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 分类: | 字数:58.2万

第103章 封侯

书名:穿越西汉搞建设 作者:刘珊珊 字数:4275 更新时间:2025-02-07 01:52:22

卫青部队人数众多,在边境休整及返回路上时间颇久。

这段时间里,公孙诩出生了。

刘彻对公孙诩也有赏赐,赏了块玉石,上面精雕了一只老鼠(今年壬子年),老鼠的胡须都活灵活现,可见是大家之作。在卫昭的建议下,老鼠玉石背后刻上了“鼠”能生巧。

包括刘彻本人都是不解的,为何老鼠会巧?

卫昭解释说,这是谐音,熟能生巧的意思。所谓熟能生巧,主要是靠勤奋,希望阿栩是个勤奋的人。

本来,卫昭想刻个玉“鼠”临风的,但想到这孩子是历史上的公孙敬声,卫昭觉得,这长什么样已经该不重要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好。

公孙诩便是历史上的公孙敬声,名字好听,但是却是个跟公主通奸,贪污公款的人……

卫家的小辈,大概只有一个是如此不学好的,卫昭印象也格外深刻。

不如,把崽培养成个勤奋爱学习的道德君子吧……孩子品行的培养,都靠的后天人为,卫昭还就不信了,她还不能培养出一个阳光好少年来了?

对于公孙家而言,这个孩子更是重要。

他是公孙贺独子不说,还受到了皇帝的喜爱,皇帝都亲自送了礼物,这有多难得?

结合近来公孙贺灰头土脸的现状,更让一众姓公孙的看重。

公孙敖和李广有大罪,其中李广罪责最重,交了大笔钱财赎罪后免罪免官,公孙敖罚了大笔钱,被贬成普通低级军官;公孙贺未被免官,但为人更加低调……

本次出征,皇帝还是比较谨慎,怕力有不逮导致边防空虚,匈奴趁机而入,故并不动用边郡驻兵,更多地是就地招募长安附近各郡的良家子,混上些老卒。

边郡的消息近来也终于随着商贩与士卒的回归,传入民间。

卫昭在公孙诩出生后,便出外巡视义务教育和医院铺设情况,大姐的月子完全托付给了二姐照料……

没办法,卫昭没生过,她也不懂应该如何照看,只好出钱出人,聊表心意。

在去病的恳求下,卫昭本次巡视到时带上了去病……

这孩子也大了,卫昭也希望他能多见识民间,而不要做一个脱离群众的世家公子。

在刻意的锻炼下,卫昭骑马也差不多快10年了,也可以勉强说句弓马娴熟了,没看到去病小时候卫昭和他比骑射还赢了去病嘛……

当然了,现在去病就是让着卫昭,卫昭也赢不了他了……

卫少儿虽然有时也会训斥儿子,但大部分情况还是溺爱去病的,对教导他并不热衷,陈掌只是继父,看到皇上很喜欢去病,去病又和平阳公主府走得近,竟然对去病讨好居多……

十余年的经营,义务教育看起来已经很像样子了。

各县至少1家小学,适龄孩童只要愿意学便收入教导。

一开始,因为贵族有家传经学,并不是很看得上这义务教育的学校,贫苦人家讨生活都难,顾不上学习,故学校里以良家子居多。

后来,皇帝掌权,对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再加上这里培养数算与认字的人的周期确实短,来学校学习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

卫昭带着去病巡视了几个县,发现这些老师看起来心情并不好,卫昭很是诧异,以为他们有什么困难,便问了一个校长。

校长直言,边郡传来消息,李广和公孙敖的部队死伤惨重,这许多人家都死了人,活下来的伤员也不知如何养活……

卫昭沉默了,这校长看到卫昭沉默,怕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说学校里的学生及亲属还是感念卫大人的恩德,故多把家人送入卫青与公孙贺的队伍,倒因此得以保全……可见卫大人的弟弟和姐夫还是有本事的云云……

