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谭家菜何大清,灭易中海
作者:用户11133361 | 分类: | 字数:12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42章 究竟该干点什么
何雨柱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知道父亲的话语是出于对家庭的关心,而不是对他的指责。他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认真:“我会记住的,爸。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避免让家里的人感到不安。”
“谢谢你,雨柱。”何大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我们都希望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到舒适和愉快。我们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让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生活。”
谈话结束后,何雨柱回到花园中,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感激和对家庭和谐的责任感。他知道,虽然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是出于善意,但在家庭中的行为也需要有所调整。他的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够在家庭和个人感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几天后,何大清注意到,何雨柱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变得更加细致和周到。尽管他对秦淮如的关心依然没有减少,但他在家庭中的行为变得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了过度的频繁拜访。
家庭中的气氛逐渐恢复了平静,但何大清心中的担忧依然没有完全消失。他知道,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是维护和谐的关键。他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够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今天早晨,四合院里又是熟悉的喧闹。邻里间的人们有的挑着水,有的从菜市场买完菜回来,有人从头顶扛着自行车进了大门。四合院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一如往常,大家还是互帮互助,日子过得倒也温馨。何大清正在院里悠闲地喝着茶,这时候,院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脚步声很重,还带着些许急促,紧接着,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
“柱子回来了!”大清微微抬眼,看见了来人,嘴角带起了淡淡的笑意。
这高大的身影正是何雨柱,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约莫三十岁出头,身材魁梧结实,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和茫然。何雨柱是何大清从小看着长大的,虽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他们之间的感情比亲父子还要深厚。何雨柱打小父母双亡,由何大清一手拉扯大,像个父亲般教导着他、关心着他。
“师傅,我最近……最近心里乱得很。”何雨柱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胡乱地抓了抓自己的短发,显得极不安。
何大清放下茶杯,抬头认真地看了看何雨柱的脸,细细观察他表情中的变化。何雨柱从来都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从小到大,遇到困难从不喊累喊苦,这样的他如今突然如此焦躁,显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坐下吧,慢慢说,心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何大清轻声说道,语气带着稳重的力量,似乎只要他说话,就能让人心安。
何雨柱坐在了青石凳上,眼神有些游移不定,低头看着地面,似乎不知道从何说起。
“师傅,你说……我这一辈子究竟该干点什么?”何雨柱终于抬头问道,这个问题显得格外沉重,似乎他憋在心里很久了。
何大清没立即回答,他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接着才说道:“你不是一直都在厂里干得挺好么?怎么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何雨柱的目光复杂,他站起身来,走到院子中央,双手插在腰间,看着院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像是在回忆些什么。他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厂里的活儿我干得是没问题,但我总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虽然收入还可以,可是心里总像缺了什么。最近我遇到个机会,可能是个转折,可我不知道该不该抓住。”
“转折?”何大清听到这个词,微微皱了皱眉,“说说看,什么机会?”
何雨柱走回到凳子上坐下,靠在背后的椅背上,深吸了一口气:“厂里有个老领导最近退下来,他手里有个项目,是个私营的小餐馆,规模不大,但他想找个可靠的人接手。前几天他找我谈了,说我在厂里工作稳当,手艺也不错,问我有没有兴趣接下这个餐馆。我一开始没当回事,可后来越想越觉得……或许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机会。”
“餐馆?”何大清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虽说他知道何雨柱的手艺不错,可是让他开餐馆,这可不是小事。
“你有过开餐馆的经验吗?”何大清直接问道,声音依旧沉稳。
何雨柱摇了摇头:“没有,不过我在厂里的伙食班帮厨好几年了,领导和同事们都挺满意我的手艺,再说了,我一直觉得做饭是一门艺术,我喜欢那种让人吃到好东西的感觉。可我又担心,担心失败,担心自己干不好。万一把店搞垮了,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何大清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权衡。何雨柱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那时他也是这样,心中怀揣着梦想,却被现实和顾虑牵绊了脚步。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几十年前。
“柱子,”何大清缓缓说道,“我年轻时也有过和你一样的困惑。那个时候,我也在厂里做了好些年,觉得自己没干出什么名堂。后来遇到个机会,可以调到技术部门,虽然是个不错的机会,但当时我也犹豫了好久。你知道我为什么最终没去吗?”
何雨柱摇了摇头,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他从小只知道何大清是个手艺精湛的老工人,从未听说过他还有过这样的经历。
“因为我害怕失败。”何大清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些许的自嘲,“年轻的时候,谁不想闯一闯?可我那时候有家有口,心里总想着,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不能让家里人跟着我一起冒险。于是,我选择了稳妥,继续在老岗位上干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