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超过国企,你说我没贡献?
作者:熋大 | 分类: | 字数:6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39章 机器人工厂复制中
恒创集团研发部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项目组,通过人工智能,定向在打工软件注册的用户发出邀请函。
医生、教师、厨师、理发师、化妆师...,各行各业专业人员都受到邀请。
受到邀请最多的还是专业工程师。
很快项目组人员达到十万以上,恒创总部大部分办公室都启用了。
陆恒天天待在办公室,头上佩戴脑机头盔,在虚拟会议室召开一个又一个会议。
随着技术发展,陆恒已经不需要在现实世界到处跑传达自己的指令,机器人项目组涉及十万人以上的超级研发团队,都只需要通过网络来分配任务。
先敲定某个独立项目负责人,打工软件上邀请参与的员工直接并入相关小组。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相应的工作。
陆恒虽然还没有机械飞升没有融合AI,但现在做的事,就和已经融合AI机械飞升类似。
他同时管理数万亿科研经费,将近200万脑力工作者。
不能称之为科学家,因为很多项目组的研发人员,不一定是科研相关的专家。
拿理发师举例,陆恒就从打工软件上筛选出华国最优秀的理发师,他们的能力只体现在理发领域,这些人参与机器人项目组,最大作用就是将他们的理念想法平时工作内容,在虚拟世界重现。
将现实数据变成虚拟数据。
当然如果以前就拍摄工作视频,这些数据也可以调用。
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提取视频内的数据,最后转换成机器人可用的操作数据。
陆恒成立了一个核心机器人项目组,他们的任务便是将陆恒脑海里的机器人在现实实现。
一切都是通过系统“催眠”,研发小组的人还以为自己被调动情绪激发灵感,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研发出了最先进的机器人。
当他们研发出基础版类人机器人后,这些机器人便能输入各行各业数据。
让机器人完美替代人类工作。
厨师的各种炒菜配方,医生手术记录,理发师的各种造型设计,教师的教学内容,全部转化成机器人能够学习的数据。
在外界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恒创集团已经开始改变各行各业。
当机器人项目彻底公开,将有无数产业受到影响,他们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
只不过陆恒没打算现在就公开,他希望平稳过渡。
首先要考虑现实世界的人被机器人替代后,他们的收入来源...。
当然陆恒研发机器人的初衷,只不过是想要加快巨舰2000的建造速度。
机器人技术改变其他产业,这也是大势所趋,陆恒不可能忽视技术革命,故意压着机器人产业发展,不让他们取代其他产业工种。
在陆恒看来,机器人既然已经诞生,很多工作不可避免会被替代,那就顺其自然,主动迎合。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让员工有新的工作赚钱。
这一切陆恒都打算等到今年六月,巨舰2000全球巡航时公开。
不知不觉间已经有太多工作需要陆恒完成,机器人项目组涉及数十个产业,六月公开。
巨舰2000,数百艘航母全球航行,六月启动。
因为工作被机器人替代,六月肯定要想办法解决员工工作问题,唯一蓄水池,就在虚拟现实世界!
陆恒正在考虑是否打造一个全球化的虚拟世界网游,暂时过渡一下,让财富流转。
研发虚拟现实游戏的时间,压根不是问题。
只要陆恒想,他可以从系统商城购买虚拟现实世界第一款游戏...。
都是代码,陆恒购买后,从大脑内提取内容,压根不需要游戏设计师参与。
当然这只是第一款虚拟现实世界游戏这么做,算是给地球文明的人打个样,更多虚拟现实游戏就不需要陆恒购买代码了。
陆恒已经提前花了好几亿设定条件,知晓第一款虚拟现实游戏购买大概是什么情况。
这是一款星际探索类游戏,升级空间很大,陆恒可以花几千亿购买初级版本,陆恒甚至觉得这款游戏藏着星空的很多秘密。
也许是高等文明的研发成果,高等文明通过星际探索虚拟游戏,让文明的智慧生命了解宇宙。
游戏内的很多内容,在现实世界可能真实存在,这是一款蕴藏许多真实的游戏...。
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多知识,在游戏中攀科技树,接触不同文明,没有玄幻的内容。
举个例子,也许游戏里的宇宙飞船,能够带给现实世界的宇宙飞船灵感,技术细节甚至都可以从游戏里面挖掘。
陆恒已经决定就购买这款升级空间很大的游戏,挖掘出的技术,肯定可以改变地球文明,靠着陆恒一个人的力量攀科技树速度太慢,全人类一起效果又不一样了。
六月就又多了一项工作,打造超级服务器,开放全球第一款虚拟现实游戏。
同时虚拟现实世界引擎也要上线,到时候还要进行现实和虚拟数据复刻转换,这是去年陆恒提出的项目,这个项目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工作岗位。
第439章 机器人工厂复制中
当然还有酝酿一年的活体冷冻技术。
在六月这项技术也可以推出了,这只是机械飞升的项目分支,在数十万上百万科学家帮助下,在系统的催眠中,不会出现项目延期的情况。
陆恒亲自参与的项目也就这几个,恒创之前的项目比如新一代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脑等等,那都不是陆恒操心,他可以当甩手掌柜,其他高管和研发人员会负责新一代技术。
时间转眼来到四月,机器人基础机器人终于研发成功。
与此同时相关工厂也建立十几个,在实验室敲定基础机器人设计方案的同时,各大工厂开始生产各种机器人零配件。
第一批机器人将用在生产线上,没有那么多熟练员工生产机器人,那就靠着最初的几家机器人工厂收集到的员工工作数据,输入到新生产的机器人内,让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整个过程没有受到外界干扰,这些工作也在严格保密中进行。
没有受到舆论压力。
陆恒也借助巨舰2000项目为由,实现了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工厂建设。
未来这项技术会在科学家的不停研发中,持续更新换代,最终的大目标是彻底取代人类干预,研发出全自动机器人工厂,甚至将工厂整合在一艘巨舰2000飞艇内。
相当于在长330米、宽135米、高80米的巨舰2000内,打造出机器人生产线。
只需要运输最基础的原材料,比如某些矿石、化学材料,就能生产出机器人。
将来巨舰2000变成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飞到火星,那就直接收集火星的原材料,生产大量机器人!
