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 分类: | 字数:58.2万

第69章 道统

书名: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字数:3675 更新时间:2025-02-07 01:52:22

卫昭一脸懵,这被点名地太突然了吧。

一群大臣也很懵,反应了半天这长平侯是谁,然后想看过去,又不知道这人站在哪里。

好在卫昭速度还算快,迅速挤开了一群大臣,在顾及礼仪的情况下,奋力冲到了前排,给陛下行礼。

“臣在。”

刘彻看到她出来了,心里没来由地安心了些,大概是你办事我放心那种。

他微微颔了下巴:“有什么想法,说吧,朕恕你无罪,其他人也不用说什么了。”

卫昭心里有些许感动,然后低声道:“喏。”

“其实,臣也以为御史大夫说的对,董仲舒的处置不值一哂,无需在朝堂上浪费时间。”御史大夫好歹是自己的上司,自己得多少遵守点潜规则,捧一捧,至于董仲舒……多少也是个历史名人,直接让他被斩首实在是不忍心……让他离开大家的视线,想来就安全了,刘非看起来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会想办法救他的。

众人有些搞不准卫昭想说什么,但是看她第一句话是赞同御史大夫,也没人打断她。卫昭敛了敛心神,继续道:“关于儒家,其实是董仲舒理解错了。臣虽然不治经典,却也知道孔仲尼并不推崇这说法,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只是董仲舒自己的想法加在孔仲尼身上罢了,可谓是借尸还魂、李代桃僵。董仲舒是董仲舒,儒学是儒学,不可混为一谈。”

刘彻大喜,正要开口赞扬,就听到有人反对。

“无知村妇,这‘子不语怪力乱神’怎能如此解释?《论语》中其他地方提到这鬼神之事的很多,且这话出处的篇章讲的是治学,上文是孔仲尼和弟子探讨学术,这里的意思便应该是,孔仲尼没有说话,惟恐心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

最了解你的果然是你的敌人啊,如果没记错的话,眼前这个老头是个推崇黄老之术的吧?不过没关系,就怕你不提这个,既然对方顺着自己的钩子往下走,卫昭正好推出自己的计划……也可以让刘彻无话可说。

卫昭故作尴尬,笑道:“我的儒学素养自然是不如这位大人的。想来这位大人熟读了儒家经典。”

刘彻本来在替卫昭尴尬,听到她这么说,忍不住笑出了声。一些懂得投机的官员本就对皇帝心怀敬畏,看到皇帝笑了,也连连学着皇帝,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

这位大臣气的跳脚了:“休得胡言,老夫何曾研读过儒学?只是偶然看到,猜测罢了。”

卫昭懒得理他,反正顺着自己的思路走就是了:“其实要臣说,这句话还可以有很多别的解释,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孔仲尼不讨论怪力,乱神……所以臣觉得,我大汉文字连城一片,不加标点,实在容易引发歧义,请陛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点。”

大臣们无语了,刘彻也无语了,他挥挥手:“准了准了。”其他大臣其实比较守旧,不怎么支持这个标点的推广,但是也没人像卫昭一样不会看场面,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跑题,也就保持了沉默。

卫昭看众人不说话,连忙道:“谢陛下。此外,这怪力乱神既然在治学一篇里,想来还可以有别的解释。怪,即标新立异的治学态度;力,即急于求成的治学态度;乱,即不择手段欺世盗名的治学态度;神,即自命不凡的治学态度。”

众人一惊,还能这么解释吗?倒不是没有道理,只是……

众人陷入沉思,然后许昌出列,冷笑道:“说这些又有何意?你与那蛊惑人心的董仲舒又有何区别?”

别急啊,卫昭心想,我这圈套不是还没收网嘛,马上了。

卫昭笑道:“丞相倒是误会了。臣自当证明自己的意思,绝无玩笑之意。只是,现在臣需要各位解答,这道统一说,创立者死去后,究竟是谁能解释?”

众人沉默,看刘彻是支持卫昭的,也不敢太过分,而且卫昭的话看似没头没脑,却似乎有深意,他们无法抓住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灵光,只是沉思……

刘彻也不知道卫昭在干什么,但他迅速收敛了神色——他预感,卫昭又要做大事了。

现在起码已经把董仲舒和儒家完成了切割,就算处置了董仲舒,也不会影响他的计划。既然如此,刘彻倒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只是看这个女人在这里卖关子,着实有些讨厌。

早知道事前就跟她商量下好了,她也没那个胆量瞒着自己,现在好了,自己也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本来应该是两个人联手把这些老头玩的团团转的,自己也应该是个参与者,结果现在自己变成了旁观者,快乐少了很多啊。

还是有人愿意做捧哏的,这时先开口的,居然是陈蟜:“想来这种是家传渊源,自然应该是孔仲尼血脉后人负责解释的。”

卫昭挑挑眉,这位是个皇亲国戚,唯血统论也不奇怪。

这时,旁边一个人不甘寂寞:“血脉亲人未必有先人光彩,有辱家门的也不少,如何能让这些人来解释?自然应该是追随老师许久的弟子门人负责解释。”

卫昭不认识这人,想也知道,肯定是个草根嘛,搞不好还有个德高望重的老师来着。

卫昭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继续道:“如此一来,便很清晰了。我们综合一下嘛,后人、门人弟子,都有解释先人道统的权威性,对否?”

