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作者:木子蓝色 | 分类:都市 | 字数:1.3千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77章 谋反
第1077章 谋反
“近来上书奏者者,都说朕游猎太频繁,”
北苑,玄武门外,皇帝检校羽林、龙武禁军,看着百骑千骑诸营禁军飞驰射箭,对着召来的宰相们直言,“如今天下无事,但武备的事不能忘。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并没有一件事烦扰到百姓,这有什么害处呢?”
魏征站了出来,
直言道,“圣王贤君唯恐听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封言事,就应该听任他们无拘束的陈述意见,如果他们的话可取,自然于国家有利,就算不可取,听听也无害处。
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害。
现在有许多大臣知无不言,这是大好事,陛下当高兴,甚至当奖赏他们。”
武怀玉站在那里,不得不佩服魏征那张嘴,反正从什么角度都能说出番大道理来,就是有那种,你抛开事实不谈你难道没错吗的劲头。
皇帝说我打猎,那并没有妨碍到百姓,而且这还是训练将士的一种方式,加强武备,结果魏征却要抛开事情本身不说,而是说臣子进谏那就是好事,至于谏什么不重要,谏对谏错也不要紧。
估计换其它皇帝听到这话,得把魏征发配岭南,但李世民却是个气度很好的皇帝,
“你说的对,”李世民道。
居然还真下旨,那些上书说他游猎过度的臣子,每人赐腰带一条。
“诸卿便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中书令马周上前,
“陛下,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而如今连年丰收,匹绢得粟十余石,然而百姓怨声载道,是觉得陛下不再顾念百姓,多营缮宫殿,不操持国家急务的缘故。
陛下,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的多少,而在于百姓的苦乐。
隋朝广贮洛口仓的粮食被李密利用,东都积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并州晋阳宫的武备,西京的府库也为我大唐所有,
如今我大唐都开国二十年了,隋朝储备的那些粮绢武器等仍未用完。
积蓄储备固然不可缺少,但也要让百姓留有余力,然后收税,不可强加聚敛,否则就是拱手让给敌人,
陛下想要长治久安,其实也并非难事,只要如贞观初年那样,节俭使百姓休养生息,藏富于民,方能天下长安。”
马周的话让李世民很满意,虽然其中有些话也刺痛着他,比如马周说以前一斗米一匹绢的时候,大家还没怨言,现在一匹绢可以买十几石粟了,百姓反而怨声载道,他觉得就很难理解,
现在比武德朝和贞观初日子好过多了,四夷臣服,天下不再有大战乱、饥荒,百姓怎么反而还觉得他不好,是不是得寸进尺?
可马周说的那些建议,还是很实在的。
“宾王还有什么,一并说来。”李世民道。
“陛下,百姓安定,惟在于刺史和县令,如果挑选的人得力,那陛下也可得清闲自在,百姓也能过安稳的日子。则如今朝廷只重中央官吏,而轻视州县官员的选拔,
尤其是刺史多用武人,或是朝官不称职时才补选为地方官,边远地区,用人更加轻视,所以说百姓不安定,大致于此。
这些年,边远地区,为何獠蛮戎狄屡屡叛乱,剿之不尽除之不绝?臣以为恰是因为镇守边远之地的刺史,俱是武人,不擅抚民,甚至有些武人刺史还故意挑起边衅制造战事以邀军功,
而如果用对了人,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武相就是个例子,曾经出镇朔方、幽燕和岭南,每到一地,都是剿抚并用,恩威并济,都能很快的平靖地方,然后安定百姓,甚至都还能让当地一步步富庶起来,
百姓能得温饱,自然不会有人再生叛乱之心,地方安靖,税赋也就稳定上缴,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事情。”
“臣听说陛下要让薛万彻出任蒲州刺史,臣坚决反对,薛万彻此人名声不好,在军中都与诸将不协,且动则打骂麾下将士,这样的人连军中同袍都不能善待,如何指望他能善待治下百姓?
