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2章 汤立商,伐夏桀
词曰:
夏朝残苛无道,汤使德仁征讨。鸣鹿战声遥,桀败自亡宗庙。权倒,权倒,商祚此中开肇。
鸣条风云突变,夏桀荒淫终乱。汤起举义旗,顺意民心激战。灭幻,灭幻,开启新朝画卷。
夏末神州纷扰,汤帅义师呼啸。猛志覆昏朝,桀虏败亡天诏。功耀,功耀,九鼎重归新貌。
夏朝末年,大地之上,王权势微,各方诸侯渐生异心。在这混沌的局势中,商部落逐渐崛起,其首领汤,姓子名履,心怀壮志,立志拯救苍生,建立新的秩序。
子履身材魁梧,目光炯炯,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深受部落民众的爱戴与拥护。然而,子履深知,要实现伟大的抱负,单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他需要贤能之士的辅佐。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子履听闻了有一位名叫伊尹的奇才。据说,伊尹厨艺精湛,能以烹饪之理喻治国之道,且智慧过人,洞察世事。子履心中一动,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将此贤才招揽至麾下。
华夏历1091年,子履踏上了寻访伊尹的征程。他带着几名忠诚的随从,穿越山川河流,走过无数的村庄和城镇。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但子履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不曾有丝毫的退缩。
几经辗转,子履终于来到了伊尹所在的有莘国。然而,伊尹此时的身份是有莘国国王的奴隶,负责国王的饮食。子履明白,要让有莘国国王心甘情愿地让出伊尹并非易事,但他并未气馁。
子履决定先以客人的身份拜访有莘国国王。在王宫的大殿上,子履彬彬有礼,向有莘国国王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并送上了丰厚的礼物。交谈之间,子履有意无意地提及了关于治国理政的话题,发现有莘国国王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在恰当的时机,子履婉转地表达了对伊尹才华的仰慕,希望有莘国国王能割爱,让伊尹跟随自己。有莘国国王一听,心中顿生疑虑,他深知伊尹的才能,担心伊尹一旦离开,会成为子履的强大助力,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断然拒绝了子履的请求。
第一次的请求遭到拒绝,子履并未放弃。回到住所,他与随从们商议对策。有人建议直接用武力夺取伊尹,但子履坚决反对,他说:“吾等以仁义为本,岂能行此不义之事?”
经过深思熟虑,子履想出了一个妙计。他派遣使者再次前往有莘国,向国王提出联姻的请求,希望娶有莘国的公主为妻。有莘国国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联姻提议,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商部落的日益强大,如果能通过联姻与之结盟,对自己的国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有莘国国王答应了子履的联姻请求。
子履提出,作为嫁妆,他希望有莘国国王能将伊尹一并赐予他。有莘国国王虽心有不舍,但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
当伊尹来到子履的面前时,子履亲自为他解开了枷锁,目光中充满了真诚与期待。伊尹望着子履,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那份求贤若渴的急切和对未来的宏伟蓝图。
“久闻先生大才,今日得见,实乃汤之幸事。”子履说道。
伊尹微微躬身行礼,道:“主公如此厚爱,伊尹定当竭尽全力,辅佐主公成就大业。”
在归途中,子履与伊尹促膝长谈。伊尹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他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和治国安邦的策略,子履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伊尹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们谈论着如何推行仁政,如何发展农业,如何训练军队,仿佛看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未来正在向他们招手。
伊尹又推荐他的好友仲虺,说仲虺之才不亚于自己。子履决定亲自前往拜访仲虺,以表诚意。他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这趟充满未知的访贤之路。
一路上,子履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他穿过了茂密的森林,翻过了险峻的山岭,趟过了湍急的河流。衣衫被荆棘划破,脚掌也磨出了血泡,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终于,子履来到了仲虺所在的村落。这是一个宁静而简朴的地方,村民们都在田间辛勤劳作。子履向一位老者打听仲虺的住处,老者上下打量着他,眼中透着疑惑:“你找仲虺所为何事?”
子履恭敬地答道:“我乃商族子履,听闻仲虺先生贤德聪慧,特来拜访,望能请他出山,一同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老者听闻,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原来是商国首领,仲虺就在那间茅屋里,不过他是否愿意随你离去,就看你的造化了。”
子履感激地谢过老者,朝着茅屋走去。来到屋前,子履轻轻敲了敲门:“仲虺先生,在下商国子履,冒昧来访,还望先生见谅。”
屋里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请进。”
子履推门而入,只见屋内陈设简单,却整洁干净。仲虺正坐在案几前,手持竹简,目光专注
子履躬身行礼:“先生,子履此次前来,是真心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开创一番大业。”
仲虺抬起头来,看着子履,目光深邃:“大王,我久闻您的大名,也知您心怀天下。但如今之势,要推翻夏朝的暴政,谈何容易?”