她不给众人过多的思考时间,继续道:“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可能动摇我大汉国本的问题,请陛下务必警醒。”

众人只觉得这个女人大胆……国本?又不是立太子,哪里来的动摇国本啊。

“今日各位大人在这里向陛下进言,没有任何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都是为了大汉,为了陛下。不是么?”卫昭再次拜了拜,“就算陛下不一定赞同,但大家还是要进谏,就是为了大汉江山,对否?”

一片附和声。废话,不附和还能咋的?

“因为各位大人都是读过书的,都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材,都是傲骨铮铮,有文人风骨的。”卫昭盖棺定论。

众人连连称是……

刘彻无语至极。

平时他被卫昭拍的高兴,今日卫昭光顾着拍别人,都没时间拍他,他不爽了。

卫昭继续道:“但,这里面有个巨大的危机。做官要读书,要学习先贤思想。如果我们推崇黄老之术,那黄老之术的解释权就在黄老的后人和门人手里,如果我们推崇儒学,解释权就在孔氏和其门人弟子手里……若某种思想做大,这些门人弟子的道德品行不同,我们如何能保证这些门人弟子都没有歹心?不想妖言惑众,取汉自代?”

说完,卫昭便跪下:“臣,请陛下慎重。”

这话说完,所有人都一身冷汗,跟着哗啦啦地跪了一片。

这个说法要命啊,不管今天自己坚持什么道统,都可能是某学派的门人后人啊,按照这个该死的长平侯的逻辑,是不是都有可能取汉自代啊。

大家还有点委屈,这解释经典本来就是大臣应该做的啊。皇权那么大,自己如果不能用圣人之言,又如何能劝谏皇帝啊。

刘彻总算是看明白了,卫昭似乎是想把这些道统一网打尽……可是,一个国家总不能没有统一的思想吧,这会有大乱子啊。

但是卫昭说的又挺有道理,总不能谁创造个学说,自己就把他的门人后代屠戮干净吧,这比秦始皇还暴政啊。

刘彻犹豫道:“朕明白了,朕再想想……”

卫昭心想,我还没有表演完,你想个毛啊。

于是卫昭五体投地:“臣有一言……这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如果不解决这问题,会动摇国本,这解决这问题,天下文人恐怕会被杀个七七八八,只有臣这样的村姑才可能幸免。如今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众人都打起精神,就听到卫昭开口道:“只有我大汉刘氏创造自己的道统,让天下人学习我刘氏的道统,才能让大家安心,才能稳固我大汉国本啊。”

刘彻虎躯一震……心跳的很快,他勉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道:“哦?那你说应如何?”

“孔仲尼尚有72弟子,如今众正盈朝,所有人对陛下忠心耿耿,正应为陛下所用,帮助陛下构建这刘氏道统。陛下可集思广益,再评定合适的观点纳入道统。道统构建后,让天下人学习,千秋万代,一统江山。而诸位大人,也将因为自己为刘氏道统做的贡献而青史留名。”

这就是胡萝卜了,跟着皇帝干,有好处的,起码可以混个圣人弟子的名分嘛。更何况这道统都要大家来探讨,夹带自己的私货也不是不可以啊。

众人觉得长平侯这村姑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嘛,倒也不怎么反对了,只是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能怎么获得好处。

卫昭看大家心动了,继续夹带私货:“大汉的道统由陛下统领天下人共同编着,可谓是共,臣建议,本道统成为共道好了。”

刘彻含蓄地点头,他真的很心动:“准了。”

卫昭看刘彻爽快答应了,众大臣也不反对,便又祭出了一个大法:“既然如此,臣建议,成立大汉黎民大学,教导天下百姓,大汉选拔人才时,也要考教这共道之理论,不懂共道的人不得在朝中任职。”

众人已经麻了。

“每个参与共道的人,便是天子门生了。”

这话其实有点损。这些老头脸色一暗……他们本来年纪都不小来着,在朝廷上主打的一个倚老卖老,这……一旦参与,岂不是差了辈分了?他们怎么再指手画脚?看来只能让家里的小辈参与了。

卫昭是故意的,构建了这个共道,如果来一堆老头,她怎么掌握主导权?只能用这个天子门生来制衡他们,让这些老家伙支持,但是不直接加入了。

刘彻……刘彻觉得爽歪歪。

真没想到,走向居然如此喜人。

卫昭的想法确实有道理,但是这走向却实是让人没想到……准确的说,有些跑题……

跑题的好啊,自己之前还是有些狭隘了,这用儒教哪里比得上自己开教做圣人呢?这儒教确有可取之处,但没有可用之人啊……用谁呢?赵绾、王臧……唔,凉了许久了。窦婴、田蚡……这俩人到底懂不懂儒家刘彻都不知道,外戚的水平实在有限……董仲舒身份倒是好了,可惜不是个办事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