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0章 大秦末路
词曰:
阿房焦土,叹繁华一瞬,帝国终落。戍卒揭竿烽火起,函谷关前云薄。楚汉争雄,苍生涂炭,乱世哀鸿掠。咸阳宫内,祖龙遗梦难托。
遥想威震诸侯,同文共轨,伟绩传千古。苛政严刑民力尽,社稷倾危谁缚?名将空悲,谋臣无计,残照西风恶。兴亡如梦,只留青史评驳。
华夏历2487年九月,秋风萧瑟,骊山脚下,气氛庄严肃穆。始皇帝嬴政的灵柩在众人的悲号与护送下,缓缓向着那座他生前就开始营造的宏伟陵墓行进。
嬴政初登王位之时,便已下令挖掘郦山。那时的他,心中怀揣着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而这座陵墓,仿佛是他对未来永恒统治的一种提前规划。当他终于扫平六国,君临天下,从广袤的华夏大地征调了七十多万徒役汇聚于此。
他们手持锹镐,凿地深挖,直至触及三重泉水之深。铜水滚滚灌入,填补着每一寸缝隙,只为确保这座陵墓的坚固与不朽。巨大的外棺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其中,宛如安放着帝王的不朽之躯。
陵墓之内,宫观罗列,百官位次井然有序。奇珍异宝、怪石美玉琳琅满目,堆积如山。负责修建的工匠们按照始皇帝的旨意,精心打造着各种神秘而致命的机关。他们制造出由机关操纵的弓箭,一旦有人妄图盗墓靠近,利箭便会飞射而出,瞬间取其性命。
在那幽深的地下宫殿,用水银模拟而成的百川江河大海,在精巧的机器运作下,相互灌注输送,潺潺流淌,仿若一个地下的灵动世界。顶壁之上,绘有璀璨的天文图象,星辰闪烁,神秘莫测;地面之下,则置有详尽的地理图形,山川起伏,形胜毕现。
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的火炬,在黑暗中散发着幽蓝的光芒,照亮着这一片寂静的地下世界。据估计,这些火炬能够长久燃烧,永不熄灭,为始皇帝的地下王国提供永恒的光明。
二世皇帝胡亥站在陵墓之外,面容凝重。身旁的宦官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大气都不敢出。胡亥望着那高耸的陵墓,心中思绪万千。
“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放她们出去不合适。”胡亥的声音打破了长久的寂静,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决然。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但无人敢违抗皇帝的旨意,那些未曾生育的妃嫔们,在悲哭声中被送入了陵墓,成为了始皇帝的殉葬者,数量众多,令人唏嘘。
下葬的仪式繁琐而庄重,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宝物也被妥善安放。然而,此时却有人心生忧虑,向胡亥进言道:“陛下,那些工匠制造了陵墓中的机械,知晓墓中所藏的众多宝物,倘若消息泄露,恐怕会引来盗墓之患。”
胡亥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陵墓中的秘密被外人知晓,不仅是对先帝的不敬,更可能危及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封闭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再放下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将所有工匠封闭在里面,不得让一人走出!”胡亥下达了这道残酷的命令。
于是,在沉重的石门缓缓关闭的那一刻,工匠们的哭喊声被永远地隔绝在了地下。他们曾经为了这座陵墓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却最终成为了它的陪葬。
当墓道完全封闭,陵墓之上开始栽种草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草木逐渐繁茂,从外边看上去,骊山宛如一座自然天成的山峰,无人能察觉其下隐藏着的巨大秘密。
咸阳城的天空,阴霾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血腥的风暴即将来临。
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协助下,成功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然而,他心中的恐惧与不安却如影随形,尤其是对自己的长兄扶苏,那个深受百姓爱戴、在朝中拥有众多支持者的扶苏。
在远离咸阳的北方边境,扶苏和蒙恬收到了那封伪造的诏书。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扶苏的心。“扶苏,你戍边十几年,未立战功,却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你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耿耿于怀、怨恨不已,今赐你剑,自行了断!”
