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魂管仲
作者:战化军 | 分类: | 字数:32.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4章 商山冶铁
君臣讨论着玄妙的道,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商山脚下。齐国在这里采矿冶铁,聚集了很多的采矿工和铁匠,在山脚下很快形成了一个村落,虽远在临淄城外,却不按鄙野编制,而是像国都中的工乡一样,直接归朝廷管理,称作冶里。
吕树早就率领一帮官员在冶里官道上迎接。这吕树自从被管仲推荐担任轻重九府的长官以来,负责整个齐国的铸币和盐铁专卖,吸引各国商人云集齐国,一车车的粮食布帛源源不断地运来,又将一车车的盐和铁制生活工具运往各国,迅速聚集了天下财富,对富国富民贡献很大。同时还通过买贱鬻贵,来调剂物资余缺,从而市场物价平稳,有效地杜绝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在此基础上,又开展起了农具、种子的赊销业务,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缺少农具、种子的农民可以先赊购,待庄稼收获后再付费,对促进农业生产又立了大功。吕树积极落实管仲的改革部署,能力超群,业绩显着,很受管仲的信任。本来他只是主管商品流通,这采矿、冶铁等生产环节的事不属他管辖,但由于铁器实行国家专营,管仲便来了个能者多劳,将盐、铁的生产管理职责也划给了轻重九府,这样一来,吕树也就成了齐国冶铁业的总负责人。
冶里在商山东麓,站在村西向山坡望去,是一片繁忙景象。近处是一排排的冶炼炉,每一座冶炼炉都连接着四五个用来鼓风的炉橐,有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时刻不停地轮流挤压炉橐。这炼铁的关键是温度,这鼓风是提升温度的关键。这真是一个力气活,在挤压炉橐时都光着上身,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冶炼炉像是下粗上细的大肚子烟筒,里面填满了木炭和矿石,火焰从上面的炉口中呼呼地窜出来,有一尺多高。看到火苗小了,就再往炉口中添加木炭。接连劳作五六个时辰后,人们打开用黄泥密封住的炉门,用铁夹子把里边的铁块掏出来。由于温度不够,此时的冶炼还不能使矿石完全液化,只是烧成软软的泥巴状。这时铁匠们围上来,分成几组,每组三人,把它放到铁砧上,反复不停地锻打,从而打出里边的杂质,增加它的韧性,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趁热打铁。
然后人们把已经冷却的铁块运回村里。村里几乎家家都有铁匠棚,在工棚里人们继续烧,继续锻打,经过一遍遍地烧炼,一遍遍地锻打,铁质越来越纯,正所谓百炼成钢也就是这个意思。
再然后,又由技艺高超地工匠去打造成各式各样的铁器……
在驿馆中稍事休息之后,吕树陪同齐桓公、管仲攀登商山。君臣一行来到山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望。向西、向北、向东三面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只有东北方向有一座山丘,孤零零地,像一只落单的大鸟静静地伏在那里。齐桓公问道,那就是凤凰山吧?管仲回答正是。齐桓公提出,这次可以去看看。管仲说道可以,从商山过去,不过十余里,转眼即到。齐桓公又转身向南望去,只见一道山梁将商山与南边山峦连接起来,山梁起伏不平,林木茂密,一片郁郁葱葱。突然,齐桓公看到山梁深处有一股股的烟雾腾起,便问道这是为何?吕树答道那是在烧木炭。炼铁需要大量的木炭,人们就地取材,就地炼制,能节约大量人力。
从山上下来,走到半山腰,齐桓公说,怎么没看见开采矿石?吕树说,我这就带君上去看。吕树说着,带着齐桓公、管仲离开登山道路,沿着一条小路向着东北边斜插过去,走不多远,便渐渐听到敲击声,向着声音走去,那敲击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
突然前边出现一个石坑,一块巨大的石板中间却凹陷下去,形成一个直径两丈有余,深约一人多高的石臼。吕树指着石坑道,当地人称它叫铁牛窝,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哩。齐桓公笑笑说,你卖什么关子,还不快说来听听。吕树却道,君上莫急,这故事我到山下再讲,请君上、相国先看看这里的石头有什么不同。齐桓公、管仲应声向四周石头看去,发现别处的是青色,而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管仲点头道:“莫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吗?”