蒲州又是我大唐四辅州之一,尤为重要,绝不能让一个嚣张跋扈的武将搞的乌烟瘴气。”
这话抬高武怀玉,狠踩薛万彻,
但说的却也是有几分道理,
武怀玉人就在这,他这些年在朝四度为相,在地方上也是出镇数个边地,但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薛万彻名声不好,同样是人所共知。
借着今天这个机会,马周狠踩薛万彻,还不赞同他出任蒲州刺史,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皇帝皱眉,
薛万彻改任蒲州刺史的旨意,按程序交到中书门下,是要宰相们商议,然后中书拟旨,门下审核,
可现在马周若不同意,这任命也很难发出。
“陛下,臣也反对薛万彻出任蒲州刺史,他统兵打仗冲锋还行,若说治理地方牧百姓,不合适。
如今天下太平,还是当偃武修文,治理地方,应当交给文官而非武将,”魏征站出来补刀。
一个中书令一个侍中,
这两人都反对,
那就算皇帝下旨,也通不过,强行任命,那就是墨敕斜封,要是碰到宰相们强硬点,
薛万彻这蒲州刺史根本不被承认,到时有的麻烦。
“薛万彻任命之事,朕再考虑。”皇帝不得已收回旨意。
“以后刺史的任命,还是由宰相们推举,朕亲自选拔,”
“另外,县令,京官以上各举荐一人。”
皇帝今天听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心情不错,于是当众道,贞观以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如晦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马周之功也。又有怀玉、药师镇抚地方。“
”赐诸卿佩刀一把。“
”朕治理国政与往年相比如何?“皇帝认真的询问宰相们。
”朕要听实话,怀玉你先说。“
武怀玉并不喜欢说逆耳忠言,但今天这场合,还是只能实话实说。
”陛下威德加于四方,远超贞观之初也。“
”不用都说好话。“李世民直言, ”陛下,要说不足之处也有,人心悦服不如从前也。“
李世民听了倒疑惑,”远方四夷畏威慕德,故如服,如果说不如从前,何以至此?“
武怀玉答道,”陛下以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
”哦,朕如今所为与以往有何不同了呢?“
”陛下在贞观初惟恐臣下不行谏,常常引导他们进谏,听到进谏便乐而听从。如今却不然,虽然勉强听从,却面有难色,这便是区别。“
李世民心里不太服气,”你举个例子。“
”陛下曾想杀掉元律师,孙伏伽认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前朝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有人说赏赐太厚,而陛下说,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这便是引导进谏。
后来司户柳雄假冒隋朝所授官资,陛下想杀掉他,采纳戴胄谏言而作罢,是悦而从之也。
而近来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愤而欲杀之,虽得魏相公劝说做罢,但也只是勉强听从······”
“再有比如陛下欲授薛万彻为蒲州刺史,虽中书令马相公和侍中魏相公一起劝谏,可陛下也仍未纳谏。”
李世民沉默许久,
感叹一声,“人苦于不自知耳。”
“薛万彻任蒲州刺史一事作罢,”皇帝摆手,“诸相便干脆顺便议一议,该给他安排个何职?”
