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76
作者:北冥虾米 | 分类:都市 | 字数:20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失语者(下)
顾所长刚一瞪眼,又看了看秦咏梅,气哼哼地嘟哝:“封建迷信。”
谭村长叹口气:“是啊。可从小到大她都是个哑巴,怎么一夜之间不光会说话了,还会说普通话,更会说洋鬼子的话。不是中邪还能是啥?”
秦咏梅点点头:“先不急着下结论。你说她以前是个哑巴,是从小就哑巴的?还是半路的?她的听力看起来没问题啊。”
人们都说十聋九哑。
绝大多数哑巴都不是因为声带的问题。
而是因为耳朵听不见就没法学习语言。
再笨的人,只要耳朵能听见,哪怕鹦鹉学舌也能渐渐学会说话。
“是啊,她耳朵能听见,但说不出话来,从小到大一直这样。”
“那她没检查检查声带有没有什么问题?”
“咱穷乡僻壤哪有那条件啊。”
众人都一时面面相觑。
秦咏梅皱着眉头想着,嘟哝着:“她四十二岁,你四十岁,是吧?”
“是啊。”
“那你是1945年出生……你最早记事儿是什么时候?我是说跟刘彩霞有关的事儿。”
谭村长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俺记事儿有点晚,只记得大概七岁的时候吧,我把毛毛狗让到刘彩霞脖颈里,她吓得哭起来。”
秦咏梅点点头:“你只能记得七岁以后的事儿,她比你大两岁。也就等于说她九岁以前的事儿你并不知道。”
“对,对。估计她变成哑巴就是九岁以前受了伤啥的。”
“没听老人说过什么吗?”
谭村长摇摇头:“咱村里大多是50年前后逃难过来的。俺们家和刘彩霞他们家就算是比较早的坐地户了。”
“那有没有年长点的,比如大你个十岁八岁的?”
“有倒是有很多啊,可他们到村子都比较晚……等等,我想起来了,万大爷应该比我们家和刘彩霞他们家到村子都早。”
“好,那咱们今天就到你们村子拜访一下,不知道你们村子有多远?”
顾所长叹口气:“远倒是不远,可光凭两条腿走的话,天黑也走不到啊。”
谭村长说:“下午咱村有车子从毛茔子回来,正好可以搭车回去。”
顾所长皱起眉头:“你让秦队长他们城里人坐拖拉机啊?亏你想得出。”
“没事,没事儿。”秦咏梅笑了,“俺小时候还整天巴望能坐上拖拉机呢。”
中午的时候,秦咏梅还以为能吃上点农家饭、农家菜什么的。
可这个小乡镇眼下已经有些不伦不类了。
既没有城里的饭菜那么考究,也没有乡下饭菜那么朴实。
草草吃完了饭,村长还要在镇上办点事儿,秦咏梅和袁宪洲则回到派出所继续研究案情。
镇派出所的档案非常少。
也就镇里的非农业人口有一点点记录。
农村人口基本除了年龄、所在村子等简单内容,连出生地都记录不详。
翻阅了一会儿档案,冥思苦想一会儿后。
秦咏梅和袁宪洲又来到街上。
这个镇很小,一条主街道半个小时就走到头儿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中学、小学、卫生所、供销社等,这里样样都不缺。
而且还有一栋日伪时期留下的老电影院。
从街上回来时,谭村长的拖拉机正好到了。
是眼下农村的标配座驾——手扶拖拉机。
为了乘坐舒适一点,谭村长还让人在车里铺了些高粱秸子。
秦咏梅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当公安以来,经常东北西跑,几乎各种交通工具都尝试了。
这种手扶拖拉机当然也不在话下。
袁宪洲和小曹一样都属于乡镇的城市人口。
对农村的交通工具并不太熟悉。
这一路颠簸的简直是肝肠寸断。
手扶拖拉机其实比小汽车还难开。
因为它的车头极其灵活。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车头很鬼。
它的这种构造很适合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跑。
因为再怎么颠簸,它都能找到平衡。
不过坐车的人就受苦了。
就像海浪中的一页扁舟一样,不时地颠起又落下。
像秦咏梅和谭村长他们这样的“冲浪高手”,能够自然而然地找到颠簸的节奏,所以丝毫不觉得累。
而袁宪洲和小曹这样的就不行了,他们本能地跟颠簸抗拒。
结果越抗拒越遭罪。
到村子里时,他们几乎是被谭村长和秦咏梅搀扶下来的,连路都不会走了。
村子里的住户居住的比较分散。
谭村长把秦咏梅他们安置在家里后,就得到后山去接万大爷。
谭村长的老婆笨手笨脚地招待秦咏梅他们。
秦咏梅劝说:“行了,他弟妹,俺也是农村出身的,不用这么客气。你坐下来咱们聊聊。”
谭村长的老婆这才坐下了。
秦咏梅问:“刘彩霞家就住这跟前是吧?”
“是啊,没多远,往东头走四五百米就能看到了。”
“那你了解她家的情况吗?”
“多少了解一点。她好像从小到大就没离开过这个村子。他们老刘家后来招的也是上门女婿。”
“那她家里的情况……”
“说起来她也是个苦命的人啊。她丈夫还有她父母早些年就已经去世了。她一个人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拉扯大。她大儿子前年入赘到邻村,眼下还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家。”
“那她经济压力可够大的。”
“还好吧,儿女们都大了,已经是完全劳动力了。不过,她的女儿有点麻烦。”
“怎么了?”
