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老大
作者:心灵的捕手 | 分类: | 字数:6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8章 李隆基的无奈
“这剑是昨日刺客所带?”
韦见素点头。李隆基半晌没有说话,含元殿上一片寂静,静得让人发毛。杨国忠、韦见素等人都是偷偷地望向李隆基。李隆基面上的表情却是有些阴晴不定。
这把剑背后的意义,李隆基比任何人都要明白。安?山被李隆基视为肱股之臣,镇守一方,屡破契丹室韦等族,保证了帝国东北的稳定。而杨国忠一直怀疑安?山要造反作乱,却无真凭实据。如果这把剑真如韦见素所说,是安?山派来的刺客所遗,那他是否怀有二心可就不好说了。
安?山这个人虽然粗鄙,但对自己一直是忠心耿耿,若要说他会造反,李隆基绝不会相信,可眼前的这把剑又确确实实地指向了他。
杨国忠见李隆基不说话,转向韦见素,偷偷地使了个眼色。韦见素开口说道:“皇上,安?山看似忠诚,实则是个奸佞之人。他在范阳收编了许多契丹、室韦族的人,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亲军卫队。按制,各镇兵额都是经过我们仔细测算,有明确的数量规定。他敢超额扩军,其心可诛,不得不防啊!”
一直沉默的御史大夫吉温这时也说道:“皇上,安?山在范阳北方建了个雄武城,里面囤积了粮草十万石,盔甲五百副,兵器无数。他若无异心,如何不把这些事情如实上报给武部。”
李隆基说道:“安节度使的忠诚,我是不曾怀疑的。他在范阳多次击败契丹、室韦的侵犯,战功赫赫。正是因为有他在边防,我大唐才能高枕无忧!”
韦见素道:“皇上,安?山的那些战功,怕是水份很大呢?”
李隆基有些不悦,安?山劳苦功高,这些文人怕他功劳太大,将来超过他们,这才处处诋毁。“韦尚书这话怎么讲?”
韦见素来时已与杨国忠、吉温等人商议好,要借着这次安?山行刺之事,在皇帝面前彻底扳倒他,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政治不是请客吃饭,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既然翻脸,就不能再留任何的余地。
“皇上,安?山杀契丹奚人的那些功劳,都是骗来的。契丹、奚人之所以屡犯边境,实是因为安?山对他们欺压太狠,这些人没有了生路,才反抗而致的。”
“李怀秀本已率契丹五十万民众臣服大唐,但安?山为了虚报功绩,经常把那些契丹首领约至范阳一起宴乐,然后在酒中下毒把这些契丹首领毒死,半年前,他曾送京城一批契丹首领的首级。这些首级就是冤死在他刀下的契丹人。李怀秀恨安?山阴险狡诈,所以才毁弃盟约,屡犯边境的,安?山实在是祸国殃民!”
李隆基惊讶道:“还有这等事情,你为什么不早说!”
韦见素见李隆基有见怪之意,赶紧起身跪下说道:“罪请皇上恕罪,这些事情,我也是昨日才知道!”
李隆基伸手扶起了韦见素,吉温趁机说道:“皇上,安?山坐拥三镇之兵十五万,而且他的这些军队都是能征善战之士,平卢、范阳猛将数百。就说那李纯阳,只以四千人荡平契丹十万大军,不可谓不勇悍。如果这些人死心塌地地臣服于安?山,只怕皇上社稷危矣!”
李隆基打了个冷战,沉默半晌,问道:“那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
杨国忠内心暗喜,看来皇帝李隆基已经逐渐的上了圈套。
韦见素说道:“为了防止安?山拥兵自重,依臣的拙见,不如把安?山调入朝中,任他为平章事。他的辖区一分为三,由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这样一来,安?山的势力分散,他就是想反,也无力可反了。”
李隆基内心很是矛盾,寻思了很久,点头说道:“就这么办吧,韦尚书,安节度使的任命制书就由你来起草吧!”
高力士挥手,有其他内侍拿来了笔纸,韦见素甚有文采,当庭写就了制书。高力士拿出了皇帝玉玺,递给了李隆基,并把制书放到了李隆基面前的案上。
李隆基拿着玉玺,就要盖下去。杨国忠、韦见素、吉温三人都暗自窃喜。只要玉玺盖到制书上,安?山此时正在长安,制书一下,他就无法再返回范阳老巢了。到那时候,就算他是一只食人猛虎,也只能困在牢笼里任人摆弄。
可李隆基拿着玉玺的手却停在半空之中。众人的心都跟着李隆基的手提到了嗓子眼里。过了片刻,李隆基收回了玉玺,还递给高力士。
“朕一直用至诚之心对他,安?山一定没有异心的。朕用自己保证,安?山不会反的,卿等不必忧虑此事。此事就此了结,卿等也不必向外人提起,免得让安?山知道,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韦见素眼见功败垂成,大急说道:“皇上,安?山造反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不可不防啊!”
李隆基摆手道:“此事休要再提,卿等退下吧!”
“皇上……”韦见素还要争论,杨国忠却一把拉住了他,用眼神示意不要再说了。
三人叩头后退出含元殿。
李隆基望着离开的三人,说道:“朕已经老了,只希望这些人能够团结一心,为朕分忧,匡扶社稷!”
高力士说道:“皇上!边疆守将拥有的军队太多,皇上以后怎么控制他们。只怕一旦祸乱发生,无法补救!”
李隆基叹道:“就连你也认为安?山会反?”
高力士答道:“我只是为皇上担心,太子虽然睿智,但年纪还小。宰相权势太大,安?山拥兵自重,皇上还是要早做打算!”
高力士号称千古第一贤宦,一生忠心为主,陪伴在李隆基身边几十年,深受李隆基信任。此时没有外人,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隆基说道:“你不要说了,这件事我慢慢地考虑吧!你把这把佩剑拿给安?山,一来让他知道朕是信任他的,二来也给他提个醒,凡事要有分寸!”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这个曾经挽大唐帝国狂澜于既倒的少年皇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而当年那双坚毅果决的眼神,现在也变得混浊不清。
江湖易老,人无少年!这个帝国将何去何从,只怕皇上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