扶苏颤抖着双手接过诏书,泪水夺眶而出。一旁的蒙恬急切地说道:“公子,此事蹊跷,万不可轻信。我们应当向皇上申诉,若情况属实,再自刎也不晚啊!”
扶苏摇了摇头,神色凄然:“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罢,他抽出佩剑,毫不犹豫地自刎而亡。蒙恬悲愤交加,欲要争辩,却被使者强行拿下,投入了阳周的监狱。
胡亥听闻扶苏已死,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但他并未就此罢休,对其他的兄弟姐妹,更是展开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咸阳城中,十二个兄弟被押赴刑场。刑场四周,观者如云,却皆敢怒不敢言。胡亥高坐于看台之上,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十二位公子在临死前,高呼冤枉,然而胡亥却充耳不闻。
“斩!”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十二颗头颅瞬间落地,鲜血染红了刑场的土地。
第140章 大秦末路
在杜邮,胡亥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也迎来了他们的末日。巨大的石碾无情地从他们身上碾过,惨叫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曾经金枝玉叶的公主皇子们,如今化作了一摊摊血肉模糊的肉泥,惨状让人不忍直视。
将闾等三人,因平素沉稳谨慎,胡亥一时找不到陷害他们的罪名,便将他们囚禁在宫内。当其他兄弟姐妹们的死讯陆续传来,三人在宫中日夜惶恐,不知何时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赵高派来的使者趾高气昂地走进宫殿,冷冷地对将闾三人说道:“陛下有旨,令你们自尽。”
将闾瞪大了眼睛,愤怒地质问道:“宫中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
使者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
绝望笼罩着三人,他们相对而泣。“这是怎样的世道啊!”将闾悲呼一声,拔出佩剑,自刎身亡。其余两人也随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稍好一些的,当属公子高。彼时,宫廷之中血雨腥风,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痛下杀手。公子高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地被胡亥迫害致死,他深知自己也在劫难逃。然而,若选择逃走,必定会连累家人。在这生死抉择之间,公子高的内心饱受煎熬,最终,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
于是,公子高上书给胡亥,言辞恳切,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秦始皇殉葬。胡亥见此,心中大喜,他本就对公子高心怀猜忌,如今见其主动求死,不仅消除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还能彰显自己的“皇威”。胡亥欣然应允,甚至还假惺惺地赐给公子高十万钱。
华夏历2488年年初,胡亥自认为“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为了效仿自己的父亲秦始皇,彰显皇威,他决定巡游天下。此次巡游,规模浩大,队伍浩浩荡荡,南到会稽,北到碣石,最后从辽东返回咸阳。一路上,百姓们被惊扰,怨声载道,而胡亥却沉浸在这所谓的荣耀之中。
在巡游途中,赵高这个阴险狡诈之人,凑到胡亥身边,谄媚地说道:“陛下这次巡游天下,实乃千古壮举。但陛下应该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听从的官吏诛杀,如此,您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信,让天下人皆对您敬畏臣服。”胡亥本就年少无知,又对赵高言听计从,不问青红皂白,就连连下令诛杀异己。一时间,各地官吏人人自危,大臣们更是惶恐不安。赵高实际上是把年少的胡亥当成了扩张自己权势的工具,他借胡亥之手,铲除了众多忠臣良将,为自己的专权之路扫清了障碍。
胡亥坐上帝王宝座之后,一心只想享乐一生。有一次,他在宫中与赵高饮酒作乐,酒过三巡,胡亥醉眼朦胧地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如白驹过隙,太过短暂。如今我做了皇帝,自当想尽办法尽心享乐,爱卿你觉得如何?”赵高听闻,心中暗喜,这正合他的心意。从此,赵高更加卖力地讨好胡亥,为其搜罗各种奇珍异宝,安排奢华的宴饮歌舞,让胡亥沉浸在无尽的享乐之中。而赵高则趁着胡亥沉迷玩乐之时,愈发大胆地专权,把控朝政,将大秦的江山社稷置于风雨飘摇之中。
虽然秦二世胡亥登上了皇位,但是他的内心依旧充满了不安与忧虑。这金碧辉煌的宫殿,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何才能长久地握在手中,又如何能让自己永远地享乐下去?他的脑海中不断翻腾着这些问题。
于是,胡亥召来了丞相李斯,迫不及待地向他倾诉心中的困惑。胡亥坐在华丽的龙椅上,身子微微前倾,说道:“我听韩非说过,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饭是野菜做的汤,冬天裹鹿皮御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时,奔波东西,劳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脱毛,最后客死异乡。做帝王如果都是这样,难道是他们的初衷吗?贫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穷酸的书生们提倡的吧,不是帝王这些贤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这样永远享乐天下,爱卿你看有什么良策?”
