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
作者:终南布衣啸问天 | 分类: | 字数:102.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千年之秘
六十五章
5、千年之秘
老族长讲完这段故事,在座的专家和另外三姓的几个老者都是十分的疑惑不解。几位专家也都大概能猜出来这个故事肯定是和村南大冢墓主人身份以及四姓守灵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专家对于这段历史基本也都了解一些,但中间一些细节他们还不是十分清楚。另外的三姓老者,也大概猜出来了自己祖先的身份。一个个也都十分的吃惊。
冯姓老者忍不住向老族长询问道:“伯,你说的冯立是不是我们冯家的祖先?薛万彻是不是薛家的祖先?”
老族长微微的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的确是这样。你们冯姓的祖先是冯立,薛姓的祖先是薛万彻,两个都是大唐后来的名将。”
奔颅子一听,冯家和薛家的祖先都是大人物,自己的祖先也没被提及,忍不住问道:“族长伯,你说了半天,咋没有俺韦姓的祖先,那俺韦姓咋又来到长安堡当了守灵人的?”
老族长又缓缓说道:“你先嫑急,你们韦姓的祖先是韦挺。在唐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奔颅子听了十分高兴,又想继续问下去,却被专家组的徐老打断:“族长老先生,您刚才讲的这段故事我猜一定跟你们的李姓祖先有着紧密的关系,那这大冢里边会不会是大唐太子李建成或者是齐王李元吉?那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前边的这段历史,史料上都有零星的记载,到后边这段历史就是空白了。您老人家赶快再给我们讲一讲。”徐老讲完,仍旧兴奋的拿着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老五刚才听着族长伯一边娓娓道来,心里一直把听到的内容和自己太爷手记上记录的内容悄悄比对。他也吃惊族长伯这么大的年龄仍对这些内容烂熟于胸,里边的时间和那么多的人名竟没有一个错的。他知道在新老族长交接的环节,为了便于把传达的内容让新族长尽快掌握,是允许临时记录的,但在熟记之后,必须尽快烧毁。只是老族长九十多的高龄,仍能把这些详细的记下来实在是不易。他更惊奇今天族长伯的精神状态出奇的好。
老族长继续讲了下去:
冯、薛、韦三姓之祖先,原为太子李建成之幕僚与心腹。玄武门之变后,冯立降于李世民,跪于其马前,称已为前太子尽忠,愿保秦王登大统,再为大唐效力。冯立言道:“吾曾为太子麾下,一心效忠太子建成。然其已逝,吾亦无所效忠。虽知诛杀汝之将士,乃伤汝之事,但此乃维护太子利益之举。事已至此,吾之坚持已无甚义矣。经深思熟虑,吾决意降服于汝。吾愿放下刀剑,为大唐之兴盛倾力。凭吾之所能,为大唐尽绵薄之力,再不问战事。恳请汝予吾机会,使吾能一展宏图,为大唐之繁荣而奋进。”李世民言道:“汝既效忠于前太子,何以又来投吾,教吾何以信汝?”冯立答:“吾之忠荩,天地为证。前太子既逝,今吾愿效忠陛下,非不忠也,实大势之所趋也。吾深知,大唐之昌盛乃万民之福,亦吾等之使命也。吾愿竭尽所能,为大唐效力,以报陛下之洪恩。若陛下不信吾之诚意,吾愿以行证之,为大唐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见冯立已以陛下称之,心中甚喜,遂收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深知收降前太子旧部之重要性。为此,他费尽心力,不仅展现出宽容大度之面,还亲自召见旧部,赦免其罪责,赐予丰厚赏赐。同时,他与有影响力之旧部深入交流,了解其担忧并承诺公平待遇。此外,李世民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其努力使旧部们看到治国之才能与决心,部分旧部被仁德与才干折服,愿效忠之。然仍有许多人不愿归降,如欲追随前太子而死之东宫太子洗马魏征与玄武门之变时欲为前太子报仇而奋力攻打玄武门后又逃入终南山之齐王府副护军薛万彻。此二人尤为忠烈,誓死不降。已登大统之唐太宗李世民,看中二人才干,又敬其忠义,极力拉拢,想尽办法收服。派人于终南山多次寻觅薛万彻踪迹,进行招降。然薛万彻誓死不降。太宗亲赴监牢游说魏征,魏征为其诚心所动,提议若欲降,须以王侯礼厚葬前太子李建成。太宗因玄武门之变残杀手足而心内有愧,又欲招募更多前太子旧部,更重要之乃欲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遂应之。魏征遂降。后魏征亲赴终南山,说服薛万彻投降。又招降更多旧部,一同为太宗效力。
