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
作者:辛老板 | 分类:都市 | 字数:23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百五十二章 二次发射
有些时候,是时间在等人跟随,而有些人,是在等时间赶上。
外界对于“fw01”的讨论,周瑞完全不在意,那些“虚假数据”不足以体现目前“智能机械战”的十分之一水平。
而即便是“智能机械战”,也已经是周瑞退出了一年多的“落伍项目”了。
目光早已放在了星空。
11月5日,周瑞在万户基地的智能指挥中心,喊出了那句至今广为流传的“南天门计划,启动。”
但他最后,可没喊过“南天门计划,结束。”
那只是一个开始。
当时首次发射成功后,周瑞直接订购了五台新的“敬天一号”部件,用来支持日后“明里暗里”的发射任务,但到货时间会很漫长,在一年内逐渐交付。
为了方便,同型号火箭按照abcd区分,日后改进型则按照甲乙丙丁标注。
11月25日,是第二次发射的预定窗口期,使用的依旧是同一枚火箭,现在叫“敬天一号a”。
“好多了,不过我是分指令长,您才是正指令长。”
覆盖了地面厚厚一层后,其表面开始一阵翻滚,最后突起了一个两米高的“火箭发射井”拟态。
下一刻,白色空间四周,涌现了无数金属溪流,迅速铺满了整个空间。
实际上他们猜的差不多,智能单元技术,未来是有打算应用在军方指挥系统上的。
几千公里外,车乾一阵无语,不是您拉我闲聊的么
周瑞切换到了公共频道,说道:“诸位,这是我们第二次发射了,不要过度紧张,但也请打起精神,上次新闻联播镜头里没扫到的人,今天坐坐直,挺挺胸,争取补个露脸机会。”
加上智能化厂房颠覆性的效率,在没有周瑞插手的情况下,依旧按时完成了调试检测,确保了火箭的最佳状态。
比起航天局的指挥中心,万户基地少了一分严肃,但民营公司嘛,老板的风格就是公司的风格。
“拟态指挥”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这实际上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有些军迷观众,突然反应过来!这种技术是不是可以做“沙盘”?
通过一体化侦查,将战场上所有信息都反应在“拟态沙盘”上,甚至现实中正在移动的坦克、人员,也可以动态的反映在沙盘上。
这期间,“榫卯”的产量是大大超出的,只有火箭部分比较赶,好在车乾、单春元带领的火箭工程组足够给力。
这次发射,依旧是双指挥中心模式,合作多次的西昌基地负责火箭部分,万户基地智能指挥中心负责轨道部分,双方经历过一次配合后,都有过一些升级,磨合的更好了。
拟态沙盘可以很方便的嵌入“智能机械战”的指挥体系里,比最早设计的依靠屏幕完成的“智能指挥舱”要高效数倍。
车乾的声音明显比上次从容的多,周瑞和其身边的人,大家都在成长。
网络、电视、转播.无数的观众心里想到:来了!重头戏来了!
这信息直观程度不直接爆表?
周瑞嘴角带着笑意:“第二次做指令长,还紧张么?”