吕树道:“正是。”
齐桓公道:“都说仲父见多识广,果真如此。”
君臣又前行数丈,眼前出现一条长沟,人们正在沟中开采矿石,到处都是开山劈石的敲击声。齐桓公、管仲欲向前观看,吕树急忙拦住,直说前边危险,不可靠近。二人只好远远地站在沟边高处张望,只见沟底一片繁忙。人们都赤裸着上身,有人挥舞着大锤,一锤又一锤地砸向巨石,直砸得火星四溅,乱石横飞。有人将砸开的碎石一锹一锹地装进筐里,又有人将筐抬走……乍看去很乱,但仔细观察,倒是井然有序。
齐桓公感叹道:“这采矿、冶炼的活都很累人哩。”
吕树说道:“这比原先强多了。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让这里都用上铁制工具,要不然比现在累多了。”
齐桓公突发怜悯之心:“他们都衣食无忧吧?”
“君上放心。相国早有交待,保证让他们人人食可果腹,衣能蔽体,居有其屋。”吕树望望管仲说道,“相国有言,臣一刻不敢忘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有成。”
齐桓公点头说好,又话题一转,对吕树道,你刚才提到的铁牛窝的故事快说来听听。吕树应道,请君上先到山下观看炉姑庙,到那里讲来更方便。
说着,君臣一同往山下走去。不一会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一座高冢,冢前有高屋三间。门上有匾,上书“炉姑庙”三个大字。吕树领着齐桓公、管仲进屋,只见房屋正中有一尊塑像,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生得慈眉善目,俊俏而安详。四周墙上都是壁画,都是些在山上开采矿石、烧制木炭、冶炼等劳作场景。让人不解的是,有一头牛伏在一个石窝里,身边四周窜着火焰。吕树手指着这幅画说道:“这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铁牛窝。”
吕树给齐桓公、管仲讲述了一个在当地流传已久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在商山上有一头铁牛,白天趴在铁牛窝里睡觉,夜里就下山吃地里的庄稼。铁牛个头大,食量也大,每夜都祸害数十亩,百姓不堪其苦。官府召集了十几名工匠来冶炼它,可就是融化不了。工匠们不停地往铁牛窝里添加木炭,十几副炉橐不停地鼓风,火焰呼呼地响,把石头都烧红了,铁牛却丝毫无损,白天照常呼呼睡大觉,夜里依旧下山吃庄稼。官府以为工匠不出力,于是下令:限七七四十九天内将铁牛融化,如若不然,将工匠一律斩首。工匠们不敢懈怠,齐心协力,用尽各种办法,却仍然一筹莫展,眼看着限期已到,工匠们一个个愁眉不展。这山下有一个村姑叫玉蛾,她的父亲也是冶炼铁牛的工匠之一。在第四十八天时,玉蛾照旧去给父亲送饭。父亲愁得吃不下去,玉蛾眼瞅着父亲劳累憔悴的脸,心如刀割。明天父亲就要被斩了!她眼含着泪水恨恨地看着那若无其事的铁牛,无意中拔下头上的荆钗朝铁牛掷过去。突然,奇迹出现了,那铁牛的一只牛角慢慢地融化了。工匠们都惊喜地狂呼起来,铁牛融化了!但是,铁牛只化了一只角而已。玉蛾心想是不是自己身上的东西能够融化铁牛?她又拔下一根发簪掷过去,铁牛的一只耳朵又开始融化了。玉蛾明白了,她的身子能够融化铁牛!她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铁牛窝里……铁牛融化了,流进了山里,变成了铁矿石。人们尊敬她,纪念她,称她为炉姑。
齐桓公、管仲听了,都感叹不已,连连称道这女子不简单,理应表彰才是。吕树道,这座坟就是玉蛾的衣冠冢,工匠们又在冢前建了这座炉姑祠,每年春秋两季定时祭拜,保佑顺利平安。
管仲对齐桓公道:“君上历来鼓励舍生取义,今日应该加封炉姑才是。”
“好!”齐桓公对侍从道,“传寡人旨意,封玉蛾为炉神,扩增庙宇,赐名为炉神姑庙,拨官差六人,专司庙宇维护清洁事宜。”
然后,齐桓公让准备供品,与管仲一道祭拜一番,请炉神姑保佑冶炼事宜一切顺利,造福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