本次损失最大的还是那把子弟送入乡人军伍的陇西人……

这似乎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作为朝廷命官,卫昭只感到了羞耻……

卫昭神思不属,后来的行程中又专门关注了这个问题,发现确实如这校长说的一般,许多家日夜哭嚎,想来无外乎是父母丧子,妻子丧夫,子女丧父了……

卫昭日渐沉默,去病这小子虽然大大咧咧,但是也是个通透有血性的孩子,看到姨母心情不好,又怎么不明白她在想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只得表现的乖一点,让姨母少生气些……

这巡视一直进行到卫青归朝前几天。

天子大喜,以攻袭龙城之功,赏赐卫青的兵马,并邀请百官参加庆功宴,就是可惜卫青的姐夫、好友不能出席本次宴席了。

卫青回归后,回家简单沐浴休整,便要匆匆参加刘彻的设宴。

卫昭也来不及感慨弟弟在外黑了,瘦了,风吹了,日晒了,雨淋了,受苦了……就随弟弟一同入宫。

近来卫昭一直郁郁,她也知道出兵匈奴是历史大势,是民族争夺生存权,是你死我活之战……但事到临头,却总会想起那死了子弟之家的悲戚……又多少有些忧心少了个劳动力这些家庭可否撑过冬天……

第103章 封侯

回来的人虽然值得庆幸,但许多人是受伤了的,丧失了劳动力,不仅看着可怜,生计也是个大问题。

甚至对于有的老百姓来说,回来了可能还不如不回来。不回来有更高的抚恤姑且不提,丧失了劳动力归来,只是给家里多添了一张嘴……

她能做的,或许就是提议皇帝足额发放抚恤,派锦衣卫监管民间,切不可让那些士兵家人受辱被逼死……

看到弟弟难得心情好了许多,卫昭尽量收起那些忧思,露出笑容,装出没事人的样子恭贺弟弟。

卫青是个老实人,得到了姐姐的夸奖居然还不好意思起来,直言自己斩首不多,或无太大作用,受到褒奖有些愧疚。

卫昭知道弟弟是个老实人,便在开宴前提醒他:“你要弄清楚战略、战术、战役的区别。”

“战役上你权衡利弊得失,人头斩获多少是有道理的,龙城之战到底是盈是亏还有待商讨;战术上来看,陛下分兵4路出四郡,此战术是否合理朝中反倒无人提及,毕竟大汉此前以守为主,大家只关注攻守之势,并不知晓这四路出兵的得失。”

“从战略上看,皇上汉匈多年来纷扰不休,大汉人都知道,匈奴是敌非友,但战术上对抗却以守为主,这次陛下主动出兵,乃是攻,攻守之势易也,朝中反对的人很多,更多的人认为匈奴不可战胜。你的胜利,是战略上对陛下的支持,证明匈奴并非不可战胜,故而陛下愿意捧你,赏你。”

“作为陛下的心腹股肱,你要明白自己的立场,切不可贬损自己,贬损自己,便是贬损陛下,你可明白?”

卫青低头,轻声道:“我晓得了。”

卫昭有些无奈:“我也知道你的性格,让你自夸确实是为难你了,反正武将多是沉默寡言,你老老实实不说话也就是了。若是话太多……对了,你可知道李广?皇上已经把他贬为庶人了,他旧部很可能让你来接手,我也会尽量为你争取,你自己心里要有数,如何表现,对他们什么态度要想好。”

卫青点点头:“我明白。”

卫昭露出笑容:“那我们走吧,不要让陛下等久了。”

姐弟俩便共同赴宴。

席间,刘彻再次狠狠地奖励了他。

令人惊奇的是,出征时,朝臣多明里暗里讽刺卫青,朝中本来许多人是看不上卫青的,但这次却出人意料地没有批评的声音,反而是一片赞扬或者沉默。

卫青觉得那沉默可能震耳欲聋……因为着实不合理,但想到姐姐的教导,他也多少明白为什么没有人出声反对他……

正是陛下奠定了基调,其他人不敢反驳吧。

一顿宴席吃的宾主尽欢,众人并不敢给皇上添堵,倒是显得卫青格外受吹捧,此时,便有人提议给卫青封侯。

大汉有规矩,非刘不得称王,非功不能封侯,既然大家都认为卫青有功,那卫青封侯就理所当然了。

刘彻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建议,便让大家拟定封号,后续再谈。

宴席散后,为示恩宠,刘彻又留下卫家姐弟谈话。

刘彻先是夸奖了卫青,让他再接再厉,卫青感恩戴德地受了。随后刘彻便让卫青先离开,他有些话要单独对卫昭说。

卫青看了眼皇帝和姐姐,见姐姐并没有什么难色,咬了咬牙,退下了。

刘彻看人已经走光了,便招卫昭到身边,无奈道:“又是怎么了,又不高兴了?”

