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魔传奇主帅:远征之路
作者:海天飞羽 | 分类: | 字数:13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8章 任意球大师
第198章 任意球大师
即使对手奥尔德姆竞技队名不见经传,但这场比赛也称得上是赛季经典。
——题记
联赛的第19轮,红魔作客伦敦斯坦福桥球场,挑战切尔西队。
红魔打出了控制力很强的一场比赛,尽管切尔西当年实力不算很强,但他们也并非孱弱之辈。在老板贝茨的执掌之下,切尔西比较早就开始转向欧洲大陆的战术体系,而且面对强队也舍得拉下面子来防守,打起防守反击一点都不觉得丢脸。在中前场切尔西也有快马,他们的快速反击非常犀利,经常会趁着对手在压制围攻时打出犀利的反击,直接越过中场杀到禁区,有着巨大的威胁。
弗格森非常重视切尔西,但战术打法上还是以我为主,还是要加强进攻。红魔这场比赛开始之后先下手为强,在切尔西还没有打出什么反击的时候就用进攻先击破了对手的防守。第11分钟曼联左路冲击对手被犯规,在禁区角外的10码左右获得了一个极好位置的任意球机会。埃尔文来主罚这个任意球,他摆好皮球,短距离助跑加速后大力抽向皮球。埃尔文发出这记35码左右的任意球速度很快,力量也很大,它直接划出一道惊人的弧线,带着急速的旋转,飞向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静止等待”中,这记任意球呼啸地飞进了对手大门!
现场评论员大呼,“埃尔文,太牛逼了!这个任意球无人可挡!”
的确如此,切尔西的门将在皮球飞来时完全没有准备,皮球飞入大门时都还来不及反应。他的确最后也做了扑救动作,但那个缓慢的侧扑更像是应付了事。
红魔就这样1比0领先,顺利地打开了进球大幕。
埃尔文精妙无比的右脚弧圈技术,看呆了场边观战的贝克汉姆。
当年还是个小孩的贝克汉姆心里想,“这可真是帅呆了,太酷炫了。我也一定要学到手,有朝一日我也能打进这样的弧圈任意球,那该有多好!”
贝克汉姆后来一直坚持苦练任意球技术,也得到了埃尔文的悉心指导。可以说埃尔文几乎将自己任意球的一身所学全部授予了小贝,包括之后贝克汉姆扬名立万的弧线任意球,被美名为“圆月弯刀”,其中奥妙诀窍,也都是出自埃尔文的教导和贝克汉姆的精益求精。
在当时的红魔队里,任意球主罚的高手不少,吉格斯也会弧圈球,罗布森和因斯则是大力出奇迹,坎通纳样样皆精但就是没有那一样特别擅长,休斯和麦克莱尔也是以大力抽射为主,如果论及威胁和精准度,论及视觉效果,那埃尔文的任意球技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领先之后的红魔继续稳健攻防的战术,既不大幅度后撤防守,也不会冒险急攻,这就让切尔西非常难受。落后的蓝军本来就缺乏攻坚能力,他们在曼联摆好的阵势面前很难有机会创造出进攻威胁。
上半场曼联1比0领先,进入下半场之后切尔西加强了攻势,他们主动改变战术压出来进攻。第49分钟切尔西左路勒克斯在中线附近传中,前锋安德森禁区内头球回做,中场迪尼跟进够大力射门,但却打偏了并没有能够给曼联造成任何威胁;第53分钟切尔西连续角球,几次传中造成了曼联禁区内警号四起,但布鲁斯和帕里斯特全神贯注,稳稳地及时将危险化解。
切尔西加强进攻,整个中场线都更多地压上,这也给了红魔反击的好机会。第59分钟红魔防守成功,立即转移出来到中路,因斯在禁区弧顶带球转移,很快就传到了右路。右路坎切尔斯基已经就位,而马克-休斯也来到这一侧加强攻势。坎切尔斯基和休斯巧妙配合过掉了切尔西中场,随即更是加速冲向对手腹地。等到东欧快车杀到了对手禁区,沿着边线下底之后,整个切尔西防守体系已经混乱不堪。沿着底线再切入两步之后,坎切尔斯基吸引了对手两个后卫前来封堵,他随即横传门前。麦克莱尔及时切入门前空当,抢到了小禁区中间位置,直接右脚轻松扫射,轻松愉快地将球送进大门!