当然这是最终效果,目前还处于最基础阶段,靠着人力操控机床、光刻机,人力组装机器人。
然后才是机器人组装机器人。
最后是处理原材料,不需要华国工业体系辅助,机器自行生产机器人。
原材料采集,都靠各种机械,机器人控制采集。
陆恒戴着脑机头盔,他的意识却连接到一台实验室版本的机器人身上。
而这台机器人,目前正在沙漠中建立的机器人工厂参观考察。
为了方便将来机器人建设巨舰,机器人工厂大部分将直接建设在沙漠中。
曾经用于沙漠冷冻城市的场地,目前一大片区域,已经分给机器人工厂使用。
反正沙漠冷冻城市可以不停扩大,而且地面用于机器人工厂,地下用于建设冷冻设施也完全没问题。
陆恒便拍板,优先建设机器人工厂。
机器人工厂第一家是在深市恒创集团总部内,当时第一批员工,也是全部由科学家,还有比亚地、恒创手机、恒创基站等等工厂熟练工人挑选。
最基础的数据,就在恒创总部收集完成。
现在这些数据复制到了沙漠机器人工厂,而这家工厂,百分之八十以上工人,都是由机器人构成。
每日最大产量,已经到了1000台。
而需要的机器人员工,不到5000,其中有大量机械臂,自动化设备。
王涛正带着陆恒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参观工厂。
机器人工厂陆恒最终交给王涛负责,他是大江无人机创始人,当初陆恒挖王涛,就是承诺将来恒创会造机器人。
结果自然和当初的承诺有些变化,陆恒没有投入科研经费让王涛自行研发。
而是他亲自带领研发人员,把技术都搞出来了,机器人工厂全都设计好了,直接交给王涛来管理。
机器人工厂自然也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都是机器人技术大礼包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华国本土化。
王涛这些日子还在负责飞行平台研发工作。
这几年,恒创研发出了太多技术,王涛或者说很多人,都对恒创掌握的技术来源有所猜测。
以前是怀疑恒创其实是有关部门提供技术。
比如把一些保密技术民用。
后来王涛加入恒创了解接触到更多信息,已经排除这种可能。
不管是恒创公司还是外面的人,对恒创的技术来源目前有几种猜测。
第一种,自然就是恒创是有关部门推出,所有技术都来自官方各种实验室。
第二种,陆恒能力逆天,研发出了人工智能,这个人工智能的成长远超大家想象,已经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在数十万上百万科研工作者帮助,以及人工智能辅助下,恒创才源源不断拿出这么多技术。
第三种,那就是技术源自外星人,有些人猜测陆恒掌握了外星科技,就连人工智能都是外星人提供...。
王涛觉得更像是第三种情况,当然不管哪种情况都无所谓,反正恒创拿出技术,让人类科技文明在飞速发展,这就是好事。
就算有问题,那也是上面的人操心。
天塌了还有高个子顶着呢。
既然恒创目前还好好的,说明陆恒已经被认可。
就像这次,王涛梦想中的机器人技术陆恒拿出来了,那王涛就做好辅助工作。
飞行平台其实也依托于恒创搭建的技术数据库,王涛的权限比较高,能抽调恒创研发专家,查看技术数据库的核心内容,他已经完成飞行平台设计。
王涛介绍道:“陆总,飞行平台已经造好了,等考察完机器人工厂,可以去看看飞行平台和机器人配合...。”
陆恒控制的机器人开口道:“嗯,公司接了上面的巨舰项目,只剩下2个月时间,大规模建造还没开始,我们时间紧任务重,你负责的机器人工厂至关重要,接下来就是下饺子一样,不停复制机器人工厂,原材料方面全华国数百家数千家工厂都在为机器人项目和巨舰项目服务。”
经过大模型计算,2个月完成任务依旧有希望。
因为现在一个工厂每天生产1000台机器人,再过几天一天就能生产数千上万机器人。
巨舰制造,可以同时启动几十艘。
前期勘探工作早已完成,选定了150处沙海,都适合巨舰制造场地。
工厂完成了地面硬化,安装了很多流水线,无数机床分布在工厂内,漆黑色的机器人随处可见。
这次机器人制造速度这么快,和黑金材料关系很大。
机床也不是传统切削式机床,绝大部分零件,其实都是黑金粉末填充在模具内,随后启动电流制造出各种零配件。
流水线上电子配件正在流转,机器人控制焊接枪,精准的抓住电路板焊接。
在另一条大型流水线上,盛放着无数完整的机器人部件,各种类型的电机正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上。
芯片是在恒创总部使用光刻机制造,已经运输了数十万片到工厂,机器人正在进行芯片安装。
走到工厂尾端,这里正在进行机器人数据传输和最终测试。
刚造出的机器人,压根不需要任何包装,直接由程序操控,从工厂走出,进入正在建设的另一个工厂。
从全国各地运输过来,用于生产机器人零配件的机器,又在机器人的控制下,在新工厂安装。
等安装结束,新工厂又会立即启动,制造更多机器人,不停循环...。
与此同时,某保密实验室也在研究测试恒创生产的机器人,好在让所有人松口气的是机器人没有留下任何后门,所有技术恒创全部共享开放了,要不然恒创进行的很多项目都可能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