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之国际倒爷

作者:吹牛小王呀 | 分类:都市 | 字数:163.7万

第五百一十三章 超文本传输协议

书名:重生之国际倒爷 作者:吹牛小王呀 字数:2721 更新时间:2024-11-04 11:25:22

插播一段科普。

简单来讲,计算机,芯片,互联网,网页,网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先讲计算机。

计算机,是集成电路的大成之作,必须了解一些半导体,比较常见的是硅和锡,搞电路板的那种,将电压的流通量,通过硅和锡的传导,各种电阻设置,减小到到12伏特,5伏特,直流电,弱电。

就行成了如今的“电子科技”。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弱电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叫做“晶体管”的元件,这是弱电的控制核心,同时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等作用。

对弱电的应用就达到了登堂入室的地步。

但这样还不够。

1950年,一个美国工程师在开发打字机的时候觉得不满。

传统打字机是纯机械构造,打完一个字,要按下一个铁片开关,打完一行,就需要手动抽送一下。

速度极慢。

那么,可不可以用电路来解决呢?

自动跳行,自动前进,不高兴还可以后退?

只管噼里啪啦打字就可以了,让打字机自动运转?

是不是很舒服?

于是他开始研究,用硅板做基底材料,用锡做隧道电路,加上电容,电阻,变压器,滤波器,四个晶体管,一共20多个电子元件,实现了这一功能,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枚芯片,让它拥有了简单的逻辑编辑功能,这块芯片足足有脸盆那么大。

开发成功了。

也成功让英语键盘上,多出了一个空格键。

按一下,跳一个字符。

也多出了一个回车键。

按一下跳一行。

还多出了一个删除键,按一下退一步。

这款只有4个晶体管的芯片,专利被一家生产收声机的公司授权使用,改进到巴掌大小,于1953年推出了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后来,集成电路的电视电话也相继被发明。

集成电路实现了信号与电流的同步传输,实现了工业可视化技术。

而集成电路玩到极致,加上可视化操作界面,显示器,加上键盘,就成了计算机。

1971年,英特尔的芯片技术已经非常牛逼了,发布了第一个微型芯片,改名叫微型处理器4004,将晶体管压缩到了10微米的地步,刻录在晶圆表面,2.5厘米宽的处理器上,刻录了2000多个晶体管。

这在当时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

1978年,英特尔16位8088微处理器,晶体管的数量达到2.9万个。

1993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问世,晶体管的数量,300万个。

到2002年,奔腾4处理器发布,晶体管5500万个。

2005年,第一个双核处理器,晶体管2.3亿个。

到第四代酷睿i7,这一数量达到了18.6亿。

现在知道芯片的生产有多难了吧?

要在指甲盖那么大的晶圆表面,刻录18.6亿个晶体管和微米电路。

……

而此时的work公司。

范阳和高路并排,站在那台14寸球面显示器前。

这是一台IBM牌子的显示器,显示器的右上方,贴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反光贴,上面的字母再熟悉不过。

Pentium,正是目前英特尔公司发布,全球最好的处理器—奔腾。

范阳笑着摇头,他在连云港时也去看过电脑。

但那都是什么玩意儿?

美帝良心还在用IBM5650台式机,搭载英特尔286处理器,卖1万多一台,还是dos系统,连鼠标都没。

简直垃圾中的垃圾。

可此时的work公司,这台IBM就已经很不错了,奔腾1,更加全面的运算和彩显技术可以同步处理声音,文字,图片。

视频,是绝对别想的。

还等5年。

奔腾和windows视窗操作完美兼容,也代表着电脑正式进入鼠标时代。

至少范阳勉强看得过去了。

键盘的右手边放着一个鼠标,桌面是灰白底色的windows3.0。

操作电脑的是个金色头发的外国女人,正用鼠标在上面点点点,在玩蜘蛛纸牌。

范阳也有心卖弄一下,毕竟这个年代并不是谁都了解电脑的。

笑着问道:“你这是奔腾处理器吧?”

阿伦眼神一亮:“你是留学生?”

范阳摇头:“比较关注而已。”

“耶,你不敢相信它的魅力,我可以告诉你它是最最最好的。”

范阳笑道:“可以给我看一下你们网页么?”

高路跟他们的合作关系是,五湖论坛上招商过来的。

需要说明一点,电脑是电脑,互联网是互联网,是完全独立的两码事。

就好像电话是电话,电话线是电话线一样。

互联网没出来之前,计算机已经发展了20多年。

所谓互联网,只是利用网线,将一台台个人电脑,串联起来而已。

这里面有个叫Tcpip,网络通信协议,为每台加入的计算机分配一个ip地址,相当于这台计算机的名字,方便识别,让两台计算机可以互相传输数据。

目前,美国的互联网是用电话线传输,也就是“拨号上网。”

能够互相传输和访问,最原始的传输,仅仅局限于文字。

但文字太单调。

可不可以图文并茂呢?把图片和文字交叉排列,达到传统印刷媒体的排版效果呢?

能。

活人岂被尿憋死。

1991年,博纳斯.李,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编写方式,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缩写HTTP,意为超文本传输协议,将文字和图片共同排列,作为一个HTML的文档展示在网络上。

一打开,就像个全彩页的书籍一样,有图片,也有文字。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外国蛮多重要的发明,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博纳斯.李是麻省理工的教授,他开发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他的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分享论文。

但学生该怎么看呢?

到哪儿访问?

于是这位牛人,顺便,发明了IE浏览器。

给了IE浏览器“地址”的概念,抬头便用HTTP:加上info.cern.ch。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网址,第一个“网页”。

后来info的概念太笼统了,就改成worldwideweb,世界宽带网络,,中文译名万维网。

这一发明轰动了全球,博纳斯.李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拥有这一专利,完全可以坐拥亿万财富,可是他却决定无偿奉献出来,免费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不收一分钱。

有着IE浏览器的免费在先,也导致后来的浏览器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任何网上的东西都可能收费,唯独浏览器,不管什么品牌都是完全免费。

“网页”的集合,就叫做“网站”

现在的美国到处都在建网站,而Work公司,作为很有资历的erp软件开发公司,当然也搭上了这一波热潮。

收费编写网页,受到美国ups快递公司和西雅图海关的委托,建立了西部第一家外经贸信息网站,到各大论坛招商。

高路作为连云港的行业领袖,收到了他们的邀请。

比老马早了整整两年。

其实早就该过来了。

只是高路也下不定决心,一个小小的子页面,就是将高路的公司挂到西雅图外经贸的网站上,留下电话号码,地址,联系方式,可以让美国公司看到,就要付出3万美金的高额代价。

要不是范阳坚持,或许高路还不会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