归降后之魏征,见太宗亲审之前太子之墓志铭内容,不但一世功绩只字未提,寥寥数十字,且对前太子谥号极尽抹黑,勃然大怒,与太宗据理力争。太宗无奈,几经修改,终把已刻好之墓志铭上之“灵”字刮去改为“隐”字。魏征痛心疾首,与太宗不再争执。
贞观二年,戊子之岁,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李建成、李元吉之殡礼盛大举行,震撼长安城。
彼时,城内城外,肃穆庄严。街巷之间,百姓静默而立,目送李建成、李元吉之灵柩徐行。沿途,旌旗猎猎,鼓声低徊,宛若为逝者奏起哀歌。
第65章 千年之秘
灵柩所过之处,黄尘滚滚,遮天蔽日。送葬队伍庞大庄重,众人着素衣,神情凝重。其步履沉重,似与李建成、李元吉作最后诀别。
高阳原上,扶灵者们面容憔悴,目光含悲。其手扶灵柩,步步沉重,将李建成、李元吉送入安息之所。
高阳原中,氛围肃穆凝重。墓穴备妥,四周遍置鲜花香果。李建成、李元吉之灵柩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沉入墓穴。黄土掩覆,一切归为沉寂。
葬礼结束,众旧部仍伫立原地,哭泣不已……
老族长讲完,几个文物专家彻底是惊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此段珍贵的历史,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但眼前这群活生生的守灵人后裔却佐证了千年前那段尘封不被世人知晓的历史。文物专家徐老更是兴奋坏了。急不可耐的说出了已经猜出的答案:“族长老先生,你刚才说的这段故事真的太精彩了。我现在已经猜出你们村南大冢内祖先的身份就是大唐太子——李建成!对不对?!”
老族长讲了半天,这会儿已经很累了,又微微点了点头。此刻的他心内已无挂牵,祖先的身份和家族严守了千年之久的秘密终于是公之于众了。剩下祖先的陵寝能不能最后保留下来,他已经尽力了,全靠在座的各位专家去定夺了。另外,泄露祖先陵寝的秘密,该受到的惩罚和诅咒,他也泰然处之,等待着一切暴风雨的来临。
很快,有一个市上文物专家,马上提出了质疑:“族长老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的这段历史,真的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你说的这段历史,与我们现在考察出来的一些情况有对不上的地方。你说的你们先祖李建成的墓地,在高阳原这个说法确实没有一点错。而且,你们祖先李建成的墓志铭确实已经找到了。那是在2005年警方破获一起倒卖墓志铭拓片文物案时发现的,是盗墓贼从李建成的墓地里偷盗出来的,然后又低价卖给文物贩子。那块墓志铭是我亲自鉴定过的,确认是真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上边有一个修改的过的字,“隐”字下边的确可以看出当年刮过的痕迹,依稀可以看出来下边原来是一个“灵”字。上边的内容我现在还记得,全文一共有55个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后来,我们根据被抓获的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那里查找线索,终于在2009年前后在你们长安一个叫做东祝村的麦田里,发现了已经被盗掘多次的李建成墓,不远处同时找见了李元吉的墓葬。我们当时对被盗过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些壁画和很少的文物,墓葬内为纯土质结构,十分的寒酸,完成不像一个大唐已故太子的墓葬。李元吉的墓葬同样也被多次盗掘过,里边同样是十分的寒酸,并没有发掘出有价值的文物。”
