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连中六元的我成了冠军侯
作者:一只写字笔 | 分类: | 字数:2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9章 探春懵懂、内阁议政
听到探春回复,贾瑜微微点头,心中满意。
荣国府的最终结局如何,贾瑜其实不太在乎。
但是现在,贾瑜还需要贾府这棵大树立着。
探春掌家,就是他现在对贾府这棵老树做的修剪除虫工作。
在贾瑜势力未成之前,贾府既不能迅速倒下从而牵连到他;同时也不能有哪个后辈异军独起,盖住贾瑜的风头。
贾瑜看到了贾琏性格上的缺点,从而将之安排去江南看管盐号,正是出于此的考虑。
真以为贾瑜觊觎的仅仅是王熙凤这一介妇人?
在东府贾珍父子死后,贾府明面上当家做主的男丁已经愈发稀疏。
而贾瑜才借着圣旨的威风,在打压了贾赦之后,目前贾府更是贾瑜一人独大的态势。
皇帝或许也看出了这一层算计,所以特意将申饬奢靡这种勋贵之中的寻常小事书写在圣旨上,为贾瑜借势。
所以,无论贾母情不情愿,贾家的重心实际上都已经在向贾瑜偏移了。
这也是为什么贾母最后放弃争夺族长之位的原因。
老太太若是真的对族长的位置没有一点想法,就不会聚拢这么一大堆人聚在一起。
贾瑜轻声道:“三日之后下朝,祭祀完宗祠我就会开始清查东府账务考评下人,届时妹妹可以过来旁观学习。”
他想了想补充道:“我如果在的话,三妹妹可以直接来书房寻我,若是我不在,妹妹自去寻可卿便是。”
按理来说这事情应该派尤氏来做,但是贾瑜和尤氏不熟悉,甚至关系说不上好。
他自然懒得去找这位大嫂子,也省的让秦可卿瞎想。
还有那柳湘莲...
贾瑜拍了拍额头,最近事情太多,把这位都给忘了。
探春默默将贾瑜的叮嘱认真记在心里,突然反应过来惊呼:“可卿?秦姐姐?”
冰雪聪明的她瞬间注意到了贾瑜话中称呼的亲昵语气,大眼睛中多了几许狐疑。
贾瑜伸手撩了撩探春额前精致的刘海,笑道:“没错,就是可卿。”
看着少女羞怒娇嗔的样子,他轻咳一声收回手道:“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多管。”
探春轻哼一声,没管贾瑜逾越的动作,心中有了大致的猜测。
看见贾瑜不说话她也不问,只是心里下定主意,自己要从秦可卿那里打探出来两人的秘密。
懵懂的探春还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正是贾瑜所希望的....
又和几个妹妹聊了会天,注意到没什么大事了。
贾瑜喊了一声惜春今天一同吃晚饭后,便先行转身去了书房。
他还要书写关于漕运的建议奏折,用于三天后的下次朝会。
不出意外下次可不是今天一样,仅仅只有宣文帝一人与贾瑜讨论,看皇帝的架势内阁六部应该都会有所参与。
在这些人精面前,话该怎么说,文章该怎么写,都需要贾瑜细细考虑一番。
#
#
东阁,或者说文渊阁。
这里是景朝内阁诸多阁老的办公之处。
王怀川慢悠悠踏进了门,他这次前来是为了和几位阁老讨论岁初的新年大典,这其中包含了朝会、祭祀、赐宴等一大堆流程。
刚一进门,就听到一道声音:“王大人教出个好徒弟呀。”
循声望去,正是武英殿大学士杨宏义。
王怀川笑了笑,温和道:“杨阁老何出此句?”
杨宏义不阴不阳的说道:“先得伏波将军,又得陛下赐字景岳,还不是好徒弟?”
