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第27章 帝喾姬俊

书名: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字数:3764 更新时间:2024-11-13 05:19:49

黄帝历 325 年,颛顼帝将皇位传给了姬俊,也就是后来的帝喾。帝喾即位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洪水泛滥和共工氏的威胁。

共工氏,这个曾经辅佐颛顼帝的部落,在颛顼帝驾崩后,逐渐壮大起来。他们以洪水泛滥为由,蠢蠢欲动,试图挑战帝喾的权威。帝喾深知共工氏的实力,决定暂避其锋芒,将都城迁至亳。

亳,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了帝喾的新根据地。在这里,帝喾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洪水问题。于是,他任命治水大臣,负责治理洪水。

治水大臣带领着人们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他采取了堵截的方法,试图阻止洪水的蔓延。然而,洪水的力量过于强大,人们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在帝喾的部落里,有一个地方叫做辛,这里遭受水灾的侵袭比较严重。每当洪水来临时,老百姓们只能被迫迁徙到其他地方。但是,重新迁徙的地方往往也会遭受水灾,老百姓们又不得不再次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让老百姓们无法安居乐业,生活苦不堪言。

帝喾看到老百姓们受苦受难,心中十分着急。他知道,如果不能解决水灾问题,部落就无法安定发展。于是,帝喾决定带领老百姓们共同努力,加高住处的地势,以抵御水灾的侵袭。

帝喾亲自带领部落民众,肩挑背扛,挖土填坑,开始了艰苦的加高地势工程。他们用简陋的工具,辛勤劳作,一点一点地将地势加高。然而,加高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地势,第二天又被洪水淹没了。

帝喾看着自己和老百姓们的努力一次次被洪水摧毁,心中十分难过。他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天夜里,帝喾睡不着觉,他独自来到后土庙,向土地神诉苦。他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 说着,帝喾便伤心地哭了起来。

后土庙的土地神被帝喾的诚心所感动,他决定帮助帝喾。土地神告诉他,在天庭有一位盘古大神,他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土地神建议帝喾前往天庭,向盘古大神求助。

帝喾听了土地神的话,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决定亲自前往天庭,向盘古大神求助。土地神带着帝喾来到了天庭。帝喾见到了盘古大神,并向他讲述了部落遭受水灾的困境。

盘古大神听了帝喾的讲述,心中十分同情。他决定帮助帝喾,解决水灾问题。盘古大神派天神带着先进的工具下界,帮助帝喾把 “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从此以后,“辛”再也没有遭受过水灾的侵袭,老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纪念帝喾和盘古大神的功绩,人们将“辛”改名为“高辛”,帝喾也因此被称为“高辛氏”。他的智慧和勇气,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领袖。

在治水的过程中,帝喾并没有闲着。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当时的人们虽然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却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决定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

帝喾亲自带领着一群学者和官员,踏上了探索天象的征程。他们日夜观察天象,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帝喾终于发现了天象与物候变化之间的规律,并成功地划分出了四时节令。

春、夏、秋、冬,这四个时节,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据。帝喾下令,让人们按照节令进行农畜活动。春天,人们播种;夏天,人们灌溉;秋天,人们收获;冬天,人们休息。这种科学的时辰顺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着提高。帝喾的治国之道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然而,共工氏并没有放弃他们的野心。他们看到帝喾的威望日益提高,心中越发不安。于是,他们决定发动叛乱,推翻帝喾的统治。

帝喾得知共工氏叛乱的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他派遣使者前往共工氏部落,试图劝说他们放弃叛乱。然而,共工氏却拒绝了帝喾的劝说,并发誓要与帝喾决一死战。

帝喾见共工氏如此顽固,决定出兵镇压叛乱。他率领着大军,与共工氏在不周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不周山,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成为了双方的战场。帝喾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不周山,共工氏也不甘示弱,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鲜血染红了不周山的土地。

在战斗中,帝喾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他指挥若定,巧妙地运用战术,最终击败了共工氏。共工氏的首领,在战斗中身负重伤,逃之夭夭。

不周山之战,以帝喾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斗,不仅巩固了帝喾的统治地位,也为华夏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黄帝历345年,共工氏部落联合了九大部落,再一次气势汹汹地前来攻打帝喾的领地。

群臣们听到这个消息,震惊不已,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忧虑和恐惧。然而,帝喾却镇定自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自信。帝喾深知,这是一场关系到部落存亡的战争,必须谨慎应对。他看着群臣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心中明白他们的担忧,但他更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领袖,他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帝喾坐在王座上,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不必惊慌,九个部落齐来攻打我们,我们若与他们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但是,九大部落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只要能让他们互相争斗起来,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群臣一听,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帝喾的智谋。

帝喾随即下令,派遣使者分别前往九大部落,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使者们巧舌如簧,在各个部落之间散布谣言,挑拨离间。很快,九大部落之间便产生了嫌隙和矛盾,他们互相猜忌,彼此攻击。

帝喾见时机已到,便率领部落军队发动了反击。此时的九大部落已经陷入了混乱和内战之中,他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抵御帝喾的进攻。帝喾的军队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部落。最终,九大部落联合起来攻打帝喾的计划以失败告终,部落联盟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平。共工氏余部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至此共工氏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机会。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帝喾的威望大增,部落民众对他更加敬佩和信服。但是,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让帝喾放松警惕,因为他知道,部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外部的敌人,还有内部的灾难。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亦能知人善任。在部落中有一个青年,射术极为高超。人们以上古箭神羿的名字称呼他。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部落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

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韶、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 64 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

帝喾有四妃。正妃有邰氏名姜嫄,生子弃,即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次妃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是商朝的始祖;三妃陈锋氏名庆都,生子放勋;四妃娵訾氏名常仪,生子挚。

帝喾在四位妃子中,最宠爱的是庆都。庆都跟随帝喾回到了亳都,仍然住在茅草屋里,粗衣淡饭,帝喾对她的恩爱有增无减。一年之后,庆都为帝喾生下了一个儿子。庆都对这个儿子爱不释手,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帝喾的母亲正好去世,帝喾为母亲服丧,没有时间来看望她们母子俩。庆都就带着儿子回到了娘家陈锋氏部落居住。

庆都的儿子渐渐长大了,他天生聪慧,勤奋好学,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他尤其喜欢观察星辰的变化,常常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对着天空发呆。庆都觉得这个儿子很奇怪,就给他取名叫放勋。

放勋十岁的时候,庆都带着他回到了亳都。帝喾看到放勋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心中非常高兴。他把放勋叫到身边,问他最近都学了些什么。放勋回答说:“我喜欢观察星辰的变化,我发现星辰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帝喾听了,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天赋,就对他说:“你既然喜欢观察星辰,那就去学习天文历法吧。”于是,帝喾就请了一位名叫羲和的天文学家来教放勋天文历法。

放勋跟着羲和学习了十年,他掌握了天文历法的精髓,能够准确地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帝喾对放勋的学习成果非常满意,就让他担任了天文官,负责观测天文现象,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

放勋担任天文官之后,他认真负责,勤奋工作。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爬上高高的天文台,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他记录下每一个天文现象的时间、地点、特征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放勋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历法,这套历法被称为“夏历”,它是中国最早的历法之一,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帝喾看到放勋的工作成绩如此出色,心中非常欣慰。他觉得放勋是一个有才能、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君主。于是,帝喾就决定把帝位传给放勋。

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他驾崩后,其子挚被推上了帝位,这就是帝挚。

帝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