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功夫巨星
作者:一剑之刃 | 分类:都市 | 字数:224.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三十章 核心计划
1997年,美国微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以净资产364亿美元再次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一名。
如果以陈卓现在的200亿美元资产来算,进入世界富豪富豪排行榜前五名绰绰有余。
但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仔细研究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就会知道,里面根本没有列举英法等老牌资本家,也没有列举美国当年那些垄断巨头。难道他们都已经陨落了吗?
不,他们都隐藏在了幕后。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家族控制了英国一半的金融行业,竟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法国的高利贷家族控制了整个法国的财政,向整个世界借贷。每年法国的财政收入除了必要开支,竟然只够还这些高利贷资本家的利息,结果他们依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大通等家族控制了美联储,让美国政府欠下他们十万亿美元外债,竟然依然没有上榜,你敢信?
因此,那些所谓的排行榜,说白了就是设立榜单的人吸引别人火力的手段,将一些小家伙推到前台吸引人们的目光,而他们那些长老级别的,则隐居幕后闷声发大财。
所以,陈卓虽然有了200亿,却依然还很渺小。如果只是为了拍电影,这些资金当然足够自己实现很多愿望,但要想带领中国整个电影行业进步,这点钱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陈卓有一个电影核心计划。
即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由美国、日韩东南亚、欧洲、大陆四个方向的产业赚取资金来回馈核心。
在美国,是化身吸血榕树,重点投资美国的通讯产业、互联网产业、游戏产业、娱乐产业,并逐步收购美国的电影院线。以阳光茂盛的形象出现,暗地里扎根其中,拼命的从美国身上吸血。
而在日韩东南亚,则是如同张牙舞爪的巨无霸章鱼,控制这些地区的电视台、传媒杂志、无线通信、电力供应、各种保险、旅游酒店。让他们一生有三件事躲不过:税收,死亡和龙腾。
而在欧洲,则主要是收购奢侈品牌、足球俱乐部、酒庄庄园、荒野古堡、世外海岛。以此来满足自己奢侈腐朽的生活。
在大陆方面,建立属于自己的本土财团。
参考日本的“三合一”计划,扩展出一个“银行融资---综合商社----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庞大产业结构。
银行融资方面。总部位于香港的汇丰、渣打银行将是陈卓1998年抄底时攻略的重点。总部位于深圳的招商银行、总部位于上海的浦发银行在1999年上市之后,陈卓也会努力参股。而国有五大银行2007年上市的时候更得加大投入。连高盛等美国资本都能持股7%,我为什么不行?
综合商社方面。零售行业最能反映出市场的变化,从给财团经营提供发展导向。衣、食、住、行、游、玩等等方面的产业,中国原本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国企品牌,但都廉价卖给了国外人,与其让给他们,不如由自己来兜底。
比如中华牙膏将100%股权卖给了荷兰;双汇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高盛;娃哈哈将51%股权卖给了法国达能;哈尔滨啤酒将99.66%的股权卖给了美国的百威;大宝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强生;南孚电池将100%股权卖给了美国吉列;苏泊尔电器将52.74%的股权卖给了法国SEB集团,青岛啤酒将27%股份卖给了美国AB公司...........
中国的民族品牌被西方资本渗透的千疮百孔。连韩国和日本在没被打开国门之前都有“不允许外国资本控股超过50%”的规定,我们却毫无防备的放开了自己的全部。
如果有资金不去收购的话,总感觉对不起自己啊。
之后再入股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顺丰快递,形成零售--物流---售后完整的销售链条。
在工业生产方面则集中在饮料生产、汽车生产、玩具生产、代工生产四个方面。
比如1998年开始面临破产危机的国产饮料品牌“北维力、南健宝”;哈尔滨的龙腾汽车厂生产的平民化“大众”、中产阶级“路虎”、富裕阶层“宝马”;以及深圳的龙腾玩具厂和“富士龙”芯片、手机代工生产基地。
综合“银行融资---综合商社----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大陆财团一旦成立,将让陈卓牢牢在国内站稳脚跟,能够应对多变的经济形势。
但这都是不久将来的计划,等98金融危机过去,陈卓的“电影核心计划”就将大刀阔斧的去实现。
1997年12月19日,《阴间秀场》经过六周上映之后落下帷幕,获得的了1.6亿美元的票房。在香港也获得了5100万港币票房。东南亚、台湾、日本、韩国、大陆等市场获得了9000万港币票房。欧洲市场获得了2000万欧元票房。
光碟市场预计最终能获得500万美元,玩具周边市场预计能获得2500万美元的收入。
随着市场的发展,影视周边所占收入比例会越来越高。
电影周边概念起源于1903年的《比得兔》,出版商首次推出了周边产品——比得兔毛绒玩具,这是周边产业的开始。
然后快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叫做米老鼠的动画人物在迪士尼笔下诞生了。之后周边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在美国进入四十和五十年代,周边产品开始流水线生产,快餐企业和食品包装合作,电影人物被印到早餐盒上,大批量在商店内销售。
周边产品连接电影与观众。观众也希望能更接近电影偶像,他们想成为自己喜欢的电影人物或者超级英雄片里的英雄——这种方式一直都很管用。
如今,每年电影附属产业的估值已经达到一千亿美元,包括授权和周边产品,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支柱产业。很多好莱坞商业大片由于投资巨大,想要收回成本并最终盈利,都越来越倚重周边产品的销售。
在好莱坞有一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影片的最终收益只有30%到40%来自票房,剩下的全部来自电影周边销售所带来的收入,像《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系列以及迪士尼旗下的动画片,都有着长久、稳定且巨额的周边收入。
但香港和大陆的电影界对电影周边的开发却非常薄弱。陈卓现在也只是模仿好莱坞,进行一些简单的尝试,效果似乎还不错。
市场是需要开发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化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