当然,你要是说需要“全息投影”看奶白的雪子当我没说,娱乐领域确实不是拟态指挥擅长的部分。
外界还寄希望“开明智能”只有一个ppt,殊不知这边都已经自己迭代自己了
如果将只有飞行无人机的原始版本称之为一代,将“地空一体”化版本称为第二代,有智能指挥官介入的称为第三代。
纯白的空间,此时空无一物,但所有观众都知道,这里即将变得如何梦幻。
是的,拟态指挥系统也有升级,不单单是模拟了发射塔,还包括附近建筑。
也就是改变了航天业格局的“拟态指挥系统”。
周瑞在用自己的方式,调节大家的情绪,舒缓紧张。
那么未来配备“拟态指挥”的大概就是第四代了。
“那感情好,让老单一个人出差奔波。”
耳机里和大厅里,都传来了车乾的声音:“报总指挥,燃料加注进度正常,遥测数据正常。”
这一次周瑞没有再邀请“特邀观察员”,旁边的观察室留给了航天局的一众领导,孙局长专门带队来学习,泱妈也依旧很给面子的安排了科技频道直播。
挺拔的身姿站在那里,仿佛自信与昂扬的代名词。
南天门上原本的“慢直播”则暂时中止了,官网画面和泱妈同步。
但还没完,四周的区域也在不断变化,最后变成了西昌基地其他建筑的轮廓。
无人出声喧哗,但所有人嘴角都露出了笑容。
原本周瑞以为二次发射关注的人会少一些,但显然他想多了,他发了那条推文后,全球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工业管理、物流调度、姿态察觉都有应用的前景,甚至可以说直接跳过了想象中的“全息投影”路线,因为拟态指挥看得见摸得着。
放在民用领域,或者叫做“拟态控制”更合适一些。
第八百五十二章 二次发射
“不要占用工作频道拍马屁,不过这次辛苦你们了,来来回回的跑,等这次发射过后,我会和航天局沟通,建立一体化指挥信息平台。”
周瑞看了看表,朗声道:“发射前倒计时20分钟,启动拟态指挥系统。”
万户基地,智能航天指挥中心,比起20天前,这里稍稍有所改造,布局更加优化,增加了一些工位和人员,但最显眼的依旧是前方那片白色空间。
两次发射前后只差了20天。
周瑞单手叉腰,微压麦克风说道:“西昌指挥中心汇报情况。”
周瑞一身指令长套装,笔挺的黑色衬衫,一丝不苟的头发,带在单侧的耳机麦克风,和肩头盘踞的“小花洒”。
时间是下午两点,距离预定发射时间还有30分钟。
“不要占用工作频道编排同事。”
扎眼
“发射倒计时15分钟,启动离塔程序!”
“燃料系统正常,加注进度正常。”
“智能回收系统正常”
发射流程顺利而又熟练的一条条推进,那枚巨大的火箭,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摆杆已开,西昌基地准备完毕,申请发射!”
周瑞沉声道:“准许,祝成功。”
“收到!”
车乾这次更加果断,稍稍换了口气,就朗声道:“各部注意,倒计时10、9、81发射!”
西昌基地,第二次执行任务的“敬天一号a”,底部燃起了猛烈的火焰,然后一飞冲天,去往了无垠的星空。
观察室里,孙局长忍不住说道:“太一天工的进步速度实在是惊人.”
诚然,这边许许多多人,都是航天局“人才流动”过来的,但他依然震惊于这边的冲劲。
一旁的系统工程司司长李长平说道:“你应该说,是周总的速度快,都是同样的人才,在周总手下,效率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只需要跟在周总身后冲锋就行了”
divtentadv>“也是,周总一直很快.”
“不知道咱们啥时候能上拟态指挥系统。”
孙局长笑嘻嘻道:“那就看你们的本事了,我明年就退了。”
李长平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那更要发挥余热,卖个脸啊!”