李斯听着胡亥这一番言论,心中不禁“咯噔”一下。他深知胡亥的贪婪与无知,也明白此刻自己的回答将决定自己的命运以及大秦的未来。李斯微微躬身,眼睛快速地转动着,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惟恐胡亥听从赵高的话,自己失宠,内心的恐惧和对权力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终于,李斯抬起头,拱手说道:“陛下,臣有一策,或可保陛下永享荣华富贵。如今之世,人心浮动,百姓易生乱心。臣以为当以酷法严刑治之,加强督察之职,凡有违法抗令者,严惩不贷。以雷霆手段镇压一切反抗,使百姓畏惧皇权,不敢有丝毫异动。同时,中央集权务必高度集中,独断专权,令出一门,方能令行禁止,使天下尽在陛下掌控之中。如此,陛下自可高枕无忧,尽享天下之乐。”
第140章 大秦末路
胡亥听着李斯的话,脸上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连连点头,说道:“丞相此计甚妙,就依丞相所言。”
然而,李斯的这一策略虽然暂时迎合了胡亥的心思,却在大秦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酷法之下,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各地的反抗势力如同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而在这宫廷的黑暗角落里,赵高却在暗自偷笑。他深知李斯的策略必然会引起民愤,导致天下大乱,而这正是他扳倒李斯的绝佳机会。赵高不断在胡亥耳边吹风,诬陷李斯心怀不轨,妄图篡权。
“陛下,您想想,这李斯提出如此严苛的法令,弄得民怨沸腾,他究竟是何居心?莫不是想借乱局谋取私利,甚至取代陛下您的位置?”赵高一脸谄媚,却又带着几分紧张地说道。
“陛下,李斯此人,看似忠诚,实则包藏祸心。想当初,他参与拥立您即位,可后来却总是埋怨自己不受重用,妄图与您分土做王,其野心昭然若揭啊!”赵高又在胡亥耳边轻声低语,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
胡亥皱起眉头,心中泛起一丝疑虑。
赵高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还有,陛下您想想,李斯的儿子李由身为三川郡守,陈胜作乱经过三川郡时,他竟不积极镇压。据说,李由和陈胜乃是邻县的同乡,他们之间私下还有讯息往来。这其中的猫腻,不可不察啊!”胡亥的脸色愈发阴沉,目光中透露出愤怒。
赵高见胡亥已然动怒,又抛出了最致命的一击:“陛下,李斯贵为丞相,权力已然过大,甚至超过了您。可他仍不满足,种种迹象表明,他似乎怀有异心,欲图谋不轨!”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怒不可遏,当下便要下令抓捕李斯。但转念一想,尚无真凭实据,于是先派人暗中监视李斯。
李斯何等聪明之人,很快便察觉到了异样。深知大难临头的他,匆忙上书,向胡亥揭发赵高的种种劣迹。然而,胡亥早已被赵高的谗言蒙蔽了心智,对李斯的上书不屑一顾,反而将书信交给了赵高。
赵高看到李斯的上书,心中明白,他与李斯之间已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咬牙切齿,决定进一步罗织罪名,诬陷李斯。
不久,胡亥一声令下,李斯被抓捕入狱。这狱中,阴森寒冷,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负责审理李斯的正是赵高,他那狰狞的面孔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恐怖。“李斯啊李斯,今日你落入我手,定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赵高恶狠狠地说道。
酷刑接踵而至,李斯被打得遍体鳞伤。黥面之刑,让他的脸上留下了耻辱的印记;劓刑,割去了他的鼻子,鲜血染红了衣衫;砍断左右趾,钻心的疼痛让他几近昏厥;腰斩之刑,更是让他的身体瞬间分成两段。然而,赵高并未就此罢休,最后竟施以醢刑,将其剁成肉酱。这“具五刑”,每一刑都残忍至极,令人毛骨悚然。
李斯在酷刑的折磨下,终是无法忍受,屈打成招。那曾经意气风发的丞相,如今已不成人形,眼中的光芒黯淡,只剩下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赵高拿着李斯的供词,得意洋洋地向胡亥禀报。胡亥看罢,大手一挥,李斯一家老小皆被处斩。
刑场上,冷风呼啸。李斯望着天空,心中充满了悲凉。他想起自己一生为秦效力,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制定律令,本想为大秦的千秋基业鞠躬尽瘁,却不曾想落得如此下场。
“吾一生为秦,何至于此!”李斯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声音中充满了不甘和绝望。
随着刽子手的刀落下,李斯的生命终结,他的一家也随之覆灭。血染红了刑场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场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血腥。
咸阳宫,巍峨壮丽,宫阙重重。