卫昭有些惊讶,她觉得自己掩饰地很好来着,不知刘彻是怎么发现的。

刘彻看她惊讶,也不解惑,而是直接问道:“说吧,世上难道还有我解决不了的吗?”

卫昭不想笑他自恋,倒是终于诉说了近来心中的郁气:“臣近来巡视周边郡县看义务教育的事,却发现,许多人家子弟命丧本次大战……”

她忍不住落下泪来:“臣知道汉匈之战不可避免,臣知道慈不掌兵,不可妇人之仁,但臣还是……”

卫昭知道自己这些话对刘彻多少有些冒犯,但着实有些控制不住情绪,她想,刘彻或许会愤然拂袖而去,那……也无所谓了,至少不会处罚自己吧。

刘彻却并未如她想象那般离去,居然是轻轻把卫昭圈在怀里,拍拍她的后背,低声安慰:“我明白……行兵戈之事,百姓之苦我明白。正如你懂得我不得不出兵,我也能理解你心痛的想法……我不喜欢说,想来你也不会相信说,我会派人盯着这些人家的抚恤,尽量让他们不受欺侮,能平安活下去……”

卫昭抽噎道:“陛下仁心。”

刘彻也没有继续说话,而是安抚地抱着她,许久,看卫昭似乎不哭了,开口笑道:“我这套衣服,怕是被你的眼泪鼻涕糊满了。”

卫昭只觉得尴尬,随后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刘彻在干啥?自己在干啥?

她想挣脱开然后跪地请罪,却发现刘彻抱着自己的手用力极大,而后刘彻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无需请罪了,你也没做错什么。”

卫昭尴尬道:“臣御前失仪了。”

刘彻漫不经心:“无妨。”

卫昭尴尬地靠在刘彻怀里,觉得头脑很是混乱……刘彻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没想多了吧?

不好不好,做人不能太自恋,刘彻可能就是个中央空调而已。

随后,刘彻松开了他抱着卫昭的手,卫昭赶紧离开,又碍着刘彻说不许请罪,而只能尴尬地低头表示顺从……

刘彻伸手挑起了她的下巴,笑道:“眼睛哭得像个兔子,莫非你其实是个兔子精?就像你讲的……你那个朋友写的《西游记》中的一样?”

卫昭听着刘彻的冷笑话,觉得真是冷啊。

刘彻又笑道:“还不快速速现出原形?”

卫昭下意识地尴尬接了一句:“这就是原形啊……”

然后看到刘彻戏谑的眼神,又觉得羞恼。

刘彻也不想把人惹生气了,生硬地转换话题,开口问道:“我打算给你弟弟封个关内侯 ,后面再立了功再封个彻侯。这取何名字不如你来定夺吧?我看你对起名之事格外看重。”

说起弟弟,卫昭赶紧摒除乱七八糟的想法,认真思考起来,许久过后,卫昭开口道:“不妨,叫止戈侯吧,既是侯爵名,也是陛下对天下的明志……”

“汉匈之战,是生存空间之战,是无奈之举,是正义之战,陛下所作所为,无外乎是以战止戈而已。”

刘彻重复了这个名字几遍,然后笑道:“这倒是有趣,一个将军,偏偏封号名称是止戈,那就用这个封号吧……”

卫昭连忙替弟弟谢恩,这个封号她想了许久,觉得很是喜欢。

史上长平侯这个封号是属于弟弟的,但或是碍于长平之战,让卫昭总觉得这个封号太过于血腥了些……根据薛定谔的迷信,她总觉得这个封号可能对弟弟的身体有碍,缺乏福报……

这止戈侯的封号,或许也可以让弟弟在后世的形象再好上一些,不再是只有杀戮的将军,而多了份忧国忧民平定天下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