子履诚恳地说道:“先生,正因困难重重,才更需要先生这样的贤才相助。子履愿以性命相托,为百姓谋幸福,哪怕前路充满荆棘,也绝不退缩。”
仲虺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大王,您的决心令人敬佩。但我还需时间考虑。”
子履没有丝毫的不满,他说道:“先生,我愿意在此等候您的答复。”
接下来的日子里,子履每日都与仲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念和抱负,同时也倾听仲虺的见解和建议。子履的真诚和坚定渐渐地打动了仲虺,他看到了子履身上所具备的领袖品质和为天下苍生的无私之心。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仲虺对子履说道:“大王,我愿跟随您,一同为这天下谋一个新的未来!”
子履大喜过望,激动地握住仲虺的手:“有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回到商国,子履任命伊尹为左相,负责政策的推行。仲虺为右相,负责招兵及练兵。
一日,子履、伊尹和仲虺正在殿内商议国事。
“主公,如今夏朝国力渐衰,但其根基尚在,我们若要取而代之,需徐徐图之。”伊尹拱手说道。
子履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吾等志在救民于水火,必当谨慎行事。”
仲虺上前一步道:“主公,属下听闻夏之属国葛国,国君暴虐无道,百姓苦不堪言。我们何不以此为突破口,既能彰显我商国正义,又可试探夏朝的反应。”
子履沉思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但需谋定而后动。”
于是,子履命伊尹和仲虺着手准备征伐葛国之事。
伊尹亲自前往葛国,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只见葛国土地荒芜,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葛国国君横征暴敛,沉迷酒色,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伊尹心中悲愤不已,返回商国后,将所见所闻一一禀报给子履。
“此等暴君,当伐之!”子履愤怒地拍案而起。
子履的军队在仲虺的训练下,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出征之前,子履站在高台之上,对着将士们高声说道:“吾等此番出征,乃是为了拯救葛国百姓,铲除暴虐之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华夏历1092年,商军浩浩荡荡地开往葛国。葛国国君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却毫无抵抗之力。商军迅速攻破葛国城池,葛国国君被生擒。
子履进入葛国都城,百姓们夹道欢迎,高呼万岁。子履安抚百姓,开仓放粮,废除了葛国国君的苛政。
子履伐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夏朝。夏桀大怒,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商国子履擅自征伐我属国,分明是不把我王放在眼里,应当兴兵讨伐!”一位大臣愤怒地说道。
但也有大臣劝道:“子履素有仁德之名,此次征伐葛国或许事出有因。且商国国力渐强,不可贸然出兵。”
夏桀犹豫不决,最终未下定决心出兵征讨商汤。
子履在葛国整顿政务,安抚民心。此次胜利,让商国的声望大增,周边的诸多小国纷纷前来归附。
子履论功行赏。伊尹和仲虺受到了重赏,但他们却丝毫不敢居功自傲。
“主公,此次胜利只是开端,夏朝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需加紧准备。”伊尹忧心忡忡地说道。
子履点头道:“吾深知此理,今后当更加励精图治,壮大实力。”
华夏历1093年,经过一年的整顿,商军日益强大,子履知道,要想推翻夏朝,必须先削弱夏桀的势力。而夏的属国韦国,便成为了子履的第二个目标。
“大王,韦国虽小,但其与夏朝关系紧密。若能一举拿下韦国,既能彰显我商国之军威,又能断夏朝一臂。”伊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仲虺拱手道:“伊尹所言极是,韦国之君向来对夏桀忠心耿耿,伐韦乃是义举,必能赢得民心。”
子履微微点头,目光炯炯:“吾意已决,誓要伐韦。但此战关乎重大,当如何部署,还需从长计议。”
伊尹沉思片刻,道:“大王,韦国兵少力弱,但其城防坚固。我们当以奇袭为主,先派一支精锐部队绕至韦国后方,趁夜色发动攻击,打开城门,然后大军再一举攻入。”
仲虺补充道:“同时,可派出使者,劝说韦国百姓,让他们知晓大王乃是为救民于水火而来,减少抵抗。”
子履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开始秘密筹备伐韦之事。
经过精心准备,子履的大军踏上了征途。茫茫荒野中,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子履骑在马上,心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念。
夜晚,繁星点点。商国的奇兵悄悄地接近了韦国的城墙。为首的将领一挥手,士兵们迅速架起云梯,向着城墙攀爬而上。
韦国的守军在睡梦中被惊醒,慌乱中起身抵抗。但商国的奇兵如神兵天降,迅速占领了城门,打开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