赵高,这个在秦宫中权势日盛的宦官,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他深知,要达到彻底专权的目的,必须牢牢掌控住年轻懵懂的二世皇帝胡亥。
这一日,赵高看准时机,来到胡亥面前,脸上堆着谄媚而又看似忠诚的笑容。
“陛下,臣有肺腑之言,望陛下能听臣一言。”赵高躬身说道。
胡亥正慵懒地靠在龙榻上,漫不经心地抬了抬手,示意赵高继续说下去。
赵高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您初登皇位,年轻且经验不足。如今朝中大臣众多,个个心思难测。陛下若常与他们相见,难免会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弱点,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啊。”
胡亥微微皱了皱眉,坐直了身子,问道:“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
赵高心中暗喜,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您应当居住在深宫中,少与大臣们直接接触。朝中之事,交由臣等为您打理。臣等定会尽心尽力,为陛下排忧解难。陛下只需在宫中听取臣等的汇报,便可掌控全局。如此一来,陛下既能避免暴露弱点,又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宫廷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第140章 大秦末路
胡亥听了,心中一动。他本就对处理朝政之事感到繁琐无趣,更愿意沉浸在后宫的声色犬马之中。
“赵高,你所言似乎有些道理。但朕若不与大臣相见,如何能知晓他们是否忠心办事?”胡亥仍有一丝疑虑。
赵高连忙说道:“陛下,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丝毫欺瞒。再者,臣等自会为陛下监督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如有不忠不义之人,定当严惩不贷。陛下放心在宫中享乐便是。”
胡亥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就依你所言。但你等切不可辜负朕的信任。”
赵高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等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从此,胡亥深居宫中,不再过问朝政。赵高则趁机独揽大权,大肆铲除异己。
朝堂之上,赵高的党羽遍布。那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纷纷遭到打压和陷害。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
华夏历2490年,大秦的宫廷深处,赵高虽已大权在握,可内心却依旧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他深知自己的权力是通过阴谋和手段得来的,因此总是害怕大臣们会联合起来反对他,将他从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上拉下来。
为了能够牢牢掌控朝局,洞察大臣们对自己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此后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
这一日,阳光透过宫阙的飞檐照进朝堂,胡亥高坐在龙椅之上,尚显稚嫩的脸上带着几分慵懒。大臣们分列两侧,恭敬地等待着朝会的开始。
赵高昂首阔步地走进朝堂,身后的侍从牵着一只模样奇特的动物。只见这动物身形似马,却又没有马的矫健与俊朗,赵高嘴角挂着一抹难以捉摸的笑容,上前向胡亥行礼后,高声说道:“陛下,臣今日得了一匹世间罕见的好马,特来献给陛下。”
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那清脆的笑声在寂静的朝堂中显得格外突兀:“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胡亥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赵高却面不改色,依旧坚持说道:“陛下,此乃一匹宝马,绝非鹿也。”
胡亥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从赵高身上移开,转向了在场的大臣们,问道:“众爱卿,你们来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都在急速地思量着。一些平日里就对赵高阿谀奉承的大臣,此刻毫不犹豫地附和道:“丞相说得对,这分明是一匹马。”他们的声音响亮而坚定,眼神中充满了对赵高的谄媚。
而那些刚正不阿、一心为国的大臣们,则怒目圆睁,大声说道:“陛下,这明明白白是一只鹿,怎可说成是马?”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还有一部分大臣,选择了沉默,他们低着头,不敢正视赵高和胡亥,心中暗自祈祷不要被卷入这场风波。
