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做曹贼后,我开始多子多福!
作者:听风声 | 分类: | 字数:40.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章 杨厂长的信任
“京茹,不要这样,这可是在办公室啊……”
李爱国是很享受,而且还大力地……
但他也怕办公室里面随时有人来。
“爱国哥,那你今天晚上得跟我……”
秦京茹可不甘示弱,万一秦淮茹一次就怀上了孩子,她不就落后了吗?
那可是一座四合院,谁不想要呢?
“嗯嗯,今天晚上一定…”
李爱国一口应承了下来,这也让秦京茹高兴无比,吧唧一声就亲在了李爱国的嘴上。
恰好这个时候,屋子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秦京茹赶紧从李爱国的手腿上下来。
李爱国接着又看了一会儿接下来的名单,从中挑选了一部分,然后在名字上面圈住。
这个工作就算是完成了,杨厂长说了,关于翻译班的学员全部都由李爱国敲定。
李爱国选出来之后,直接拿着名单去找杨厂长。领导说把决定权交给了他,但是,给领导该有的面子还是要给。
李爱国拿着名单敲开了杨厂长的办公室门。
“杨厂长,咱们组建的这个翻译班里面的成员,我已经初步确定了。”
“这是名单,您看一下。”
李爱国说着就把名单递给了杨厂长,杨厂长拿过来名单瞄了一眼,直接在上面签字。
“行,那你去写一个通知,贴到大门处。从明天开始,这些人要正式受训了。”
“一切都拜托你了,小李。”
李爱国自然分外谦虚的表示这是自己份内之事。
转眼之间,马上就要到12月份了,再过一个月就该新年了。
李爱国得到了自行车票,自然是想要买一辆自行车。
他们整个四合院还没有一辆自行车,一台收音机。
李建爱国要是买了自行车,那是蝎子拉屎,四合院的头一份。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秦淮茹和秦京茹都迎了上来。
“爱国哥,教室还有办公室都已经打扫好了。”
这两个农村姑娘可真是勤快,李爱国非常满意。
“你看你俩,热地满头大汗的,洗个脸先歇一会儿吧。”
“我先写一个通知。一会儿你们把这个通知贴到大门地方。”
李爱国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来的红色的纸,正要下笔的时候,突然被秦京茹打断了。
“爱国哥,我觉得,你写在纸上贴到大门处,有的人可能不认识字儿,不一定能看到。”
“还不如到广播室,让广播员在全场里面广播一遍。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能听到了。”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李爱国直接夸赞秦京茹。
“还是京茹你的点子多,这办法我咋没想出来?”
秦京茹的小嘴巴甜的很。
“爱国哥真坏,你明明想出来了,就是想让我邀功。”
不得不说,秦京茹的情商真是高,这简直就是把李爱国捧到了自己上面,也没有否认自己的成就。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秦淮茹,心里面直泛酸水。
这个秦京茹真是太得瑟了,哪儿哪儿都有她。
不过,一想到昨天晚上李爱国陪的是自己,秦淮茹就有一种优越感。
嘴巴再甜又如何?
还是让她秦淮茹先了一步,她算了算日子,昨天好像正是危险期。
要是能够怀了李爱国的娃娃就好了,一大做四合院在向自己招手,想到这个秦淮茹就心里激动起来。
这个年代,虽然未婚先孕是很丢人的事,但是,秦淮茹早就受够了家里的贫困。
她也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她也想得到父母的夸奖,村里人艳羡的目光。
秦淮茹可是一个精明的女子,她想要四合院,也想要跟李爱国结婚。
但是,李爱国说了,生孩子给四合院可以,结婚就不要奢望了。
万般无奈的秦淮茹当然知道,现在李爱国的地位自然是不会娶一个农村的姑娘。
能给一座四合院也行。
秦淮茹憋着劲想先把孩子生出来。
李爱国采纳了秦京茹的意见之后,说干就干,便拿着那一章杨厂长签字盖章的名单去广播室。
50年代,红星扎钢厂作为一个万人的大厂有专门的广播室。
说起广播室,李爱国想起来了一个人,那就是于海棠。
在电视剧当中,于海棠是红星轧钢厂的播音员,人长得特别漂亮,被选举成为了红星轧钢厂的厂花。
但现在是1955年,比电视剧开始的时间要晚8年。
现在的于海棠还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估计应该正在上初中。
包括冉秋叶,这个时候也才十四五岁,是一个初中生而已。
李爱国到了广播室之后,直接将手中的名单递给了其中一个广播员。
这个广播员,看起来也就二十三四岁的年纪,一个青春正茂的漂亮的小姑娘。
“李爱国,这是什么?”
李爱国跟她解释着。
“这是我们翻译班初步确定的人员名单。这上面还有杨厂长的签字盖章。”
“麻烦你在大喇叭里喊一下,让这些人明天就去翻译班上班了。”
李爱国简明扼要的交代了事情的要点,那个女广播员看到了杨厂长的签字,那人一口答应了下来。
“好的,李同志。等一会儿广播的时候,我把这个通知放到前面。”
李爱国交代好了事儿之后,便大踏步往自己的办公室而来。
回到办公室之后,便和秦京茹和秦淮茹说起来了,自己要买一辆自行车的事。
“什么?爱国哥,你要买自行车?”
秦淮茹和秦京茹羡慕的不得了,她们两个刚到红星轧钢厂上班,自行车票公约券这些东西,她们根本就奢望。
这个年代,在农村的人更是没有钱,也没有票来买自行车。
爱国哥要是买了自行车,够她们在村子里炫耀一番了。
此时的秦京茹和秦淮茹,下意识的都把李爱国当成了自己的丈夫。
就在这时,广播里播放着一则通知。
“紧急通知,以下人员已经被翻译班录取了。明天就可以去翻译班学习了。”
“李大柱,马红光,周新民……”
听到广播的全红星轧钢厂的人,又是对此事热议了一番。
“听说这一次翻译班人员名单确认,还是李爱国定的。”
“这个李爱国现在可真是得到了杨厂长的赏识。”
“谁说不是呢?”
“做翻译班的老师,工资可能比二级钳工拿的还要多,而且那活还不累。”
“直接让李爱国挑选翻译班的人员,这都是杨厂长的信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