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
作者:心百川 | 分类: | 字数:6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凉州之变(六)
张温遣董卓击先零羌,然董卓欲援周慎而不得张温之允。周慎,掌凉州主要兵权者也,朝廷虽疑董卓,故将大半兵权付之周慎。岂料周慎统军无方,遇战即败,且败势之速,令董卓亦惊愕不已。此败,实乃给了叛军北宫伯玉与韩遂可乘之机,周慎狼狈奔回,欲寻主帅张温汇合。
六路人马出征凉州,先是孙坚兵败,继之周慎。赵岐与袁滂闻周慎兵败之讯,皆胆战心惊。二人欲退而存实力,然叛军岂肯罢休,军甫一退,叛军即如狼似虎撵上,二人之军瞬间崩溃大乱,士卒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四路大军皆败,董卓军顿感压力如山。董卓虽此前连战连胜,然叛军缓过神后,竟对董卓军形成合围之势。
董卓军中大营,董卓怒不可遏,拍案大骂曰:“张温统军无方,指挥失误,致此次大军无功而返,凉州战略之地,竟遭此不可磨灭之损伤,实乃其过也。”旁侧军师李儒长叹一声,曰:“未料各路大军皆败,今凉州主控权尽失,主公,吾军当思撤离之策,否则恐有全军覆没之危。”董卓微微点头,犹豫片刻后曰:“吾意已决,当谋后路。”
遂传令李傕、郭汜、张济、杨定至渭水上游,拦水筑坝。李儒捋捋胡须,心中存疑,问道:“主公,此为何意?”稍作思索,忽展颜笑道:“主公高见,吾已知之。”董卓瞟他一眼,曰:“既明吾意,便依令行事。”李傕、郭汜、张济、杨定虽不明董卓用意,但李儒既传此令,亦无奈领军四千人照做。众将领皆不明董卓此举何意,私下议论纷纷。而贾诩,智谋之士也,一眼便窥出其中端倪,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之笑容。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杨定四人领命至渭水上游。李傕心中暗忖:“主公此令,着实令人费解,不知这拦水筑坝究竟有何深意?”郭汜亦嘀咕道:“吾等只知领军厮杀,此等筑坝之事,实不知其效用。”张济摇头道:“且先依令行事,主公必有其谋划。”杨定点头道:“许是主公另有奇策,吾等静候便是。”四人虽心中疑惑,但军令如山,只得埋头苦干。
牛辅不明其理,寻问贾诩曰:“文和兄,主公此乃何意?莫非欲堵水决堤乎?若如此,恐牵连我军。”贾诩捋捋胡须,淡然曰:“牛将军,主公自有妙计,吾等只需遵命行事,不必妄加猜测,以免误了主公大事。”牛辅虽心有疑虑,但亦无奈点头。
北宫伯玉与韩遂合先零羌之众,对董卓军合围。闻斥候报董卓军拦水筑坝捕鱼屯粮,北宫伯玉曰:“此董卓必欲拦水决堤以灌吾军,吾军当速攻之,免受灾祸。”韩遂心有疑虑,曰:“董卓此人,狡猾多端,此中或有诡计,吾军应再作打探。”北宫伯玉不以为然,曰:“贤弟,吾觉董卓必有阴谋,然此时不可贻误战机,当速取行动。”韩遂仍不放心,曰:“董卓军勇猛彪悍,正面对抗,于吾军不利,不如以消耗其粮草,围困之策,方为上策。”
边章至,闻二人争执,问其缘由。北宫伯玉力陈己见,边章思索片刻,竟认可北宫伯玉之言。韩遂面色难看,心中愤懑不已,暗忖:“汝边章与吾同为凉州大士族耿家下属,反叛耿家后,吾谦逊推举汝为主帅,汝竟如此不识时务,待战争结束,定要让汝知晓吾之手段。”
边章既同意北宫伯玉之策,遂遣大军攻董卓军。然至董卓军驻扎之地,却只见空空如也。原来董卓拦水筑坝,只为拦住渭水,其主力军已从下游悄然撤离。捕鱼屯粮,不过是迷惑敌军之借口。待敌军追至,李傕、郭汜、张济、杨定决堤放水,洪流滚滚,拦住了敌军追击之路。边章与北宫伯玉大怒,埋怨韩遂太过谨慎,致董卓逃脱。韩遂心中憋屈,对二人更是不满,然亦无可如何。
董卓军早逃出数百里,众将皆喜,纷纷夸赞主公董卓妙计。此次平叛,虽有局部小胜,然战略上实乃大败。张温和其余四路军皆损兵折将,唯董卓保存了实力。董卓遂退守右扶风,与鲍鸿会合。