赵高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神如同毒蛇一般,让人不寒而栗。他将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深深地记在心里,盘算着日后如何处置。
朝会结束后,赵高开始了他的清算行动。那些说是鹿的大臣们,被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大牢,或被流放,或被处死。他们的家人也受到牵连,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而那些说马的大臣们,赵高则对他们加以拉拢,赏赐金银财宝,许以高官厚禄,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党羽之中。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有一位名叫李正的大臣。他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在朝会上,他坚定地说出了真相,认为那是一只鹿。
赵高岂能放过他,很快,李正便被赵高诬陷贪污受贿。尽管李正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但在赵高的权势之下,他无处申辩。
李正的家人四处奔走,想要为他洗清冤屈,可那些平日里与李正交好的大臣们,此刻都因惧怕赵高而选择了沉默。
最终,李正被判处死刑。在刑场上,李正望着天空,长叹道:“大秦危矣!奸臣当道,国将不国!”
百姓们听闻李正的遭遇,无不悲愤落泪。但在赵高的淫威之下,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咸阳城,宏伟的宫殿在夕阳的余晖下依然庄严肃穆,但那深藏在宫墙内的人心,却早已被权力与欲望扭曲。
胡亥,这位年轻的皇帝,正坐在寝宫之中,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迷茫与恐惧。自从他登基以来,便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迷局。他本以为继承皇位能让他尽享荣华富贵,却未曾料到,这竟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不久前,胡亥觉得自己的精神时常恍惚,以为是得了迷惑病。于是,他急忙召来太卜为其掐算。那太卜装神弄鬼一番,竟瞎说是因为他祭祀时斋戒不好所致。胡亥对太卜的话深信不疑,赶忙到上林苑重新斋戒。开始的几日,他还能勉强坚持,克制着自己的欲望。然而,时间一长,他那贪图享乐的本性便再也无法压抑,又开始纵情声色。
第140章 大秦末路
那一日,一个无辜的人误入上林苑,胡亥竟毫不犹豫地将其当场射死。赵高得知此事后,心中暗自窃喜,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先让自己的女婿阎乐上奏,谎称不知是谁杀了人,将尸首扔在了苑中。然后,赵高又装模作样地来到胡亥面前,故作忧虑地说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却射死了无罪之人,这定会触怒上天,受到天子老子的惩罚。而且,鬼神也会奉命降灾于您啊!”胡亥本就胆小迷信,听了赵高这番话,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浑身颤抖。
赵高趁机进言道:“陛下,为今之计,您不如到别处的行宫去暂时躲一躲,或许能避开此劫。”胡亥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赵高的建议,匆匆离开了咸阳宫,前往那所谓的安全之地。而赵高,在胡亥离开之后,在朝中独揽大权,俨然皇帝一般。
胡亥身处行宫,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每日在恐惧与不安中度过,全然不知天下已经大乱。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如星火燎原,迅速壮大,其兵锋直指咸阳。
当陈胜的军队逼近都城咸阳的消息传来时,胡亥这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皇位已经岌岌可危。在这危急关头,胡亥听从了章邯的建议,决定让他率领释放的骊山刑徒出战迎敌。
这些骊山刑徒,常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强壮。他们刚刚被释放,对重获自由充满了感激,士气高昂。而章邯,更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深知此战关乎大秦的生死存亡,因此率领着这支特殊的军队,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起初,章邯所率领的刑徒军势如破竹,打了许多胜仗。他们击败了陈胜的部队,让起义军的势头暂时受挫。紧接着,又成功击退了项梁的军队,使得大秦的局势一度出现了转机。胡亥在宫中听到捷报频传,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对章邯更是寄予厚望。
