下了十几辆马车。

太子请郑王上了自己的铜辇。

这种行为原本是不合礼制的。不过见韩尚书都上了铜辇,礼部的官员一个个都只能装聋作哑。

郑王表现得受宠若惊。

几十年的诸侯王,怎能不知道太子的用意,不等太子开口,郑王就主动说了起来。

谈的,大多都是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太子听得十分认真,偶尔问上一句。

提及鲁国时,太子明显感觉到郑王的敌意。

“鲁国有数万水军,为何无法彻底消灭海盗?”

等郑王喝下一杯茶,太子缓缓开口。

“养寇自重而已!”郑王说完后冷哼了一声。

“养寇自重?”太子微微皱眉。

“吴国与鲁国靠海,海贸、晒盐,算是宝地中的宝地,分封的时候,吴国贡赋两成,鲁国贡赋三成。”

说到这里,郑王闭口不言。

太子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