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章 姬辟方继承王位 周夷王烹煮齐公
词曰:
华殿巍峨映日边,姬辟方,登九五,威仪万千。龙袍加身承天命,誓将社稷固金瓯。
想当年,周夷王怒,烹煮齐公恨难休。权谋纷争何时了,一朝易主改春秋。
在华夏历 1805 年,周懿王姬囏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然而,他的离去却在周王朝的宫廷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懿王的太子姬燮,生性软弱,缺乏王者应有的果敢和决断。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他的软弱无能让众臣对周王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按照周王朝一直以来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姬燮本应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可他的性格和能力却让众人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懿王的叔父姬辟方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浑身散发着一种坚毅和果敢的气息。在周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的治国之策早已心存不满。懿王在位期间,周王朝的国力日渐衰落,曾经的辉煌不再,四方诸侯也渐渐生出了不臣之心。而懿王竟还做出了放弃故都镐京这一令人震惊之举,这对于整个周王朝的统治阶级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的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姬辟方深知,若让软弱的姬燮继位,周王朝恐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壮志,对治国之道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多年的历练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如今,面对王朝的困境,他决定挺身而出,为周王朝的未来奋力一搏。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里,宫廷内气氛凝重。大臣们齐聚一堂,商讨着王位的继承问题。姬燮站在一旁,低垂着头,神色惶恐不安。姬辟方则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众人。
“大王已崩,国不可一日无主。依祖制,当由太子姬燮继位。但如今王朝衰落,外有诸侯虎视眈眈,内有民生困苦,太子性格软弱,实难担当此重任。吾认为,姬辟方王叔能力出众,有勇有谋,可为我周王朝带来新的希望。”一位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话语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赞同,认为应以国家为重,选择有能力的君主;也有人反对,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不可违背,否则祖宗之法将荡然无存。
姬辟方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诸位,吾深知此举违背祖制,但吾之所为,皆是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及时改变,王朝危矣。吾愿倾尽所有,重振周室雄风,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诸侯敬畏臣服。”
姬燮此时被吓得抖似筛糠,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叔祖,侄孙无能,愿将王位让与您,只求您能留侄孙一条命。”
最终,在众人的权衡和抉择下,姬辟方成功登上了王位,成为了周孝王。
然而,他的继位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仅仅激起了层层涟漪。史官们对于这位违背祖制的君主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史书中对他的记载甚少,只有简短的一句:“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之后再未提及孝王。他们或许是在坚守着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观念,又或许是对这位打破常规的君主不知该如何评价。
姬辟方心中始终铭记着周朝曾遭受犬戎入侵的耻辱。那烽火连天、百哀嚎号的场景,如同阴影般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决心要一雪前耻,重振周朝的威严。
于是,姬辟方即位后毅然下达命令,让申侯率军西征犬戎。申侯,这位申国的国君,在接到王命的那一刻,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与不愿。他深知战争的残酷,那意味着无数无辜百姓和士兵将命丧沙场,两国都将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之中。
在王宫的大殿上,申侯鼓足勇气向周孝王进言道:“大王,我的先祖娶骊山氏之女,生下一女,此女嫁与西戎的胥轩为妻,育有一子名曰中潏。中潏因母亲的缘故归服大周。而我的女儿又嫁给了中潏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若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成来继承大骆的嗣位,臣能担保西戎人定会顺服,使我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
原来,大骆有一庶生的长子,名唤非子。非子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尤其擅长养马。他所养的马匹个个精良,神骏非凡。有一次,非子前往犬丘贩马,机缘巧合之下,竟撞见了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见这年轻人精明能干,眼中透着聪慧与坚毅,心中甚是欢喜,便毫不犹豫地把他留在王都,任命他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
申侯深知非子在周孝王心中的分量日益加重,担心日后周孝王会让非子回国承嗣,与他的外孙争位。此番建议,表面看似为了朝廷的安宁,实则是为了自家外孙的前程,为了家族的荣耀与利益。然而,周孝王一心想要解决西部边境的危机,并未察觉到申侯的私心。
周孝王坐在王座上,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在心中权衡着申侯的建议,战争意味着流血牺牲,军费的开支也将是巨大的负担。若真能如申侯所言,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西戎顺服,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良久,周孝王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申侯,说道:“若真能如你所言,使西戎不再侵犯我边境,朕便答应你的请求,不会放非子回国。”
申侯心中大喜,赶忙跪地谢恩:“多谢大王,臣定不辱使命!”