然而,好景不长。项羽率领的楚军以破釜沉舟之势,与章邯在巨鹿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项羽的勇猛无畏,楚军的悍不畏死,让章邯的军队陷入了困境。尽管章邯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作战失利。
章邯望着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深知,若要继续抵抗,自己的军队必将全军覆没。无奈之下,章邯决定向胡亥求救兵增援。然而,他的求救信却被赵高扣下。赵高嫉妒章邯的战功,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猜疑拒绝发兵。
章邯在前线苦苦等待援兵,却始终不见一兵一卒。走投无路之下,他为了保住手下将士的性命,最终选择了投降项羽。章邯的投降,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在大秦的天空中炸响。
章邯降楚这一消息传至咸阳宫,胡亥才如梦初醒,惊觉赵高一直以来所言的天下太平竟是弥天大谎。如今,这大秦的江山已然摇摇欲坠,乱得几近亡国。
胡亥回想起赵高先前信誓旦旦地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什么气候。”可眼下,项羽在钜鹿城下以破竹之势俘虏了王离等人,其兵锋锐不可当,继续前进。章邯等将领的军队更是节节败退,一封封上书如雪片般飞来,请求朝廷增援。而昔日的燕国、赵国、齐国、楚国、韩国、魏国纷纷自立为王,函谷关以东之地,大抵都背叛了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联军士气高昂,皆率兵西进,直逼咸阳。
沛公刘邦率领着数万人马,一举屠灭了武关,其先遣之人更是暗中与赵高秘密接触。赵高深知,一旦胡亥知晓这些消息,定会雷霆大怒,自己恐怕将被诛杀,甚至祸及家族。于是,赵高谎称身患重病,不再去朝见皇上。
这日,胡亥于梦中见一只白虎凶悍地咬了他车驾的骖马,他奋力杀了那白虎,却心中郁郁不乐,总觉此梦甚是奇怪。醒来后,胡亥赶忙令人找来解梦之人。解梦人一番卜算,得出卦辞:“泾水水神在作怪。”胡亥不敢怠慢,立即在望夷宫斋戒,欲祭祀泾水水神,以求得安宁。他命人将四匹毛色纯白的骏马沉入泾水之中,期望能平息水神之怒。
然而,现实的危机并未因这祭祀之举而有丝毫减缓。不断有使者前来禀报,起义军的脚步愈发逼近咸阳。胡亥终于按捺不住,派人以起义者日益逼近的紧迫局势谴责赵高。赵高接到谴责,心中恐惧不安。他深知,胡亥已对他心生不满,若再不想办法,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赵高那原本就不安分的篡位之心彻底暴露了出来。他暗中与其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弟弟赵成密谋道:“皇上如今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眼下局势危急,他定会把这亡国之罪祸推给咱们家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先动手,另立天子。我观公子婴仁爱谦下,在百姓中颇有威望。若立他为新君,或可挽狂澜于既倒,保我等身家性命。”
阎乐与赵成听了,心中虽有几分忐忑,但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之下,也只得点头同意。
第140章 大秦末路
赵高开始精心策划这场宫廷政变。他先假借胡亥的诏令,调动了一部分禁军,交由阎乐指挥。阎乐率领着这支队伍,气势汹汹地冲向望夷宫。
大秦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赵高,这个在秦廷中翻云覆雨的权宦,正精心谋划着他的惊天阴谋。
郎中令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成为了这场阴谋的内应。赵高谎称有大盗入侵,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然而,这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标是那深居宫中的秦二世胡亥。
为了确保阎乐的忠心不二,赵高竟劫持了阎乐的母亲,安置到自己府中当人质。阎乐虽心中愤懑,但面对母亲的安危,也只得听从赵高的摆布。
阎乐带着一千多名官兵,气势汹汹地来到望夷宫殿门前。他们首先捆绑上了卫令仆射,阎乐怒目圆睁,大声喝问道:“盗贼从这里进去了,为什么不阻止?”卫令仆射一脸正气,毫无惧色地回答:“皇宫周围警卫哨所都有卫兵防守,十分严密,盗贼怎么敢进入宫中?”阎乐听闻此言,恼羞成怒,手起刀落,斩了卫令仆射。鲜血溅在冰冷的地砖上,仿佛是这场政变开场的血腥信号。
杀红了眼的阎乐带领官兵径直冲了进去,一路之上,箭矢如雨,郎官宦官们有的大惊失色,仓皇而逃;有的则奋起反抗,与官兵展开激烈的格斗。然而,在这压倒性的兵力面前,反抗者们纷纷倒下,冰冷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具尸体。