王怀川微微一惊,礼部的办公地点相对来说更远一点,因此收到消息的速度没有内阁这么迅速。
他虽惊不乱,从容道:“为国举士,责无旁贷。”
杨宏义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一直在旁边旁听的吏部尚书赵默此刻笑呵呵开口道:“正好王兄到了,也不用我等上门去找。”
吏部尚书俗称天官,因为掌管着人事大权,为了防止权柄过重,因此几乎都不入阁。
他拉过王怀川坐在桌旁,此刻小小圆桌周边已经聚拢了四位大学士和四位尚书,景朝的大人物几乎无一落下。
桌面上空无一物,只有一张皇帝的手谕,其上正书写着今天上午贾瑜奏对的漕运一事。
等到王怀川了解完事情来龙去脉后,工部尚书吕健感慨道:“贾伏波说的着实有理,如今漕运态势愈发严重,仅凭我这里属实难以维持。”
景朝没有专门的漕运部门,又因为漕运多要和工部打交道,这么一来二去的工部承担了漕运事务的六七成之多。
吕健笑呵呵的向王怀川拱手道:“多谢王兄佳徒仗义执言。”
他自己倒是上书说过这事,可惜别的部门都不想接手,多有阻拦,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杨宏义却不以为然道:“伏波将军年纪轻轻,哪里懂得漕运大事?其上文字,也不过夸夸其谈罢了。”
王怀川只做听不见,他和左右几位聊了聊,渐渐摸清楚了这里的门道。
杨宏义和次辅李成文,这两位大学士是太上皇的亲信,如今也是众人里最为反对贾瑜新建漕运衙门建议的人。
首辅陈庐,大学士韩玄均暂未表态,吏部户部两位尚书都是中立态度,只有工部尚书吕健最为赞同。
仅以当前局势来看,反对派无疑是占据了上风的。
也正是因此,杨宏义才会在王怀川一进门就不冷不热的说话。
在他看来,身为贾瑜老师,王怀川天然就是赞同派的。
王怀川揉揉脸,神色审慎的说道:“依老夫看,漕运衙门建与不建,只看两个问题能否解决。”
他捋捋胡须,望向陈庐道:“其一为漕军,漕军当下鱼龙混杂,大多是百姓流民,没有固定职业。如漕官沈正清所说,水手兵丁十去其三多有逃逸,便是此因。
其二则为治漕,漕运征粮浮收中饱由来已久,各级上下其手者不在少数,贪污贪腐日益严重,若是不除去这些蛀虫,漕运是好不了的。”
吕健跟着补充道:“王兄所言甚是,但除此之外还有每年的岁役,每次都需要就近征召大量人手修理河道。
结果各地衙门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要让工部来担责!岂不荒唐?此三者若是能够解决,我看漕运衙门不建也可以!”
景朝的漕运制度,简单说就是各地的百姓按着区域先统一送到就近的卫所,朝廷再统一出兵运粮。
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依赖百姓的运力来支撑。
而各地负责漕运的官吏们又没有专人管辖,你一下我一下,自然逼得最下面的人活不下去了。
这些各地的百姓按地区抱团,也是未来漕帮的雏形。
王怀川与吕健两人你一样我一语,虽然没有明说赞成与否,却是无声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陈庐还未说话,杨宏义率先开口道:“两位大人说的简单,这漕运牵扯数省之地,上上下下连带的官吏几有数千人,这些人的抽调管理岂是朝夕之间可完成?”
果然,闻言吏部尚书赵默的眼神一动。
杨宏义注意到了赵默的微表情,心中得意继续道:“若设一衙门治漕,其靡费如何可曾算过?如今户部银库可支撑的起?”
欧阳建章和韩玄的面色也闪烁过一丝不自然。
户部是宣文帝的基本盘,如果宣文帝点头了他二人自然没有异议,但眼下只是讨论,这两人自然也有自己的小想法。
杨宏义深谙朝廷斗争的道理,那就是将中立派拉拢过来人多打人少。
他不说好处只说难处,打起退堂鼓的手法属实一流。
能成为内阁大学士,杨宏义虽然在才学上稍逊于其他几位,但也不是憨直愚蠢之辈。
吕健神色愤愤,还想开口。
首辅陈庐却将其打断,果断中止了这次漕运事务的讨论。
再说下去,就只会变成无意义的党政。
“好了,各位大人且先回去再思量一二,三日后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