曼联2比0领先,基本上锁定了胜局。
第67分钟切尔西猛攻曼联左路,埃尔文且战且退被压到了禁区外4码附近,这时候吉格斯回防,但切尔西已经直接传中。曼联禁区中布鲁斯和帕里斯特移动不及时,被对手前锋禁区中路提前启动,抢到前点甩头攻门,舒梅切尔飞尽身形,伸长手臂也无法将球扑出去。
切尔西1比2落后一球,形势好像突然又变得敏感起来。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5分钟左右,切尔西好像又看到了一些希望。
追回一球的切尔西开始投入更多的人员全力进攻,但曼联已经开始收缩防守,将中前场球员都更深度回撤己方半场。艰难顶住切尔西近15分钟的猛攻并不容易,但红魔球员期间发动了不少反击也都没有奏效。第85分钟切尔西中路进攻,一直推进到曼联的禁区里才被断球。攻防交换的时机稍纵即逝,曼联果断发动犀利反击。布鲁斯断球后交给埃尔文,埃尔文不停球直接传向中圈附近,那里有马克-休斯正全速跑向这个线路。休斯刚刚在防守时回到弧顶一带,现在反击时立即充当第一梯队冲锋。他跑到中圈位置时并没有受到什么拦截,接球后立即带球加速扑向对手腹地。切尔西中场和后卫们拼命回追,但已经跟不上休斯的速度。休斯带球杀入禁区后稍作调整,回追的切尔西后卫这时候才赶上来,直接在禁区里绊倒了他。
点球!
布鲁斯轻松镇定地一射破门,将比分锁定为3比1!
曼联大胜对手,进一步巩固了积分榜的领先优势。
到了圣诞节之后第一天,红魔客场出征奥尔德姆竞技队的邦德瑞公园球场,这是英甲联赛第20轮,传统的“节礼日”比赛。
奥尔德姆竞技队实力一般,但他们的战术风格非常激进,也是主动进攻的追求者。弗格森在这场比赛中继续双飞翼战术,吉格斯和坎切尔斯基联袂登场,韦伯和因斯坐镇中路,休斯和麦克莱尔顶在最前。比赛开始之后曼联和对手稍作试探,很快就占据了优势。曼联这场比赛稳住了中场中路,主打边路攻击。吉格斯和坎切尔斯基两人很快就展现了边路快马的威力,他们的技术和速度都是对手中场乃至后卫无法阻挡的。曼联加强进攻,奥尔德姆也展开队形进攻,这就让曼联的边锋得到更多的机会,奥尔德姆竞技被红魔两个边锋折腾得七零八落,很快就露出了破绽。上半场第11分钟红魔发动边路快攻,奥尔德姆竞技队不得不加派人手加强协防,吉格斯吸引对手两个中场球员协防,传给回撤的休斯。休斯接球转身和因斯做了一个简单的传接配合,并且带走了一个中后卫。因斯拿球之后立即传出一个斜线球,穿过了对手整个防线。这时候红魔的埃尔文插上到了禁区的右侧,对手已经完全没有人防守,他的工作非常轻松。就这样,红魔30秒之内打出了精彩的战术,球员们由边转中,再由中路的传球大斜线撕破对手防线,最后由红魔左后卫完成轻松推射破门的一击。
红魔领先之后继续进攻,并没有保守,而对手则陷入了短暂的混乱。曼联第17分钟后场断球,帕克立即发动反击直传给前方队友。坎切尔斯基在右路前场得球后马上加速,一路带球杀向对手中路,奥尔德姆竞技队多名防守球员跟着后面苦苦追赶,眼睁睁地看着他像灵猫一般左扭右拧,轻松无比地直接穿过了防线,然后形成单刀面对门将。坎切尔斯基面对门前的倒地封堵,继续带球用假动作过掉了门将,到了小禁区边上迅速调整姿势,起右脚命射。即使对手门将及时回到门线上并飞身扑救,但也依然阻止不了皮球飞进大门。