郎中令和阎乐一同冲进宫殿,利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帐。二世在帷帐内又惊又怒,大声地召唤左右的人前来护驾。但平日里对他阿谀奉承的左右之人,此刻却都慌乱了手脚,不敢贸然动手。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只有一个宦官紧紧地服侍在二世身旁,不敢离开半步。
二世仓惶地进入内宫,满脸怒容地对那宦官吼道:“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宦官颤抖着身子,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奈,说道:“为臣不敢说,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说,我们这班人早就都被您杀了,怎能活到今天?”二世听了,呆立当场,心中悔恨交加。
此时,阎乐大步迈进内宫,他的脸上毫无敬畏之色,只有冷漠与决绝。他走上前去,历数二世的罪状:“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不讲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如今已到穷途末路,怎么办你自己考虑吧!”二世望着阎乐,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仍抱有一丝幻想,他声音颤抖地说:“我可以见丞相吗?”阎乐冷冷地回答:“不行。”
二世的身体微微一颤,仿佛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但他仍不甘心,继续哀求道:“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个王。”阎乐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果断地摇了摇头,拒绝了他。
二世咬了咬牙,再次降低要求:“我希望做个万户侯。”阎乐依旧不为所动,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二世,似乎在催促他做出最后的抉择。
二世绝望地瘫倒在地,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想起曾经的奢华生活,想起自己的肆意妄为,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他知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秦二世胡亥满脸惊恐,对着阎乐苦苦哀求:“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诸公子一样。”阎乐手持长剑,目光冷漠,厉声道:“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来诛杀你,你即使说了再多的话,我也不敢替你回报。”言罢,他挥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向前。
胡亥绝望地闭上双眼,拔剑自刎,鲜血溅满了宫殿的地砖。一代帝王,就此殒命。
秦二世死后,赵高神色匆匆地召集大臣,告知众人诛杀秦二世的情况。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能够掌控一切,却没想到群臣和将领们看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愤怒与警惕,竟没有一人表示支持。赵高心中暗惊,深知此时的局面已非他所能掌控,无奈之下,只得迎立子婴为新君。
然而,赵高岂会甘心就此放权?他心中暗自盘算,留了一手。赵高向子婴进言道:“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如今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
子婴听着赵高的话语,心中愤怒不已,但面上却未表露分毫,只是恭敬地应下。
回到寝宫,子婴面色阴沉地与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议道:“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赵高来后就杀死他。”
两个儿子和韩谈皆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斋戒之日,子婴称病未往宗庙。赵高在宫中久等不见子婴身影,心中恼怒不已。他决定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一探究竟。
当赵高踏入斋宫,看到子婴安然坐在榻上,不禁怒喝道:“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
子婴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厉声道:“赵高,你的阴谋早已败露,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话音未落,韩谈从暗处冲出,手持利刃,直刺赵高。赵高惊恐万分,想要躲避,却已来不及。锋利的剑刃瞬间穿透了他的胸膛,赵高倒地,鲜血汩汩流出。
子婴走上前,看着赵高垂死的面容,冷冷地说:“你这乱臣贼子,弑君谋逆,今日终于得到报应!”