闲谈之中,“敬天一号a”,已经顺利完成了入轨任务,将载荷送入了近地轨道,自身的部件也一一按照计划,回收降落中。
重返大地,等待自己的第三次发射。
那么接下来,指挥权就回到万户基地这边了。
前方白色空间内,由智能单元组成的拟态结构,已经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正方体,似乎和上次类似,但又有所不同。
周瑞看着看了一眼水墨大屏,忍不住说道:
“南天门开的好慢啊”
地球近地轨道。
这里已经是宇宙的范畴了,只是依旧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之中。
无垠的黑暗中,一个巨大的工程造物,正在不断加速。
它的外形平整的如同广场一般,但其缓缓前进的方式,又很难不被联想为“船”。
看似慢悠悠,但它原本的速度就已经极其夸张了,只是缺乏参照物。
正是“南天门轨道机械平台”。
每个霍尔推力器只能提供一丝丝动力,但此时“船只”上有着数百个,加之在宇宙中没有阻力,加速度会逐渐积累,可谓是“以跬步至千里”的代名词。
比起国际空间站,具有“行驶”能力的南天门,在对接上更加游刃有余。
“南天门”行驶到了既定位置,通过机械智能的组网信号,很快识别并定位了新的“成员”。
拟态指挥系统里,也出现了“南天门”的形象,伴随着“咔吱”的金属挤压声,拟态南天门从边缘一点点被构建出来,看上去颇为壮观。
无数人再次惊叹于这项技术的神奇。
下一刻,新发射的载荷集群开始解体,变成了单独的“榫卯”和“板砖”,数量比第一次少一些,因为里面还搭载了两个新乘客。
一个是有头顶带“锥型整流罩”的特殊榫卯结构,高度达到了四米,比起纯粹的立方体,这个榫卯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塔。
另一个则是完全和榫卯造型无关,但体积大致相当的“胶囊型”设备,通体白色格外显眼,但不清楚里面是什么。
南天门上,小花洒操控的拟态小人钻了出来,凝聚了自己的身体,不过它只需要查遗补漏、以防万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什么。
所有新发射的载荷,开始有序重组,经历数分钟的变换,南天门的总面积从96平米,增长至了144平米,变得更加广阔宏伟。
而两个异型载荷,也完美的嵌合在南天门上。
这次因为携带了别的载荷,不然面积应该直接翻倍才对,不过往后它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实用,甚至从平面走向立体。
就像周瑞说的,毛坯而已,慢慢装修,“榫卯”的设计思路,就已经给了它无限的可能。
周瑞对着麦克风说道:“南天门二期扩建成功,感谢大家的努力,不过我们的任务还没结束。”
看向水墨大瓶的一角,周瑞说道:“大概3035分钟左右,有一位老朋友会接近南天门轨道,我们要带它回家,如果有人着急,可以分批上洗手间。”
这下指挥中心终于多了一点轻笑声。
是的,捕获“东方红一号”就在发射日当天。
这颗元老卫星,早已经失效了几十年了,无法联络,无法定位,只能依靠过去的数据去推算现在的轨道位置,所以并不是十分准确。
但没关系,捕获器也不是守株待兔,只要偏差不要太大,就没问题。
山不来见我,我自去见山。
“南天门”继续加速升轨,去往预定区域那看似缓慢实则极快的速度,真的很像一艘在轨道内自由行驶的大船。
不少人心里冒出一个想法。
这tm和宇宙飞船有什么区别?
或者应该叫“轨道飞船”?
那个带着整流罩的东西,应该就是捕获器了,但胶囊一样的又是啥啊?
为了“自证”卫星捕获能力,即便到此时,画面也没有避着观众。
终于,时间在28分钟的时候,一声清亮的汇报响彻。
“发现疑似目标物体,相对距离米,正在快速接近啊。”
周瑞沉声道:“修整推力参数,调整姿态,捕获器遥测情况汇报。”
“捕获器遥测正常,随时可以发射。”
“参数修正完成,预计3分钟后达到最佳发射窗口,开始倒计时。”
“倒计时2分钟”
“倒计时1分钟”
“倒计时10秒,申请发射。”
周瑞平静道:“准许。”
几秒后,宇宙中。
那个带着整流罩的“榫卯”,突然断开了与平台的连接件,以免反作用力干扰平台自身。
紧接着底部传来几道火光,内部的化学能推进器开始工作,这枚特制设备朝着更高的轨道而去。
小花洒的拟态分身,仰着头,看着对方越来越远。
推进器为了节省燃料,时开时关,不做无谓的消耗,最终经过10分钟飞行后,又逐渐减速。
而此时,一枚神奇的人类造物出现了。
它是一个近乎于球形的七十二面体,通体由打磨光洁的铝合金材料组成,造型极具上个时代的科技审美。
这枚直径只有一米的小小卫星,至今仍在不断旋转,只是似乎没有教科书上那么闪亮了。
“东方红一号”,在深空流浪了四十多年,第一次重逢了自己的后辈。
当年举全国之力,才将它送到了轨道中,设计寿命只有20天,唯一的功能就是不断向地面,播放那首歌曲的无线电信号。
东方红。
不知道当初送它上来的那些人,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还有机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