市上的文物专家说完,众人面面相觑,觉得老族长的说法确实有对不上的地方。既然李建成的墓地已经被发掘出来,那长安堡村南的大冢里墓主人的身份又怎会是大唐已故太子李建成?咋又会同时冒出两个李建成的墓。但在座的四姓族人全都坚信老族长的说法。认为四姓族人守护了千年的祖先陵寝绝对不会出错。但文物专家的话又无法反驳。人家可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证据在这里说话。
老族长缓了一阵继续说道:“本来也只是想告诉你们,我们祖先的身份而已,我们家族中严守千年的核心秘密本来是不想让你们知道的。既然我说了,那我就把该说的说完吧……”
徐老也说:“是呀,老人家,既然你想把你们祖先的大冢保留下来,那你一定得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仅凭刚才的那些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但老族长此刻已经是即将油尽灯枯,连说话喘气都很微弱,刚才的精神上来,完全是回光返照,这会儿实在是没有一丝力气讲说了。但人又急的不停挣扎,眼看即将不行了。众人看了又都吃了一惊。关键时刻老五抓住老族长的胳膊说:“伯,你嫑着急,你这会儿一句话都嫑说,后边的事我知道,我给他们说。”
众人又是满脸的惊奇与不解。
老五看了看炕上奄奄一息的老族长祈求的目光,又看了看身旁的众人,又缓缓的讲了下边的故事:
魏征见李世民恶意抹黑李建成功绩,返回后与薛万彻等原誓死效忠前太子之旧部商议,决定甘冒夷灭九族之祸,秘密为原太子另寻墓地,并亲手为前太子题写一篇客观真实之墓志铭。薛万彻提议其退兵终南山时,曾藏身之茅草坡,在城南三十里西南,有一高坡,为细柳原之原头。四周荒芜,人迹罕至,四处是一人高之茅草,曾躲藏藏身于此,言说此处乃绝佳之地。魏征闻言大喜,又寻曾受前太子恩惠之李淳风,让其与薛万彻一同秘密前往查看。
李淳风屡受前太子李建成大恩,早欲图报,欣然允诺,与薛万彻一同前往茅草坡查看。李淳风见此地势高踞坡巅,茅草环顾,人迹罕至,乃幽静之所。北瞻长安城,楼阁高耸,人烟稠密;南望终南山,峰峦峻秀,云霞缥缈。西瞰荒芜之境,绵延数里,隐约可见村庄之影;东眺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坡上清风徐拂,茅草轻舞,与山林间虫鸣鸟叫相和,如闻天籁。此地静谧祥和,远离尘嚣,与自然相谐,实乃葬者安息之佳壤。如此风水宝地,蕴含天地之灵气,得山水之润养,实罕有之吉壤,能庇佑子孙后代,福禄绵延。李淳风观之大喜,遂定前太子李建成之秘密墓地于此。
魏征乃遣薛万彻,秘领众人,远赴茅草坡,修陵筑墓。此地僻远,人迹罕至,然万彻率众人,不辞辛劳,竭力营建。与此同时,西南十里之遥,太宗所遣之使,已定高阳原为墓地,亦同步兴工。
李建成葬礼结束后,众人皆以为李建成与李元吉已安息于高阳原。然,无人知晓,在此之前,魏征与薛万彻早已暗通,将李建成之遗体掉包,秘葬于细柳原。
魏征深念李建成之旧恩,深悉其冤屈。为保李建成之英名不泯,故与薛万彻密谋,暗行此调包之计。
是夜,月黑风高,细柳原上静谧无声。魏征与薛万彻率亲信,悄然移李建成遗体,运往预备之墓地。
下葬之际,魏征亲自主之,唯数旧部心腹默默祷之。仪式简而庄重,以慰李建成之灵。
数年后,魏征与薛万彻觅得李建成流落民间之独脉,秘送至李建成之墓地守灵。薛万彻更遣子侄及二十余军卒家丁共守之。冯立闻之,密奏于太宗。太宗震怒,责问魏征。魏征临危不惧,曰:“吾所为者,乃臣子事旧主之本分也。是非功过,当留与后人评说。汝虽能杀吾,虽能使史官丑诋此番史事,然汝之良心能安乎?汝能杜天下悠悠众口乎?欲使吾等忠心于汝,使昔日太子旧部皆忠心于汝,汝当使前太子身后得公平之待也!”太宗念及玄武门之变,实有愧于兄弟。既逝者已安,大唐已宁,此事便不究矣。然恐守陵人心存异志,复遣冯立遣族中子侄入守陵人之列,暗加监视。魏征闻之,进言可使受杨文干之事牵连后官复原职之韦挺,遣其族人和子侄加入,如此则四姓共守陵寝矣……