申侯匆匆离开王宫,踏上了前往西戎的道路。一路上,他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关乎着无数人的命运,稍有不慎,不仅自己的家族会陷入危机,还可能再次引发两国的战争。
当申侯抵达西戎,见到西戎的首领时,双方的气氛紧张而凝重。西戎首领目光中充满了警惕与怀疑,他大声问道:“申侯,你来为谓何事?难道周朝又要兴兵攻打我们?”
申侯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首领莫要惊慌,我此次前来,乃是为了给两国带来和平。我大周的君王深知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损失,愿意与西戎修好。只要你们答应不再侵犯我边境,我大周可以给予你们诸多好处。”
西戎首领冷哼一声:“好处?你们周朝向来狡诈,如何让我相信你的话?”
申侯赶忙解释道:“首领,我外孙大骆之子成,将继承大骆的嗣位。只要此事能成,我保证西戎与大周将永享太平。我申侯以家族的名誉起誓,若有违背,天打雷劈!”
西戎首领沉默不语,他在心中思考着申侯的话。过了许久,他终于开口说道:“申侯,我暂且相信你。但倘若周朝背信弃义,我们西戎定会再次拿起武器,扞卫我们的家园!”
申侯连连点头:“首领放心,我定会让周朝遵守承诺。”
就这样,在申侯的努力下,西戎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消息传到周朝王宫,周孝王大喜,重重赏赐了申侯。
华夏历 1807 年,阳光洒在西周王朝巍峨的宫殿上,折射出庄重而神秘的光芒。这一年,西戎遣使入朝,队伍蜿蜒如龙,带着百匹良马,一路风尘仆仆。
当西戎的使者踏入王宫,那百匹良马的身影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些马匹高大健壮,毛色鲜亮,步伐矫健,仿佛带着西戎大地的豪迈与野性。周孝王高坐在王座之上,看到如此众多的良马,脸上不禁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重重赏赐了来使,回赠了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珍贵礼物,以显周室的慷慨与大度。
在西周王朝,马,乃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祭祀之时,马是沟通天地神灵的神圣载体;农耕之际,马能助力开垦广袤的土地;战争之秋,马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然而,周朝的养马业发展却一直迟缓,优良健壮的马匹大多依赖进口,这始终是周孝王心头的一块隐忧。
此次西戎进献的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周孝王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发展王朝养马业的绝佳契机。他目光炯炯,心中已有了盘算。在朝堂之上,周孝王郑重地宣布,让非子前往汧渭之间,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一个满怀壮志的青年,接到王命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深知,这是一份无比艰巨却又荣耀至极的使命。孝王为他开辟了专门的牧场,那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水草丰美,是马匹生长的理想之地
非子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踏上了前往汧渭的征程。他日夜操劳,精心照料着每一匹马。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到夜晚的繁星点点布满天空,非子的身影总是穿梭在马群之间。他观察马的习性,研究它们的饮食,调配最适合的饲料,为生病的马寻找医治的方法。
时光荏苒,华夏历 1810 年,非子为王室养马已整整三年。这三年里,他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而成果也是显着的,马群数量大增,一匹匹小马驹茁壮成长,成为了周王室宝贵的财富。
消息传到王宫,周孝王龙颜大悦。他亲自前往汧渭视察,看到那成群结队、膘肥体壮的马匹,心中满是欣慰和自豪。他当场宣布,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建立秦国,号称秦嬴。非子跪地谢恩,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发誓将永远效忠周王室。
在周孝王的治理下,周王朝的马匹供应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拥有了强大的骑兵力量,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后盾。同时,这股新兴的军事力量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的一种军事震慑,使得各诸侯国对宗周的权威更加敬畏,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
周孝王心怀壮志,一心想要中兴周室。他改革政治,加强军事,发展经济,希望能让周王朝重现昔日的辉煌。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华夏历 1811 年,周孝王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中兴周室的大业,便突然身患重病。王宫上下,一片忧虑。太医们日夜守候,用尽了各种办法,却依然无法挽回孝王的病情。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周孝王躺在病榻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满是遗憾。他想起了自己未竟的事业,想起了那些为了周王朝的繁荣而付出的努力。但他知道,生死有命,自己已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