随后,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将其头颅在咸阳城内示众。百姓们欢呼雀跃,拍手称快,他们早已对赵高的专权和暴虐深恶痛绝。
子婴即位称王,试图重振秦国。然而,此时的秦国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刘邦的军队已逼近咸阳,子婴深知无力回天。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子婴独自站在宫殿的高处,望着城外的点点火光,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想起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辉煌,想起了秦二世的荒淫无道,想起了赵高的弄权乱政,不禁潸然泪下。
“大秦,终究是要亡了吗?”子婴喃喃自语道。
华夏历2490年深秋,寒风瑟瑟,吹过古老的咸阳城。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飘荡,仿佛预示着这个庞大帝国即将走向终结。
刘邦率领着他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攻破了武关,又以雷霆之势拿下了峣关。此刻,他们兵临咸阳,屯兵灞上,士气高昂。刘邦望着眼前这座宏伟却略显萧索的城池,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咸阳宫内,子婴端坐在王座之上,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群臣百官们在殿下交头接耳,他们的目光不再忠诚,而是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对新势力的期待。曾经辉煌无比的大秦帝国,如今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陛下,大势已去,刘邦大军兵强马壮,我们已无力抵抗。”一位老臣跪地泣声道。
子婴长叹一声,他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他缓缓站起身来,看着身边的妻子和儿子们,眼中满是愧疚和悲伤。
“准备吧,我们去投降。”子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妻子和儿子们默默地流泪,他们明白,这是唯一的选择。
一辆由白马拉着的车缓缓驶出了咸阳宫,子婴和他的家人用绳子绑缚自己,身着白色的丧服。子婴手中紧紧握着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那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物件,如今却显得如此沉重。
当车子抵达刘邦军前时,子婴走下马车,伏地请降。刘邦看着眼前这位落魄的帝君,心中感慨万千。
“子婴,你可知道,秦之暴政,天下苦之久矣。”刘邦说道。
子婴沉默不语,只是低垂着头。
樊哙在一旁怒喝道:“主公,此乃暴秦之君,当杀之以平民愤!”
刘邦摆了摆手,说道:“子婴已降,杀之不祥。暂且将他看管起来。”
子婴被带走后,刘邦开始部署在关中称王的事宜。他心中曾有过一念,让子婴担任国相,毕竟子婴熟悉秦地的一切。但这个想法在他心中也只是一闪而过,他深知,此时的子婴已不再是那个能够左右局势的人。
就在刘邦谋划着未来之时,项羽率领着他的楚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进入了咸阳。
项羽望着这座繁华的都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的叔父项梁便是死于秦人之手,如今他要让秦人付出代价。
“刘邦那小儿何在?”项羽大声喝道。
当得知刘邦已经先入咸阳,并且没有对秦人进行大肆屠杀时,项羽怒不可遏。
“他刘邦也配称王?”项羽咬牙切齿道。
此时,有人向项羽禀报,子婴还活着,被刘邦关押着。
项羽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将子婴带上来!”
不多时,子婴被带到了项羽面前。
项羽看着子婴,冷笑道:“你这暴秦之君,也有今日!”
子婴抬起头,看着项羽,平静地说道:“秦之亡,非我一人之过。但今日落在你手中,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项羽怒喝道:“杀!”
随着项羽的一声令下,子婴的生命终结在了这一刻。
项羽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下令纵火焚烧秦宫室,一时间,咸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士兵们在城中进行着大屠杀,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秦朝历代积累的财富、典籍、珍宝,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
大火烧了数日,咸阳城变成了一座废墟。曾经的辉煌不再,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无尽的悲伤。
刘邦得知项羽的所作所为后,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愤怒。但他知道,此时还不是与项羽正面冲突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隐忍,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在这片废墟之中,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那将又是一个充满血与火、权谋与争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