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第52章 凤鸣岐山

书名: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字数:3660 更新时间:2024-11-13 05:19:49

词曰:

遥望岐山烟霭处,祥辉瑞彩云悠。凤鸣嘹唳动千秋。圣踪遗韵在,德化永长留。

济世经邦兴伟业,雄图壮志难休。岐山姜水自风流。英名传万古,光彩耀神州。

话说武吉匆匆忙忙奔回家中见母亲。

见到母亲,武吉泪如泉涌,将经过渭水见到姜子牙和进城打死人之事和盘托出。母子俩相拥而泣,悲声不止。哭了一会儿,武吉母亲缓缓收住泪水,眼中忽然燃起一丝希望的光芒,说道:“那个渭水垂钓者必是有能为的人,咱们去求他,或许还有救。”

武吉望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心中也升起一丝希望。于是,母子二人一夜未眠,天没亮就来到渭水边姜子牙垂钓之处,静静等待着。

大约辰时左右,只见姜子牙提着鱼篓,扛着钓竿,悠然走来。武吉母子急忙跑过去,双双跪倒在姜子牙面前。武母声音颤抖道:“仙长救命。”

姜子牙忙将二人扶起,说道:“老人家,何故行此大礼,折煞我也。”

武母涕泪纵横,将武吉打死人之事一五一十地告与子牙。她紧握着子牙的衣袖,哀求道:“仙长,求您救救我的儿子,他并非有意伤人,只是一时失手。若他被治罪,老身孤苦无依,可怎么活呀。”

子牙目光温和,注视着眼前这对可怜的母子,心中涌起一阵怜悯。他沉吟片刻,道:“老人家不必担心,我这有一颗药丸,今日巳时三刻和水服下,我保你儿子无事。”

武吉母子感激涕零,连连叩头谢恩。随后,怀揣着希望,母子二人匆匆回家而去。

回到家中,武母依照子牙所言,在巳时三刻让武吉服下药丸。武吉服下后,只觉一股暖流在体内流淌,身心顿时倍感轻松。

武吉服药之后与母亲告别,满怀愧疚与无奈进了城,来到刑部衙门伏法。县官升堂,武吉如实将事情经过全盘托出。县官听后,命人先将武吉关押,自己则前往上大夫散宜生府上禀报此事。

散宜生深知西伯侯日理万机,便让县官依法办理。同时,考虑到武吉死后老母无人奉养,吩咐从户部支取二百贯钱给予其母。

县官回衙,判处武吉饮鸩而死。武吉深知自己罪责难逃,流着眼泪饮下了鸩酒。不多时,他便七窍流血,倒地身亡。县官依照吩咐,命人将武吉的死尸并二百贯钱送往其家中交给武母。

武母见到儿子的尸首,悲痛欲绝,大哭不止,心中甚至咒骂起姜子牙。本来说可保武吉不死,如今只见儿子的尸体冰冷地躺在地上。然而,事已至此,无奈的她只好从户部给的二百贯钱中拿出一部分买了一副棺材,将武吉盛敛其中,棺材盖暂倚在棺材一侧。

夜,渐渐深了,万籁俱寂。将至半夜,武母守在棺材旁,满心哀伤,难以入眠。忽然,她听到棺材中有轻微的说话声。武母大骇,顿时毛骨悚然,但出于对儿子的牵挂,她还是战战兢兢地望向棺材之内。只见武吉嘴唇微动,似乎在说着什么。武母凑近倾听,听得武吉轻声说道:“水,水,母亲,母亲。”

武母又惊又喜,急忙找来一碗水,颤抖着双手慢慢灌入武吉口中。不一会儿,从武吉口里流出一股股黑血,那血渐渐转红。武吉悠悠醒转,眼神迷茫,看到武母关心的面容,虚弱地问道:“母亲,我是在地府吗?”武母喜极而泣道:“孩子,你没死,你又活了。”

武吉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竟然死而复生,母子二人相拥而泣。可欣喜之余,武吉也深知自己的死而复生定与姜子牙的药丸有关。于是和母亲商量,愿拜姜子牙为师,学本领,搏个更好的前途。武母同意。

武吉前往渭水之畔,来寻姜子牙,决定拜其为师。姜子牙见武吉心诚,便收他为徒。从此,武吉的生活多了一份期许,白天砍柴卖柴,夜晚便前往子牙住处学艺。

这一天,武吉又如往常来到集市上卖柴。而西伯侯姬昌恰巧出门访贤,他那充满智慧和仁爱的目光落在了武吉身上,顿时大为不解。转头问身旁的散宜生道:“散大夫,那武吉怎么还活着。” 散宜生也是一脸的疑惑,赶忙应道:“君侯莫急,我去问问。”

散宜生走到武吉面前,上下打量一番后问道:“你是武吉?” 武吉忙恭敬回道:“散大夫,小人正是武吉。” 散宜生紧盯着他,不解地问道:“你不是饮鸩酒死了吗?” 武吉深深吸了口气,隐瞒了部分实情,说道:“散大夫容禀,我当日确实饮鸩而死,我母亲听闻渭水边有一垂钓者,是个神仙。可救我性命,就去求他,他给了我母亲一颗药丸,给我服下,我这才又活了过来。” 散宜生听闻,连连称奇,立刻将此事回禀给了姬昌。