“她的女儿是老二,从小学习好。她就一门心思想让女儿考上大学。结果去年高考没考上。她就非说自己女儿是被别人顶替了。”
秦咏梅点点头:“那她家这会儿应该有人吧”
“应该有,不是她儿子就是她闺女在家。”
“好!我这去看看!”
“要不我送你过去?”
“不用了,你在屋吧。”
秦咏梅让袁宪洲和小曹继续等着谭村长,她一个人溜溜达达往刘彩霞家走。
刘彩霞家的院子里,一个农村姑娘正忙里忙外准备猪食喂猪。
农村喂猪都是用猪草兑上点糠,然后在弄点泔水什么的搅和搅和。
大姑娘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挥着菜刀狠狠剁着猪草。
一手剁着一手划拉草,头也不回。
转眼间,她身后的草已经所剩无几了。
秦咏梅不失时机地帮她把草划拉到跟前。
她刚剁了几下,突然反应过来,握紧菜刀猛地回头。
发现是秦咏梅时,她才长出一口气。
“城里的吧?”
“啊。”秦咏梅应了一声。
“等一会儿啊。”
她说着,把剁好的草划拉到簸箕里,然后放下菜刀起身到屋里了。
没一会儿,端出一瓢清冽的井水来。
看来她把秦咏梅当讨水喝的了。
秦咏梅也不客气,端起来“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
这会儿农村的井水还没怎么污染,真正是甘冽爽口有点甜。
不过,这一大瓢水,秦咏梅哪喝的完。
姑娘接过瓢,把剩下的水都倒进猪食槽里去了,然后转身走进屋里去了,舀了大半瓢的糠出来。
看见秦咏梅还站在院子里,不免有些诧异:“你……”
秦咏梅笑笑:“不急,我帮你搭把手。”
秦咏梅端起簸箕走过来,往猪食槽里倒着。
倒几下姑娘兑一点糠进去。
最后全倒完了,姑娘又拿起棍子搅拌着。
猪圈里的两只有点瘦的猪哼哼唧唧地过来了。
看着姑娘忙碌着,秦咏梅在一旁说:“以后尽量傍晚喂,猪上膘比较快。”
姑娘紧绷的脸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这您都懂。”
“哎,咱也是农村里长大的嘛。”
“大姐您到村子里这是走亲戚还是办事儿啊?”
“办事儿。”
“那您是……”
“我是县公安局的……”
姑娘一下愣住了,眼泪含眼圈看着秦咏梅。
秦咏梅也有些发懵了:“你这是怎么了?”
姑娘“扑通”一声跪在秦咏梅面前:“公安同志!您一定要为俺娘做主啊!”
秦咏梅连忙伸手去扶姑娘:“别!别!叫人看见不好!咱进屋里说去。”
两人刚一进屋,姑娘就说:“俺娘不是特务,俺娘是憋屈的。”
“怎么憋屈了?”
“俺娘这些年老多憋屈了。早些年先是为土地承包的事儿,大前年俺爷爷奶奶的墓地又被人侵占,前年俺哥被逼着入赘。尤其去年……”
“去年怎么了?”
姑娘叹口气:“都怪俺。”
老刘家招的是上门女婿,所以刘彩霞的三个儿女都跟她姓刘。
姑娘有个跟其他农家女孩都不一样的洋气的名字叫刘娜。
刘娜从小学习就好,刘彩霞也要强,勒紧裤腰带也要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
结果去年高考,刘娜失利,连个大专都没能考上。
“俺妈非说俺是被人顶下来了,其实俺自己知道,是没发挥好。唉!”
“没发挥好这很正常的嘛,今年可以……”
刚说一半儿,秦咏梅想起刘娜家的条件来了,忍不住叹口气。
刘娜叹笑笑:“其实俺已经很感谢俺娘了,农村的女孩子能读完高中已经很不错了。”
“对啊,起码你当个民办教师是不成问题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可俺娘钻上牛角尖了,四处想找人说理去,就认为俺是被人顶替了。”
秦咏梅叹口气:“所以她就犯病了?然后突然就会说话了?”
“其实俺娘一直会说话。”
秦咏梅吃了一惊:“她只是在家里偷着说?”
刘娜摇摇头:“她只在梦里说。”
“明白了,她一直都有说话的能力,只是幼年时碰到什么事儿被抑制住了。”
“是啊,俺娘早年肯定碰到过什么大事儿。”
“你估摸她会碰到什么事儿?”
刘娜皱着眉头想了想。
“我听过她的几次梦话。感觉她早年好像有两个弟弟。她叫两个弟弟回家吃糖,结果两个弟弟因此死掉了……”
秦咏梅点点头:“这就对了。”
“而且她对糖很敏感。前年俺哥结婚,俺不小心把糖拿回家来了。结果她莫名其妙就发了一顿火。”
“看来她真有可能有两个弟弟。”
“是啊,我以前还觉得奇怪呢,爷爷奶奶家怎么只有我妈一个孩子。”
“可这也不能解释你妈会说普通话、会说外语的事儿啊?难道她一直偷偷在家自学?”
“没有,绝对没有。”刘娜摇头,“我妈除了字写的好点外,确实没什么文化。”
“那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
刘娜微微脸红了:“这个,有些东西科学解释不了……”
“你也觉得她是中邪了?”
“那倒不是。我看奥秘杂志,说欧美国家的一个人,摔了一跤醒来后,就会说中国话了。专家说,可能是脑部的语言中枢发生变异。”
“真新鲜!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