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作者:海里全是水 | 分类:都市 | 字数:227.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10章 张元龙和张小中
随着国内商品价格双轨制的松动,一些国内的电器厂商,也开始生产计划外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议价商品,购买时同样也不需要工业票。
张元龙抓住这个时机,主动跑去联系厂家,开始大力拓展远望的商品种类和范围。
此时的远望,在首都的北部,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虽然店面的面积不大,但人来人往,销售十分火爆。尤其到了节假日,经常出现排队交费,排队提货,排队试机的状况。
李小龙去了东山省之后,帮远望与海尔、海信都搭上了线。很快,海尔的冰、洗,海信的电视,都成了远望的拳头产品,别看这里营业面积不大,而且卖的全是议价商品,但这里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首都绝大多数国营百货商店。
此时的远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名。于是在去年,远望在西单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
商铺仍然不大,只有一百平方米,全部设计成电器展示厅。库房在商铺后面的胡同里,单雇了两个伙计。这边顾客交费之后,库房发货,他们负责蹬三轮车将货物送过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西单的商铺位置就是这样紧张,大多都归属于各个国企所有,根本不是拿钱就能解决的。
维修服务西单这边也照常开展,不过由于场地面积所限,这里只负责接活儿,每晚用车拉回到百旺苑店去修理。
前两年的时候,张元龙听了孙大海的劝告,他和两个徒弟,以及外甥女张桂花,分批在食为天的驾驶员训练班中学会了开车。
盘下西单的店铺后,张元龙买了辆天津大发出产的箱式小货车,就是后来成为出租车的“面的”,方便了两边的联系。
电器维修是不能丢的,这已经成为远望的服务特色之一了,张元龙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他甚至没有问过孙大海,无师自通地找到他销售的电器厂家,与他们签订了售后维修服务协议。
此时国内的家电厂家,对售后服务这一块并不重视,就连以服务着称的海尔,也不过是正在摸索中前进。
张元龙的提议,对厂家来说,无非是给远望多配上一些易损件,以及一点点维修费用而已,但对自家产品的销售,以及企业的美誉度来说,却是有极大的提升。
张元龙拿着这套方案去联系厂家,得到了所有厂家的认可。
到了海尔则更是夸张。张总带着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部门的骨干,亲自接见了张元龙。
两个本家就家电在销售过程中以及销售后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张元龙一趟走了下来,在各大家电厂商那里刷了一圈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现在,当张静告诉他,孙家有计划向食为天系高管的直系家属提供帮扶基金,支持他们自主创业的时候,张元龙立刻就坐不住了。
远望电器商店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各方面的问题都有,但主要还是资金问题。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远望电器商店根本没有资格申请银行贷款。这里又是首都,金融监管十分严格,不像江浙与粤省那样民间借贷之风盛行。
因此,当张元龙听说孙家的意图后,第一反应就是要争取到这样的扶持。他们与孙家也有多年的交情了,对孙家的为人处世非常了解。
对于孙家向员工提供的这项福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完全相信了。
至于他们找来孙大海,其实也有跟他解释的意思在内。
孙大海几次要给他们提供资金帮助,无论是借贷还是入股的形式都可以,但张元龙一直觉得太麻烦他了,不好意思要。
如今张元龙想从孙家申请帮扶资金,怎么也要给孙大海一个交代。否则要是让孙大海产生了误会,那可就不好了。
十几岁的身体里装着一颗四十多岁灵魂的孙大海,可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玻璃心。
张元龙的想法,孙大海心知肚明。这样的心态许多人都有,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欠下太多的人情。
他们想申请帮扶资金,那当然没有问题。以张静在食为天的地位,以及远望电器商店的发展前景,孙大海相信,即使他们直接去申请,也十有八九会通过的。
既然他们找到孙大海,那孙大海也肯定会帮他们参谋的。
只是孙大海感到有些奇怪,远望刚开设了西单分店不到一年,现在需要申请大笔资金做什么?难道还要开分店吗?
张元龙果然是来交心的,没等孙大海开口询问,他就主动告诉了孙大海,他申请资金的用途。
远望西单分店的隔壁,有一间只有十平方米的门脸儿房。当时张元龙还想一起租下,结果因房主开价过高,所以没有成交。
西单分店本身就是门脸儿房,与其花大价钱额外租下这十平方米的门脸儿房,还不如花同样的价钱,从分店后面租二十、三十平方米的非门脸儿房实用。
去年年底,这间商铺被别人租下,并开始简单装修,准备今年年初开业。
此时的远望西单分店已经站稳了脚跟,生意稳中有升。张元龙有空时就会在周边逛逛,和其他店主聊聊天。
这间小店的老板比张元龙小了几岁,也是他的本家,名叫张小中。
他是首都人,老三届的高中生毕业生。他与孙卫红、曹月一样,家里有点小关系,就在首都郊区的农村下了乡。
进入八十年代后,他开始创业,成立了“张记电器加工铺”,以制作和销售音响放大器及其相关电子元器件为主营业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积攒下了一些钱,现在来到西单开店,就是准备要做大做强了。
两人的店面紧挨着,一个卖家用电器,一个卖音响的元器件,互不影响。
两人从“小中音响店”开始装修时结识,关系处得越来越好。
他们经常互相交流经营之道,对彼此的情况也了解了很多,同时都深谙只靠自己单打独斗创业时的艰辛。
此时的张元龙,有了和张小中联合办企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