2比0,红魔扩大了比分。
下半场红魔任意球战术再显威力。第53分钟埃尔文在对手大禁区前5码位置主罚任意球,他再次发出了一记力大无比的抽射,直接轰破了对手大门。这个射门激起了全场球迷的欢呼,埃尔文不仅仅会弧线任意球,他的大力抽射也同样威力十足。
曼联3比0领先,球迷们以为比赛差不多就此结束,但所有人都没想到比赛在50分钟之后才算进入最精彩的部分。被埃尔文打进一球之后,奥尔德姆竞技队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依然全力猛攻,并且瞄准曼联防线的漏洞,创造了不少的机会。
第57分钟奥尔德姆竞技队中路推进,曼联的韦伯防守不力被对手过掉,因斯去堵截对手中路球员,被对手打了一个2过1撞墙式配合轻松摆脱,然后直接起脚射门。布鲁斯封堵没有成功,舒梅切尔也无法扑到这记势大力沉的轰门。
1比3,奥尔德姆竞技队追回一球。
奥尔德姆竞技队继续加强攻势,红魔也继续和对手互捅。第62分钟曼联获得机会,中场抢断对手脚下皮球,迅速展开攻击。坎切尔斯基右路中场边线附近得球,立即高速推进。他和马克-休斯做了一个大型二过一撞墙配合,撕开对手防线,杀到了底线传中。麦克莱尔准时到位,轻松扫射破门,帮助红魔打进了第4球。
曼联4比1再次领先3球。
红魔意犹未尽,韦伯在前场左路接到界外球后一个假动作潇洒摆脱对手后卫,随即高球传中。这个传中本来不算太有威胁,因为落点之处有奥尔德姆竞技3个后卫在盯着,红魔一个攻击球员都不在那个位置,但奥尔德姆竞技的后卫们压力下把球顶给了旁边的麦克莱尔。麦克莱尔果断地起脚扫射,再次轰破了对手大门。
曼联5比1!
比赛进入第74分钟之后,奥尔德姆竞技队趁曼联全队有所松懈之时,接连通过长传冲掉打进2球,把比分改写成3比5。这个比分不仅令弗格森不满意,也让舒梅切尔感到丢脸。曼联的防线承受了身后和场边的双重咆哮攻击,全部都变得小心起来。
比赛最后阶段,依然活力十足的吉格斯再次尝试攻击。这一次是在曼联后场发起,埃尔文断球后传给因斯,因斯接球直接向前方的左路空当传球。吉格斯在左路急速启动,他反越位成功,轻松越过了艰难转身回追的对手中场,然后在左路一路飞奔。到了对手的禁区角前,他的面前已经是一个无人防守的禁区。
对手的门将绝望地出迎封堵,吉格斯随即灵巧地用一个假动作过掉对手,轻松地把球打进死角。
曼联再次扩大比分差距到3球,这个比分也一直保持到完场结束。就这样,红魔完成了一场6比3的大胜!
吉格斯在闪闪发光,麦克莱尔在轻松吃饼,坎切尔斯基在轰隆隆地飞驰,布鲁斯在进球,埃尔文用任意球破门......这样的红魔真是火力十足,热闹非凡。谁都能进球,谁都有独门绝技。他们看上去速度飞快,无论是攻坚战还是反击战,都踢得游刃有余,令人充满了信心。
一场大胜令红魔上下大涨士气,而在联赛打完半程的时候领跑积分榜,这是弗格森都没想到的大好局面。
BBC说,“曼联这场比赛足以成为本赛季的经典。两支球队开放性的进攻给球迷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弗格森的球队显然更有实力,他们也更能够应付各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