魏征直言,“薛万彻是员猛将,所以统兵最好,就留京十二卫衙便是。若有战事,便受符领旨出征。”
右仆射高士廉反对,“薛万彻原任左羽林大将军,他兄长万均则任左屯卫大将军,这一门两亲兄弟,皆在京任大将军,其实就很不合适。
这次既然要另授他职,臣以为可让薛万彻去边地为都督镇守一方。”
“陛下,臣有个建议,安南都护交州都督丘行则在任已数年,在任政绩突出,按例当升赏,
可召丘行则回朝接替左羽林大将军,换薛万彻去交趾任交州都督兼安南都护。”
说这话的是武怀玉,
薛万彻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也就无需客气,他递去的橄榄枝薛万彻不接,那就把他踢出京去,免的威胁。
丘行则也叫丘师利,是丘行恭同父异母兄,谭国公丘和的长子,武怀玉纳了丘行恭和丘行则两人的女儿为妾,武家跟丘家关系不错,
丘行则在安南,武怀玉在岭南,两人合作的还是挺愉快的,丘家在交趾的经营,那是自丘和时便开始了,几十年的经营了,在那边根深蒂固,这几年又搭上武怀玉,
趁着朝廷开发岭南,发展海贸的大风,丘家在交趾也是大发其财,屯田圈地,种甘蔗种棉花,晒盐挖煤,开采铜铁矿,砍伐各种木材,甚至是捕奴、海贸,
说实话丘行则在安南呆的很舒适,乐不思蜀。
李世民思考了一阵,
提出了自己的人选,“调幽州都督程咬金入朝,任左羽林大将军,调安南都护丘行则任幽州都督,
以薛万彻为交州都督、安南都护。”
武怀玉不再反对,交州都督、安南都护这个官职比蒲州刺史高,但当初卢祖尚宁死都不肯去交州结果真被李世民砍了头,那地方在多数人眼中,就是天南海角的蛮荒,没几个人愿意去。
不过这样一来,
薛家几兄弟中倒是出了两个都护,薛万淑现在是安东都护、营州都督、刺史,薛万均又出任交州都督、安南都护,
再加上薛万均是左屯卫大将军,
薛家兄弟依然威胁很大。
但也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倒是老程从幽州回来,任左羽林大将军,也算是个好消息。丘行则没能回京,去了幽州任都督,也不全是坏事。
就当大家以为今天这场北苑谈话要结束时,
李大亮又站了出来,“陛下,御史台接到人举报,有人告发相州大都督府郧国公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意图谋反。
还有人举报张亮喜好巫蛊左道,交结巫师程公颖与公孙常。
术士公孙常对张亮说,在谶书中看到张亮的名字,弓长之主当别都,张亮因此认为相州是北朝旧都邺城,弓长为张,遂生出不臣之心。
程公颖则说张亮卧如龙形,必能大贵。
张亮臂上长出鳞癣,张亮问程公颖,臂生龙鳞,若是起事,能成功否?
而另一个术师公孙常则说给张亮妾侍李氏算过命,说她能成为王姬·······”
私养义子五百,弓长之主当别都,妾侍有王姬之命相,臂生龙鳞心生反意·····
一条又一条,一条比一条狠。
武怀玉在旁边听着不动声色,但心里清楚,估计这是长孙国舅出手了,长孙国舅下手还真是狠,
李义府还只是想先搞点绯闻,然后再借机挑出五百义子之事,让张亮慌慌手脚,迫他和解。
可长孙无忌一出手,就是要把张亮往死里搞。
而且武怀玉相信,长孙无忌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搞什么栽脏嫁祸那套,
这张长之主当别都,问术士臂生龙鳞,宠妾命当为王姬这些事,肯定是有的,
这种事情也不知道长孙无忌是怎么探查知晓的,但既然掌握了,一扔出来,那就是王炸。
张亮这次不死也得脱层皮。
当然他相信若仅是这些,只怕也还搞不死张亮,但长孙无忌还肯定有后手,
那致命的杀招,估计就是在关键时候向皇帝揭露张亮暗中拥立魏王,这才是真正触及皇帝底线的要命事。
总之,长孙国舅不愧是老阴比,这脏手段多的是,一环套一环。
武怀玉其实倒没想过直接搞死张亮,最好是能够展露下手段,张亮就服软,脱离侯君集最好,
不过长孙国舅出手,他也无法掌握。
只能看张亮这次的运气呢。
那边皇帝听到御史大夫李大亮抛出的这个重磅消息,也是直皱眉头,
张亮这是要谋反?
虽然听着不可思议,可既然李大亮都敢这般说,那就是有不少证据了,
“查,彻查此事,”
皇帝说完,黑着脸甩袖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