汉灵帝闻此败讯,大怒,大骂张温无能。随即撤其职位,然张温八面玲珑,游走于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之间,竟免大罪,仍回京做官。董卓闻之,气愤难平,然汉灵帝见董卓保存实力,心中又喜又惧,终还是给董卓封官加爵,封为斄乡侯。
而韩遂心中对北宫伯玉与边章之不满日益加深。每念及边章不顾自己之见,盲目听从北宫伯玉之言,便觉怒火中烧。暗思:“此二人,目光短浅,只知强攻,若日后再有机会,定要让他们知晓吾之谋略方为上策。”
董卓军中,董卓心中亦有盘算。深知此次虽脱围成功,但凉州局势仍错综复杂。需谋长远之策,以图日后在这乱世之中占得一席之地。李儒则深知董卓之志,亦在思索如何助董卓成就大业。
凉州之乱,仍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止,各方势力在这风云变幻之中,继续角逐,而董卓,亦在这乱世之中,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纷争四起。讨伐大军竟遭大败,凉州之地至此彻底失控,局势之严峻,令人忧心忡忡。
汉灵帝于朝堂之上,唉声叹气,愁容满面,实不知如何是好。宦官集团之赵忠、张让等辈,心怀叵测,力劝汉灵帝放弃凉州,固守三辅地区,其言曰:“陛下,今凉州已乱,难以收复,不如弃之,保三辅之地,以图后计。”汉灵帝心有不甘,却又无奈点头。
于是,朝廷议事,询问各大臣之意见。大将军何进与士族代表,皆附议宦官之言,同意放弃凉州。何进拱手奏曰:“陛下,如今局势艰难,凉州实难坚守,当以三辅为重。”
然朝中诸多武官,如皇甫嵩、朱儁等,坚决不同意。皇甫嵩怒目圆睁,高声道:“陛下,若弃凉州,三辅之地亦难保!届时弘农、河内必乱,朝廷洛阳危矣!吾等当再派兵员征讨,以保大汉江山!”朱儁亦附和道:“凉州乃战略要地,不可轻言放弃。若此时退缩,贼寇必气焰嚣张,大汉威严何在?”
汉灵帝深知这些武官乃主战派,因其深知唯有战争,方能建功立业。而武官们亦深知,一旦没有战争,必被朝中一些文人墨客打击,加之宦官之迫害,大汉之危,近在咫尺!
朝中大臣,争吵不休,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方主张放弃,以保眼前之安稳;一方坚持征讨,以保大汉之尊严。
主战之武官言辞激烈:“吾等身为大汉之将,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岂能因一时之困,而弃祖宗之业!”
主和之大臣则反驳道:“尔等只知征战,不知民生之艰难!如今国力空虚,再战恐致民不聊生!”
双方争论愈演愈烈,汉灵帝见此情形,心烦意乱,无奈解散朝会。
而远在三辅地区之董卓,亦是忧愁不断。虽自己升官封侯,然凉州之地失控,其家人尚在临洮,安危未卜。
李儒深知主公之忧,劝解道:“主公,今凉州之乱,局势不明。当务之急,应立刻派得力心腹去接家人来三辅。一但被叛军得知,必会拿家人要挟,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点头同意,神色凝重,道:“汝所言极是,吾当速速安排。”
于是,董卓派胡轸、张济、段煨、牛辅等心腹将领,前往临洮接其家人来三辅。
此乃大汉风雨飘摇之际,各方势力皆为自身之利益与安危考量。然国家之命运,百姓之福祉,又将何去何从?汉室之未来,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不知这乱世何时方能终结,百姓何时方能重享太平。只盼有贤能之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这摇摇欲坠之大汉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