姬昌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道:“既然他已死过,便已还了王相的命,如今他又重生,那也是他的造化。只是他说的渭水垂钓者,莫非应在飞熊之兆上。”心中疑惑未解,便对散宜生说道:“散大夫你去问问,那位渭水垂钓者姓甚名谁。” 散宜生领命,将武吉叫到车驾旁边,问道:“你可知那渭水垂钓者的姓名?” 武吉不假思索地回道:“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我如今已拜他为师了。”

姬昌听到“号飞熊”三个字,心中一阵激动,犹如久旱逢甘霖,忙道:“武吉快带本侯去见你的师父。” 武吉不敢怠慢,挑起担子在前面引路。

一路上,姬昌思绪万千。那飞熊之兆困扰他已久,如今似乎终于有了端倪。他期待着与这位传说中的高人相见,渴望他能为周国带来新的希望和指引。

来到了渭水之滨。姜子牙仍稳坐于江边,垂钓竿在手中,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看透这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姬昌快步上前,拱手作揖道:“可是姜尚姜子牙先生?” 姜子牙微微一笑,放下钓竿,起身回礼道:“正是在下,不知君侯来访,有失远迎。”

姬昌激动地说道:“先生大名,如雷贯耳。近日闻听武吉之事,更是对先生的神通钦佩不已。且先生号飞熊,正应我那梦中之兆,想必是上天指引,让先生助我周国成就大业。” 姜子牙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缓缓说道:“君侯仁德,天下皆知。子牙不过是一介村夫,承蒙君侯看重。”

姬昌诚恳地说道:“先生过谦了,如今天下纷乱,百姓受苦。我周国虽有心为民谋福,但仍缺贤能之士相助,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出山助我。” 姜子牙望着姬昌那殷切的目光,心中已有了决断,道:“君侯既有如此宏愿,子牙愿效犬马之劳。”

姬昌大喜,当下与姜子牙一同回返都城。从此,姬昌以子牙为相。姜子牙成为了周国的重要谋臣,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周国的崛起出谋划策。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国日益强盛。他推行仁政,训练军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们士气高昂。而姬昌对姜子牙更是信任有加,凡事也皆与其商议。

话分两头,自子受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之后,天下局势便开始动荡不安。

两侯之子姜文焕和鄂顺,怀着血海深仇,自动继承侯爵。他们广纳贤才,招募兵马,收集粮草,实力日益壮大。

华夏历 1637 年,东伯侯姜文焕与南伯侯鄂顺高举反商大旗,其麾下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陷了商朝的六座城池,商朝的江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而此时,太师闻仲正在远方平定平灵王的叛乱,分身乏术,无法回朝救急。子受在王宫中,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众爱卿,如今东伯侯与南伯侯叛乱,太师无法抽身,谁可为朕解忧?”子受愤怒地拍着王座。

朝堂之下,大臣们噤若寒蝉,生怕触怒了子受。这时,武成王黄飞虎挺身而出:“陛下,臣愿领兵平乱,定不辱使命!”

北伯侯崇侯虎也随即上前说道:“陛下,臣也愿同武成王一起,剿灭叛军!”

子受大喜:“好!黄飞虎、崇侯虎,朕命你二人速速整顿兵马,出征平乱!”

黄飞虎回到府邸,立即召集亲信将领,部署作战计划。他深知此次平乱责任重大,关系着商朝的安危。

另一边,崇侯虎却心怀鬼胎。他想趁此机会,打压黄飞虎,扩张自己的势力。

两军会合后,黄飞虎主张正面进攻,以雷霆之势击溃叛军。而崇侯虎则提议迂回包抄,试图保存自己的实力,让黄飞虎的军队充当先锋。

黄飞虎心中恼怒崇侯虎的自私,但为了大局,他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战场上,姜文焕和鄂顺所率领的叛军士气如虹。黄飞虎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商军将士们也受到鼓舞,拼死作战。

然而,崇侯虎却故意拖延,不给予及时的支援。黄飞虎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但他们依旧顽强抵抗。

就在这危急时刻,黄飞虎的长子黄天化带领一支奇兵赶到,解了黄飞虎之围。

崇侯虎听说黄飞虎被黄天化所救。怕黄飞虎将自己故意拖延救援报告商王,所谓先下手为强,崇侯虎先写信给费仲尤浑,并派快马送信而去。自己率领军队先于黄飞虎撤回朝歌。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商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姜文焕和鄂顺见势不妙,暂时撤退。

黄飞虎知道,叛军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必将卷土重来。

在营帐中,黄飞虎彻夜未眠,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

决战的时刻来临。黄飞虎与姜文焕、鄂顺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战场上金戈铁马,杀声震天。黄飞虎挥舞着长枪,勇猛无比。最终,在黄飞虎的带领下,商军大获全胜,姜文焕和鄂顺率领残部逃离。

姜文焕和鄂顺的联军遭遇了大败。残兵败将们士气低落,两人在营帐中相对而坐,面色沉重,一同总结着失败的缘由。

“此次失利,实乃吾等太过心急,反商之事,应徐徐图之。”姜文焕紧锁眉头,语气中充满了懊悔。

鄂顺应声道:“姜兄所言极是,如今,那商王子受荒淫无道,杀忠臣,亲小人,重色轻贤,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反观西伯侯仁德之名远播,天下人心归周,不如我们联合西伯侯共同反商,或许还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